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 > 第17章 司马懿被坑

七天后,天幕异象再次出现在历朝历代朝会所在的宫殿外半空中。

一般来说,只要不是遇到雨雪天气,大家都在殿门外观看天幕的盘点。

小窗口的视频,总归还是没有大家聚在一起,一边唠嗑一边看天幕上的大视频香啊。

【观众朋友们好呀,我是小苏打~许久不见甚是想念,非常感谢各位的点赞,上期《十大败家皇帝之二杨广篇》突破了五十万,所以作者菌加班加点赶出了这期视频。

老规矩,先点赞订阅关注一波再看哦!】

观众们闻言,大多老老实实地直接点了个赞。

【接下来,我们接着盘点第三位败家皇帝。

他,本是开国皇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在位总计二十五年。

他,在位期间曾采取一系列措施,矫以仁俭,并能采纳谏言,开创繁荣之世。

他,却在晚年怠惰政事,沉迷女色,荒淫无度,还分封诸王,分散权利。

他,死后诸王为争夺皇位内战十六年,后有外敌趁虚而入,以致后世动乱近三百年!

他,就是开国带头败家的皇帝,晋武帝司马炎!】

晋武帝位面

公元280年,太康元年。

司马炎:“!!!”这是污蔑!

他是晋朝的开国皇帝,励精图治,国泰民安,怎么会是败家皇帝,还上了十大败家皇帝榜?

这个榜是怎么排的?

洪武大帝位面

朱元璋长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盘点朱祁镇,可以轻松地观看天幕盘点了。

朱标想着朱棣差不多今明两天该到了。

他要好好问问朱棣,为何朱祁镇会是天子?爹爹给弟弟们这些藩王兵权是守卫边疆,拱卫皇室的,不是方便他们造反的。

明朝的众位皇帝们:还好不是盘点朱祁镇,又逃过一劫。但该来的总是会来的,得叫上御医在一旁候着,以备不测。

【前两位败家皇帝:胡亥毫无功绩可言;杨广挖的京杭大运河前身,“罪在当代,功在千秋”,勉强算是半个功绩,至于科举制度的开创算在杨广身上过于勉强,有点往脸上贴金的嫌疑。】

【司马炎和他们不同,有能够拿得出手的实打实的功绩,按理说是不应该上这个榜的。但是比起败家,胡亥和杨广在司马炎面前都是弟弟。】

晋武帝司马炎气得把桌案给掀了。

他怒气冲冲地来到了殿外,对着天幕破口大骂:“简直是一派胡言。”

关注了可以直接看,他想不让人看都不行。

还好天幕盘点只在朝会所在的宫殿外半空中出现,而且关注后的小视频只有本人能够看见,旁人看不见。若是百姓们也能看到,国家要大乱了。

司马炎警告群臣和执勤的侍卫:“天幕出现异象的事,不准透露出去半个字。”

“不敢。”

已经被贬为庶民即将驱逐出京的杨广:“……”

【公元280年,司马炎灭亡吴国,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统一全国后就飘了,不再励精图治,而是纵情享乐,开历史倒车分封诸王。】

正想分封诸王的司马炎:“……”

他封的王都是皇室宗亲!保卫国家,护卫皇权交给自己人才能安心。

其余各朝

秦始皇嬴政:朕废除的分封制又被人捡起来用了?

他想起了之前天幕上出现的地图,上面的行政规划不错,是哪个朝代的能臣想出来的?可以借鉴一下。

汉高祖刘邦:朕也不想封王,但是不得不封。分封制和郡县治并存是由国情决定的,为了国家的稳定不得不如此。

司马炎身为开国皇帝,许是和他一样有难处,不得已才给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封王。

就这样认定败家,有失偏颇。

汉景帝刘启:朕只用了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七王之乱,收拢了权力。高祖皇帝也封王了,这怎么能算是败家呢?

汉武帝刘彻:有推恩令在,封王不足为虑。

汉光武帝刘秀:怎么不说清楚,这是西晋的开国皇帝还是东晋的?

刘备/诸葛亮:灭吴是什么意思?莫非灭的是孙权建立的吴国?

曹魏呢?

司马昭十分的后悔。他本想立次子司马攸为世子,无奈遭众人反对,只好立了司马炎。现在改立世子还来得及!

“你们可都看见了,再有提议立司马炎为世子的,斩。”司马昭对群臣说道。

曹魏小皇帝:“司马昭欺人太甚!”由于过于愤怒,心里的话竟然说出了声。

司马昭听了,认真地点了点头。

在改立世子之前,先把这小皇帝废了吧,留着迟早会造他的反。

安乐县公刘禅松了一口气:同样是二世而亡的亡国之君,还以为他会上榜呢。没想到啊,上榜的居然是司马炎。

晋元帝司马睿顿时紧张:朕不会也上榜吧?虽建立了东晋,但大权旁落。“王与马,共天下”,君不似君,臣不似臣。像他这样逃到南方称帝的皇帝应该没有了吧?

唐太宗李世民点评:司马炎没有选对继承人。

晋惠帝若是有汉景帝那般的铁血手段,分封的八王应该都不敢反。或者,有齐王司马攸镇着,八王也不敢反。

只是,司马攸真的会效仿周公吗?他对此持怀疑态度。

宋太乄祖赵匡胤:什么时候盘点到李煜?等不及了。自降帝号奉表称臣,割让国土,肉袒请降,败家的皇帝里怎么能没有“江南国主”李煜?

宋太宗赵光义暗自庆幸:幸好兄长没有司马炎那般对兄弟无情。

【说起司马炎,我们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我们可太熟了。有句广为人知的歇后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自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后,司马家已经实际掌控了曹魏的兵权,并且在朝中也都是司马家的党羽。朝堂内外掌握实权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司马家的亲戚或者是亲信。

比如司马炎的母亲是鬼畜区的大忙人司徒王朗的孙女,姑父是荀彧的孙子,有个婶婶是诸葛诞的女儿,娶的两个皇后都是东汉名臣杨震的后人。陈群与司马懿交好,陈群之子陈泰与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司马昭交好。】

天幕上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刘备是孙权妹夫,所以刘备和孙权是亲戚;

诸葛亮的儿子娶了公主,是刘备儿子的女婿,诸葛亮和诸葛诞是同族兄弟,诸葛诞的女婿是司马懿的儿子,曾外孙是晋元帝,所以刘备和司马懿是亲戚;

曹操的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刘备是汉室宗亲,所以刘备和曹操是亲戚;

荀彧的儿子娶了曹操的女儿,生的儿子娶了司马懿的女儿,所以曹操和司马懿是亲戚;

司马炎妻子的叔公是杨修,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所以司马懿和袁术是亲戚……

细看下来,东汉三国以及晋国的皇帝之间都是亲戚。

天幕下的众人并没有仔细看这关系网,而是好奇:“什么是鬼畜区的大忙人?”

魏明帝曹叡问道:“王司徒,鬼畜区是在哪里?你在那忙什么呢?”

王朗一脸莫名:“臣也不知道鬼畜区在哪。”

【这样的局面,可以说是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叡过度的打压宗室造成的。】

【兵权在手,不论是地方还是中央,朝堂内外都是自己的人,曹魏的皇帝又年幼,这都不篡位有点说不过去了。司马师废立皇帝,司马昭更甚,开创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当街杀死皇帝的先河,想当皇帝的心思,所有人都知道。

但是他和曹操一样,想统一全国之后再谋朝篡位,结果国家还没有统一,自己先去世了,篡位的是儿子。】

天幕上出现了高贵乡公曹髦被杀的场面。

“在大庭广众之下当街杀死皇帝”这话震惊了晋朝之前的所有人。

秦始皇嬴政没有想到后世的逆臣贼子竟然猖狂到了这种地步。

汉高祖刘邦觉得痛快,“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曹氏代汉自立,最后也落得汉朝一样的下场,甚至比汉朝更惨。

这是逆臣贼子的报应。

就是不知道代魏自立的司马氏会落得一个什么样的下场,想必会比曹氏更惨吧?

大汉丞相曹操对司马昭的做法极其愤怒。

虽然他很想杀人,但是杀了司马懿一族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过度的打压宗室?好个曹丕。”他准备回去教育儿子。

曹丕怎么能够自断羽翼?

魏文帝曹丕咬牙切齿,恨自己识人不明,留了个祸患给子孙后代。

司马懿有从龙之功,能力出众。

所以他对司马懿十分信任,并委以重任,没有想到是养虎为患。

天幕所言众人都听到了,司马懿是不能再留了。

“过度的打压宗室?”魏明帝曹叡想到自己的儿子全部夭折,不得已收了两个养子,感叹自己是白忙活一场,或许是该培养一下宗室子弟了。

在此之前,先杀司马懿一家,以绝后患。

邵陵厉公曹芳心道不妙:司马师把持朝政,权势滔天,要杀他易如反掌,他应该先下手为强,不能坐看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架空皇权。

好在现在他身边不全是司马师的人,还有李安国可用。

只要李安国能联合夏侯玄拉司马师下马,他就有救了。

司马师:“……”公开的弑君,司马昭这就做的有点过分了,也不怕后人有样学样。

【司马昭灭亡蜀汉的第二年病逝,其子司马炎代魏自立,而后水陆并进,灭亡东吴。昔日曹操得到关中时,司马懿曾建议曹操直接南下夺取益州,未被采纳。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在蜀地训练水军,经过多年的准备,一举攻灭了东吴,一统天下,完成了众位先辈的遗愿。】

晋武帝司马炎听到这里十分的得意,他统一了全国,功绩是先辈们无法比拟的。

父亲和祖父泉下有知,肯定会夸赞他。

【司马炎在灭亡东吴之初,头脑还算清醒,西晋有了“太康盛世”,但这盛世只是昙花一现。就如同曹魏的魏明帝一样,诸葛亮一死,曹叡没有了最大的威胁,埋头造娃但再也生不出儿子,由明君转为昏君;司马炎缔造了太康盛世之后,觉得自己该享受一下了,也由明君转为昏君。】

曹叡:“……”

继位者又不是他的子孙,他还那么努力做什么?放纵一下怎么了?

只是司马懿三族必须要除掉。

【胡亥和杨广是得位不正,用了手段才当上皇帝;司马炎是得国不正,效仿曹丕迫使汉献帝刘协禅位,他迫使魏元帝曹奂禅位。】

【司马炎后期骄奢淫逸,后宫佳丽远超三千,每天都在为宠幸谁发愁,于是坐在羊车上,在宫苑里行走,让羊来选择。羊车停在哪,就宠幸哪的嫔妃。】

司马昭:“……”这逆子,真是荒唐。

同样纵情声色的皇帝们:司马炎真会玩,我辈楷模。

【在五百多位皇帝中,纵情享乐的有,分封诸王的也有。仅凭这两点,司马炎尚不足以脱颖而出上这十大败家皇帝榜。】

司马昭:“!”这逆子还干什么了?

突然他想到屠尽兄弟姐妹的胡亥,弑兄杀侄的杨广,忍不住为次子司马攸的命运捏了一把汗。

司马攸聪慧,才能比司马炎高。

他有意立司马攸为嗣,最后还是顾虑到司马攸不是长子,这一提议又遭人反对而作罢。

立司马攸为嗣势在必行,理由都想好了。

次子过继给了兄长司马师,就是司马师的长子,立司马攸也是立长。

司马攸是他亲子,是他的血脉。

虽然过继出去了,但是兄长死的早,儿子从小与他亲厚。

【司马炎最大的败笔,是立了一个傻儿子当太子,让一个傻子当了皇帝。】

司马炎不服,儿子虽傻但孙子聪明,必能开创盛世。

【皇帝是个傻子,难以坐稳皇位。八王之乱爆发,太平没有多久的王朝又进入了战乱,百姓饿死。傻皇帝说出惊人之语:“何不食肉糜?”这就是著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前面提到的杨艳之子。】

司马炎:“……”傻的是令人窒息了点。

他不由得疑惑,他也曾出题考验司马衷,司马衷的回答虽然说不上好,但也并不差,完全没有天幕说的这么傻啊。

所以他才敢放心的将江山交给司马衷。

其余各朝

汉景帝刘启:百姓无粟米充饥,又哪里能吃的上肉?

写出“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曹操沉默了。

安乐县公刘禅:这大概是司马炎笑他傻的报应。

程昱:这话没错啊,吃人肉总比饿死强。他若是不以人肉做军粮,哪来的粮草?哪能有曹操的今天?这皇帝哪里傻了,在他看来不是很懂得变通么?百姓是饿死的,吃死人肉怎么了?又不是吃活人。

不过,司马衷身为皇帝,说出吃人肉的话,确实是有点骇人听闻。

【司马衷的傻,众人皆知。贾南风担心丈夫太傻了当不了皇帝,她就当不了皇后。每当司马炎出题考验司马衷的时候,她就帮司马衷作弊,使得司马衷蒙混过关。】

司马炎:“……”贾南风的行为可以理解。

儿子傻没有关系,他有聪明的大孙子,让司马衷当皇帝只是个过渡而已。

【儿子是个傻的,我们再来看司马炎寄予厚望的孙子。】

司马炎竖起了耳朵,很想听到司马遹力挽狂澜的壮举。盘点十大明君的时候,他的司马遹肯定能上榜,给他长脸。

他晋朝可是有两个呢!

想到这,他十分好奇如光武中兴那般,中兴他大晋朝的是他的哪个子孙?

【司马衷之子司马遹幼年聪慧,是司马炎看中的好圣孙。司马炎高兴地说司马遹十分聪明,像司马懿。】

司马炎点头,对!

然而天幕的下一句话:【这是司马懿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司马炎:“……”怎么说话的?

【公元290年,司马炎病逝,司马遹12岁。】

司马炎:孙儿还小,待他长成,必然有一番作为。

【公元88年,年仅9岁的汉和帝刘肇即位,仅用了四年剪除外戚势力,13岁时亲政。司马遹12岁不小了,却只知玩乐。】

司马炎:“……”

这不一样,刘肇的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把控朝政,是必须要铲除的外戚势力。他给儿子选的妻子贾南风不会像窦太后那样。

因为贾南风的父亲贾充是他的亲信。

【公元300年,司马遹22岁,被继母贾南风陷害而被杀。霍去病22岁“封狼居胥”,反观司马遹在宫中开设集市卖羊肉。】

司马炎:“!!!”贾南风!

司马炎愤恨地对群臣说道:“天幕的话你们可都听见了,贾南风罪无可恕,再有为她求情的,与她同罪。”

贾南风是贾充的女儿。

当年贾充谋划当街杀死小皇帝曹髦,在陈泰的逼迫下都没舍得杀了贾充,只是杀了成济了事。

没有想到是贾充的女儿毁了晋朝。

【司马炎不听司马攸的劝告坚持分封诸王,以致于八王之乱。短短五十年,西晋灭亡。司马攸建议除掉匈奴单于於夫罗之孙刘渊,司马炎也不听,以至于西晋被刘渊父子灭亡,皇室几乎被屠戮殆尽。】

司马昭:果然该立司马攸为世子。

刘渊是吧,司马炎不杀,他来杀,夷刘渊三族的事情他来做。

【司马懿曾多次称病不出,司马炎以为司马攸效仿爷爷司马懿假装生病,命令司马攸立即前往封地,以至于司马攸病死,西晋再无贤王。】

司马懿:“……”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孙子会当皇帝,上了“十大败家皇帝榜”,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更想不到自己的经历会害了孙子。

【司马炎祖父、父兄三代都为曹魏权臣,曹魏灭蜀汉,司马代曹,灭东吴后三国归晋。原本国家统一,繁荣昌盛,但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华夏族面临灭族危机。眼看华夏族差点被杀成了少数民族,冉闵发布“灭胡令”,勉强保住了华夏族。】

汉高祖刘邦:“……”原来是权臣篡位。他收回先前的想法,分封诸王就是在作死。

看来这司马炎确实够败家的,差点以一己之力灭华夏全族。

汉景帝刘启:继位者是个傻子也敢分封诸王,司马炎的想法很大胆。

汉武帝刘彻:怎么又来了个蜀汉?

丞相诸葛亮心痛:臣无能,未能匡扶汉室。但凡坐镇北方的是汉室……呃,哪怕是曹魏,都不至于让胡人入侵,任由异族的铁蹄毁去华夏文明。

司马家在这方面确实做的不行,引人垢病。

司马懿平辽东时几乎将华夏族人斩杀殆尽,十室九空。但凡留下点成年男子,晋朝也不至于遭到外族入侵,陷入亡国灭种的危机。

但凡少杀点华夏族人,辽东全境就都能保住,不会存在高丽,杨广也至于三征高丽,败光家底。

曹操/曹丕/曹睿:好个司马懿!

汉献帝位面/魏文帝位面/魏明帝位面,司马懿喜提三杀,子孙被诛。

齐王曹芳位面,正策划高平陵之变的司马懿:“……”

山阳公刘协: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晋武帝司马炎:东晋呢?是他哪个子孙力挽狂澜?

【刚统一不久的王朝又分裂了,北方战乱,晋元帝司马睿渡江逃到南方,建立东晋,称为衣冠南渡,经济中心逐渐向南方迁移。】

西汉的皇帝们慌了:东汉不会也是这样吧?不会吧?

汉光武帝刘秀:打回去啊!怎么能够偏安一隅?

司马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