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举汉 > 第四百一十四章 托孤

举汉 第四百一十四章 托孤

作者:反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2-06 04:01:48 来源:转码展示1

次日,刘景悉率文武,于大江北岸,送行潘濬乘船南下。

刘景除了表举潘濬为交州刺史外,亦表举王强为裨将军,董督交州军事,领郁林太守如故。

王强也是刘景麾下诸将中,第一个升任将军的人,心里不服者大有人在,如刘宗。

其性护前,耻为人下,一向以军中第一人自居,过去王强与他同为中郎将兼任太守,倒还没什么,如今王强竟然后来居上,压他一头,这就让他有些难以接受了。不过王强确实为刘景立下惊世之功,刘宗也不好说什么。

另外刘景让潘濬辟吴砀为别驾,别驾尽管相当于半个刺史,可到底是百石吏,让吴砀由六百石郁林长史转任百石吏别驾,不符合规矩,因此刘景表举吴砀为比两千石昭信校尉,辅助州事。

送走潘濬后,刘景开始准备北伐事宜,从江陵进军襄阳,有两条水道,一条是顺大江而下,由江夏郡的汉水转入,北上襄阳。然而这条路必须经过黄祖的大本营沙羡,黄祖断不可能放刘景军通过,双方必定爆发大战。

另一条则是经由江陵的夏水,转入汉水,北上襄阳。夏水顾名思义,夏流冬竭,眼下八月,正是丰水期,可以通行大船。

夏、汉之间的猪口,位于江夏郡境内,有黄祖的兵船驻防于此,不过相比于黄祖的大本营沙羡,却是不值一提。

刘景命刘宗率领水军万人,由江入夏,攻占猪口,一方面是打通北上水路,另一方面,猪口和州陵,一前一后,如同两把大钳,死死钳住沙羡的黄祖,使其动弹不得,难以北上支援刘表。

正所谓同人不同命,当初荆南、江东结为同盟,共伐刘表,如今刘景已准备北伐襄阳,相比之下,孙权情况就要惨淡多了。

孙权攻打江夏损兵折将,后方丹阳、豫章、庐陵三郡亦叛。

孙权返回江东后,率领大军讨伐豫章、庐陵二郡山越,同时命周瑜带兵入丹阳平叛。

经过三个多月的鏖战,豫章、丹阳悉平,唯有庐陵地处偏远,仍有不服,不过已无碍大局。

然而孙权刚回到吴县,坏消息接踵而至,先是会稽郡南部,建安、汉兴、南平等县皆叛。

而后许都使者奉曹操之命,出使江东,责令孙权遣弟入质。

孙权召集江东文武商议,结果令他失望至极,以张昭、秦松为代表的江东重臣,大多表示赞成,反对者寥寥无几。

显然孙权进攻江夏失利,江东诸郡亦叛乱不止,令孙权的统治不可避免发生了动摇。

张昭本就是江东众臣之首,此前曾极力劝阻孙权西征黄祖,奈何孙权不听,以致大败,张昭由是威望更高,无人能及,江东众臣唯其马首是瞻,张昭赞成送质,众臣自然一片应和。

更让孙权愤恨的是,张昭居然入后堂,欲说服病重的母亲,让四弟孙匡入质。孙权心知一旦母亲同意,就再无回旋余地了。

孙权天性薄凉,将四弟孙匡送往许都,对他来说并非完全不可接受,但这件事绝不能由张昭主导,否则日后这江东,到底是他做主,还是张昭做主?

目前的江东,能够勉强与张昭分庭抗礼者,唯有周瑜,这也是孙权现在唯一能够依靠的人,因此火速召回身在丹阳的周瑜。

经过多日的等待,孙权总算盼回了周瑜,两人刚一见面,孙权就迫不及待和周瑜说起张昭欲说服母亲送质一事。

周瑜当即慨然而叹道:“从前楚国初封于荆山之侧,地不过百里,后代贤能,广土开境,立基于郢,遂据荆杨,传业延祚九百余年。今将军承父兄余资,兼六郡之众,虽有小挫,不损根基,有何逼迫而欲送质?”

周瑜顿了顿,又道:“人质一入许都,我等便不得不与曹氏相呼应,尊其号令,受制于人。那时,我等最多不过能得到一方侯印,十余仆从,车数乘,马数匹,岂能与南面称孤相比?”

孙权拉着周瑜的手,叹道:“公瑾之言,深得孤之心也。”

周瑜最后道:“是以将军断不可送质,静观其变即可,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我等再归之不晚。若曹氏骄纵不轨,欲乱国家,最后必将玩火**。”

孙权摇头道:“张(昭)子布,秦(松)文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母亲几被说服,而今只有公瑾,方能令母亲回心转意。”

“将军勿忧,我这便随将军拜见夫人。”周瑜也不解甲,就这么一身戎装去见吴夫人。

吴夫人自从去年初染病至今,病情日益严重,如今饮食起居,全部都在一张床榻上,孙权、周瑜联袂而至,拜于榻下。

看着丰姿英伟,相貌轩昂的周瑜,吴夫人便如同看到了死去的长子孙策,苍白的脸上满是慈祥之色,伸手招周瑜到近前,问道:“公瑾,你不是带兵去丹阳了么,莫非已经平定叛乱?”

周瑜点头称是,而后将之前对孙权说过的话,再重复一遍。

吴夫人听罢沉默良久,她出身士族,从小饱读诗书,智略权谲,不逊于男子,孙权继位之初,江东政令,多出其手,岂会不知送质的坏处。况且,她作为母亲,又怎愿送儿子入火坑。

无奈她眼下病重,恐将一病不起,她怕自己死后,孙权无法保住江东,才生出送质之念。

而今见周瑜坚决反对送质,足以为孙权靠山,吴夫人顿时改变心意,一边拉着周瑜的手,一边唤来孙权,叮嘱道:“公瑾之言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稍小一月,我一直视之如子也,你日后要以兄事之。”

“诺。”吴夫人这番话,无异于托孤,孙权流泪叩首道。

此后几日,吴夫人病情急转直下,自感大限将至,派人招来张昭等人,属以后事。

前有孙策,后有吴夫人,两次托孤,张昭深感重托,流涕应命,所谓送质,自然就此作罢。

又数日,吴夫人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