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开局盘点唐宋十大诗人 > 第14章 嬴政:李斯,拿命来!

开局盘点唐宋十大诗人 第14章 嬴政:李斯,拿命来!

作者:墨尔玉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2-25 01:15:19 来源:文学城

另一个时空中,宴会上,汉武帝和文武百官观看天幕。

卫青和霍去病这对如今炙手可热的舅甥也位列其中。

汉武帝听到《雁门太守行》的时候,兴至浓时,竟然直接站起身来,哈哈大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哪里叫什么《雁门太守行》,明明该叫《冠军侯》啊!”

“敬爱卿一杯。”

风华正茂的霍去病昂首挺胸,拱手作揖,举起酒杯:“多谢陛下。”

“愿持剑为君死。”

君臣两人其乐融融,气氛无比热烈。

很多文官见霍去病如此受宠,心里不太爽利,不过也不好出口煞风景。

毕竟如今谁能比得上冠军侯军功显赫?

哦,确实有,不过那个人是冠军侯的舅舅,他们是一家人。

如今这长安城里,很难找到比卫霍二人更加风光的了。

刘彻痛饮几杯,心中爽快得不行,脸颊浮现绯红之色,有些醉醺醺的。

他余光扫到武将的坐席,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哎,朕的老将军呢,他怎么没来?他当过雁门郡的太守呢,没看到这首诗可惜了。”

左右禀报:“李广将军生病了,不能来参加宫宴。”

汉武帝刘彻好奇地问:“生什么病了?严重吗?”

文武百官眼观鼻鼻观心,嘴上是生病,实际是什么原因,大家心里都清楚。

还不是因为王勃那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谁不知道,李老将军年轻的时候,陪伴在汉文帝身旁,陪汉文帝打猎。

汉文帝看他精通骑马射箭,武力不凡,感慨:“你就是生错了年代呀,你要是陪高祖打天下,起码也得封个万户侯!”*

从此,李广从文帝到景帝,从景帝到武帝,打了大大小小七十多场战役,都是为了封侯。

结果天幕说了一句“李广难封”,老将军直接破防了。

这时,丞相说道:“天幕说的话太伤老将军的心了,听老将军的朋友说,他活活像老了十岁一样,精气神一下没了,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回家去了。”

汉武帝闻言有些怔忪,提前知道未来,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残忍啊。

终其一生,也没有被封侯,甚至被后人调侃,真是英雄迟暮啊。

丞相见汉武帝有些失神,于是试探地说:“陛下,看后人这副样子,好像很崇拜飞将军,是否要给他封侯?”

天幕这么一播出,本朝的百姓肯定也都要知道李广了,给这位老将军封个侯也算顺水推舟。

汉武帝刘彻晃了一小会神,有些可怜这位英雄,随后却很快将这微不足道的怜惜抛到脑后,冷哼道:“有什么可封的?我朝实行二十级军功爵制度,靠杀来的人头加官进爵。

只是因为天幕带来的声望多,就要给他封侯吗?这对其他人来说公平吗?”

“如果是老将军知道了,他也不会接受的,这和侮辱他有什么区别。他不需要这种东西!”

文武百官沉寂良久,齐声喊道:“陛下圣明。”

汉武帝挥挥袖子说道:“李将军年事已高,老是要上前线,怎么劝都不行,这下能认清现实也好。朕记得,他还有好几个孙子吧?好好在家教导后辈吧。”

不久后,李广接到消息,老泪纵横:“虽遇明主,但末将不力啊。”

汉武帝说得对,如果是可怜他而封侯,他绝不会接受。

只可惜辜负了文帝的期待。

在刘彻和丞相交谈的时候,天幕还在播放。

汉武帝刘彻有些不耐烦:“好了好了,别说老将军的事了,别打扰我看天幕!”

“朕还要看一看这位大唐的司马长卿还写了多少神奇的诗文。”

文武百官纷纷闭口不言。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举国休养生息,风格是比较内敛的。而到了刘彻这里,风格变得非常外放。

大汉倾向于歌颂壮丽新世界的诗词歌赋。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这样,词藻华丽,笔触夸张,规模宏大,风格阳刚壮美。

巧的是,李贺前期的《雁门太守行》就有这样的色彩,非常合汉武帝的心意。

看看,这诗文写得多好,简直是司马相如转世啊!

所以刘彻在看到李贺在科举上遭遇挫折的时候,心中唏嘘。

“这避讳发展到那种情况,迫害有识之士,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文武百官垂下眼眸,默默不言。

二十级军功爵制度最高爵位是彻侯,为了避刘彻的名讳,改成了通侯呢。

刘彻跟看故事一样,非常感同身受,与此同时,也察觉到了后世对于科举的狂热程度。

他眼中眸光微闪,通过考试来取士——很先进的方法。

之前天幕略微提到了科举,没有具体说清楚,这次总算是交代了一点。

他扫了一眼文武百官,只见他们都低着头,根本没提科举的事。

他面色平静,心中哂笑,难道这些文武百官一直没发现出来大唐官员选拔制度吗?

他不信。

只不过没人愿意主动告诉他罢了。

汉代官员选拔主要靠察举制和征辟制,这样的制度催生了一批世代为官的豪门大族。

与之相反,科举制的好处太多了,只要长了眼睛就能看出来。

第一,可以选拔出优秀的人才。第二,也是汉武帝最为青睐的一点,科举制能为他带来集权。

将官员的任免权力集中到中央,再集中到帝王手上。

这对雄心勃勃的君主来说,是没有办法拒绝的蜜糖。

他眼睛亮得不行,等仗打完了,把匈奴赶退了,整个国家机器就能停下来好好搞文治了。

到时候就是科举制的实验!

这样无疑会引来官僚集团的不满,可要是怕的话,他就不是那个刘彻了。

更何况,天幕就是他的虎皮。

他都想好了未来要怎么舌战群儒了:“天幕为我们介绍大唐,是不是就是想让我们学习大唐,你们不同意科举制,就是反对天命,你们不怕被天罚吗!”

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时机。

嗯,他要悄悄准备,然后给大臣们一个“惊喜”!

这时,天幕说秦皇汉武迷信。

汉武帝刘彻顿了顿……

面色平静,没有反应。

汉武帝是谁?不认识。

毕竟汉武帝是他的谥号。

此时,播放到了李贺的下一首诗文。

他高高兴兴地看起天幕,准备好好欣赏心爱的有识之士。

刘彻看到“煎人寿”之后,浑身起鸡皮疙瘩,为精妙的描写拍案叫绝,不由感叹:“他不是大汉人,真可惜,不然我们定能成一段君臣佳话!”

一群官员给刘彻拍马屁,拍得对方心情舒畅。

等到看见“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刘彻突然觉得有点不对。

神君是他供奉的神仙啊。

他的外祖母平原君经常去祭拜神君,祈求富贵,后来儿女果然发达了。女儿进宫生下皇子,外孙子刘彻甚至当了皇上。

外祖母从此对神君深信不疑,从小就跟他说这些故事。刘彻的脑海里深深埋下了关于神仙的种子。*

他继位之后,曾经听见神君说话。特意把神君请到上林苑供奉,非常尊敬她。

李贺这什么意思啊?说神君不存在?

好大的胆子!

不会的,李贺是他的福星,不可能会骂他的。

嗯,没错,一定是他想多了……

旁边的官员看清诗文的最后一句话,便面色浑身颤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其他人还没看到最后,此刻正懵逼着,看到别人都跪,只能跟着大部队跪了下来。

一时间,文武百官跪倒一片,空气中弥漫着尴尬的气息。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刘彻和茂陵两个词语出来,指的是谁,不用再说了。

汉武帝刘彻恼火不已,把牙咬得咯吱咯吱响:“好一个刘彻茂陵多滞骨。”

“好一个茂陵多滞骨啊!”

朕要杀了李贺!

这哪里是什么福星?这明明是个无耻狂徒!

大概没有人被剧透死亡之后,会高兴吧。更何况,他非常厌恶死亡,渴望长生不老,青春永驻。

这句话直接戳中了他的逆鳞,他色厉内荏,心里像是被划开了洞,呼啦呼啦地漏着风,生出无限的恐慌。

他如此尊敬神仙,送上的供奉如同流水,最后还是死了?

而且听李贺这意思,神仙根本不存在?

“不可能,朕还亲耳听见过神君说话,神仙不可能有假,只是朕还没有求到。”

李贺懂什么神仙?天幕会支持朕的!

这时,天幕继续播放。

【这首诗歌是非常具有议论性的歌行体诗歌。】*

【简单给大家翻译一下就是:时光飞逝,请你喝下这杯酒。我不知道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只有日月运行,缓慢消磨人的寿命。

吃熊掌就胖,吃蛙腿会瘦。

刘彻供奉的神君在哪里?太一又怎么可能真有……我要斩断神龙的脚,吃龙的肉,让龙没有办法白天巡游。

这样就能长生了,还有何必要去吞黄金吃白玉呢?

大家都说任公子骑驴飞升了?可谁又真的见到了?

刘彻如此求长生,最后只能在茂陵里缓慢腐烂成为尸骨。

嬴政很喜欢求仙药,可惜有什么用?最后反倒浪费了那些用来掩盖尸体臭味的腌鱼。】*

【这是一篇非常辛辣的讽刺性的诗文,几乎不是暗讽,而是明讽了。】

【古代诗人想骂人,不敢直接骂,讲究借古喻今。】

【李贺表面骂的是沉迷于求仙问道的秦皇汉武,真正骂的是谁?当然是唐宪宗李纯。】

【李纯特别喜欢吃丹药,据传最后吃丹药吃死的。】

【服黄金、吞白玉就是指吃丹药。】

【《抱朴子》:“《玉经》曰: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道教认为吞服金玉可以长寿。】

【在我们现代人眼里,当然是非常荒唐的,吞金玉怎么可能获得长寿呢?】

【成天吃铅砂、硫磺、水银等天然矿物,体内积攒大量重金属,身体代谢不出去,损伤肝脏。这不是慢性自杀吗!】

【于是民间自古以来有一些捕风捉影的流言,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宪宗……本来应该活得更长,结果吃丹药吃死了。】

文武百官噤如寒蝉,不敢言语,生怕触怒了刘彻。

文武百官里也有不信神佛的人,出来劝过刘彻,却没有什么用。

如今这后世人一句话,抵过成千上万劝谏。

刘彻神情恍惚:“慢、慢性自杀……”

他的神鬼世界观岌岌可危,却还没有破碎。

他思来想去,觉得只有一种符合逻辑的可能——天幕是肉眼可见的神仙,通天手段,做不了假。

这个神仙借后世之人的嘴,告诉他,他所信奉的神仙都是假的,吃的丹药没有用。

只有天幕背后的神仙才是真神,剩下的都是伪神。

他怒目圆瞪,气势汹汹地走到侍卫面前,拔出侍卫的佩剑。

侍卫感觉到了飞来横祸的气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感觉自己要凉。

结果刘彻怒吼道:“来人,把那群方士给朕押来!”

.........

扶苏眼疾手快,把秦始皇扶住了。

秦始皇捂着心口,眼前眩晕,满心震惊。

他曾经也发过怒,讨伐楚国失败之后,他挥散左右,气得摔竹简。然而从未出现过头晕眼花的情况。

自己的身体怎么变得这么脆弱了?

明明他正值壮年,而且经常服用仙丹啊。

这时天幕突然说:“堆积重金属……这不是慢性自杀吗?”

在这一刹那,他隔着时空,跟未来的汉武帝思想产生共振,攥紧拳头,冒出青筋。

他要杀了卢生那群方士,怪不得他身体变得这么差,原来那丹药居然有毒!

这时,他的儿子胡亥带着赵高走了进来。

胡亥一看见他这副模样,就焦急难耐,哒哒哒地跑到他面前:“父皇,你怎么了?”

父皇从来没有正式设置过太子,最近却带着扶苏处理政事,这给胡亥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哥哥恐怕要上位了。

他忙不迭地带着赵高过来,想刷一刷好感动。

赵高说得对。都是父皇的儿子,父皇如此宠爱自己,凭什么那个位置只能让哥哥来做?就凭他年长几岁吗?

天下没有这么荒唐的道理!

秦始皇看见心爱的儿子胡亥,心里松快不少,深呼吸一口气,缓缓坐直身体:“朕无碍。”

像是想到什么,他紧皱眉头,周遭的气息变得非常危险:“只是不知道是哪个卑鄙小人,侮辱朕的棺木,在后世留下了如此典故。”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他的棺木怎么会塞满臭咸鱼呢?这是要他死后也不得安宁吗?

扶苏心忧陛下,连忙拱手说道:“父皇,请派李斯调查此等乱臣贼子!”

胡亥眼珠子咕噜咕噜转,年纪虽小,心思却弯弯绕绕。

李斯目前是扶苏那一派,他是扶苏的老丈人。这么好的立功机会,怎么能让哥哥抢去?

他立刻推出自己这一派的人:“父皇,让赵高也去吧,他心思敏捷,一定能找出来的。”

秦始皇摆摆手:“且再听听,看看天幕有什么说法。”

“等到天幕给出更多的蛛丝马迹,再让李斯和赵高去调查,不然只会是大海捞针。”

与此同时,他心中犹如涌泉一样冒出无数猜测。

是六国余孽干的好事?还是天幕之前说的楚汉之人?

他眼中寒光熠熠,应该就是他们!

好像上天听到了他的愿望,天幕真的开始详细讲这个典故的来龙去脉了。

【最后一句是秦始皇的典故。鲍鱼不是我们现在吃的海味鲍鱼,在古代是指臭咸鱼。】

【秦始皇去巡游,结果驾崩于沙丘。李斯和赵高为了隐藏秦始皇驾崩的消息,选择秘不发丧。买了咸鱼,放进车里,遮掩尸臭。】

【“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史记》】

秦始皇:“????”

李斯和赵高:“……”

其实汉代已经出现科举雏形,但是选拔范围局限于世家子,这一点就不在文中赘述了。

*资料多来自《史记》

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诗文翻译和介绍参考网络资料。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旋转的星空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轻歌曼舞、心靥、咬一口月亮·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澜深 167瓶;揽月 100瓶;Yun胡 8瓶;阿谢爱吃肉丸子、朝思 5瓶;61687613、雨过天晴 2瓶;鲜晓悦、ghyu1010、我的昵称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嬴政:李斯,拿命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