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 第199章 不谙教化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199章 不谙教化

作者:南山有龙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10-28 11:36:31 来源:转码展示1

于谦还有个疑问,便问道:“为何会有这么多读书的孩童?”

他自己就是读书人,所以很清楚,在大明,读书其实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洪武初期,朱元章颁发了大量的优待读书人的制度,比如不需要纳税等,是因为大明百废待兴,需要读书人来参与治国,同时也是因为,读书人实在是太少了。

因为,读书的成本很高。

周礼有云:乡有庠,州有序,党有校,闾有塾。

其中的庠、序、校、塾就是古代地方各级学校的名称,有时匾额看到“荫泽庠序”,就是荫泽学校的意思。

大体上来说,在古代的学校,分为两大系统,一类是官学,一类是私学。

官学就是指朝廷和地方各级官方直接创办管理的学校,最高级别的官学,就是太学和国子监,而地方的官学又称为乡学或是学宫。

官学的经费主要靠朝廷拨款,还有一些就是商人士绅的捐助。

宋朝时期,因为人口数量庞大,导致官学学生人数太多,拨款与捐助已经无法满足官学支出,曾出现过一种“学田”制度。也就是说,朝廷拨一块地给学校,然后让学校租给附近的百姓,用所获得的租金来维持官学的开支。

在官学中,学生可以免费就读,也提供免费的吃住,有些时候还可以领到一些零用钱。

但是,在古代想要上官学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因为最初的时候,官学本就是为贵族弟子而创办的,属于贵族阶层。到了唐宋时期,官学才逐渐向平民百姓打开大门,但也不是谁都能进,需要天赋异禀,不说过目不忘,七步成诗,至少也是当地的才俊。

除此之外,官学也会收一些自费生,这部分人就需要交学费,而且食宿等也需要自理。

另外一个,便是私学,也就是个人办的学校。

而私学的开创者正是读书人所尊崇的至圣先师,孔子,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私学没有朝廷补贴,是需要交学费的,最开始,孔子定的学费标准是十条腊肉。

在当时来说,这个价格其实还是蛮贵的,因为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肉吃。

不过,这个规定也不是死的,如果交不起学费,还特别想上学,可以帮老师干活,以工代费。

在民间,大部分学堂都是私学,因为官学太少了,普通人家想读书的话,只能去私学,或者叫私塾。

而这些只是影响读书人数量的最基本的因素。

普通的百姓,手停则口停,温饱都是问题,根本没有多余的钱供孩子读书,不止是高昂的学费,还有令人望尘莫及的书本费。

虽然在东汉末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但是对于古代社会来说,造纸术算得上是高科技,普通百姓根本承担不起。

南宋淳锡年间,苏州地区印刷《大易粹言》二十册,就耗费了一千三百多张纸,加上其他的材料费,印刷工匠的人工费,算下来成本总共是大约三到四贯,对外售价八贯。

当时的八贯钱,大约是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费。

如此高昂的求学成本,根本不是普通百姓可以承受的。

因此,于谦很难理解,为何蔚县的学堂,竟然有这么多的孩童,而且大部分都出自普通人家。

党兴永笑着回道:“这些孩子的父母,多为匠人,或是做一些小买卖,就算是务农的百姓,自从蔚县实施新政以来,也挣了一些银子,区区五两银子的学费,倒还拿得出来。”

于谦微微颔首,五两的学费其实不算低,不过,若是家庭的生活有所改善,却也负担得起。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党兴永继续说道:“以往我等读书人,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了功名,可是,若不能金榜题名,这肩既不能挑,手又不能提,如在下这般家庭困顿,日子就更难熬了。”

于谦不断点头,读书人的事,他当然最是清楚不过。

“现如今,蔚县这边,甚至包括邻县的一些乡镇,人人都重视教育,因为百姓们知道了读书的好处。所谓学而优则仕,可哪怕是学的差一些,若能读书写字,在这蔚县,未来也总能谋一个好出路,譬如做这教员,又如,在作坊里做账房先生,哪怕是商家雇佣掌柜,也是需要人能读书写字的,还有不少的匠人,若大字不识,根本无法胜任,这些工作,固然远远不如金榜题名,可比之寻常的苦力,不但收入要丰厚,且也体面不少。因此在蔚县,百姓们都愿意将孩子们送来读书。而且,还有专门为成人开设的学堂,这一年来,县里的学堂一再扩编,至今已经到了辛字号,却依旧不足,据闻,壬字号和癸字号已经在规划了。”

于谦这才恍然大悟,一个县竟然有三千多的读书人,原来是这么来的。

在这一刻,他终于体会到了皇上的良苦用心。

原来新政并不是搞点新鲜玩意就行了,也不是人人都唯利是图,而是一个全新的,史书中从来没有记载过的,真正的大治之世!

想到这里,他不禁笑道:“这才是真正的教化,不需官府操心,人人也肯向学,所谓读书明志,读书明理,若天下各州县,都效彷蔚县,何愁天下教化不兴?”

他是真的服了,一直以来,自己苦苦追寻的天下大治,原来就在眼前。

只要百姓富足,吃饱穿暖,自然会有所求,无需特意去教化,一切便可水到渠成。

原本以为,百姓们没读过书,自然是愚不可及。

可是今日一见,百姓们都聪明的很啊,他们很清楚如何能让自己受益,而朝廷要做的,只是让他们能够靠着自己的本事养家湖口,其他的事,根本不需要过多参与,只需因势利导,所有的难题便可迎刃而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朗朗读书声入耳,于谦似乎想起了自己年少求学的时光,竟有些眉飞色舞起来。

“这里谁是院长?”

就在这时,突然冲进来一群人,看样子,似乎不大友善。

党兴永上前行礼,道:“院长一大早去了县衙,不知几位有何贵干?”

为首的那人大约四旬年纪,一副颐指气使的模样,说道:“吾乃衍圣公府孔志平是也。”

此言一出,党兴永立即肃然起敬起来,衍圣公府,孔家人!

怪不得人家这么高傲,谁让人家是至圣先师之后呢!

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尊孔子为师,因此,衍圣公一脉的地位非常特殊,甚至,有时候连朝廷也不得不退让三分。

哪怕是曾经的金国、蒙古这一类外族,到了中原,也不敢动孔家人,甚至要想尽办法拉拢,为的就是拉拢天下读书人。

“失敬,失敬,在下党兴永,是甲字号书院的总教员,平日院长不在之时,在下可以代劳,不知尊下到此所为谓何事?”

于谦心中暗付,原来此人是总教员,怪不得对书院知道的如此详尽。

孔志平轻哼一声,似乎并没有把这人放在眼里。

“你做得了主?”

“在下虽不能做主,不过,可以将尊下的要求代为转告院长。”

“也罢,就与你说吧!”

孔志平拿出一张纸条,说道:“听闻蔚县风气败坏,不谙教化,堂堂读书人,竟与商贾厮混在一处,真乃吾辈之耻,此乃衍圣公的亲笔信,要求尔等立即整顿,莫要丢了读书人的气节!”

党兴永突然愣住,呆呆站在那里。

孔志平顿时大为不满,扬起手里的书信,说道:“听清楚了吗?”

“听……听清楚了……”

“听清楚了,就立即整顿!”

说完之后,孔志平便要转身离去,因为还要去通知下一家学堂。

“等一下!”

突然,党兴永的表情变了,脸上的尊崇之意渐渐消失,变成了一丝丝的冷峻。

“在下想请问,学堂受商贾资助,有何不可?”

见状,孔志平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冷冷道:“你说什么?”

“我说,蔚县的学堂受商贾资助,大量孩童可以入学读书,有何不可?”

孔志平脸色黢黑,指着党兴永的鼻子说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枉你还是个读书人,这个道理难道不懂?现如今与商贾勾结,与铜臭为伍,怎么如此不知羞耻?”

“在下在此教书育人,拿着该拿的薪资,为何要羞耻?难道没有商贾资助,学堂的教书先生就不收学费吗?若真如此,全天下的教书先生岂不是都饿死了?”

“你……真是岂有此理!”

孔志平气得直发抖,对身后随从说道:“来人,将这个满是铜臭的学堂给我砸了!”

“我看谁敢!”

党兴永突然上前一步,怒视着这些人,缓缓道:“谁敢动学堂一砖一瓦,先过我这一关!”

孔志平哈哈大笑起来,说道:“你是什么东西,竟敢质疑衍圣公?来人,给我砸!”

两人在争吵之际,学堂里的其他教员也冲了出来,将这些人围在当中。

别看这些读书人平日里文文弱弱的,真要拼命,也不是好惹的。

当他们听说有人来砸学堂,管你什么衍圣公,一个个撸起袖子,随手抄起身边能拿的笤帚扫把,还有人拎着板砖,就准备开干。

于谦也不急着表明身份,站在一旁,充当起了吃瓜群众。

此时,他心中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何衍圣公府的人会千里迢迢跑到蔚县来砸场子?

在他看来,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非常好,百姓受益,商贾受益,官府也省心,大家合作共赢,碍着你孔家人什么事了?

孔志平被人围住,却并没有惊慌,而是一副怒其不争的模样。

“你们都是读书人,眼中可还有衍圣公吗?”

党兴永不甘示弱,反驳道:“蔚县的县学荒废之时,衍圣公府可曾资助过一分一毫,现在学堂办起来了,你们却来捣乱,就算衍圣公来了又如何,难道蔚县还要听从衍圣公的吩咐不成?”

孔志平冷哼道:“凡教化之事,天下皆以衍圣公为尊,为何到了蔚县,便如此道德败坏?尔等都是读书人,却张口闭口谈银子,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党兴永怒道:“你给我说清楚,蔚县的教化,哪里道德败坏了?”

孔志平依然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几乎就要用鼻孔去看人了。

“读书人读的是圣贤书,是四书五经,你们这里,却教人学什么算术,各种奇技淫巧,如此不敬先贤,尔等是何居心?”

勐然间,于谦心中似乎明白了什么。

皇上所推行的新政,有一项很重要的举措,就是改科举。

对此,于谦大为不解,也曾出言劝告。

通过皇上的一番解释,他才明白,或许,读书人只读四书五经,反而是一种桎梏。

今日看到衍圣公府的人来砸场子,应该就和这项举措有关。

新政并没有在全天下铺开,接下来会在南京等地会逐步实施,只有蔚县这个试点,是实打实有了一年经验的。

全天下读书人都以衍圣公为尊,如果改了科举,衍圣公的地位将不再如以前那般稳固,因此,他们定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于谦心中慢慢明白了,说到底,人还是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孔家人当然也不例外。

读书人是大明的根基,如果这些人跳出来反对,就等于和全天下作对。

看样子,皇上的新政想要推广,困难重重啊!

…………

ps:推荐一本小伙伴的书《诸天抽奖:开局段誉巅峰内力》

潘辉获得了诸天抽奖系统,穿梭诸天,天赋,技能,物品,无物不可抽。靠着自带的天赋,天龙开局直接抽到段誉巅峰内力,倚天开局直接张三丰天赋,一人之下开局直接炁体源流,八奇技更是一个都没放过。

就咱这运气,还不纯纯无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