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九天十地搜宝记 > 第10章 海滨放生 播种善因

九天十地搜宝记 第10章 海滨放生 播种善因

作者:铁板蒸烧堡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5-09 03:40:58 来源:文学城

却说铁蜈道人公冶黄,那日原打算将张雨凝擒回五毒派做自己的小妾,不料中途遇上采集碳屑的周紫琼,将张雨凝从手中夺走,没奈何,只好先回五毒派,再做计较。

公冶黄回到南疆后,发现众同门变得比平时勤快了许多,一个个都在那里用功修炼法术,正疑惑之际,忽接到掌门谕令,说下个月初八,要在青螺山与黄山派决战,叫他好生准备,但铁蜈道人自身法力并不高,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那多年用人畜生血喂养的大蜈蚣。

但南疆五毒派附近一带的生灵,多半已被众同门拿来修炼邪功,或是祭了毒虫了,公冶黄的毒蜈蚣体型巨大,所需的血食也颇多,要想喂饱它,仍需下山寻找。

起初,公冶黄原打算在附近的川藏黔一带下手,但又一想,近处作案,难免遇上黄山派的对头阻挠,于是便带着大蜈蚣,驾起一阵妖风,向东来到东海之滨,选这偏远的地方下手。

话说东海之滨,有一座镇甸,此镇的一面背山,一面临海,全镇上的人,世代以捕鱼为业,故此名为兴渔镇。镇上有一人,名叫陶光潜,是一名落榜的秀才,平日里教授渔民的子女读书写字,好赚一些生计外快,以作来年赶考的川资。

有一日,众孩童下了学,陶光潜无事,独自闲步海滨,站在一片树林底下,迎着海面上吹来的和风,望见碧海无涯,金波粼粼,海滩上波涛澎湃,打到岩石上面,激起千寻浪花,飞舞而下,映着斜阳,金光闪耀。

陶光潜看了一会景致,想起自己屡试不第,枉费了多少年华,不禁百感交集,出起神来。正在望洋兴叹,忽听身后树林中一片喧哗,步履奔腾,欢呼而来,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教的孩童,在海边玩耍嬉闹。

众孩童远远看见陶光潜,高呼:“先生!先生!”一边喊,一边往陶光潜这里跑来。离近了一看,陶光潜发现群儿手上各拿着几片蚌壳,蚌肉业已挖去,那些蚌壳大小不一,色彩甚是鲜明,便问:“你们要这蚌壳何用?”

有一个年长的孩子答道:“这几日蛤蚌也不知哪里来的,多得出奇。海滩上只要潮一退,遍地都是,拾也拾不完。我们见蚌壳好看,便将肉挖了,带回家去玩耍,各人已经攒了不少了。”

陶光潜闻言,见他手上正拿着一只大的,蚌壳虽被他掰开,但肉还未抠去,鲜血淋淋,尚在颤动,不禁起了恻隐之心,将众儿童唤在一起说道:“你们既读书,应知上天有好生之德,海中蚌蛤之类又不会害人,它们离水即死,从今以后,不可再去伤害。”

说罢,陶光潜忽然灵机一动,复对众孩童道:“从明天开始,我带大家玩一个新游戏,你们每天下学后,我便会在离海岸两三丈远处,设下几十根浮标,下面用木盘托住,一头系在海滩木桩上,标顶上有一绳圈。你们赶来海边,将这些蚌蛤,只要手能拿得起,打得出的,以年岁力气大小为远近,照打飞镖暗器之法,往浮标上的绳圈中打去,打得最远最准的,有奖。如果遇到那些体型过大的蚌,几个人合力将它抬回海里去,如何?”

众孩童玩心极重,本就渴望有大人领着一起玩耍,再一听陶光潜所说玩法又十分新鲜,人人兴奋不已,跃跃欲试。由此每当潮退之际,陶光潜便率领群儿前往海滩,以蚌为戏,照打飞镖暗器之法,将那些被潮水冲上岸来的蛤蚌,送入海里,遇到个头极小的,陶光潜便带领众孩童用扫帚将它们扫入海中。日子一久,众孩童便在陶光潜的带领下,既享受到了游戏的乐趣,也挽救了无数只蛤蚌的生命。

这一天,下了学,陶光潜还像往常一样来到海边,与众孩童一起去做放生之举,刚绕过海边树林,忽见十几个孩童跑过来说道:“先生,不得了了,岸边有一只巨大的蚌壳!特别特别大!快跟我们去看看吧!”

说罢,群儿拽着陶光潜的手,将他连拉带扯,带至海边,陶光潜一看,果见一只丈许大的蚌壳,厚有二三尺,五色俱全,绚丽夺目,甚是稀奇,那蚌壳微微张合,时露彩光。

这时,忽听身后有人说道:“这巨蚌腹内必有宝珠,何不将它剖开,取出一看?”陶光潜回头一望,原来是三个少年,为首的那一个,是兴渔镇镇长的儿子,名叫赵利。

陶光潜道:“这巨蚌定是百年以上之物,好容易长到这么大,杀了怪可惜的,不如还把它送回水里去吧!”

赵利道:“这蚌大得出奇,其腹内十九藏有稀世奇珍,我们并非是想伤它,只是揭开壳来看看有无,开开眼界,再送回海里也不迟。”说罢,便取来一把渔叉,走向蚌侧,陶光潜刚喊:“仔细!看伤了它。”那叉尖已经插入蚌壳合口之内,陶光潜以为那蚌轻重必定受伤,不料,猛听“哎呀”一声,一道白光闪过,只见赵利双手丢叉,跌倒在地。

原来赵利叉刚插入蚌口,忽见一股水箭从蚌口中射出,疾如电掣,冷气森森,竟将赵利打倒。赵利同来的那两个伙伴,也都是少年好奇,原也持叉准备相助下手,一见赵利吃了巨蚌的亏,好胜心强,也纷纷将鱼叉往蚌口之内插进。

不料,叉尖刚进去,只见蚌身似乎微微动了一动,随后便见数十百股水箭喷出,将二人一齐打倒。前后三柄叉,同被蚌口咬住,二人也和赵利一般,晕倒在地,不省人事。

陶光潜大惊,连忙告诫众孩童不可再靠近那巨蚌,陶光潜回头看那三人,只是闭住了气,业渐苏醒,忙喊附近的渔民将他们三个抬了回去。陶光潜担心再伤了别人,想找人合力将巨蚌抬入海中,可众人都亲眼目睹了刚刚发生的一切,谁也不敢再靠近巨蚌一步。

陶光潜没奈何,只得自己一人,来到巨蚌近前说道:“你本是水中之物,机缘巧合被潮水冲上岸来,这里并非你久留之地,我这就送你回去,从此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说罢,竟见那蚌口内的三股渔叉纷纷落地,陶光潜一惊,心想莫非此物能听懂人言?鼓起勇气,走至巨蚌近前,双手试着用力一抬,感觉分量很轻,那么丈许大的巨蚌,竟轻而易举地被他抬起。陶光潜越发惊异,向水中走了不到十几步远,便脱手抛去,那蚌才一落水,便疾如流星,悠然游去,眨眼工夫,已游出十丈远近。

陶光潜心想大功告成,长舒了一口气,转身欲待回到岸上,忽见众孩童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指着自己身后喊道:“先生,快看!”陶光潜回头一看,原来那巨蚌并未离去,游出十几丈远的距离时,倏地转过身来,朝向岸边,将两片大壳同时张开,只见一道长虹般的银光由内飞出,直冲霄汉,影动江底,使得满天云层和无限碧浪都成五彩,斜日红霞俱都减色,蔚为奇观,绚丽无比。

此时,陶光潜与众孩童,连同附近众渔民,俱都惊奇不已,随后又见蚌口三张三合之间,那道银光忽从天际直落,朝众人所在之处奔来。这时正是暑夏,斜阳海岸,犹有余热,众人被那银光一照,立觉遍体清凉,周身轻快,强光耀目中,陶光潜仿佛看到蚌腹内有一妙龄女子,正朝着自己拜谢,也不知是幻是真,随后,又见那道银光从天际直坠波心,巨蚌也不知去向。

这时,众孩童俱都兴奋异常,欢呼不已,陶光潜趁机对众孩童道:“我们把巨蚌送回海中,那巨蚌感激我们,这才放出银光来,表示愿意和我们做好朋友。所以,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多行善举啊!”

“先生,刚才的光真漂亮,我还想再看,巨蚌还会再回来看我们吗?”一个孩童问陶光潜道。

陶光潜道:“放心吧,只要我们多行善举,它一定还会再回来看我们的!”由此,兴渔镇上的孩童,对陶光潜更加尊崇,在陶光潜的带领下,群儿不仅学会了读书识字,也做了许多善事。

话说时光荏苒,这一日,兴渔镇有一樵夫,姓刘,像往常一样,从山上砍柴归来,行至半山腰上,距镇上不到一里远处,这时,天色忽然暗了下来,感觉十分诧异,心想今日阳光正好,万里无云,怎会突然变暗?回首朝天一望,只见一大片黑云,在天上缓缓移动,此时恰好将太阳遮住。

樵夫觉得十分奇异,便放下柴薪,仔细观瞧,忽发现这黑云竟是长条形的,且左右两侧各有一排像刺一样的黑色云带。不一时,只见这片黑云越来越大,平地里忽起了一阵大风,将周围的树木吹得直摇。

樵夫发觉情况不妙,连刚砍的柴薪也顾不得拿了,急忙往镇上跑去,却已为时太晚,只见那片黑云,距离地面越来越近,落下一看,原来是一条十几丈长的黑色大蜈蚣,一颗栲栳大的怪头,钢牙排列,两只碧森森的眼睛,有海碗般大,射出两道寒光,身体两侧各有一排锋利的铁足,不下数百只,每一只都有六七尺长。

可怜那樵夫,跑出去没几步远,便被这蜈蚣腾身一跃,用头部附近的六只铁足,将樵夫的身体五花大绑,捆了个结结实实,樵夫被缚得喘不过气来,脸憋胀得通红,那蜈蚣却将头一探,张开巨口,只听“咔”的一声脆响,便将樵夫的头咬了下来,咀嚼了四五下吞咽之后,又朝那樵夫的肚腹咬去,咯吱咯吱的数十下咀嚼后,便把樵夫的身体吃了个干干净净。

这时,又从半空中降下一个术士,身穿绿色麻衣,腰间系着一只墨绿葫芦,此人正是南疆五毒派的铁蜈道人公冶黄,只见他哈哈大笑,对大蜈蚣说道:“吃一个还不够塞牙缝呢,快往前走,前面镇上还多着呢!”

欲知兴渔镇上的人是否罹难,且看下章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