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开局一座玉门关 > 第345章 巡查员

开局一座玉门关 第345章 巡查员

作者:纳兰凌云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3-25 00:27:29 来源:转码展示1

对于卢狗蛋的巡查员身份,这个还真不是郭小刀自己编的,这确实是巡捕司的下一步安排和计划,每个村庄都有这样一个巡查员,主要就是负责这个村庄的安全工作,这个安全工作不是针对村里人的,毕竟这个时代,村里有村里的规矩。

在这些村庄里面,很多时候一些老人的威望以及村里的规矩比法律要管用的多,当然这是传统,因为正常来说,法律也管不到这种地方。

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霍刚肯定是会慢慢改变这些问题的,不过不能急,只能是循序渐进,逐步的来才行。

而巡查员主要任务是避免一些周围的马贼,小偷等等,尤其是马贼甚至有可能突厥人,不过突厥人目前来说可能性很低了。

距离这里最近的突厥部落原本是薛延陀部,但是现在是自己人,而东突厥已经马上就要被收拾,别的不敢说,但是现在东突厥的小可汗绝对会直接投降大唐。

因为颉利可汗带走了东突厥最精锐的四万骑兵,虽然东突厥如果非要召集的话,再召集五六万骑兵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这五六万骑兵就都是牧民组成的了。

而他们很清楚颉利可汗是被谁给消灭的,如果说他们骚扰大唐都有可能,但是绝对不敢来骚扰大汉。

也就是说,霍刚周围其实没有任何敌人,但是土匪,山贼这种那是不可能消灭结束的,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人太多了,所以为了以防万一,每个村庄留一个这样的巡查员出事的话第一时间可以通知巡捕司。

第二个原因就是,其实巡查员的设置可以日常给他进行一些政治教育,这种政治教育可以让他影响村民,并且加强村庄和国家的联系,这样的话,很多时候村民有了问题有时候都会想起来向巡捕司求救。

可以培养他们的习惯。

不过在最后离开的时候,郭小刀给卢狗蛋起了个名字,主要是狗蛋这名字太不好听了,不过路小刀也不是什么有文化的人,所以他给卢狗蛋起了一个名字叫卢苇。

就像是芦苇一样,希望他可以有那么强的生命力,对于这样的名字,卢狗蛋自然是直接答应了下来,包括卢苇的老娘自然也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安排完毕了最后一个人,郭小刀他们才彻底离开了三柳村,他们去的地方并不远,其实也就是七八里之外的另外一个村庄而已,他们接下来还有工作要处理呢。

普通人对大汉的工作其实是知道的,霍刚可是没有忘记宣传的重要性,如果不是暂时因为芦苇的扩张计划导致他们的纸张数量不够的话,霍刚都已经准备将报纸给推行出来了。

现在整个领地范围内的芦苇已经不断的扩散,像是霍赐湖和霍赐海两个地方已经快被芦苇所覆盖了,同样就位于玉门关以北,面积还在不断的扩大的玉门海上也已经遍布芦苇,按照这些芦苇的产量来说,维持报纸等造纸行业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

虽然霍赐海也就是曾经的孔雀海里面因为没有灵泉水的功效,所以植物生长的并不是很快,但是实际上它一点都不慢,或许是因为灵泉水的功效消失了,但是这些从霍赐河扩充过去的芦苇经过了改良,生命力极大的增强,这扩张的速度自然就快了。

而且明年大规模扩充小麦种植面积之后,小麦收割之后的秸秆也可以用来造纸,反正他们周围都会预留相当部分面积的苜蓿草,而这些苜蓿草足够牛羊的饲料以及青储饲料,那么小麦秸秆留下就没有太大的用处了,不如收购了之后直接造纸。

但是这种宣传工作霍刚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他很清楚,宣传的重要性,在后世宣传的例子不要太多,同样这个时代政府部门的权威性还是很高的,所以政府宣传的事情很多都是有的。

如果不是因为机会暂时还没有到的话,霍刚都已经准备将后世一些刷在墙上的口号给刷出来了。

比如说什么要想富,先修路之类的口号。

这些东西宣传的多了,普通人自然也就知道了,等他们知道了之后,你为他们修路的时候,他们也许还会主动帮忙,这些都是优势,另外就是加强了地方衙门和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

原本大汉的人对于这样的行为并没有觉得有何异常,因为他们觉得霍刚就是长生天的化身,就是下来拯救他们的,所以霍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他们都不觉得有问题。

但是对于刚刚加入的,长乐洲的这些资产阶级来说,霍刚的行为简直让他们难以想象,就算是大唐,大隋也没有给这些普通百姓如此之高的地位啊!

虽然说救灾的时候,各个朝代都会做,但是这些资产阶级,乃至士族阶级这些人都很清楚,各个朝代为什么会救灾,因为不救灾,就会形成流民,而流民的数量一旦变得庞大,一旦让他们活不下去了,只要有几个有心人。

那历史上大汉朝的黄巾之乱就是前车之鉴,农民起义最后赢得整个王朝的例子并不多,但是农民起义却可以让整个国家变得混乱,到时候一些有心人就可以乘乱行动了。

没有哪个帝王想要看到这样的事情,所以作为统治阶级,他们当然要赈灾了。

这就跟一些乡里面的大户,在遭灾的时候为什么会用粮食出来赈灾,设置粥棚是一个道理,因为这个时候拿出来他们可以获得一个名声,一个乐善好施的名声,这是其一。

其二,如果他们不救助这些百姓,一旦这些泥腿子造反,你猜他们第一个动手的目标是谁?肯定不是官方衙门的军队,他们这些大户绝对首当其冲!

所以这些大户们也都是一点都不傻。

但是霍刚呢?这又不是什么大灾,而且所有的百姓都已经度过了,这个时候就开始大规模的救助这些人,这到底是图什么?名声吗?这倒是有可能,问题是这点名声你知道要花多少钱吗?

想要这些名声不要太简单,随便赦免一些人不就可以了?

而且还给这些人免费盖房子,免费盖火炕,这简直真的是不遗余力,说实话,这些人是真的想不通。

但是想不通他们也不敢胡乱评价,最多了自己私下里面讨论一下,自己这新首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过他们倒是不在乎,因为他们留下来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看到了在大汉有更好的发展。

不说别的,最起码这做生意可是有很大的优势的,不用想,这大汉肯定是会优先扶持自己国家的商行呀,毕竟他们交税也是向大汉交税嘛。

不过他们很快就同样也接到了相关的通知,或者准确的说是面向所有的通知,这些通知是关于土地等方面明确的。

首先就是所有的土地都要明确向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尤其是耕地更是如此,在确定土地的所有权限之后,日后所有的土地交易必须要去农业与国土资源部下属部门办理土地产权转让证书。

经过审核和审批之后才允许土地转让和买卖。

其次任何人拥有的耕地都不允许无意义的荒芜,每户人家的土地如果连续荒芜两年,国家都将收回所有权。还有就是对于佃户承包土地进行了详细的法律规定,规定了如果将土地承包出去的话,那么每年收取的土地收入上限不得超过20%。

也就是说,这块地收入100斤粮食,那么佃户可以拿到80斤粮食,土地所有者最多只能拿20斤。不过土地的相关税收则是由承包者负担。

这个规定对一些拥有大量土地的门阀世家来说可不是好消息,因为这些门阀世家的土地几乎都是由佃户来承包种植的,他们自己不可能种那么多的土地。

而他们所能拿到的粮食之前的比例也不可能这么低,但是现在大汉的政府已经对这个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所以他们只能改。

配合这个规定之外还有一条规定就是如果土地太多,无法种植的话,允许卖给国家的国土资源部,国家会按照市场价格回收。

此刻,位于敦煌城的李氏家族内部,坐着二十多个人,这二十多个人都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年级,而坐在主位的则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男人。

这个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大汉李氏的家主,李明,同样也是大唐陇西李氏敦煌房的旁支。

虽然只是陇西李氏定着四房之一敦煌房的旁支,但是在长乐洲之内,目前来说已经算是世家门阀里面最大的一支了。

其他选择留下来的士族就没有太大的,此刻他们聚集在这里,自然是因为这农业和国土资源部下法的这部分土地权法。

整个法律他们都已经仔细的研究过了,但是正是因为研究过了,所以他们才有一些愁眉苦脸的,这整个土地权法里面的很多规定,几乎感觉都是冲着他们来的,而对于那些普通人来说,几乎没有太大的限制。

因为普通百姓没有这么多土地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