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锦衣 > 第四百八十四章 往死里整

锦衣 第四百八十四章 往死里整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1-10-16 03:49:32 来源:转码展示1

在张静一看来。

若是不进行土地改革,彻底地打断土地的投机问题,那么就等于全天下数千万上亿人口,都窝在两京十三省里,大家拼命的卷。

有钱,攒着!

攒着干嘛?

买地!

那么这资金,就永远无法有效的流入其他的领域,结果因为大量的资金疯狂的进入土地,这也抬高了地价。

地价一高,所有兼并了土地的人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毕竟地价涨了。

那么便有更多的人吃糠咽菜,也要继续买地不可。

人们的消费力,几乎是不存在的,毕竟花钱享受,哪里有买地香?

这天下两百多年,两百多年的兼并,绝大多数的土地,已经落入了这些大大小小的士绅和地主的手中。

而贫者想要耕种却也不过沦为雇农,从此世世代代为士绅们耕种,最终形成了人身依附的关系。

这显然也是明朝灭亡的最重要原因。

因为士绅们的土地越来越多,但是他们的资金和投资,并没有对这天下带来正面的作用!

这种疯狂的购地行为,既不会产生新的需求,同时也让一个个自耕农破产。

与此同时,随着土地兼并,他们的土地越来越多,依附于他们身上的人自然也就越来越多,某种程度,他们已经开始膨胀为一个个可以决定地方事务的豪强了。

朝廷委派的县令,要嘛与他们同流合污,若是不肯合作,面对一个县里土地最多的几个士绅,区区一个县令,不过是傀儡而已。

士绅之间,又进行了广泛联姻,同时垄断了知识,最终大量的士绅子弟进入朝堂,为他们保驾护航。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分田地可以说是安置流民,是维持天下的稳定。

毕竟失地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已到了愈演愈烈的势头,大量没有土地的流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迟早要成为流寇,最终,形成一个个反抗朝廷的军事团体。

另一方面,就是斩断这种全民购地的投资模式,一旦彻底的斩断,根本不允许土地随意在私人之间流转,那么这些平日里老财们积攒下来的钱财,就势必会向其他的行业开始流动。

正因如此,所以张静一才认为,当土地失去了投资的价值之后,许多行业,都可能兴旺起来,这其实就是所谓的一鲸落万物生。

数千万上亿人口,是不可能永远指望着靠天来吃饭的,农业固然是根本,可是这有限的土地,已经无法承载日益增多的人力了。

想要破局,靠这种疯狂内卷的方式是不成的,只有百工兴旺,才能让那些无法在乡间立足的流民,有个养家糊口的机会!才能给许多百姓一个可以让自己翻身的希望。

天启皇帝对此,还是有些懵懂,不过这不打紧,他不用关注这些,张静一说的话,他是相信的。

既然相信,那么自然而然,也就让张静一去干便好了。

于是天启皇帝道:“那么卿家以为,这些事,交给谁去干为好?沈阳那边,招徕和安置流民,交给了毛文龙,那么谁来主持这分田产的大计呢?”

张静一便道:“臣听说,袁崇焕还活着,不过还在狱中。”

“那个家伙?”天启皇帝听罢,不禁挑眉,他对袁崇焕是有怨言的。

这不是一个废物吗?

辽人守辽土,是这袁崇焕提议的。

宁锦防线,也是这个家伙提议的。

至于三年五年平辽,也是他亲口说的。

此后呢,让他彻查辽将,他倒是好,干是干了一点,结果最后被人一锅端了。

天启皇帝不由道:“此人就好夸夸其谈,只怕难以成事。”

张静一显然和天启皇帝的看重点不同,此时他道:“可是陛下,不管怎样,最起码他是我们的人!起初的时候,他彻查辽将,就已与这些辽将们反目。此后辽将们谋反,又将他下了大狱。这样一个人,是绝不可能和辽东这些人同流合污的。何况,他毕竟对辽东了如指掌。”

“至于他之所以没有作为……臣斗胆说一句,像辽东这种情况,任何巡抚,其实都难有作为。在这辽东,上上下下的都是和辽人有关系,所谓的辽将,其实就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军阀,袁崇焕当初只凭借一道圣旨来了这辽东,又拿什么节制这些骄兵悍将呢?”

“现如今,这些人已连根拔起,接下来要做的工作,虽然职责繁重,可实际上,却没有了原先的那些重重阻碍,臣想,袁崇焕是足以胜任的。”

“何况……”张静一顿了顿,接着道:“要贯彻此事,首先就是用人,以前只能用这些与辽人世族有关系的人,其他人,就算想用,人家也不肯来。所以此番,臣以为……应该组织大量人出关到这辽东,以协助袁崇焕进行清理的工作。”

天启皇帝便问:“人从何来?”

张静一道:“臣想办法,从新县和封丘县抽调三百文吏和武吏,这些人,臣以为可以任事。”

天启皇帝点头道:“封丘与新县的官吏,确实都很干练,而且与新政是一条心的,有了这三百骨干,协助袁崇焕,或许可以成功。”

张静一道:“不过,让他们从封丘和新县这等繁华之地,来这苦寒之地,倒是委屈了他们。”

张静一眼珠子转着。

天启皇帝看了看张静一,霎时明白了什么:“那么你意下如何呢?”

张静一道:“不妨,就给一些待遇吧,譬如县丞到了这里,可以任知府。县尉来了,可以任州府的同知。那街长、巷长来,任知县,寻常的差役来,也可任一些官职。”

“当然,暂时不要给他们实职,而是先用代职!譬如知府,给他们一年时间,为代知府,这一年之期过去,核验他们是否称职,若是称职,则再给转为正职,这般一来,大家也都有了盼头。”

张静一边说,边直勾勾地看着天启皇帝。

其实这个建议,是需要承担巨大的勇气的。

因为这意味着,寻常的文吏,可以直接委任为真正的‘官’。

新县那里,已经开始有了文吏升迁为官的苗头了。譬如现在新县的县尉,就是先从普通的文吏,后来成为街长,之后再平调到县衙的户房做了司吏,最终成为了县尉。

别看这司吏和县尉之间好像只是身份上的转换,可实际上,司吏是不受朝廷认可的吏员,根本就不是官身,就算你干的再好,你这一辈子也只是吏而已。

可县尉不一样,虽然只是芝麻绿豆的官,却也是实实在在的官职。

当然,张静一权势滔天,他在新县和封丘这样玩,朝中虽有牢骚,却也极少有人拿这个说事。

反正你张静一自己默默地玩泥巴,大家眼不见为净就是了。

可是……现在显然是不一样了,这等于是,张静一将他培养出来的文吏们,开始向周边扩散了。

以往张静一为新县县令,县丞又有本身就有功名的卢象升,新县里头,真正可以填补的官职,不过是县尉和教谕还有典吏而已,反正都是**品的芝麻绿豆官,也只有这寥寥几个空缺,问题不大。

而辽东呢?

辽东可是有千里之堤,有无数个府县,一旦这些文吏出关,开始任官,这就等于彻底地打破了科举为官的铁律了。

在大明,文官是绝不可能让没有功名的人担任的。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科举才成为了成为文臣的唯一途径。

现如今,张静一直接在辽东开了一个口子,这还了得?

现在就敢这样,以后做出什么事来,就真的无法想象了。

那文吏,有的不过是秀才功名而已,甚至还有的连功名都没有。

听说还有人,只是认识一些字,能写会算,所以只在县里的户房里任区区一个账房,后来才慢慢地开始任街长、巷长,就这种人……也能为官?

那还有谁考科举?

天启皇帝一听,顿时就明白了张静一的心思。

他也是一个拎得清的人,晓得张静一的提议,会可能引发怎样的风潮,于是他笑呵呵地道:“张卿啊张卿,你真是每日都在折腾啊,这又是要让朕跟着你一起翻江倒海了。”

张静一倒一点不急的样子,而是笑了笑道:“那……就算了?反正那些文吏也挺可怜的,让他们出关,来这苦寒之地,臣也心疼他们。要不陛下就另请高明吧。”

“朕不是这个意思。”天启皇帝板着脸,又认真起来,立马道:“朕的意思是,那些狗东西,就是要折腾他们一下。你这个主意很好,正合朕心!朕现在是看透了,他们就是吃死了朕无人可用,那么朕呢,就让那些人好好看看,朕也是有人的。此事……你拟一个章程来给朕吧!”

说罢,天启皇帝话锋一转,道:“噢,朕至亲的袁巡抚何在?快快将他解救出来吧。”

张静一顿时身躯一震,卧槽,看来这一下子,需要有人给这坑爹的事背黑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