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景明春 > 第9章 第9章

景明春 第9章 第9章

作者:舟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11 19:08:49 来源:文学城

云静昨日就想让嬷嬷带她熟悉一下府邸,不然自己住在哪个院子都不知道,这下元珩主动提及,甚合她意,便扬起一脸明媚的笑跟在他身边。

元珩见她这般欢悦,心情也宽愉了许多。

今儿一大早,许征就在他耳边扇风,委婉替王妃控诉他昨夜冷人的行径,还威胁说,小心把王妃惹急了给他下脸子。他以为云静见了自己定没什么好脸色,谁承想她竟如此淡然自若,看上去丝毫未受影响。

云静呢,心里甚是矛盾。

既嫁为人妇,可礼未全,传出去总会落人话柄。但在这种事上,身心从来都是一体,心未至,身怎会任凭他人支配。若元珩也这么想,她反倒觉得庆幸。

两人并肩走出寝院,元珩回身指给她看所住之处为东苑,是内院最大的一处居所,也是景致最好的,但没来得及取名字,日后她喜欢什么便叫什么,一切随她。

昨日云静被囫囵送进府里,压根没看见自己的庭院竟是这般清雅。玉雕拱形的苑门,曲径通幽后才见小花园,苑外一泓清池引入,上架一方小巧扇形亭,与半空回廊相连。亭上有匾,是元珩亲题的“绰弦”二字,日后可在亭中赏景抚琴,想想都觉得惬意。

过狭窄石道时,两人几乎肘碰肘,他身上的乌沉香忽浓忽淡,撩拨着云静的嗅觉,令她不禁问:“殿下的乌沉熏香,味道有些特别。”

“你若闻不惯,我让人备些女子爱用的香料。”他冷道。

她只说特别,又没说闻不惯,这话真叫把人一个劲儿推远。

云静一团和气耐心说:“没有闻不惯。这味道不甜腻,不招摇,令人心旷神怡,因我从前没闻过,故而觉得新鲜。”

元珩的话匣被撬开了缝,“我也没刻意用什么熏香,是江湖好友送的一些香散,放在书房里驱虫用的,大概是放久了,和檀木混成了这种‘奇香’吧。”他见云静对江湖上的稀奇玩意儿颇为好奇,便吩咐身后总管,“给王妃书阁里备些。”

云静没想用来驱虫,倒觉得可以助眠,见他肯奉送,就真心实意道了句多谢。

行至内院后花园,才觉出王府的宽大亮敞。但虽树木葱郁,却总有一种年久无人踏足的空旷感。

元珩见她笑意渐淡,驻足不前,问了句:“不喜欢?”

云静摇摇头,“就是觉得这府里缺了点人气儿。”

元珩居然笑了,“王妃来了,人气儿不就有了么。”

跟在不远处的严嬷嬷听闻,顺势接话连说是呀是呀:“要是再生几位小殿下,还怕府里人气儿不够旺嘛?”

云静不好意思低下头,脸埋进枝丫,听见身后一撮侍仆都在拿此事谈笑,好像盼自家殿下娶妻生子,就如久旱盼甘露一般。

元珩肃脸向后一抬手,侍仆们立刻噤声。

再回头,见云静已沿着大路走开,他三两步追上去,带她登上了假山边的露台,台下便是池水,用齐腰的木栏围挡。

她特别留意了下那栏杆,漆色不鲜明,看上去很陈旧。

此处地势不算高,但视野极佳,能看见正堂书房后院的一大片绿叶林。

“那是梅花吧?”云静惊奇地问,要知道这样大片的梅花,能在寒冷的平城存活不是易事。

元珩点头,“是白梅,我十七岁开府那年,母妃从崔府移种过来的。外祖父过世后,崔府的梅花就一副萎靡之态,没想到移过来开得竟比从前好。”

云静见他提及梅园,脸上神情明显疏朗,许是个爱梅之人。

能想象到,初春满园白梅盛开的景致该有多美。

此处能观全貌,是个赏景的好地方,她扶上栏杆思索,若能把露台扩建,摆上案几和锦团,邀父兄和裴三妹过府赏梅再好不过。

明朗的心情令脚下也变得雀跃,她又往前挪了几步,靠上栏杆,看池里欢腾的几尾锦鲤。

忽然,木栏无法承受重力,向外斜倒,云静身前一空,猝不及防被带下去。

眼看要栽入水中,一条坚实的手臂拦腰将她捞了回来。

事发突然,她被吓得不轻,两手紧紧抓着元珩前襟,靠在他胸前喘气。

元珩也被惊到,搂在她腰后的手未松,另一只手也不禁抚上她的后背,将人圈在怀里平息。

他低头看了眼池中漂浮的断木,眸中惊疑煞然转厉,对身后的邢总管喝道:“府里怎会有如此险患?”

随行的侍仆通通跪地。

邢克来满腹冤屈,刚解释了几字,就被元珩无情打断:“不必再解释!”他命令许征,“即刻派兵全府排查,一个角落都不能放过。若有隐患之处,马上清除,不可耽搁!”他稍顿,又补了句,“尤其是王妃的东苑!”

邢克来也被吓得发抖,他素来办事妥帖,今日意外始料未及,还恰巧出在王妃入府第一天,心中惴惴,抹了把冷汗跟着许征办差去了。

元珩带云静远离险地,垂眸看她。

精致的小脸惨白无色,纤柔无骨的身体趴在他胸前,像一只受惊的雏鸟。

也不知怎的,他心里有块地方蓦然被折了一下,忽就冒出几分怜悯,不由关切问:“没伤着吧?”

云静摇头,慢慢缓过劲儿来,才发现自己被搂着,别扭地把人推开,气道:“殿下府里怎还有这般陷阱,这才刚嫁进来头日,险些连命都没了!”

元珩挺直腰背,两手负后,蜷起的手指触了下掌心存留的体温,却是满脸漠然:“原以为王妃出自将门,当是身手不凡,没想到却柔弱不堪。”

云静气不过,驳了他好几句,什么谁规定武将家的女子就不能温淑娴雅!谁规定遇事就一定要冷静应对不许受惊!她怎会料到堂堂越王府会有如此隐患,真是被吓坏了!

一席话当成气话吐出去,好像心绪平复了许多。幸而毫发未损,当是虚惊一场便过去罢。

这桩小险事一出,时辰过去了大半,元珩带云静走马观花转了下外府,就赶忙乘车往宫城去了。

夫妇二人给魏帝请过安后,元珩被留下回禀谢义一案的详情。

自那日下旨由他监审,他确实私下里将盛师爷交给了裴旸,后来谢义被安全押解入京,证人犯人都由御史台看管,并未出意外。

朝中多为聪明人,魏帝以“涉嫌刺杀皇子”的罪名拘押谢义,重办此案的意图明显,尚无人敢插手,案情进展还算顺遂。

元珩在天安殿议政,留云静在外等着。她实在无聊,宫里也不能乱跑,只能去东南角的崇宁寺看看。

东南角远离正殿,还需过两进门,云静一路走来被晒出了一身细汗。且崇宁寺这片地儿也没个树荫遮挡,光秃秃晾在太阳底下,要不是僧侣鱼贯穿梭,殿内香火点点,总觉着有种无人烟的荒凉。

既进了皇家寺院,云静便带着水韵向佛祖虔诚叩拜了一番,一个洒扫的小黄门忽然凑过来同她说话:“贵人是才进宫的新人吧?”

丹蓉听他搞错了身份,欲要纠正,被云静按住了。

云静以假乱真笑问:“你还挺机灵的,怎就知我是新来的?”

小黄门说:“凡是久在宫闱的贵主,哪个敢独自来此礼佛?这崇宁寺虽说没有闭门,但只在大日子才举办法事,那些娘娘公主们要么跟着陛下来,要么宁肯多一道手续报备出宫,也不会自己个儿跑来拜。”

云静瞄了眼金碧辉煌的佛寺,没瞧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那小黄门像是铁了心要把她劝走,指了指崇宁寺南边道:“看见那个大土坑了么?那是景明寺的遗墟!”

一听景明寺,云静多留了个心。自奉婚诏以来,这桩案子没少落耳,但这处地方今日却是头次见。

她朝近走了几步,见那佛塔夯基都已不在,也不知为何要留个土坑。

小黄门见她是个不知情的,叭叭讲起了轶事:“听说后来陛下让在这里栽些松啊柏什么的,结果寸草不生,这可把宫里的贵主们给吓坏了,怕是孤魂未散,全都不敢来了!当年塌的时候,可不只有贵妃和小殿下呢,那扑过去救火的法师、虎贲侍卫、殉塔的僧人都埋进去了!您说说呦,那么漂亮的一座塔,刚刚修好没做过一场法事,怎就遭了劫呢……”

“这案子不是已经结了?”云静见他愈发神神叨叨,想听些正经话。

小黄门苦着脸点头,“梁王造孽啊!开始一口咬定是意外,说塔里终日供灯,火星子冒大了就会走水。后来又怨怪是七殿下调皮酿成的灾祸。真个好手段啊,让火从中间烧起来,来不及扑灭,上面几层直接塌下就能埋咯!火势凶的呀,燃了好些天!”

他警惕地瞧了眼周围,悄声道:“这皇宫一向如此,有些个人活着不知为谁而活,死了不知因何而死,天底下能说清楚的事儿,搁在宫里头它就说不清了,您呀,护好自己个儿的命吧!”

小黄门倒干净了这通话,就像积了多大恩德一般,跪在高大的佛像前合掌念叨:“我佛大慈大悲保佑可怜人……”

丹蓉挽着云静迈出门槛,颤颤巍巍说:“主子,咱还是回府吧,这地儿怪瘆人的。”她回头望了眼俯瞰众生的佛祖,吓道,“咱们在佛门净地说这些孽啊劫啊的,会不会遭报应啊?”

“草菅人命,心中有鬼的人才会遭报应。”云静眸色坦荡,“礼佛在于心,若心存恶念,就是终日磕头也求不来福报。”

巍峨宏伟的崇宁寺在身后渐行渐远,云静望着脚下一块块青砖石说,“这些寺塔华美无比,用的却都是民脂民膏。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1)。佛祖普济苍生,君臣施仁行义才是功德。”

小黄门的话令她眼前全是惨烈,轻睫微闪,目中秋月泛起莹华,不禁哼了声,“有人整日诵经,却根本不懂‘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2)的道理!”

稀世珍宝如何,七级浮屠又如何,烈火焚尽一场空,留下的伤痕却在人心里……

待晚些时候元珩回府,邢克来领着王府的主薄、录事、匠库执事等人,黑压压跪满了外府的永晖堂。

邢克来把今日排查的结果,以及需要修缮整顿之处呈上,谦恳认错:“筹备大婚紧急,奴才专顾面子上的事儿,这些小地方没放在心上,险些酿成大祸,请殿下责罚!”

从前,王府一直空着,元珩回京也是独自一人,这些细节理不理都无妨,因而府里的人就没绷紧过这根弦。

元珩捧着录下的册子一页页翻过去,脸上不见怒意,娓娓道来的话里藏刃:“王妃入府,可不只是多张嘴多碗饭的事儿,冷暖周全务必上心,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让本王如何向安国公交待?”

下边的人连连点头称是。

虽无人故意为之,但此事马虎不得,元珩发落了每人罚半年银以长教训。

其余人散后,他独独将邢克来留下,说王妃今日受惊不小,得想个法子安抚。

邢克来管事多年,阅人无数,揣摩心思有一套,“奴瞧着王妃高洁脱俗,金银妆饰未必能送到心坎里去。她自小与国公爷聚少离多,回京没多日又嫁到咱们府上,此刻应该最想见家人。”

言至此,老邢又有些为难,“但按照祖制,大婚三月后王妃才可归宁(3)。”

说起这规矩确实残忍,还称“礼不下庶人”,普通官家尚无这些条框陈规,皇家礼制总归严苛。

元珩却毫不犹豫,痛快道:“不必等三月后。”

“就明日,本王陪王妃一起回国公府。”

注1: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贞观政要》

注2: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出自《佛说骂意经》,与“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思相近。

注3:早期确实有三月归宁,用是否返还马车来告知娘家婆家对新妇是否满意的习俗,我用在这里了。

唉,把我们沛梵吓坏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9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