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景明春 > 第2章 第2章

景明春 第2章 第2章

作者:舟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11 19:08:49 来源:文学城

车队有巡城官兵护送,进城毫无障碍。

许是众人还没从方才的惊险中缓过来,一路上除了车辘转动的声响,听不见有人言语。

这位五皇子没再拿银簪胁迫,与云静并排端坐。

安国公府位于外城○1以北,车夫没得到自家姑娘指令,只能按原计划走回府的路。

“可否先至兴华坊?”五皇子终于开口。

此言本是试问,但语气沉冷,依旧像不能拒绝的命令。

云静倒盼着他命令,她巴不得现在就把人扔下马车,好利利索索回国公府,遂自然应允,让车夫绕道。

好在兴华坊与国公府坊街毗邻,用不了一刻便到了。

“停车!”他说。

“吁——”

马车停在一座气派的府邸前,五皇子头也不回跳下车軓。

云静心中腹诽:这位殿下怎就这般教养,连句道谢的话都不会说么!

隔着残破窗框,她看见他在车前微微顿足,似有流连之意,不过也只是一瞬,又举步迈上石阶。

他背影高拔,脚下轻快,却不浮不躁,甚是沉稳,玄色披风随风飘起,在身后展开犹如鹏翅。

丹蓉使劲儿摇着云静的手臂,指着队尾说:“姑娘你看,他们在卸行装......这些东西是什么时候混进咱们车队里的?”

云静跟望,看见那些灰衣侍卫抬起几个木箱送进府门,最尾的大个头箱笼不知装的什么,竟需要四人搬挪。

且混进来的不止行囊,还有几名杂役,都低着头,从角门入了府。

她眉间微动,没打算继续理会,缓缓收回了目光,命车队出发。

这座陌生府邸渐渐远去,她又探出窗外回头看了眼,高悬的匾上,“越王府”三个字隐入夜色……

行了不多时,便抵达国公府。

慕容煜携言氏领着府中众人在正堂迎接云静。

“怎搞得这样狼狈?”慕容煜抚过女儿鬓边几缕乱发,满面担忧,唇须不停抖动,“今日入京也不提前传个话来,彭管家方才在坊边认出你的马车,我们才知道你回来。”

因城外一番惊险,云静竟忘记将提前回来之事知会父亲,此时余悸仍在,见着至亲忍不住流泪,“路遇匪徒,被吓得半死,幸而躲过一劫。”送那位五殿下回府之事是万万不能提的。

慕容煜不停念着回来就好,拉紧她的手走进花厅。晚膳已布好,一家人围坐在桌前。

在京的慕容氏没有旁支,安国公府只有云静和长兄云启,以及言氏的一双儿女云祥和云舒。

云启把她最爱吃的羊羹○2端上前,“这红豆素羹最是开胃,出了平城,怕是吃不到正宗的,快尝尝。”

长兄知她喜欢吃茶食菓子,这些年无论驻扎何地,都会派人给她捎些当地受追捧的点心,只是这平城特有的羊羹,哪怕冰藏也只能存放五日,无法运送。她为了解馋,曾试着按慕容氏祖传的食谱烹制,可能因水土不同,却怎么也调不出想要的味道。

云静尝了一小块,酸甜软糯,入口即化,手中的小匙便停不下来了。

自进门起,言氏就一直在打量她的脸庞身段,这会子开始夸赞:“二姑娘的模样变得如此出挑俊俏,我都快认不出了!”又瞥了眼她身上长帔说,“还有这身衣裳真叫名贵,要不说老爷最宠你呢。”

“再名贵也是前两年时兴的样式,京中贵女早就不穿了,濂州那种穷乡僻壤么,旁人不要的东西,没准儿还当个宝呢!”四妹云舒接话倒是快。

言氏咳了声,提醒女儿父亲在场当谨言。

慕容煜没理会,拿起筷子为云静夹了片鱼脯,霎时端出了将帅威严,敞声说:“不就是一件衣裳么,你兄长已托京中最好的帛庄为你做了几身新衣,用完膳早些回房试试合不合身,后日裴府前来纳征,好生装扮起来。”

云静认真点点头。

众人这才敢跟着慕容煜启了筷。

言氏满面笑容,不动声色,云舒的嘴弯出个下弦月,三弟云祥素日只专武事,对这些家长里短没兴趣,自顾自吃着。

现如今,家里有慕容煜坐镇,言氏不好在云静回京第一日就给她难堪,话里话外都透着关切。但到底不是出自真心,那扭捏作态的笑容浮在脸上,好像随时都会掉下来。

言氏子女本就不愿掺和他们兄妹二人之事,用完膳自称困倦便退下了。

慕容煜迟迟不愿放云静走,惆怅道:“自你五岁起,咱们父女二人就聚少离多,如今终于能在京中落脚,你却又要嫁人,为父是想留也留不住啊。”

一席话让云静心中涌上一番酸楚。

十二岁那年,北境军清扫了常年袭扰五州边境的柔然蛇军,换来了大魏几年安定,父兄便迫不及待将她接回京,又送去裴府,在裴旸祖父裴老太师座下读书。老太师乃两朝帝师,不少皇家宗亲也拜在他老人家门下,可见父亲对她爱重。

可仅过了三年,柔然再次进攻,父兄只得返北稳固边防,临走时又把她送回濂州。

一别再见,已是今日了。

云静安慰父亲:“女儿又不是远嫁,父亲不必太难过。想来那裴家郎君是个通情理的,您若想念,女儿回来便是。只是不知父亲是否还要上前线?”

云启知她不愿与父亲再久别,赶紧为她宽心:“我已与父亲商议,你出嫁后,他便常住京师照应,若有战事,为兄去就好。”

慕容煜说:“上月,陛下已下旨封你兄长镇北将军一职,执掌北境军令,我这把老骨头也该歇歇了。”

云静听闻,放心抚了抚父亲手背,又说了几句宽慰话。

不知不觉已过亥时,慕容煜近年身体大不如前,时常旧伤复发,熬不了太晚,就由彭总管陪着回房了。

自前厅出来,云启见云静心不在焉缓步的样子,还以为她不舍得走,就跟着往后院的方向去,笑问:“为兄把妹妹送回房可好?”

此言正中云静下怀。

她心中有事要问,此刻正想寻个由头,便连连应好,顺便恭贺他总领军权:“镇北将军可是从二品军职,听闻授衔之时,圣上要在太极殿召集文武百官,为擢封将领亲授军令,实乃无上荣光,我真替长兄高兴。若有一日,我也能进宫面圣,怕是激动得连觉都睡不安稳。”

“日后,你面圣的机会定是多于我的。”云启笑说,“你要嫁的这位裴大人可是天子近臣,逢年节庆典大小宫宴,你身为内眷均要陪伴左右,到时候宫里的繁缛礼节让你厌烦了,可别找为兄哭鼻子。”

云静高傲地扬起下颌,“怎么会!”复又颔首道,“只是我离京多年,对京中之事无过多了解,万一宫里哪位娘娘公主或是……王妃召见我,连话都随不上,岂不是让人笑话,给慕容家丢脸。”

云启低下头,会心展颜。

以他对亲妹妹的了解,她绝不是个藏不住事儿的急性子。河东裴氏是何等门第,断不会让她在圣上面前失仪,知晓皇家之事本不急在一时,她这番弯弯绕绕提及此事,恐有别的目的。

云启早已不是十几岁的毛头小子,随父征战多年,历过朝堂尔虞,踏遍沙场白骨,生死都抛之脑后,阴谋阳谋他眼中自然不屑一顾,怎会看不破妹妹这点小心思。

“如今宫中无皇后,娘娘贵人也不多,见一次便也认得了。只有这些王妃确实需要记一记,陛下兄弟子嗣众多,几位成年皇子都已婚配。”话及此,云启抬眼看了看云静,她显然一副想要听下去的样子,干脆将几位皇子的情况挨个儿细数了一遍。

“皇长子和二皇子早夭,如今年纪最长的是三皇子秦王,陛下不在朝时,皆由他协理各部、处置政务,最为得力。四皇子燕王么,掌中军预备营,不是什么紧要职位。”

云静听到此处,神思愈发集中,索性将兄长拉入闺房中,把人摁在锦团上,吩咐婢子:“快去给长公子端一碗红果酸饮来!”

“再说六皇子……”云启接着道。

云静接过酸饮的手微微一顿。

云启只顾按自己的头绪讲下去:“六皇子代王,是治军的一把好手,统领豹骑卫,总管京师安防……再就是八皇子楚王了,这位殿下天资聪颖,很得陛下喜爱,其母慧贵妃宠冠六宫,陛下自然是爱屋及乌。”

他端过碗品了口酸饮,似是已经讲完了。

云静安安静静坐着,六皇子八皇子如何,她根本没往心里去,还在琢磨兄长究竟是忘了还有一位五皇子,还是有意跳过?

她只冲兄长笑了笑,说了声“晓得了”。

“哦,还有一位五殿下仍未婚配。”云启忽然说。

云静眨动双眼,眸光上移。

“这位殿下说来有些特别,十几岁就已闲云野鹤,不入朝堂,不理朝政,久居山中别苑,爱结交江湖隐士,逢重大节典才会回京。要说才干么,除了一笔好字,无论文采武学都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云启说得口渴,又让婢女盛了一碗,一口气喝光,“他与七殿下皆是宁贵妃所出,只可惜五年前,七殿下和贵妃葬身于景明寺的那场大火。至此之后,这位五殿下更是见得少了……”

云静对景明寺火中坍塌一事也有所耳闻。毕竟是一桩震惊朝野的大案,兄长貌似不愿过多提及,想必自有顾虑,她也没有追问下去。

云启见时辰已晚不便多留,安顿了云静几句,回自己院子了。

人刚走,丹蓉就神神秘秘把云静请入寝阁,四下看看无外人后,从袖囊中掏出一把折扇,压下声,“姑娘,这是婢子收拾马车时,在座边夹缝中找到的。”

云静接过一瞧,这不正是五皇子挡剑的那把折扇么?

这等男子贴身之物落在她的马车,若是被人知晓,就是浑身长嘴也不说清。

丹蓉让她放心:“我发现折扇的时候,没有人看见。”

云静在寝阁内环视一圈,一时不知藏哪儿,就把这棘手的折扇塞入枕下。

东西是藏好了,可心中不安犹如河水倒灌,不减反增。

沐浴后,她躺在榻上,一双秋水泠泠的墨眸盯着帐顶眨动。

比起濂州的闷热,平城的夏夜清凉舒适,极好入睡。可她却没有睡意,眼前的刀光剑影就没断过。

她起身,从枕下拿出那把折扇,就着烛光轻轻展开。

扇面无画,只写了七个字“净笔拂尘莫染心”,字迹端方有力,而点墨之隙间却俊雅飘逸,篇末没有亲笔落款,只有一枚赤印,上显“越亲王宝”四字。

合上扇,被剑刺过的牙骨柄上,留下了一道极深的裂痕。剑并未把柄刺穿,底部仅剩薄薄一层骨片,进退被控制在毫厘之间。

若没有深厚的习武功底,怎可凭这小小折扇就能抵住凶狠利剑。

云静像是有些糊涂了,一时竟辨不清兄长那句“文采武功都无过人之处”到底有几分真假。

……

一个时辰前。

越王府护军参领许征在前院面见王府总管,身后还跟着一名杂役,“殿下新带了名杂役回府,劳烦邢总管给他安排个单独住处,只让他做杂活,不得出府,末将自会派人看管。”

邢总管是王府的老人儿,曾在宁贵妃宫中任职,许参领所言他听得十分明白:此人有用,不能出差错,更不能被发觉,就请许征转告殿下放心,后带着人去了后厨。

许征走进正堂,瞥了眼地上的木箱,上前开了锁,将盖一掀,对里面的人说:“吴御史,出来吧!”

这位御史探出脑袋,警觉地张望了下,见周围无人,才撑着从箱里迈出来。

这时,屏风后响起一个宽醇的嗓音:“把吴御史圈在箱笼里一路,真是委屈了。”伴着话音,一抹玄色袍角抚过台阶,蹀躞带下的白玉迎着烛光熠熠,随步履微微摆动。

吴钦抬眸,立刻上前一步,跪地揖礼,激动不已:“微臣被人追杀至此,幸得越王殿下相救,此等大恩,永记于心!”说完又重重磕了几个头。

其实,城外那群黑衣人真正要找的是吴钦。

元珩叫他不要太拘礼,让许征拿来锦团请他坐于阶下。

吴钦扫了眼元珩的蒙面巾,又是一拜,“殿下是为了救我才受的伤,微臣心中实在过意不去!”

那日,二人在司州边界偶遇,为躲箭矢,元珩拉着吴钦钻入草丛时,脸不知触到了何物,之后就开始肿痛。

“无妨。”元珩在厅堂正中坐下,摆了摆手,“本王已将你安全护送入京,且安心回御史台复命罢。”

吴钦默了默。

身为御史,查案问疑的本能又被调动出来,“说起来,微臣与殿下从前并不相识,不知您为何要冒险救微臣?”

元珩蒙着脸,吴钦看不清他的神情,只看见那双垂敛的星眸缓缓对上自己目光,仅是微不可见的闪亮,却可与烛火相媲,窗外的暗夜霎时倾覆。

元珩慢条斯理盛了一盏茶汤,不紧不慢说道:“吴御史监察百官,肃清吏治,为民深入虎穴,本王怎会见死不救。”端起茶盏,递到吴钦面前,“这个理由还不够么?”

吴钦愣了下,无言可答,这才意识到所问狭隘,遂低头双手接过茶盏。

元珩又问:“本王远离朝堂甚久,不知吴御史查的是个什么案?”

“是徐州刺史府的案子。”

虽说此行是暗访,但在京城无数双眼睛之下出京,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吴钦便实话实说。

“四月初,一对老夫妇入京敲登闻鼓告御状,声称自家本是常年给徐州刺史府供菜的小贩,一日,儿子去送菜,至府后门时马遇明火受惊失控,偏巧又遇徐州刺史谢义之子的马车经过。两马相撞,谢义儿子跌出车受了伤。不料,他记恨于心,次日就将那老夫妇之子活活打死。”

“老夫妇等不到儿子回来,去刺史府打听出真相,得知儿子已被拉出郊外乱葬。他二人寻着儿子尸身,实在气怒不过,便上京状告谢义草菅人命,带领一众官员贪墨赈洪灾粮款,致使徐州饿殍遍地,百姓流离失所。”

说到此处,吴钦神色黯淡,叹气道:“微臣无能,往徐州走了一遭,人证物证都没找到,无功而返。”

烛光在两人之间摇曳了一下。

案子的事,元珩不便过问太多,听后只是略一颔首,便示意许征:“时候不早了,派人送送吴御史吧。”

吴钦见元珩不愿再与他多言,心下念着都说这位五殿下为人冷淡,今日一见,果然是半句都不肯多费口舌。躬身谢恩后便离开了。

待吴钦一走,许征端来药膏,小心取下元珩的蒙面巾,用玉璧涂抹在大片的红肿之处,“这药是王府医师新调的,药效虽慢,但保证不会留疤,殿下且先用上半月。”

“那个杂役你安排妥当了?”元珩问。

许征挑了下眉头,“殿下放心,他可是徐州刺史府的师爷,谢义的那点秘密可全靠他保守呢。”

“看好他。”元珩拨弄着烛火,若有所思,“御史台的人不能尽信,不到关键时刻,绝不能交出此人。”

药膏敷在脸上立时起效,灼痛感阵阵袭来,急需凉风缓解。元珩下意识去摸腰间,却发现折扇不知何时不见了。

他这才想起许是落在了那辆马车上。

还有那名女子,也没问她是哪个府上的。

此刻,竟有些后悔。

○1外城:北魏时平城最外围称郭城,然后是外城,最里是宫城。

○2羊羹:这种小吃很受北魏鲜卑王室欢迎,有荤有素,素羊羹类似于一种甜品,后文还会介绍。

殿下破相了,目前没有露真面目,但不会蒙面很久。他也不想蒙面,帅哥谁愿意把脸挡上呢?(龇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2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