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九十年代翻身记 > 第9章 第 9 章

九十年代翻身记 第9章 第 9 章

作者:西兰花炒蛋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1-03-24 22:38:56 来源:文学城

程珍秀辞了罗姆妈裁缝铺子的工,专心在家复习。

周末,程珍雪放假回来,听说姐姐打算读函授,特别高兴。

大姐是家里的长女,从小承担的家事就是最重的,及至后来主动提出放弃学业,照顾家里。程珍雪对大姐一直心怀愧疚,她觉得自己能继续读书是大姐牺牲自己换来的,现在大姐又能重新读书,怎么能让她不开心?

她替程珍秀整理了一遍学习资料,心里颇有一些想法。

“最重要的三大科:语数外,这是一定要重点复习的科目,至于政治和历史,主要是靠背诵,先可以不用急,剩下最后一两月时冲刺背诵。”

程珍秀“唉”了一声,“语文数学我还有几分把握,这英语我就不行了。”

这是乡村学生的通病,初中才接触英语课,镇上中学英语老师的英语教学水平一般,学生提不起兴趣,也没更多的途径接触英语,自然就学不好英语。

程宝菱想到自己当年初学英语的惨状,深有体会。她是读高中后,遇到了一个好的英语老师,才对英语重新燃起兴趣,也才知道自己初中学的一口“清水镇英语”是有多么搞笑。

程珍雪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自有一套学习办法,她给姐姐打气,“初中英语其实一点都不难,它的程度就像我们小学一二年级语文的程度,拼音跟生字就如同英语的音标与单词,我们日常用的汉字也就两三千个,英语也差不多。我们就用死办法,把英语常用的单词背下来,这样对付考试绝对没问题。”

为了支持程珍秀的学习大计,宝菱当下表示:“大姐,我和三姐跟你一起背单词,我们一起学英语!”

翘着二郎腿正在看电视的程楠转过头来,一脸懵逼,“我也要学?”

程珍雪笑着点头,“对,一起学起来,互相督促,以后你们读初中也用得上。”

程珍秀初中的英语课本都在,程珍秀拿笔圈画出要背单词表,然后指着课本中的英语小文章说:“这些也要背下来,背多了自己就会写了。”

程珍雪连忙在自己的每日计划表上添上这一项。

何佩瑜在油菜地里薅草,程安国去了码头工作,午饭是姐妹四人一起完成的。土豆炖腊肉、青椒炒茄子、蒸菠菜,外加一锅大米饭。

程珍秀顾不上自己吃,连拿饭盒盛了一碗饭,压紧实后,浇上满满的菜,想了想,爸爸喜欢用菜汤拌饭吃,又将土豆炖腊肉里的汤汁倒了些在饭盒里,这才盖上盖子。

她让妹妹们先吃,“我去给爸送饭,顺便喊妈妈回家吃饭。”

三个妹妹抢着要去,程珍秀赶她们去吃饭,“又不远,我走得快,自己去就行了。”

程珍雪默了几秒钟,坚持道:“我跟大姐一起去。”

程珍秀无奈,“好吧。”

可能是年纪更相近,可以说心事的缘故,大姐跟二姐更亲密一些,程宝菱看看自己豆芽菜一样的小身板,也没抢着去送饭,而是力所能及做些家务活,洗衣刷碗扫地,能做得尽量做。

程楠看妹妹做家务,她当姐姐的也不好意思闲着,一时间两个小的把家务都做了,以便程珍秀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

程家父母一方面欣慰两个小女儿懂事了,另一方面心里发酸,毕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

黎家的大女儿黎娇比程珍秀小一岁,初中毕业后就没读书了,一向在家里待业。她是黎建军夫妻的头一个女儿,看得比较重,在黎亮亮没出生之前,在家里最受宠爱。自从弟弟出生后,家庭地位退居二线,只比二妹黎明明好上那么一点,毕竟黎明明因为父母的重男轻女,当了三年的黑户才上了户口。

年纪相仿,黎娇偶尔来找程珍秀玩儿。来了几回,都说是没时间,一问才知道程珍秀在准备函授考试。

她翻了翻程珍秀的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让人看着就头疼,她合上笔记本,好奇地问:“读了这个,真能拿到大专文凭?”

“可以的。”

“包分配工作,学生转干部吗?”

“这些都说不好,现在转干越来越难了。不过有了文凭,自己也可以去找工作。”

包分配的工作未必是自己喜欢的,而且程家无权无势,没有任何人脉关系,即使能分配,大概率也分不到什么好工作。

一听说可能不包转干,黎娇就没啥兴趣了。

程珍秀跟她从小一起玩到大,不希望她蹉跎了自己,而且黎家的条件比自家要好一些,供黎娇读技校应该是没太大问题的,于是她问起黎娇读技校的事情来。

“别提了,”黎娇撇撇嘴巴,“我爸妈不讲信用,先前答应的好好,现在又不提了。我奶奶最可恶了,说我是闺女,过两年就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没必要花这些冤枉钱。”

程珍秀是个厚道人,为朋友担心,“那你可怎么办,等着嫁人吗?”

乡村女孩,若是不读书的话,十七八岁就会有媒人上门说亲。

黎娇抖抖肩膀,夸张地说:“我才不要这么早结婚,然后揣两个娃做黄脸婆!”

程宝菱与程楠放学回家,正好听到这句话,程楠就笑,“谁要做黄脸婆,娇姐吗?”

黎娇气呼呼地上前要揪她耳朵,程楠蹿到宝菱身后,笑嘻嘻求饶。

“这次就饶过你了!”

黎娇的目光落到程宝菱身上,笑道:“小宝菱长大了,知道爱美了,这头发卷的好看,在哪里做的?”

“是我妈妈用火检夹的,就有点伤头发。”

程宝菱摸摸自己的发梢,其实她有些后悔卷了发,因为真的很伤头发啊,还是要去专门的美发店弄才行。

黎娇眼睛发光,“我也想做个大波浪发型,就像电视剧里那样,绑着大辫子别人一看就是土妞。市里好像有专门烫发的地方,珍秀,我们一起去吧。”

程珍秀摇头,“我要在家看书呢,再说我也没钱。”

钱,确实是一个大问题,黎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她妹妹黎明明在自家门前的台子上喊姐姐回家吃晚饭,黎娇不耐烦道:“知道了。”踢踢踏踏地回家了。

晚上,黎娇就宣布了一件大事:她也要去读函授大专。

黎建军夫妻惊讶两个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这个大女儿一向对读书没什么兴趣,成绩倒数,勉强才读完初中。

黎建军摊摊手,觉得好笑,“你这成绩考得进函授班吗?”

“那您别管,反正我要去考。”黎娇把脖子一扬。

黎母在心里盘算了下,就道:“这得花不少钱吧,咱家哪有这些闲钱?”

黎娇冷笑一声,“程珍秀家都有钱让她读书,我们家还拿不出来吗?您偏心弟弟,想要给他多留点钱,也别偏得太狠了。”

黎母嗔怪:“你这孩子,哪有这么说话的!”

黎亮亮是她立身的根本,但她也没打算得罪大女儿,毕竟儿子太小,她跟老黎都快四十了,以后儿子要仰仗他姐姐的地方多着呢。

“我跟你爸商量商量。”黎母如此说。

等孩子们都睡了,黎家夫妻夜话。

黎母问丈夫,“娇娇这事怎么办?”

黎建军嗤笑:“你还指望她能读进去书?我找个时间去一趟校长家里,让她去我们学校教书吧。”

“能成吗?”

“学校本来就缺老师,娇娇做个代课老师没什么问题,只是拿编制就有点难。”

“那你的编制怎么办?”自家丈夫现在也才是代课老师。

黎建军烦躁地点了根烟,“只怕难,上面要审查,多少双眼睛盯着,亮亮毕竟是超生的。”

上面每年拨给乡镇小学的转正名额能有多少,僧多肉少,黎家双胞胎的事情自欺欺人罢了。黎建军真去挣那个转正名额,只怕马上就有人去教育局举报他。

他现在虽然是个代课老师,但他资历深,会来事,与校长,教务处关系打得好,学校的好几项采购都是他牵线经办,赚不了大钱,但比他当代课老师工资挣得多。

黎建军觉得自己现在最缺的是本钱,这年头做生意才能挣大钱,什么金饭碗铁饭碗都是虚的。

“要是上次程安国肯卖那个明朝妆盒就好了。香港阔佬多,我老表说放拍卖行至少可以卖五万块,可惜,可惜。”每次想起这事黎建军就觉得心里不爽,好似白花花的银子打了水漂。

“也就是拿点中间经手费,没多少。”黎母犯愁大女儿的叛逆,也没多想。

黎建军没有吭声,狠狠地吸了一口烟。

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他看上的是中间经手费吗,他看上的是那个紫檀妆盒,只要他拿到手里,那就他的了。程安国就是闹起来,大不了陪了千把块钱也就完了,更何况以程安国的性子,老好人一个,又把他当兄弟看,也许都不用他陪,只能吃下这个暗亏。

想到那没缘分的五万块,他的心情更加郁闷了。

黎娇仿佛突然进入叛逆期,扬言不让她去读函授,那她就去广城打工。广城太乱,她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家里怎么敢让她去?吵了两天,黎娇拿了一笔钱去市里,做了离子烫,买一条真丝长裙,脚踩着高跟鞋,姗姗而归。隔天,就去乡镇小学报到,做了一年级的音乐兼美术代课老师。

黎明明在班里私下提起自己的姐姐,愤愤不平,“花了一百多块,我妈快心疼死了,说她糟蹋钱。但姐姐闹起来,爸妈也没办法。她太不像话了!”

话虽如此,她还是羡慕的这个“不像话”的姐姐,那一身穿着可真好看,就像电视剧里的女明星一样。

周巧丽怂恿她,“这不公平,你也跟你爸妈要啊。”

黎明明委屈地说:“我要了啊,我妈不肯,说等我姐淘汰下来就给我穿。”

她不敢像姐姐一样在家里狠闹,闹也没用,父母会纵容姐姐弟弟,却不会纵容她,闹狠了,扇她几巴掌也不是不可能。

周巧丽家里只有一个哥哥,父母对她比较宠爱,因此性子就养得有些娇,她说:“都是一个爸妈生的,凭什么她有我没有。我妈给我哥买新衣裳,每次也一定要给我买,家里只有一个鸡蛋,我也要跟他一人分一半。”

黎明明看了着程宝菱,想证明自己并不是最惨,“宝菱家里有三个姐姐,她要穿三个人旧衣服。”

周巧丽同情地眼神就飘过来,确实,她跟程宝菱同学这么长时间,从来没见过她穿新衣服。

程宝菱:……这又关我什么事。

想了想,她说:“我大姐给我做了一件新衬衣,只是还没穿上身。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捡姐姐们的旧衣服。”

她现在是大人心态,早已不会像小时候一样为一件衣服耿耿于怀。家里条件有限,捡旧本身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别人家也是这样。黎明明之所以耿耿于怀,也并不是因为捡旧,而是父母的厚此薄彼。

上有大姐,下有小弟,夹在中间的那个日子最不好过。程宝菱现在有点庆幸自己一家都是姐妹了,要是有了弟弟,那日子就不好过喽。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放学回家,道路两旁的田里种的小麦已变得金黄,这几日天气好,正是收割麦子的好时机。乡镇小学给学生们都放了农忙假,一共五天,帮着家里人干农活。

割小麦、种水稻、收油菜,整个五月几乎是清水镇农家最忙的一个月。

程安国、程安民兄弟俩商量过后,两家人合力,先割麦子,粮食进了仓再说,然后再种水稻,油菜地不多,倒不用急。

九十年代初还没有出现机器收割,全靠人力,拿着一把镰刀,弯着腰一把一把地割,然后将麦子捆成团。

人要一直弓着腰,头顶着大太阳晒,一天下来,累的人腰都直不起来。程老太在家做饭,程老头带着儿子媳妇们去地里忙活,半大的孩子如程珍秀、程珍雪、程志远也要拿镰刀。程宝菱几个小的另有任务安排,洗衣服,给大人们送饭,再就是拎着竹篮在自家地里捡掉落的麦穗。

明晃晃的太阳晒得人胳膊发烫,程宝菱、程楠,二叔家的宝妮,三个人抬着竹筐去送饭,还没走到自家田头,就流了一身的汗。

饭菜就摆在田头的老槐树下,两盆菜,一盆豆皮蒸肉,一盆粉条烧鸡,这几天大人们太累了,一定要多吃肉才能补充体力。

妈妈何佩瑜晒得通红的脸上满是汗水,随手用袖子擦掉,咕嘟咕嘟一气喝完一大碗麦茶。

程珍秀、程珍雪忙着扒饭,一上午的劳作,姐妹两真是饿了。一旁的程安国两兄弟跟程老头边扒饭,边谈论今年小麦的收成。

程安国累虽然累,但看到金灿灿的小麦丰收,心中忍不住浮起喜悦,程老头做了一辈子农民,跟长子的想法相同,俱是丰收的喜悦。只有程安民不以为然,他原本是趁着农闲做木工,可是这几年,做木工的收入已经超过种地的收入,他就觉得种地实在没什么意思,投入大,收入低,随便做什么都比种地挣得多。

程宝菱瞅到堂哥程志远偷偷跟他妈撒娇嚷着快中暑了,她努努嘴示意程楠去看。

程楠低声说:“志远哥肯定在说头疼脚疼中暑啥的,等下爷爷就会让他回家,每年都偷懒,他还是男孩子哪,大姐二姐就没像他这娇气过,咱们也是天天顶着大太阳捡麦穗。”

谁说不是,程志远可是程家唯一的孙子,带把的,金贵得很,真把他累坏了,爷爷奶奶可不心疼死,所以明明知道孙子是假装的,也会让他回家休息。

程楠道:“叫大姐二姐也装中暑。”

程宝菱摇摇头,“大姐二姐心疼爸爸妈妈,少了她们两个人,爸妈做的更多,她们不会这样做。”

女孩的心思更细腻更柔软,更加容易共情父母,她们才是真正的宝贝呀,可惜这些长辈们不懂。

收完麦子种水稻,直到水田插上青青的小秧苗,整个农忙才算告一段落。

程宝菱在心里算账,今年的小麦扣除交给大队的那部分,剩下的虽然不少,但是按照合作社收购的价钱,算下来就没多少钱了,粮食的价格好像一直都比较贱。

这年头,种地要想种出个万元户简直不要太难,还是要靠搞副业挣外快啊。

这天放学回家后,程宝菱明显发现家里气氛不对劲,妈妈的眼睛红红的,声音也有些哑,程安国在劝她些什么,“……毕竟养了你一场,还是去看看吧。”

程宝菱偷偷问大姐到底怎么回事,程珍秀告诉她,“我们姨婆病了,那边打电话叫妈去探望。”

姨婆?

何佩瑜的父母去香港前,把她留给一个远房的姨妈照顾,难道就是这个亲戚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出自白居易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 9 章(捉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