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京华家国梦 > 第11章 玉郎不识相遭羞辱 明玥上樊楼遇贵人

放下姚沈颜三人不表,这一厢表一表翠云楼的娉婷姑娘。

且说在樊楼再见那颜宗之后,娉婷对这个人十分地好奇,于是就派了自己的心腹之人跟踪颜宗。那一日颜宗去拜访张太宰,以及与沈府兄妹郊外驰马的事情也被这个跟踪的人看在了眼里,汇报给了娉婷。

娉婷知道颜宗有如此交际之后,很是吃惊,心里想着,“这个颜宗看上去并非只是‘画师’而已,他肯定还有其他的身份,他能结交朝中重臣,难道是宫里出来的?可是听着口音并不像是东京人氏。最近总有传闻,说东京城内有金国的奸细,而且颜宗号称自己来自北地,莫非。。。但是他交往沈家兄妹却是为何?难道是觊觎沈家富可敌国的财力?”

娉婷为了证实自己的疑虑,决定要会一会这位颜宗画师,可是这颜画师似乎不是流连风尘的角色,想要相约,的确需要一番心思。她一筹莫展之时,发现了那张自己的画影,于是灵机一动,想了一个主意,于是自己作了一副《文君沽酒图》,并且题诗一首,“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从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落款娉婷题了“红尘居士”,并且盖上自己的印鉴。

这首诗其实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诗画映衬之意,只是文君沽酒本意并不是把郎怨,诗画显然不和谐;二层是弦外之音,娉婷本身的确存了非分之想;只是一层的意思是故意为之,让懂得书画之人挑出些“毛病”,好为以后的往来打开一扇门;二层意思淡薄了些,不过了解娉婷心思的很容易能够看出来。

诗画做好之后,娉婷唤了侍儿,把诗画装在锦盒里,让侍儿给山水画廊的颜画师送去,并且邀他得空来翠云楼一叙,共同评鉴古今诗画。

侍儿携了画作送去了山水画廊,恰好颜宗驰马归来,收到诗画之后,颜宗很客气地跟那位侍儿道了感谢的话,并且答允若得空一定登门拜访。

颜宗打开那副画之后,很是惊叹作者的丹青妙笔,只见那画中司马相如站在酒幡下,豪情不减地典衣沽酒,卓文君淡装素抹,当垆沽洒,司马相如更是穿上犊盘鼻裤,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忙里忙外担任跑堂工作。一副“你虽贫贱,我亦相随;君若不离,我必不弃”的意境。旁边那首诗也是卓文君的原诗,诗画有些意境不符,似乎与作者的造诣有些不大匹配。于是颜宗便附了信笺,“当炉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负却今宵花底约,卿须怜我尚无家。”颜宗也并未多想,就直接题了这首诗,并且附言三日之后樊楼菊苑一叙,共品诗画。

话说明轩兄妹驰马归来后,疲累不堪,并未理会那副美人图,也似乎忘在了脑后。

第二日,等到明轩出门以后,玥儿也和初桃乔装打扮了一番,两个人一起出门朝着樊楼的方向去了。只见那两位英俊的小生一前一后进入了樊楼的大门,他们受到了保佣热情地招呼,不过他们两个似乎不是这里的常客,不知道进去以后下一步的动作是什么,两个人假装镇定地站在那里挥着扇子,这两人便是玥儿和初桃。

那保佣一眼便看出来他们的局促,便高呼一声,“楼上梅苑贵宾两位。”紧跟着就有一个小二哥引着他们上楼去了,玥儿和初桃略带紧张地跟着小二进了梅苑,只见那梅苑里面布置十分雅致:一副墨梅图挂在正位,下方是一株红梅放在一个汝窑的瓷瓶里面,汝窑的瓷器只有宫里面才有珍品,可见樊楼的店主颇有背景;座椅也全部是藤席铺就,上面覆盖着鹅羽软垫;雅间的标配—丝绸纱幔也是梅花的颜色,很有一番情致。初桃与玥儿两个人坐下之后,玥儿便排出一锭银子给小二,“把你们的好酒好菜来上一桌,不许任何人打搅,本少爷要独酌。”

“好嘞,”小二吆喝了一声,“楼上梅苑好酒一壶,好菜一桌。”

不到一柱香的功夫,好酒好菜都上齐了,酒是那陈酿的兰陵美酒,菜是那精挑细选的珍馐佳肴。玥儿并不是没见过世面的,父亲时常会带回家樊楼的美馔,只是亲临这样的环境却是头一遭。玥儿为什么要来樊楼呢?并非是她贪玩刷胡闹,而是她听闻那张玉郎在樊楼羞辱了哥哥,她气不过,更加反感张恶少对自己生了歹意,于是她想找个机会教训一下那个恶少。纱幔是半透明的,里面的人可以通过纱幔看到外面模糊的人影,外面的人却因为灯光的关系,看不清里面的人影。

初桃只管吃那一桌的美味,“小。。。少爷,这里的饭菜真是美味,怪不得那么多人会流连这里呢,就连当今皇上也乐不思蜀了。”

玥儿鄙夷地看了初桃一眼,“你懂什么?来这里的人肯定不是冲着这儿的饭菜来的。”玥儿轻轻挑开那个纱幔,指着二楼中央的那个大舞台,“你看这个舞台,这么大,上面布置的那么华丽,晚上肯定是风月无边;还有你看这里的客人,都是附庸风雅之辈,哪个身旁没有一两个名妓?有的甚至专门请了那些词人,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斟低唱。”

初桃哪管这些,自顾盯着那些饭菜,大快朵颐,玥儿就自说自话,“坊间最著名的词人便是柳三变了,他的词永远是那么细腻柔美,温婉动人,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

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玥儿刚刚吟完这首《采莲令》,便引来纱幔外一个人的叫好声,“好词,好词,妙极,妙极。宋词不读柳三变,阅尽诗词也枉然。”

伴随着叫好声而来的是一位翩翩公子,只见他身长跟玥儿相近,头上戴着束发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一件月白色丝绸箭袖,腰间一块羊脂美玉;登着皂缎白底小朝靴;手中一把墨梅折扇,翩然自若;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蕙披霜;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虽是男儿身,却有如兰气质,百般风流。玥儿心中念到,“好一位风流俊俏的后生。”

只见那后生收了折扇,朝玥儿唱喏道,“小生在梅苑之外,就听得公子吟诵柳三变的诗词,公子真乃高士雅士也。”

玥儿赶忙还礼,“兄台谬赞,在下愧不敢当,兄台亦是风流倜傥,久闻柳三变的词词调丰富,雅俗并陈,苏东坡先生曾云,‘学诗当学杜诗,学词当学柳词’”。

那后生起身微笑,那笑容好似望月一般,带着距离感的清辉,却十分清爽,“可是小可听闻,柳词多在市井以及青楼妓院流传,多被那些风尘女子赞赏,三变一生凄苦,天涯沦落,怀才不遇呢。”

玥儿听了这话,心中感慨眼前这个后生见闻颇广,但是言语间却有对柳词以及三变本人的一些不屑,更确切的说,是对市井百姓有一些歧视的意味。玥儿本身出身巨商富贾之家,说到底也是市井之辈,于是就反驳道,“兄台此言差矣,市井也有豪杰之人,青楼亦多侠义之辈,风尘女子也是良家女儿,多为生计被迫沦落风尘,古往今来,多少青楼女子才貌兼备,我朝就有苏小小,近了这樊楼就有瀛国夫人。兄台既然对市井如此不屑,何故要流连这市井之地?”

一旁狂吃的初桃也听出了这两个人对话中的分歧,便停了下来,站立一旁,看着自己的“公子”如何舌战刚进来的俊后生。

那后生开始摇着折扇,折扇上的诗词一下子映入了眼帘,那是一首王安石的《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后生向前走了一步,“并非在下歧视市井,实在是言语失误,请兄台不要误读才是,小生很佩服柳三变的才情,尤其那首让他名噪京华的《望海潮》,不知兄台可曾读过?”

玥儿本来准备好了唇枪舌剑,可是没想到这位后生的态度转变得如此之快,便只好收了锋芒,收了愠怒,转而温和地说,“当然读过,不过在下更欣赏三变的婉约诗词,尤其那句‘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一番愁绪无处寄,凭栏杆处上重楼,真是好词。”

那个后生也说,“的确好词,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那份凄切,那份哀婉,那份动人,真是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玥儿忽然觉得不对劲,“兄台乍然闯入梅苑,难道只是为了谈论诗词歌赋?兄台不请自来,难道是另有曲折?”

那后生被这一句提醒了一下,赶忙拱手说道,“小可唐突了兄台,实在抱歉,只是这梅苑常年被小可包下,不知道为何兄台得以进入?难道这樊楼的店家没有跟你言说明白么?”说完这句话,后生的表情从微笑变成了嗔怒,吼了一声“保佣”。

那保佣几乎是用飞一样的脚步来到了梅苑,对着这位后生弯腰几乎是要垂地,“不知道赵公子驾临,请问有何吩咐?”

那后生收了折扇,抬手敲打这位店小二的额头,“难道没有人跟你说过,这梅苑被我常年包下了吗?何以会让他人鸠占鹊巢?你脖颈上的头颅能不能记住点什么?”

那保佣吓得扑通跪到地上,“赵公子饶命,小的实在不知公子会在今日驾临,缘因公子已经数月不曾光临,小的误以为公子近日不得空,所以才斗胆把梅苑让与这位公子,如若小的早点知晓公子会在今日驾临,您就是借我一身胆子,我也不敢做下这等糊涂事啊。”

那个赵公子怒喝一声,“你这小厮,本公子虽然人未亲临,银钱却未曾短你,你一客劳二主,端的可恶。不过既然你敢猪油蒙了心,那么这样的情况你就来处理一下吧,给你一炷香的时间,把这梅苑恢复如初。”

玥儿一听这话,心中十分不悦,看这个赵公子的衣着,非富即贵,再看那酒保的反应,磕头如捣蒜一般,想那赵公子是何等人物,说这番话肯定不是单纯的威胁。玥儿也不是胆小怕事之辈,尽管那个梅苑长久地被赵公子承包,但是玥儿既然进来了岂有被人家赶走的道理?“这位兄台好大的口气,人家垒着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那八仙桌,开门迎四方贵客,凭什么你说让人家逐客人家就逐客?店小二,你也不要胆小怕事,这位公子多少钱包下的这件梅苑,今天本少爷一贯不少地给你。”

那赵公子并不理会玥儿的态度,走出了梅苑,留下一脸无奈的保佣和玥儿主仆,玥儿想追上那赵公子理论,被一旁的初桃拦了下来。初桃对那店小二说,“小二哥,麻烦您先出去一下,我跟我家少爷单独说几句话。”那店小二点头退出了梅苑。

初桃拽着玥儿的衣服说,“少爷,我看咱们还是走吧,要是大少爷和老爷知道您来这里,肯定会大发雷霆,肯定会让您禁足在听雨轩的。再说了,这个梅苑被这位赵公子常年重金包下,本来就是咱们占了人家的地盘,这事儿虽说是店小二的疏忽,到底是咱们不占理。”

玥儿怒气冲冲地说道,“难道要我堂堂沈大公子为一个鼠辈的错误承担后果么?赵公子有什么了不起,看那装束,也不过是纨绔子弟一个。”

初桃继续劝说,“少爷,您难道忘了您是怎么得罪张玉郎的?不可逞一时之快,落万年遗患啊;您要是真想在樊楼继续游玩,咱们可以换一个包房雅苑啊,不必非在这样的小事上面跟人争个短长呀。”

玥儿还是十分恼火,喊了那保佣进来,“小二,既如此,你说你打算怎么处理吧?”

玥儿与赵公子之间的纠葛被两个人看在了眼里,一个就是这樊楼的主人—何子敬,另一个就是来这消息海打探言论的颜宗。何子敬听闻那赵公子光顾,赶忙过来行礼,就把这一幕看在了眼里,他知道是保佣的侥幸心理让赵公子抓住不放,但是他却不知道那被欺负的是沈家小妹玥儿。

何子敬喜笑颜开地对着那赵公子唱喏,“赵公子,好久不见,不知道赵公子今日前来,小人罪过罪过,今日之事全赖保佣,还望赵公子雅量,原谅保佣的一时侥幸,小人马上处理好,还有今天您和另外一位公子的花销,全部算在我何子敬的头上。”那赵公子似乎并不领情,也毫无表情。

何子敬转而进了梅苑,堆着玥儿说,“这位公子如何称呼?”玥儿没好气地说了一个“沈”字。

子敬拱手作揖道,“原来是沈公子,沈公子今日不必恼火,全是保佣的失误,今日沈公子的花销全部包在在下头上。”

玥儿看到这何子敬一脸笑容,一身纨绔,也不领他的情,“你算何方神圣?何苦用的着你的银钱,本少爷的身价可以包的下整个汴梁城,何须提一个小小的樊楼?”听到此话,那赵公子也进了梅苑,仔细端量这个口出狂言的沈公子,那一身素锦,也是腰间碧玉,宫绦缠身,束发冠上的明珠更是稀世之物;他跟自己是一样的英俊容貌,一样的怒发冲冠。

子敬看这沈公子的语气如此大,便递了眼色让那保佣退下了,“不才姓何,愿意广交知己好友,看今日赵公子与沈公子都是性情中人,且人有雅量,看两位公子器宇非凡,英姿勃发。不才斗胆,愿意做这说和之人,请两位公子赏脸,共同小酌一杯薄酒,咱们一笑泯恩仇,如何?”

听到此话,那赵公子与那玥儿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休想。”

子敬张着嘴,惊讶了一下,不过马上那招牌式的商人笑脸立马又恢复了,“两位公子还须小人多言么?连愠怒地言辞都是这么地相似,几乎是心有灵犀呀。看两位公子面容如玉,笑容如月,好生英俊,不像小人一副草莽皮囊。”

那赵公子冷笑了一声,“开封府尹大人的公子,怎可妄自菲薄?这樊楼上下恐怕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何公子的威势吧?”

玥儿知道原来这何公子就是开封府尹何栗大人的公子,久闻这位何公子丰神俊朗,却不醉心功名,更不醉心政治,只是一味风花雪月,许多人都感慨何栗大人虎父犬子,生下这样一位不肖的儿郎。但是玥儿并不怯场,她属于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惧权势的主儿。“原来是何公子,如此自谦,让我等相形见绌了。”

那何子敬听这两人的话腔,心里便有底了,两人都知道自己的身份来历,所以就无需遮掩了。“既然两位公子都知晓小人的底细,那么咱们就明人不说暗话,我来做个中间人,两位公子握手言和可好?我这里请二位公子共饮美酒,共赏美女,共叙美事,在这中秋时节,京城三少齐聚樊楼,这可是一出佳话啊。曾有文如此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那赵公子并非无理取闹之徒,看到何子敬如此谦卑之说,就顺着台阶说,“既如此,那我今日就算作罢,只是何公子,以后这梅苑可不要再发生此类事件了,否则我让我皇。。。黄大哥好好给你一些颜色。”

何子敬当然知道厉害,“赵公子尽管放心这样的事情绝对不会有下次,还请赵公子海涵这一次。”他转头对着玥儿说道,“沈公子,您看赵公子已经罢手,不知道沈公子意下如何?”

玥儿看那赵公子虽然嘴上说作罢,可是眉眼上,仍然能够感觉到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玥儿就说,“刚才何公子说道,这一桌子筵席何公子请了,那么我和家童就此告辞了。还有,今日是本少爷我大人有大量,不跟你们计较,并非是怕了你们。”玥儿刚出了梅苑,就看到那张玉郎被几个家奴簇拥着上楼来了。

于是玥儿赶紧补充道,“何公子一番美意,在下如果拒绝,显得不识抬举;赵公子既然有雅兴,何公子也如此慷慨,那么小弟愿意陪两位公子一叙。”

何子敬也看到了那上楼的张玉郎,本想赶紧钻进梅苑,不料却被张玉郎率先看到,“子敬,子敬。”

说着话,那玉郎已经靠近,子敬只好迎上,“张衙内,您今个好雅兴,又来饮酒?”

那玉郎看到了赵沈二人,并未认真端详他们,便对着何子敬说,“好俊俏的后生,莫非子敬兄好上了这个?”

那赵公子听到张衙内的不敬言辞,怒气又来了,“这个泼皮破落户是哪里来的?怎得如此嚣张?说话如此粗俗不堪,来人啊?”那赵公子大喝一声,便有许多便衣武士冲上了二楼,站在了赵公子身旁。

何子敬知道玉郎的浅薄之语激怒了赵公子,赶忙对他说,“赵公子息怒息怒,这位哥哥并不识得公子,刚才言语多是玩笑,公子莫要挂怀。”说着何子敬赶忙拉着张玉郎往二楼里面走。

那张玉郎虽不是善茬,看到那一票人来到赵公子身边,心里也有些发怵,脸上的表情略有些惊愕,但是嘴上依然不依不饶,“赵公子?哪里来的赵公子?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我看你是活腻歪了,小的们,给我好好伺候一下这位赵公子。”玉郎的那些家奴纷涌而上,赵公子的那些便衣武士也摆开了架势,一场恶战一触即发。

玥儿也看到了这一幕,她讨厌极了这个张玉郎,便说,“赵兄何苦跟这个恶少废话,先教训一下他,让她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玥儿一说话,引起了那张玉郎的注意,“原来是你,你是沈明轩的家奴,你今天胆敢来到樊楼滋事,看我不教训你,以报当日汴河之仇。”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玉郎手中的扇子已经来到玥儿跟前,玥儿躲闪了一下,那玉郎扑空了,“好呀,沈明轩都不敢这么对我,你就等着喊我姑爷吧,你们家小姐我是娶定了。”

赵公子看到玉郎跟玥儿这一幕,不明就里,不过他看到按张玉郎嚣张的样子,着实气愤,尤其刚才言语的羞辱更是让他不能容忍,于是他示意自己的手下围住张玉郎的那些家奴。

张玉郎看到赵公子的人包围了自己的家奴,转头又跟赵公子说,“你是哪里来的兔崽子,不知道俺张三少的名头么?”他拿着扇子又要朝赵公子掷去。

赵公子的家奴马上就截住了张玉郎的袭击,两个人站出来,小试牛刀,就把那张玉郎擒住了,“本公子不管你是张三少还是李四少,在本公子面前撒野,活该你倒霉,给我掌嘴。”

赵公子的家奴毫不留情地开始掌掴张玉郎,从赵公子的那些家奴上楼开始,他们这一群人就引起了樊楼其他客人的注意,而躲在暗处“看戏”的颜宗仍然泰然自若地摇着扇子饮酒,他已经看出来了,这位赵公子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而且看那些家奴身手不凡,肯定不是简单得人物。在大宋汴梁城,姓赵的人只有皇城里面了,很可能这赵公子不是王爷便是贵戚,要不就是国姓爷,否则也不会有如此阵仗。

那张玉郎遭到如此羞辱,盛怒不已,可是却因为被打嘴而无从辩解。一旁的子敬此时却噤声了,眼睁睁地看着赵公子的家奴在那里刑罚张玉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