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自尽令后人惋惜,不禁设想若扶苏为秦二世,是否不会出现秦二世而亡的结局?】
秦始皇嬴政:“他现在更想知道胡亥是怎么败家的?”
有些道理,他明白的太晚。
太子外派是皇家大忌,一旦皇帝驾崩,就是给人机会伪造遗诏,废除原太子,宣布新帝继位。远在天边的原太子鞭长莫及,想登基就是造反。
历练太子不该以动摇国本为代价。
现下这一切尚未发生,天幕给了他足够的警示,他倒要看看,没了这些忧患,他的大秦还会亡于二世吗?!
恰巧,天幕也在此时说道:【朝中有李斯、蒙恬兄弟等忠臣良将;外交上驱逐匈奴,筑起长城无外患,正如贾谊在《过秦论》中所写:“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内无大的天灾和叛乱……秦始皇留给胡亥的,并非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江山。
隔壁的汉献帝刘协都要羡慕哭了。】
嬴政按着突突作疼的太阳穴。
亡秦者胡也,他原以为的“胡”是指匈奴,是以对匈奴用兵,今日才知,原来这个“胡”是指他的儿子胡亥。
什么叫他留给胡亥的?
这大秦江山,是留给长子扶苏的。
他现在已经能肯定,这天幕肯定不是什么神明,八成是后世之人,读过史书,也能还原这段历史,却只能揣度他的用意与心思。
只是后世之人居然能在现今摆出这天幕手段,堪比神仙,可真叫人心驰神往。
汉献帝位面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
被天幕点名的刘协承受了曹操的死亡凝视,欲哭无泪,辩解道:“丞相,朕并不羡慕。”曹丞相简直太忠了,呜。
曹操冷冷道:“天子如何想,何须与臣解释。”
刘协闻言更慌了:“并非解释,只是随口一说。黄巾贼寇四起,汉室将倾。君临危受命,征讨逆贼,救大汉倾颓,为大汉朝之中流砥柱。朕得君相辅,实为万幸,何须羡慕前朝?”
他和秦二世处境不同,开局就是傀儡,若他为秦二世,即位之初必杀赵高。
他现在不杀曹操,难道是他不想吗?
呜……别说了,他真的要羡慕哭了。
曹操言道:“天子缪赞,匡正国家,挽救时局为臣子本分。”汉室江山早已名存实亡。
殿外一派君臣相宜的景象。
两人都默契地没有提及“献”这一谥号,俱都装傻充楞将“献”理解为聪明睿智。
汉朝
刘邦好奇地想到:汉献帝是朕的几世孙?为何要羡慕秦二世?
刘彻一个激灵,被他打退的匈奴又卷土重来了?
汉献帝羡慕始皇帝末年的时局,岂不是表明献帝当朝时,内无忠臣良将,外有匈奴侵犯,天灾**不断,江山满目疮痍?
如此局面,能得一献字,也是不易。
刘弗陵抓心捞肝地想知道,这汉献帝可是朕的子孙后代?
“谥法曰,聪明睿智曰献。”刘肇羡慕不已。“献”字已经有人用了,不知自己百年之后能得个什么谥号。
刘秀心头疑惑:朕的子孙后代里又出了一个像朕这样的中兴之主?
刘宏有点佩服自己的勇气,未来的他竟然真的下定了决心违背祖制,立了刘协为太子。
“聪明睿智曰献”,他果然没有选错继承人。
【只可惜,胡亥宠信赵高,杀蒙恬兄弟、杀李斯、加重百姓的赋税,做出种种祸国之举。】
秦始皇位面
胡亥终于被带过来了。
刚来就听到这番话的胡亥一脸懵逼:“???”
不是,宠信赵高他认,杀蒙恬兄弟、杀李斯是什么鬼?
这些人是他想杀就能杀的?
他看到赵高和李斯都跪在地上,父亲脸色难看至极。
这是怎么了?
【公元前209年,壬辰年,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接下来是两张图片依次划过。
一张陈胜的画像,旁边有标语:“苟富贵,无相忘。”另一张也是陈胜的画像,旁边有标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胡亥:“???”秦二世是谁?
天幕上是什么玩意?这是哪个地方的蜃景出现在了这里?而且连声音都有。
胡亥一脸迷茫。
嬴政看到胡亥,气不打一出来,喝道:“逆子,跪下。”
胡亥老老实实地跪下了。
由于是被绑着的,跪下的时候重心不稳差点摔倒。
嬴政一脚踹了上去。
“啊!”原本就跪不稳当的胡亥被这一脚踹倒,忍不住痛呼出声。“父亲,您这是怎么了?我是胡亥啊,你最宠爱的小儿子啊,不认识我了吗?”
嬴政气不过,又踹了一脚:“踹的就是你,你个混账东西!”
一旁的赵高和李斯看到这样的场景瑟瑟发抖,为自己的结局捏了一把汗,不知道能不能有个体面的死法。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这句话犹如一记惊雷在赵高和李斯耳边炸响,两人吓了一哆嗦,悲哀地想到他们的死法估计只能在车裂和腰斩里选了。
“啊!”胡亥挨了第三脚。
这一脚嬴政用了七分力道,比前面两脚都要重,踹在了胡亥的胸口上。
胡亥吐了血。
“到底怎么了,”他哇哇乱叫,“父亲,你不喜欢我了吗?为什么忍心打我!”
还下手如此之狠。
胡亥莫名其妙地被绑来,又莫名其妙地挨了一顿揍,心里委屈。
嬴政冷笑:“为什么打你,你听。”
【前面我们说了第一点,胡亥得位不正。接下来我们来说第二点,胡亥不得民心。】
话音刚落,旁边的小字消失。
“胡亥不得民心”六个大字出现在正中,显眼又醒目。
胡亥歪倒在地上,望着天幕。
什么得位不正,什么不得民心,他明明还是公子,得父亲宠爱的儿子。
这是造谣诽谤!
【胡亥由于得位不正,担心朝臣不服,兄弟争权夺位,采纳赵高的建议,以莫须有的罪名诛杀大臣以及诸位公子。为了敛财,连姐妹都不放过。株连甚广,人人自危,百姓惊恐。】
【他上位后,推行的法令较秦始皇时期更为严苛,并加重百姓赋税。《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在狱中嗟叹:“大肆捕杀忠臣,不计后果;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赋税沉重,不在乎花费多少钱财。”】
天幕再度出现了李斯列传节选。
同样是从“杀兄弟篡位”开始,至“咸阳城被攻破”结束,所读部分划有醒目的红线。
【有一个词叫官逼民反,胡亥与赵高所为,岂非正是如此。】
李斯列传节选的字迹消失,画面跳转到了大泽乡,又开始出现一段视频。
[天降滂沱大雨,道路不通。
陈胜、吴广因为大雨延误了期限,按大秦律当斩。造反是死罪,不造反也是死罪。
造反还有一线生机。
陈胜和吴广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
【在严刑厉法下,陈胜、吴广发动起义,以胡亥得位不正为旗号。《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言道: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该继承皇位,应该继承皇位的乃是公子扶苏。】
【有种说法是,秦始皇如果晚死几年,秦朝会一世而亡,为什么呢?因为秦始皇刚死不久,各地就起义造反。】
【这是倒因为果,只看到秦始皇刚死不久,各地就起义造反,认为秦始皇如果多活半年,百姓造的就是秦始皇的反;却没有看到胡亥在秦始皇死后都做了什么?】
【前面李斯就说到了,胡亥刚刚即位的时候,就“大肆捕杀忠臣,不计后果;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赋税沉重,不在乎花费多少钱财。”皇帝如此任性妄为,百姓怎么会不反叛?】
【秦法严苛,但是在秦始皇时期,像陈胜、吴广这样是因为大雨,才延误了期限的,是罪不至死的。胡亥严刑峻法较秦始皇时期更为严峻,也就是说,是胡亥自己作的。】
赵高人麻了:“……”怎么还提他?
因为他名字里有个“高”字,所以他出现的频率就特别高吗?
横竖都是死,不能让他死的安详点吗。
嬴政听到胡亥连姐妹都杀,气得想要拔剑斩了这逆子。
但这拔剑的声响吓出了胡亥一身冷汗,犹如在鬼门关前走一遭。
他想喊冤枉,但有人比他喊的更响。
天幕上,他的三个兄弟悲戚地大声喊道:“苍天无眼,我没有罪。”
喊完就拔剑自刎,把他吓了一跳。
嬴政看到自己的儿子一个个自尽,剑已出鞘,人却已疲惫不堪,终究是闭眸挥手,吩咐左右:“押下去。”
他没说把谁押下去,但混到这个地步,懂的都懂,于是胡亥、赵高、李斯三人被拖走关押。
没了那三个碍眼的东西,秦始皇又唤来侍从:“传朕命令,召回扶苏。”
侍从依言:“喏!”当即备马,只待快马加鞭而去。
秦始皇心中叹了口气。
其实他对长子扶苏并不是完全满意,他觉得扶苏有时候过于优柔寡断,过于妇人之仁,因此迟迟不立太子,反将扶苏派出去历练,经历战场厮杀,期望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储君。
未曾想变故横生。
想到自己只剩下不到一年半的阳寿,顿感时间紧迫。
是该立下太子,安定人心了。
明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朱元璋虽然已经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帝,听到这句话依然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征战四方的时候。
这皇位,是他戎马半生打下来的。
左右见他志得意满,当下拍马屁:“陛下岂非是鸿鹄,陛下可是天龙啊,才有我这泱泱大明!”
朱元璋朗声大笑。
唐高祖位面
公元624年,武德七年。
李渊刚刚在朝堂上撕毁诺言,正担心二儿子有心结,此时找到了理由,急不可耐地道:“秦王,不要怪为父毁诺,立嫡立长才是正统。为了国家的安定,为父也是不得已。”
次子骁勇善战,长子也不差。
长子立的军功虽然没有次子立的军功多,但处理政务的能力不错,身为嫡长子,名正言顺当为太子。
他有点理解当年袁绍的心理了。
优秀的儿子太多,也是种烦恼,想都不亏待,可惜皇位就只有一个。他想还是让李世民离开京都,去封地当个土皇帝吧。
李世民:“……”他还能说什么?
只能怪自己傻,把父亲哄他的话当了真,想不到父亲竟然和袁术一样背信弃义。
他的遭遇与孙策何其相似。
袁术许诺孙策攻下庐江郡,就封孙策为庐江郡太守,等到孙策真的攻下了庐江郡,却任命自己的亲信当了庐江郡太守。
孙策看清了袁术。
父亲许诺,若他能平定叛乱,就立他为太子。可当他真的平定了叛乱,才知道自己被父亲耍了。
他也该看清李渊了。
“陛下多虑了。”李世民心中不甘,面上还是装的温顺孝顺。
李渊安心不少。
李元吉脸上的得意之色都快要遮掩不住了,真让李世民当了太子,他能气死,看来讨好后宫妃嫔给父亲吹枕头风还是有用的。
本就吃藕的脸,更让人不忍直视。
李世民看到李元吉的表情,不用猜也知道是谁在捣鬼,用了什么伎俩。
李元吉也就这点能耐。
他不由得叹息,父亲即便不向他许诺给他太子之位,他也会领兵去平叛。许诺了,又因枕头风而毁诺,可见李渊如袁术一般优柔寡断。
此举令人看轻,更令他寒心。
一个想法,蓦得在心中出现。如雨后春笋般疯狂滋长,难以忽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李二凤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