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锦衣 > 第四百七十二章 国丧

锦衣 第四百七十二章 国丧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1-10-16 03:49:32 来源:转码展示1

天启皇帝道:“这样说来的话,那么这些人……是当真以为,朕已被他们袭杀了。”

说着,天启皇帝看向张静一:“张卿,你说是吗?”

张静一道:“既是夜袭,而且对方显然也有一些紧张,虽是尽力做到了没有走漏一人,又害怕随军的士兵知道,他们要杀的是陛下,怕走漏消息,所以一定是乱杀一通,而后趁着天亮之前撤去,所以陛下的预计,可能是对的。”

天启皇帝颔首。

士兵们对武官们死心塌地,成了对方的私兵,愿意为其赴汤蹈火是一回事。

他们可以接受出城杀人的命令。

可如果让所有人知道,袭击的乃是皇帝,这种心态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

就算是骄兵悍将,也不至于做到每一个人,都不将皇帝放在眼里。

这等谋逆大罪,一旦直接散布开来,就算他们还是一条船上,只怕绝大多数人都会紧张。

何况也不可能让这么多人知道消息,最好的办法,就是核心的一些人知道,其他人蒙在鼓里,只知道将军要让他们去杀人。

这也是为何需要夜袭,需要天亮之前发起攻击,果断地斩杀殆尽之后,直接放一把火,就火速撤出。

天启皇帝变得越来越冷漠起来,他眼眸微微沉着,目中忽明忽暗。

都说皇帝乃是孤家寡人,可是环顾四周,却发现的是,自己身边能信任的人,不过是区区张静一和东林军而已。

他手轻轻地在案牍上打着节拍,似乎陷入了沉吟。

而后道:“他们若是当真认为朕已经被他们杀了,下一步会如何?”

张静一道:“人死了,那么就需要替罪羊……”

天启皇帝道:“这样说来,但凡是替罪羊,就和他们不是一伙?他们趁此机会,可以铲除异己?”

“理论上是这样的情况。”张静一道:“借此机会,铲除异己,如此一来,他们便是辽东王了,只可惜臣,虽名为辽国公,可这辽王……”

“这个时候你就别总是抱怨叫屈了。”天启皇帝道:“如此一来,倒是省心了,客军被他们杀光了,皇太极的人马,也被他们杀尽了,只怕这个到时候,锦州、宁远一线,不少和他们平日不对付的人,也在趁机被剪除,现在开始,谁在这宁锦一线还能蹦跶的,便是乱贼。”

张静一却道:“可以这么说,不过臣以为……这可能会有所武断。”

天启皇帝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势。现在死了这么多人,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好处,已是杀红了眼睛,朕怎么还可照本宣科?江山是打出来的,太平天下也是杀出来的,这时候朕再妇人之仁,那么可能从此……这大明江山,也就再没有机会了。”

“只是,这一带贼军甚多,张卿,我们的人马……可以应付吗?”

张静一在心里叹了口气,,而后道:“陛下,眼下纷乱之秋,除了我们自己,还有谁可以托付吗?”

天启皇帝颔首,他显然也是知道,张静一的话是有道理的,在这辽东,除了自己这些人之外,再没有人可以信任了。

“那就动手吧。”天启皇帝道:“朕登基这么多年来,处处受人掣肘,朕一直将自己当做天子来看待,总认为,天子虽可以偶尔逾越规矩,但毕竟这天下的法令,乃是天子所制定,天子理应维护纲纪。”

“可现在,朕发现天子的法令,已经没有办法约束这些人了,既然如此,那么朕为何还要在乎这些法令,在乎这些章程?他们要杀朕,朕当然也绝不能心慈手软。”

天启皇帝说罢,看向皇太极:“太极啊。”

皇太极无语,他本想说,皇太极是自己的名,自己的姓是爱新觉罗。

当然,随便了,你高兴就好。

于是皇太极道:“臣在。”

天启皇帝抚案道:“你这一次运气不好,没有见着朕是怎么杀入沈阳的,不过现在你运气好了,这一次,你也随军,朕给你开开眼,让晓得什么叫做法统,知道什么叫做正朔。”

“是。”皇太极点点头,行礼。

只是……皇太极生出了疑问,怎么……沈阳城已经攻下了吗?

这么快?

他心情很是复杂,心里也很是骇然,自己的父汗经营了这么多年的坚城,城中更是聚集了几乎所有精锐的建奴人,可是……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天启皇帝随即看向张静一,吩咐道:“传令,大军继续急行,朕要看看,他们到底在玩什么花样。”

…………

锦州城内。

城门洞开。

数十个骑兵,护卫着一辆马车徐徐而来。

这马车上,架着一个巨大的棺椁,沿途的军民,个个披麻戴孝,在这雪絮漫天之处,屋脊的积雪是白的,人穿着素衣,江山皆白。

此时,锦州城诸官,早就跪拜在了积雪之中,任由雪絮吹打在自己的脸上。

单本地的文武,就有数百人之多。

除此之外,各处的街巷,都已被关宁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戒严。

此时,运载着棺椁的车马徐徐入城。

文武众人,加上一些有声望的士绅,依旧跪在地上。

此时,有人冷不丁地低声道:“陛下的尸首,找着了?”

挨着这人身边的一人便道:“找个屁,反正寻个差不多的尸首就是了,哪里管得了这么多?送去了京城,谁敢说不是陛下的尸首了。反正人都烧焦了的,要寻一个焦尸还不容易?这棺材里的焦尸,怕还热乎着呢。”

“噗……”有人禁不住笑出声来。

于是,许多人偷偷朝这人瞧去。

此人是铁岭的一个举人,在辽东这地方,能中举人,比江南中一个进士还风光,尤其是辽人守辽土之后,朝廷为了稳定辽东的士绅人家,往往赐予了较高的官职。

这举人从前在铁岭,曾做过推官,此后又升典牧所大使,此后一路平步青云,成为了辽东布政使,当然,因为铁岭丢失,他举家而逃,最终罢官。

不过,罢不罢官都没有多大意义,毕竟身份和地位在,如今举家迁至锦州,早就成了所有文武大臣的座上宾了。

他噗嗤一笑,忍不住道:“这可不是死无葬身之地了吗?所谓仁义不施,报应不爽。所谓的天命昭昭,其实在我看来,不过是天理循环而已。”

他的这番话,可谓是恶毒,以至于许多人觉得敏感,没有接话。

这举人姓赵,叫赵文义。

赵文义本来逃跑,是不该罢官的,毕竟许多人想要保他,可因为魏忠贤那边,总需要找几个人来背负兵败的责任,因而才将他直接罢黜了。

为此,赵文义总是口不择言,说一些今上不似人君,与阉党势不两立之类的话,大家早就习惯了。

“咳咳……车驾来了,大家别笑啦。”

有人看不下去。

让人看见了,感觉不好。

果然,那装载着棺椁的车驾,徐徐而来。

谁晓得,赵文义最激动,先是站起来,而后捶打着心口,口里大呼道:“呜呼,吾皇大行,置臣等于何地焉,圣皇宾天,悲不自胜啊……”

于是,大家都嚎了起来。

倒是没见多少泪,甚至还有人躲在人群里低笑着。

众人又是哭,又是朝那棺椁三拜。

赵文义一面说,一面干嚎,说着说着,禁不住又想笑了,于是拼命咳嗽,紧接着便车轱辘似地说一些吾皇圣明,遭遇不测之类的话。

一旁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忍不住道:“赵先生,你这哭跟笑似的,算了,算了,你别说了,行大礼就是了。”

赵文义瞪了这人一眼,理直气壮地道:“这是悲极生乐,你懂什么?你看这满辽东的百姓,不都跟过年似的吗?”

“嘘……慎言。”

跪在另一边的,则是当地的文武重臣。

为首的,正是那老人,其余则做为副将、布政使人等。

这些人倒是表现的比较克制,只是跪在道旁,恭迎大行皇帝。

这老人此时却突的道:“多尔衮那边,接到了讯息了吧?”

身旁的人便道:“想来这个时候,应该快马已至沈阳了,十之**已收到了,东林军覆灭,他只怕已喜不自胜了。”

“这些鞑子……”老人冷哼一声,道:“得意却也未必能忘形,陛下新丧,他们只怕又要组织进攻,到时……需赶紧向朝廷催讨钱粮,告诉朝廷,咱们现在十分艰难,举国同丧,在这个时候,可不能出事,若是鞑子再入宣府,兵临京城,就没有侥幸了。”

“您看要多少合适。”

“三千万两白银吧。”

“啊……这是不是太多了,以往……”

老人淡定地道:“今日不同往日了,现在不是死了不少将士吗,这袁崇焕等人谋反,我等要继续募兵!”

“再者说了,现在内帑里有的是银子,国家大丧期间,那宫里的孤儿寡母,也担心咱们会闹出事来,一定会想办法安抚的。”

那人顿时恍然大悟的样子,眼眸发亮地道:“妙,妙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