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开局0天赋的我苟到了三国最强 > 第8章 世家子

开局0天赋的我苟到了三国最强 第8章 世家子

作者:安静的九乔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2-02 19:29:17 来源:文学城

随着小船驶离岸边,船前的水道渐渐开阔,黄褐色的芦苇荡缓缓向身后退去,眼前出现水汽迷蒙的大江。

孙策至此身心终于一松——总算是脱险了,疲惫感却不可抑止地涌上心头,令他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

对面坐着的陆逊则将背上的书箱放在船底,忙不迭地将里面的东西取出来检视。刚才他曾经在江边泥滩上趟了很长一段,现在似乎很担心江畔的淤泥江水会漏入书箱,玷染了里面的书籍。

孙策吃惊地看着陆逊从书箱里取出一卷一卷缣帛制成的帛书。

“这么多……帛书?”

陆逊冲孙策一笑,说:“那当然,要是换了竹简,我这一书箱,恐怕连一部《春秋》都装不下。”

孙策感慨的其实是:这少年人看着穿着无奇,手中包袱上甚至还打着补丁,书箱里竟装了这么多的帛书。

帛书因为其材料昂贵、轻便易携,价值比竹简高出很多。

这少年,必然是个世家子弟。

孙策微微扬起头,想起陆逊刚才自报家门:“庐江陆氏”。

“先庐江太守陆公康,是你什么人?”

陆逊听孙策提起陆康,口气又颇为尊重,连忙放下手中帛书,冲孙策行礼道:“原来你也听过先祖父的名讳。”

孙策心想:好家伙,还真的是个仇家!

庐江太守陆康,是孙策昔日还在袁术帐下时功伐的对象。孙策打庐江,足足打了两年才将其攻克。其间陆家族人,因为战事和饥荒,折损过半,死者有百余之众。陆康在城破之后月余便病逝,死前将阖族子弟送往江东,算是对孙氏的强悍武力低了头。

可以说,孙策就是陆家的大仇人。

所以当陆逊问起孙策的名姓时,他怎么也不不好意思说自己姓孙,只说是乡野之人,不知自己姓什么,只有个小名,叫做“阿策”。

“我看你刚才好厉害,”孙策既然拿定主意要隐姓埋名,索性便装到底,指手画脚地说,“你和军阵中的将军一样,指挥得当,人人都听你的……你定是有这‘指挥’的本事吧!”

陆逊听他说得真诚,展颜一笑,点头道:“是的,我有‘指挥若定’的天赋。”

孙策:果然!

“不过是长辈之赐罢了。”

说着,陆逊面上的笑容变淡,似乎并不为此感到骄傲。

他的这份自谦与沉稳,便越发显得与年龄不相称。

孙策好奇地望着他,也不开腔。

一时间两人都保持了安静,耳边只剩身后船橹摇动时吱吱呀呀的响声和连绵不断的江涛声。

“‘天赋’固然可以代代传承,但是这世界的阶层也就被定死了。”

非常突兀,陆逊开口向孙策这个“听众”输出他的观点:

“谋臣的子弟注定是谋臣,武将的后代永远是武将。而世家将永远是世家,因为他们掌握着足够数量的‘天赋’,而且可以代代增补,永远这么传承下去!”

“世家之外的平民,无论他们多么勤劳、多么勇武,没有‘天赋’的加持,这些普通人都极难出头。每个人都安于其位,形成异常稳定,永远无法逾越的阶层,虽说人们未必满足于此……”

孙策有些目瞪口呆地望着陆逊,不知这个少年怎地突然多了这么多感慨,而且听起来像是为生于世家之外的普通百姓鸣不平。

“不止如此,每一个世家之内,也都存在着明里暗里的竞争。毕竟每个世家都需要一名明智的家主保全阖族,因此他们必须选择一人或者有限的几人,将全部资源倾注于一身,将家族命运完全寄托于此人身上。而这名子弟也必须为了这一殊荣和责任……放弃很多原本属于他们的东西。”

仔细想想,拥有智脑的世界,好像确实会产生这么些规则。

孙策蹲在船板上,一只手支着下巴,望着陆逊侃侃而谈的样子,心里在想:聪明人就是容易想这么多。

孙策自己就根本不是个会认真思考“这世界的规则”的人。他的处世逻辑很简单: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心中有不平,一拳打出去便是。

不过……若是周公瑾在这里,估计会和这小孩想到一处去吧。

“你因何路过牛渚?”

脑子不够用的孙策果断换了个话题。

陆逊猛醒,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对牛弹琴”了一番,连忙笑笑以示歉意,随后答道:“听闻孙郎颁了招贤纳士的‘招贤令’,我打算去吴郡试试。”

“什么?”

孙策惊讶万分,一部分是因为他直接代入了孙郎的名号,顿了顿之后才想起,自己“已死”,“孙郎”自然而然成为二弟孙权的称号。

另一部分则是因为陆逊提出要投效孙权——难道陆家不再将孙家视作是死仇了。

陆逊望着孙策,眼光颇有些狡黠地笑起来:“我观仁兄绝非是什么乡野之人,该是一位有名有姓的人物。”

孙策的惊讶,意味着他对陆孙两家之间的世仇十分了解。但既然孙策选择了装傻,陆逊也不戳破,只是继续说:“我家大仇是故吴侯孙策。但人死灯灭,这一段仇怨就算是化解了。”

蹲在船板上的孙策不敢说话。

“再者,昔日祖父曾见过一名拥有‘观势’天赋的奇人。对方曾言道:江南之地得天独厚,虽说如今多是蛮荒之地,有高山险峻,又有遍地瘴疠,但这些地方终将成为千里沃野、鱼米之乡。”

“他还曾预言,未来会有一日,北方士子将纷纷南渡,托庇于江南的秀水明山,以保全华夏文明之脉。”

“‘观势’天赋?”

孙策的头有点疼。

他依稀记得自己死后化为一堆符号,曾经接触到海量的消息,那些消息甚至曾在某一瞬间尽数涌入他的脑海,存储在某个位置——但对他来说这一切毫无意义,他根本不知那都是什么。

有一句印象深刻的,说是“天下三分,三分归晋”,似乎是说,汉家天下最终分为三国,之后又重新大一统。但这和陆逊口中转述的“势”,又有些不一样。

“哦,‘观势’智脑啊!”

沉寂有了一阵子的芯片槽似乎听到了孙策内心的疑问,随口回答:“啧啧啧,这种智脑可确实稀有,它可以看清两百年开外的天下大势。这种高级别的芯片连我都没见过。”

“我说啊,你是个连最基础的智脑都没有的家伙,就不要惦记‘观势’这种高级货色了好吧?”

于是孙策笑笑,老实告诉陆逊:“你说的这些我都听不懂。”

原本陆逊一见孙策,就觉得他相貌堂堂,武艺不错,应当是个人物,但过去这一阵相处下来,陆逊也确实觉得:阿策这人哪哪都好,但就是好像缺了点什么,用他庐江土话来讲,就是哪里“缺根筋”。

但两人毕竟算是短暂地并肩战斗过,共患过难的。

陆逊便没再多说什么,转而问起孙策:“阿策,你之后打算去哪里?”

“我要去丹阳寻亲。”

孙策坚定原计划不变。

船只顺流而下极是省力,长江上这几十条小船在半天之内便行出三十余里。到了傍晚,船只已近秣陵附近,一行人下船,就在江边露宿,暂歇过夜。

猎村的人们打着火把陪伴向强爬上一座小山,在山上寻了一个妥当的位置葬了向老爹的遗体,在坟头上竖了一块木牌做记认。

孙策记着向老爹的恩情,跟在向强身后,恭恭敬敬地在坟前磕了几个头。

之后人们再议起猎村全村的去向——之前的村子因有山越在,猎村的人想必是回不去了。孙策便建议他们随陆逊一道,前往吴郡,投靠孙权。

“如今讨虏孙将军为人宽和,治下太平,吴郡向来富庶,不愁找不到营生。”孙策向他们大力推销自己的弟弟。

“再者这一路上有陆小哥照应,就算再遇到山贼,也能聚起各位的力量,妥善周旋。”这也是孙策建议众人去吴郡的原因,可以跟着拥有“指挥若定”智脑的陆逊。

果然,猎村众乡亲们,看向陆逊的眼神中都带着信任。

陆逊也笑着冲众人一拱手,表示他愿意担下这个责任。

孙策则和送他到此的渔夫说定,翌日随这些船只溯江而上,前往丹阳。

分别之前孙策有话要嘱咐向强,他认为向强有向老爹留给他的“识水”的本事,不应埋没,不如投军。如果能把“辨植”也一起带去,那就更好了。

向强听了孙策的建议,沉默片刻,抬起头道:“阿策说得对,我该去投军。有朝一日如能再遇上那些山越,就正好给阿爹报仇。”

“那太好了!”孙策由衷赞同向强的志向,并忍不住想要将他推荐去熟人帐下。

“我可以荐你去……”

孙策差点说漏了嘴,赶紧忍住。

他再一想,要向强投效二弟孙权也不合适。向强是军地两用务实型人才,直接投到孙权处反而未必能受赏识。

最后关头孙策改口,说:“我听说过春谷长周泰,为人仗义,又是孙郎手下的大将。你若投于他手下,将来肯定有对上山越的机会,定能为老爹报仇。”

向强感激地点头,道:“那好,我去打听打听,就投这位周……周泰。”

*

周瑜赶至吴郡,立即前往拜见孙权。两人谈起如今东吴形势,都认为当务之急是首先扑灭庐江太守李术的反叛,再着手或剿或抚,平息境内山越的动荡。

孙权则在考虑广泛接纳江东世家子弟的投效:若要江东世家甘心俯首,就必须将他们渐渐都绑到江东这条利益大船上来。

将诸般要事议定,周瑜起身拜别孙权,出门时忽听一人在辕门外高声问:“周……是周……吗?”声音遥遥,他们只听清一个“周”字。

周瑜没有马上答话,是他的亲卫侍从应道:“周郎在此,外面是何人喧哗。”

外面那人便欣喜地应了一声。

不久,侍从就把人待到周瑜面前。周瑜见是一名寻常猎户装束的年轻人,头上和臂上都缠着一圈白色的粗麻布。周瑜和气地冲对方点点头,微笑问道:“我便是周瑜,你想见我?”

小伙伸手挠挠头,道:“我也不知是不是该找你……荐我来的人说,要找一位姓周的,还有什么春天的谷子……”

周瑜马上知道对方要找的是春谷长周泰,不是他。但他丝毫不以为忤,微笑问起:“这位小哥从何处来,找春谷长何事?”

来人正是向强,他眼见面前这名年轻的“大官”面貌如此隽逸,说话行事又如此儒雅有礼,一时竟怔怔地不知该如何开口才好,半晌,才慢慢将来意说出来。

周瑜一听:“原来是‘识水’天赋。”

他觉得将此人荐给周泰的提议十分合理:周泰为人十分豪爽,从不介意下属的出身;且他是孙策指派给孙权的嫡系部将,无论是征讨李术还是平定山越反叛,周泰都将有大用。

向强这样独特的天赋,在周泰手下定会如鱼得水。

周瑜点点头,冲向强笑道:“向小哥莫急,春谷长周泰两日之内就会抵达吴郡这里。我会留书给他将此事说明,到时你直接找他就行。”

向强听得心满意足,咧嘴一笑,道:“果然阿策说得没错,你们姓周的都仗义……”

他话还未说完,周瑜已是脸色剧变,上前一步,颤声问道:“你说,是谁?是谁荐你到此的?”

向强还未来得及回答,忽听辕门外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马匹转眼就到了孙权驻地的辕门跟前,马上的骑士,一跃下马,什么都顾不上,径直往里冲,一边冲一边大喊:“紧急军情!大事不好!”

周瑜见状,一时也顾不上向强,连忙紧随报讯的官员转回孙权驻地。

只听那名传讯兵悲痛地大喊一声:“孙翊孙将军,为奸人所害……殁了。”

本文中时间线与正史有所不同:

正史中孙策的三弟孙翊殁于建安九年,本文中现在的时间点是建安五年秋。

对不起了孙三郎……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世家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