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金枝玉贵 > 第11章 粮价

金枝玉贵 第11章 粮价

作者:柏和花开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11-20 00:43:22 来源:文学城

姜韫给父兄写完信,没过多久就收到了来自边境的礼物,父亲自不必说,不知从哪个部落王族搜刮来的几箱子宝石香料,大哥送了匹小马驹,听说是耶律将军战马的后裔,至于二哥么…她打开箱子最里头那个精致的紫檀木盒,差点被明晃晃的金光闪瞎了双眼——一把金算盘。

一时间有些无语,姜韫不信邪的将脑袋伸进了箱子里摸了摸,确定什么都没有了后,这才将疑惑的目光投向来送东西的小将。

那小将生得黝黑,义正言辞的看着姜韫道:“二公子说姑娘最近在学管账,正好用得到这把算盘,还说可千万别算错了,他还指着家中的爵田吃饭呢。”

这话若让沈氏听到定然要嗔他几眼,于侯府的众多产业来说,爵田最多算个添头罢了,但幸好沈氏还记得女儿只是刚开始学管家,所以只让她看爵田的册子。

不同于商铺那样繁复驳杂,爵田的册子记的大约都是每亩产了多少粮,每斗卖了多少文,有多少用于赈灾百姓,多少卖给粮商,多少放在自家铺中卖,又有多少作为存粮...清晰明了,加上现代教育的加持,姜韫看得并不是很吃力。

“永平二年,亩均产128斤,斗五钱半。”

“永平三年,亩均产126斤,斗六钱。”

“永平四年,亩均产132斤,斗五钱。”

......

姜韫翻了几页,觉得有些不对,她抬头看向佩兰:“永平四年,那不是五年前么?”

佩兰正在一旁做绣活,闻言道:“正是呢,姑娘怎么问这个。”

无怪乎姜韫印象深刻,五年前北境遇旱,加上流寇作乱,父亲治下死了许多百姓,那时整个国家刚经历完战乱不过平复几年,百姓堪堪吃饱,哪有余粮赈灾,于是粮价涨势不断拔高,姜韫那路过米铺时犹记得一斗需要二十钱,且日益渐涨。

京城虽远离边境,但也不至于只需五钱。

当然了,这并非是姜城故意敛财,而是三千亩爵田看着多,但耐不住姜城手下的兵能吃啊,加上阵亡和伤残抚恤,除了朝中给的,他还会另外发些粮食银钱,因此爵田的大半都用来给姜城私下补贴那些伤亡士兵的家属了,拿出来卖的那小部分在整个粮价上涨的趋势下,再是抑价也低不到哪去。

难怪母亲看账册的时候脸色不好,这些年他们不在京城,仅仅是爵田都有这么大的空缺,遑论那些宅子商铺,更别提京畿和江南的几处庄子。

白皙的手指在泛黄的纸张上轻轻点着,佩兰比姜韫大了几岁,加上是沈氏精挑细选出来的,看着姑娘的表情,心中也琢磨出了七八分:“我听说前朝宫破时,宦官宫女们四散奔逃,那些逃不出去的,便以全部身家赎其性命,而先皇身边伺候的那位总管公公,除了在屋中存放的金银,另外还有田产铺子若干,而其中那些田产,大多都在职田附近。”

姜韫不大了解古时的农田政策,因此佩兰解释的很详尽,耕地用田无非是分官田和私有,官田给谁呢,除了皇帝自己,就是分给宗室勋贵或者有功之臣,比如说姜家的田便是随着定北侯的爵位分下来的,算是爵田,以后可以传给姜家子孙,而另外的就大多就算作职田,也就是说但凡某个人做了官,朝中便会给他分配一定的田产,其中所出都算是你家的,并且不用交税,只是在卸任后要归还。

至于这个田产的管理权,多数都掌握在公中,每年再按时上交给官员所属的收成,毕竟每个官员在任也不过几年,想要雇长工都是从农庄附近的村子里寻人,可公中指派的也是当地人,与其因此弄出纠纷,还不如由着原先的安排,每年派人领一批粮食。

而官田并非全都连成一片,旁边也是有私田的,于是这样的后果就是官员卸任时,若重新勘测职田,就会发现莫名其妙少了一部分面积。

官员知道又如何,升迁或者卸任在即,难不成因为一点田产的事大张旗鼓,反正这地也不是自家的。

姜韫听懂了,但她没想到势大如父亲,家中还会遇到被侵占田地这种事情,哪知佩兰却笑道:“姑娘想多了,侵占倒不至于,但在收成和价钱上做些手脚还是简单的,终归夫人先前在边境有些鞭长莫及,养大了许多人的胃口,待腾出手来之后,自然会一一解决。”

她知道夫人让姑娘看账本是存着教育的心思:“以后诸如此事姑娘还会遇着许多,不只是爵田,朝中赐下来的那几个庄子至今还是先头的人管着不曾交任呢。”

定北侯府的主子还是太少了,统共也才五个,其中三个还没回来。

对于母亲的战斗力,姜韫有着绝对的信心,至于沈氏从庄妈妈手上得了份关于看完账册后的心得,又得知小女儿是熬夜写的,心中不由气恼,但又属实熨帖女儿的这份心意。

看着纸张上面熟悉的字体,她那一点子剩下怒意也全消了,这封心得虽说言语还有些稚嫩,但除了对于那几年粮价的分析,还包括了对铺子的看法,以及户部如何平抑粮价的疑问......很是详尽。

庄妈妈在一边不由啧啧称奇:“姑娘的性子和夫人年轻时候当真一模一样。”

“你就替她说话罢。”沈氏嗔了她一眼道:“再如何也不该半夜写这个。”话虽如此说,自己女儿写的终归怎么看怎么好,她恨不得当下就给侯爷去封信,也让那两个混小子瞧瞧他们的妹妹是怎样贴心。

当然了,若是姜珩和姜琰听了这话,怎么也得大呼冤枉,姜韫从小捉弄他们还少么!可惜沈氏听不到他们的心声,当下又给女儿添了几件嫁妆。

没错,沈氏对女儿表达喜爱的方式便是添嫁妆,今儿个添件凤鸟花卉的步摇,明儿个又添件镂空云纹的金冠,虽说姜韫还未曾及笄,许多首饰只能单单收着,但沈氏显然对这件事乐此不疲,下人们也都习惯了,庄妈妈当下叫人记上。

“女儿家要嫁妆丰厚,往后才不会被夫家欺负了去。”沈氏看着手中薄薄的纸,打心底里道,这般聪慧知心的女儿,她将来怎么舍得她嫁人。

庄妈妈心想按照姑娘的身份地位,便是皇子都不敢随便欺辱,哪个夫家又敢在她面前摆谱,但这话她自然不会说出口,便道:“夫人且放宽心,姑娘不是会委屈自己的人,何况若能成为姑娘的夫婿,那定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夫人难道不相信自己的眼光么。”

话虽如此,可即便是天家也要为了女儿的婚事而忧愁,沈氏打定主意要为姜韫挑个顶顶好的夫婿,一边用朱笔替女儿细细批改。

作为战时替夫君管理整座城池的人,给小女孩修改学□□结这件事自是信手拈来,沈氏写的很详尽,饶是没什么基础的姜韫也看得兴致勃勃,甚至还去京城各大粮铺逛了逛,对本朝物价有了新的认知。

“虽说是秋天,日头不如夏时烈,姑娘这样往外头跑,也该戴个帷帽才是。”

姜韫哪里肯听,经过几天的讨问,她已经能大概分出品种最广的几种粮食和价格。

“这米是陈谷,怎么能挂新谷的价......”

“去去去,你小子懂什么,这是秋收刚打下来的,瞧瞧这颜色...我都在这里开了十多年店了,还会骗你这小儿不成?”

“你胡说!”那穿着短打的男孩年岁不大,比姜韫还矮一个头,他脸涨得通红,说话都磕磕绊绊起来:“明...明明就是陈谷,我...我家里就是种稻子的!”陈乐没读过书,说不出个所以然,但他从小跟着干农活,多少能分辨一二。

那店主看出了他的窘迫,抬眼讥笑道:“那你倒说说,我这怎么就是陈谷了...凡是都得讲个理字,总不能因随口胡诌就低价卖给你,我这里是粮铺不是善堂。”

陈乐急得直跳脚,总不能说自己摸着就不像新谷罢。

“到底买不买,不买别耽误我做生意。”店主不耐烦的赶人。

陈乐低垂着头,摸了摸口袋里的十几文钱,这是他替别人家帮工许久才赚来的,像他这样的年纪,大多都是跟着父母做事,好心一些的东家会包吃食,工钱万万没有。

可想到自己急需这点粮食,他还是咬咬牙:“我要…”

“他这不是陈谷。”话还没说出口,陈乐就听到身后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