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锦衣 > 第二百九十五章 共治天下

锦衣 第二百九十五章 共治天下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1-10-16 03:49:32 来源:转码展示1

皇太极此时心思很是复杂。

如今成了阶下囚,自然无话可说。

面对天启皇帝的质问,他也只能回答:“成王败寇,今日不幸落入你们的手里,还有什么话可说的,无非一死而已。”

这话说出来。

天启皇帝却是冷冷地道:“想死哪里有这般的容易,将他押下去,严加看管。”

此时他不愿和皇太极多啰嗦,既然对方求死,可天启皇帝还没玩够呢,想想看,隔三差五地把这皇太极拎出来,让大家又想到他在辽东的赫赫功绩,是一件多么痛快的事。

皇太极就好像天启皇帝的一个招牌,天启皇帝这时候甚至在想,等过几日清闲下来,朕抓他在这京城游游街。

一声令下,几个禁卫便将皇太极拖了下去。

随即,天启皇帝又下旨意,这魏忠贤奉旨,带着一干厂臣爪牙,至大明门城楼,而后宣读了陛下已平安返回,王欢族灭三族,以及信王就藩的旨意。

外头那些混杂在人群中义愤填膺的读书人,个个面如猪肝一般,似乎一下子萎了下来。

此时……从各方又调了缇骑和勇士营兵马来,层层叠叠的勇士营军马,手持大盾,浩浩荡荡推进,那如山一般的压迫感,早已让人胆寒,于是只片刻功夫,人便散去了大半。

再过一些时候,这大明门外头,便连一个读书人和百姓们都不见了。

只是站在城楼上的魏忠贤,并不觉得轻松。

这一次给他的教训很大,陛下在这里,他便是不可一世的九千岁。

而一旦陛下出了什么意外,他发现有时候他根本无法掌控局面,一个具有合法性的皇家血脉,所带来的号召力是惊人的,原先那些逢迎他的人,除了少数他的干儿子和干孙子之外,绝大多数人都不敢轻举妄动。

京城是如此,那京城外头就更不必提了。

此时,他长长叹了口气,望着大明门外的一片狼藉,而后他心里总结出两个东西,其一:要多收子孙,但凡是好苗子,都要收下,尤其是那个张三……若是他此次出海能平安回来,要立即收拢。

其二:陛下决不能出事。

而就在这时候,一旁的田尔耕道:“干爹……”

魏忠贤回头,淡淡地瞥了他一眼,显得慵懒地道:“好了,这里没你的事了。”

“是。”田尔耕点点头,突然又想到了什么:“新县侯……越发的如日中天了。”

魏忠贤眼眸微微眯起,带着警惕,用一种别有深意的眼神看了一眼田尔耕:“怎么,你怕啦?”

田尔耕讪讪道:“哪里,只是觉得该提醒一下干爹。”

“咱不需要提醒,咱是阉人,他是外戚和勋臣,他难道还能割了自己的根,来司礼监和咱抢位置不出?只怕你是想提醒你自己吧,怕到时……你自己手中的权位不保吧?”

魏忠贤笑了笑,又道:“少拿这一套来糊弄咱,莫不是还指着咱给你冲锋陷阵不成?咱心里清楚得很,能取咱而代之的人是在宫里。”

田尔耕便再不敢说了,连忙诚惶诚恐地道:“是,是,儿子万死。”

魏忠贤拂袖,冷冷地道:“此次锦衣卫应对失据,差一点酿生大祸,若不是陛下及时回来,你田尔耕难辞其咎,好生去反省吧。”

田尔耕碰了一根钉子,便连忙应声虫一般。

……

此时,在暖阁。

天启皇帝已坐下,他显得有些疲惫,信王做的事,伤了他的心,让他闷闷不乐。

不过更让他伤心的却是,这天下的臣民,今日所见之后,才知道不少人是真的希望他死在外头。

这种恨不得立即拥戴信王取代他的风潮,让天启皇帝意识到,他已经不得人心到了何等的地步。

因而当着张静一的面,天启皇帝忍不住大发牢骚:“朕自登极,何尝不是如履薄冰呢?这些人,处处都要朕的钱,却又要朕轻民赋?朕派矿监出去,不让镇守太监们想办法挣银子,难道这银子,摊派给百姓吗?百姓已穷困潦倒到了什么样子,民变已是四起,朕除了矿税和商税,还能如何?”

他呷了口茶,气得在这暖阁中团团转,接着又骂道:“这些人,成日里总说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朕还道他们虽是愚蠢,读书读傻了,至少没有什么其他图谋。可朕万万没想到啊,他们居然还有这些心思。”

“信王年幼,现在成日信他们这一套,现在已胆大包天到想取朕代之,朕怎么会有这样的兄弟……”

张静一站在一旁,无声地看着天启皇帝叫骂。

其实张静一很清楚,现在什么安慰,都是没有用的,人家只是想找个人倾诉,骂骂人而已。

索性,他便当木桩子。

这让他感觉自己回到了当初做大汉将军的时候。

“朕决定了,朕不上朝啦,由着他们去,朕要看看……他们能做成什么事。”

张静一微笑道:“陛下……何必为这样的事生气呢?信王既然不懂事,那就让他就藩,慢慢的他就懂事了。至于某些大臣和读书人,臣有一言,不知该讲不该讲。”

天启皇帝驻足,凝视着张静一道:“你说罢。”

张静一道:“当初的时候,我大明推行黄册,记录人口,户部造册的记录来看,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我大明有五千九百八十七万。而就在前年,也就是天启六年,陛下命人清查人口,在册人口,却是五千一百六十五万。陛下,大明承平了两百五十多年,可是……天下交到陛下手里,人口非但没有增加,却是反而减少了近两成,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任何一个王朝,往往都是战乱的时候人口大减,可随着新王朝的建立,人口就会不断的增加。

可大明也算是奇葩了,从开国初期到,人口居然是减少的。

而人口减少,就意味着税赋减少,也就是说,大明发展了两百多年,特么的不但在册的人口在下降,便连收税的能力也在不断地下降。

以至于明初的时候,朝廷可以动用无数的兵马,可以南征北战,甚至可以一次次的横扫大漠,下西洋,征安南。到了明朝中期,尚可以犁庭扫穴。而到了天启皇帝这里,一个辽饷,就已让朝廷焦头烂额了。

天启皇帝便阴沉着脸道:“朕也知道此事,当初这在册人口报上来的时候,朕还不信,要求继续清查,可当时奏报的却说,已经清查得非常仔细了。他们说,这都是流民所致,百姓们不肯安分守己。”

张静一笑了笑道:“流民当然也有一定原因,可这流民……数目终究是有限的。诿罪于流民,实在可笑。臣看,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隐户,那些士绅人家,隐匿人口,以此做到不交税赋,可是……朝廷要花的银子是不能少的,因而……征收的税赋……难道也能减少吗?如此一来,税赋便强征到了那些没有藏匿的人口上,这些人口,恰恰是最没门路的小民!”

“他们的税赋,却日益沉重,一年到头,莫说有存粮,尚且吃完了粮还不能果腹呢。一旦遇到了天灾,要嘛饿死,要嘛就只能卖身为奴了。”

天启皇帝皱着眉头道:“朕也知道这些。”

张静一则是继续道:“最可怕的是,那些藏匿了人口,有大量土地的人,他们大肆的兼并,地方的官府,却不敢过问。这些人在地方上,和皇帝有什么分别?他们的子弟会聘请名师,而后每日教授他们四书五经,让这些子弟去考取功名,于是便有了一门三进士,一门五进士,一门九进士。他们的子弟在朝为官,他们在地方上兼并土地,将本该给朝廷缴纳税赋的人口,也藏匿起来,成为了他们的家奴。他们甚至开取矿山,背后支持着商业,日进金斗。而朝廷却是难以为继,每年征取的钱粮,甚至连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都不如,陛下想想看,长此以往,朝廷怎么办,小民们怎么办?”

天启皇帝道:“也正因为如此,朕才派镇守太监,去收矿税和商税。”

张静一却是摇摇头:“臣看,这是治标不治本,镇守太监的收税成本太高了,而且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些太监们到了地方,面对的却是那些在本地经营了数百年的人家,这些人子弟有做官的,彼此之间也是联姻,既掌控了舆论,也掌控了钱粮,现在太监们要征税,他们怎么会肯呢?”

天启皇帝背着手,脸色愈发的沉重,而后直直地看着张静一道:“那你看该怎么办?”

他不觉得张静一会无缘无故地在这件事上,跟他说这么多的话。

张静一便道:“当初的时候,大明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其实并没有错,利用士大夫来管理天下百姓,不必皇帝亲力亲为,皇帝只管管好大政就好了。可现如今……臣却发现,这些当初为陛下管理地方的士绅们,胃口已经越来越大,犹如饕餮,他们已经远远不满足于,朝廷给他们的这些蝇头小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