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开局一座城镇中心 > 第五十二章 小李,给你个县尉要不要?

刘健上下打量李旭一番,颔首笑道:“果然是一表人才,能从魏国奸细手中救出小瑜,又单枪匹马平了野猪岭这伙顽贼,还当街震慑田家,这些事情若非小瑜所说,我甚至都以为这是那些侠义话本小说中的故事呢。”

李旭心中一动,抬头看向刘健,没有发现任何嘲讽质疑的神情,略微有些不好意思道:“县尊大人听到的版本肯定是被郁瑜姑娘加工过的,这些事的确有,但是也不是我一人干的,还有我二十几名庄客跟着一起做的,否则我一个人哪有那么大的本事啊。”

刘健笑道:“你倒是个实在的,不过饶是如此,以你这般年纪就能做出这些事迹来也也着实惊人,称一声少年英雄也不为过。”

李旭嘿嘿一笑也不再谦虚,适当的谦虚让人喜欢,谦虚过度了就是虚伪了。

这时丫鬟来报说是宴席已经准备好,刘健便带着二人入席。

本来刘健只想李旭一人在席,郁瑜却道李旭人生地不熟的怕姨丈用官威拘束他,所以要在一旁作陪。

看得出来,刘健对这个外甥女也是颇为宠溺,看一眼表情平静的李旭,笑了笑也就随他了。

三人入席,刘健正准备说话,李旭却送上了那块松纹玉镇纸。

刘健是正经的进士出身,对这些文玩之物自然有所研究,打开盒子一看颇为惊讶,细细端详一番后道:“据说前朝梅花屋主就有一块松纹玉镇纸,每次作画写诗篆刻之时就置于一旁,顿时灵感磅礴,因此十分珍爱。只是梅花屋主过世之后,那块松纹玉镇纸也就不知所踪。眼前这块难道就是那块?若真是,那可真是一件文宝啊。”

李旭虽然不知道这梅花屋主是谁,但是听刘县令这意思,这东西不一般啊。

没想到自己给老沈家小鹌鹑一百两银子,他给自己的回礼竟然这么大方,到底是他不清楚这东西的价值,还是说有意为之?

看来回头得给老沈好好补偿一下。

郁瑜在一旁听的也是惊讶不已,看了李旭一眼,又看向刘健问道:“姨丈,这梅花屋主又是哪一位?”

刘健看李旭也一脸茫然,便笑着解释道:“你们年轻人不知道也很正常。梅花屋主就是前朝时的诗画大家王勉,除了诗画之外,其人又精通篆刻,他的表字叫做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其人平生性格孤傲,鄙视权贵,其诗做多田园隐逸之作,在士林之中颇有拥趸。”

李旭听得一脸茫然,抱着一个破吉他唱着说脱口秀的王勉他倒是知道,这个又是写诗又是画画还会玩雕刻的王勉就完全没印象了。

毕竟元代的文人最出名的可能就是马致远关汉卿等中学语文试题出题者。

正当他为自己的无知而汗颜的时候,回头一看大长腿也是一脸茫然,心中一下子就舒服了。

大家都是学渣,那就没事了,谁也别笑话谁。

李旭虽然也是上过大学的人,但是本质里还是个粗人,对这些东西一点兴趣都没有,看刘健如此感兴趣,笑呵呵地道:“这东西放我手里那也是暴殄天物,既然县尊认识此物,那就不妨好好研究一番,什么时候研究透了再还给我也不迟。”

刘健闻言指着他笑道:“你这个少年人送礼都这么多说道。东西我可以收下,放在你手里的确是有点浪费了。以后也别叫我县尊了,既然你跟小瑜年岁相当,那就称我一声刘叔即可。”

李旭心中啧啧,这收了礼果然一下子态度都不一样,但是嘴上却毫不犹豫地叫了一声刘叔,刘健也笑眯眯颔首应下了。

郁瑜在一旁看的眉开眼笑,暗暗高兴。

李旭瞅她一眼,觉得这姑娘有点傻乎乎的,也不知道自个在高兴个什么。

让丫鬟将松纹玉镇纸装好收起来,三人这才开始正式饮宴。

说是宴席,其实更像是一顿便饭,刘健随和,李旭也会说话,又有郁瑜在一旁插话,气氛倒是很和谐。

李旭陪着刘健喝了三杯,刘健便问起了当日救郁瑜的过程,李旭捡能说的说了下,至于最后那几个俘虏也都直接被他归入了死亡名单。

那几个人的确被李旭让人给事后处理了,因为他当时觉得这几个人活着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刘健听到没有俘虏后也没有什么意外的表情,点点头道:“魏国殿前司那些鼠辈虽然行事阴暗,但是骨头却还是挺硬的。不过有没有活口也不重要,就算有些漏网之鱼,黑冰台也能挖出来的。还是说说你的事情吧。”

说着看向李旭。

李旭便将自己的家世背景做了一番微调后说了出来,基本身份没变,就是在武力值这方面加了一个前传,说自己小时候力气很大,然后富贵老爹就给自己请了几个江湖人当师傅,然后自己跟着那些师傅学刀术和骑马射箭等,在自己多年勤学苦练之下,终于有所成就。

不过那几个师傅几年前都觉得已经教无可教,先后都离去了,如今也不知身在何处。

这也是李旭给自己打的一个补丁,怕刘健让自己把几个师傅叫来查证。

然后又说一个多月前富贵老爹去世,家中嫡母容不下自己,所以这才带着愿意跟随自己的庄客出来打拼,结果路上正好遇上了郁瑜,得以顺手搭救。

总之故事就是这么一个故事,逻辑上是能自洽的,至于刘健如果派人去李家庄查证,他也不担心,相信谭纶那边肯定已经做好了布置。

刘健听完也没什么特别的表示,点点头问道:“那旭哥儿是想从军吗?”

李旭也不迟疑,点点头道:“听说延安府那边高胡子闹得很凶,许多山贼草寇都去投靠他,我想贼人迟早都会南下,所以就想着报名从军,保卫乡梓,也算是不负自己这一身本事。”

他从军的想法是真的,所以说出来就非常的自然,刘健盯着他看了半天终于确定他不是说假话,便道:“小瑜应该也给你说过了朝廷下旨地方组建乡勇营的事情,凭你的本事,不说屯长,就是一个军侯也当的。不过你救了我家小瑜,这个恩情是要酬的。恩,本县现在县尉一职因为周县尉回乡丁忧,朝廷也没有派人补缺,旭哥儿有没有想法?”

按照大秦军制,屯长为一屯之长,手下约领一百人,相当于前世军队的一个连长。

屯上为曲,每曲有两百人左右,长官称为军侯,相当于营长,但是轮人数肯定没有前世现代军队的营长管的人多。

而屯下还有队,每队约五十人,长官为队正;队下则还有什、伍两级,什长领十人,相当于班长;伍长领五人,相当于一个战斗小组组长。

而曲以上则称为部,每部的人数就不一定了,多则数千,少则数百,长官称为校尉。

当然,这是地方军队的编制,中央的御林军则另有不同,不过基层也都是大同小异。

而地方军队都是掌握在地方行政长官手中,比如县令,知州,知府等。

这些地方长官当然不会亲领军队,所以就有一个军事助手。这个军事助手在县一级成为县尉,而在州府则称为都尉。

县尉除了统领县兵之外,甚至包括衙役捕快等全县所有的武装力量都归县尉统领,可以说是县令最重要的助手了。

按照前世类比,县尉约等于县武装部部长加民兵连连长加公安局局长三合一的职位。

这样重要的职位,刘健忽然问自己这样一个十六岁多的少年有没有兴趣,着实让李旭有点意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