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锦衣 > 第二百二十三章 进京

锦衣 第二百二十三章 进京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1-10-16 03:49:32 来源:转码展示1

从天启皇帝登基开始。

辽东的问题一直关系着大明的国本。

这建奴人不断地蚕食辽东,而大明的京城距离辽东不过是一关之隔。

因此,保住辽东,一直是天启皇帝最为头痛的问题。

这……其实并不只是在军事上,军事上吃了败仗,大明毕竟有这么多坚城和关防,总还可以继续维持。

可为了解决辽东问题,朝廷不得不不断地加派辽饷,在这本就大灾连连的时候,加税本身就是十分危险的事。

因此……若是不解决辽东问题,大明是难以维持的。

建奴人的异动,让天启皇帝极为警觉,既然朝廷已经认定了建奴人的目的乃是朝鲜国,可这不同寻常的攻势,显然出乎了满朝君臣的意料之外。

看着那宦官,天启皇帝道:“将奏疏取来。”

那宦官不敢怠慢,立马将奏疏奉上。

天启皇帝低头认真地细看奏疏,良久……

他长长地松了口气,而后抬头起来。

众臣见天启皇帝如此,个个都显出了关注之色。

孙承宗不由道:“陛下,出了什么事?”

天启皇帝这才道:“辽东巡抚袁崇焕又来了一道奏疏,他说自建奴人袭了义州卫之后,他立即派了满桂,率一万五千精兵出击,总算……老天保佑,诸将用命,夺回了义州卫,建奴人退去,不过此战,倒是收获极大,斩首七百余,俘了三十二人,不只如此,还斩杀了建奴人的一员偏将。”

众人听到这里,顿时露出了轻松之色。

天启皇帝又道:“袁崇焕总算还有些用,不过他的奏疏的末尾,倒是信心满满,又提起,照这样下去,三年便可平辽了。”

说到这里,天启皇帝一脸无语状,这袁崇焕,咋就不改改吹牛的毛病呢?

不过……

这对于群臣而言,却显然意义不同了。

兵部尚书崔呈秀立即喜出望外地道:“陛下,袁公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这些年来,他在辽东劳苦功高,如今又立下新功,还是应该重赏才是,何况击杀建奴偏将,如此身居高位的人物,说是大捷也不为过……”

崔呈秀对袁崇焕的印象素来很好。

他是魏忠贤的干儿子,掌握着兵部,可是呢,辽东那些骄兵悍将,可是有许多人对他这个兵部尚书不太瞧得起。

比如那个毛文龙,就一向桀骜不驯,一点没把九千岁放在眼里,更何况是对他。

而袁崇焕显然就不一样了,袁崇焕一直私下里在走动,虽然不是九千岁的爪牙,却是在宁远城中,高高兴兴地给九千岁修了生祠,还亲自去供奉,而对于他这个兵部尚书,也多有一些书信往来,显得很亲昵。

对崔呈秀来说,他所不能接受的,是孙承宗去辽东,都督辽东事务!

以孙承宗的资历,一旦去了辽东,那么兵部就基本上对辽东的事就说不上任何话了。你崔呈秀区区一个兵部尚书,也敢来管我这帝师和内阁大学士,你是老几,给我爬开。

所以此番袁崇焕获得了大捷,崔呈秀当然大喜过望,他巴不得好好的吹捧袁崇焕一番,最好让袁崇焕成为辽东督师,掌握辽东,那就再没孙承宗什么事了!

崔呈秀是兵部尚书,他开了口,其他人自然也不免要吹捧一番了。

“袁崇焕这些年,确实立了不少的功劳,辽锦防线,上一次虽说出现了一些纰漏,可毕竟瑕不掩瑜。陛下,袁公大才,也有大功,朝廷理应立即下旨嘉奖。”

便连礼部尚书刘鸿训也满面红光地道:“袁公熟知兵法,三年平辽,固然是有些信口开河,可正因为有他在,才保了大明的平安啊。”

这刘鸿训作为礼部尚书,又不是阉党,某种程度,也代表了所有读书人对袁崇焕的看法。

在读书人的心目中,袁崇焕毕竟还算是自己人,总比那些辽东的丘八们要强,没有袁崇焕在辽东,难道真指望那些丘八吗?

何况前些日子,张静一因为击溃了一个牛录的建奴而立了大功劳,天启皇帝对他格外的青睐,这让许多人心里颇为不舒服。

读书人对于厂卫出身的人,向来是警惕的,在他们看来,这张静一未来不过是第二个魏忠贤罢了。

刘鸿训现在为袁崇焕说话,某种意义而言,也是借着袁崇焕,来压一压张静一的功劳的意思。

这时,天启皇帝的目光却是落在了张静一的身上。

“张卿,你怎么看待此事?”

张静一想了想才道:“建奴人败退得太快,而且奏报里,既然击杀了六百多人,却只报了斩杀了一个偏将,却没有说……斩杀了牛录,所以……臣以为……这支建奴兵马,绝不是建奴人的主力。”

天启皇帝颔首点头,这是明摆着的,偏将是投靠了建奴人的汉人武官,也就是说,这显然是一支建奴的汉军,怎么可能是主力呢?

于是他道:“这样说来,你认为这只是骚扰的军马?”

“骚扰又不像。”张静一苦笑道:“因为对方显得攻势过于仓促,更多的像是临时集结起来,进攻义州卫,进行报复。也正因为如此,他们贸然攻击,而袁公组织反击,立即能将他们击退,臣倒是以为……可能是建奴那边发生了什么变故,以至于建奴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

天启皇帝听了张静一的分析,也不禁疑惑起来。

只是这一番话,在旁人眼里,滋味就不同了。

不少人用一种意味深长的表情看着张静一。

他们的眼神大抵是说:你看看,毕竟年轻,容不得人啊,心胸太狭隘了,自己立过军功,对于别人的军功,就各种的诋毁了,搞得好像……那堂堂辽东巡抚,只是击退了一伙老弱病残一样。只许你张静一击的是精锐,人家打的就是残军?

天启皇帝则是认真地道:“朕觉得……这很有可能,只是……建奴内部,出了什么问题呢?”

天启皇帝是喜忧参半。

倒是礼部尚书刘鸿训立即振振有词道:“陛下,臣倒以为,张千户之言,有失偏颇。袁公的功劳,是有目共睹的,试问这么多年,我大明能击杀对方偏将的,又有多少次?这样的大功劳,朝廷该不吝赏赐,所以……臣以为……陛下应该立即下旨奖掖,切莫寒了将士们的心啊。而至于什么偏师,什么主力……此时怎好下此定论呢?这是厂卫的事,与辽东巡抚衙门没有任何关系。”

“是啊,陛下,如此大的功劳,怎好不赏。”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可是偏将……”

天启皇帝皱着眉想了想,最后只好道:“兵部叙功便是,到时拟个章程,呈送到朕这儿来。”

其实他还是觉得事有蹊跷,只是现在大臣们都喜不自胜,便也不好多说什么了。

他叹了口气道:“我大明的将军,不知多少人死在建奴手里,更不知多少人乞降归附于建奴。而今……斩杀了一个偏将……虽是难得,可只这样的战果,便要满朝喜不自胜,反而令朕为之感慨。羞煞人也。”

他这行为,大抵和坟头蹦迪,不,是人家结婚办喜事的时候跑去吹哀乐差不多。

众臣心里颇有几分牢骚,便都绷着脸。

天启皇帝显得很没精神,最后一挥手道:“卿等退下吧。”

…………

此时,一艘舰船,已至登州。

从登州登岸,邓健一行人,已是疲惫不堪。

可这个时候,他们一点也不敢松懈,依旧马不停蹄地赶路。

等上岸之后,便立即寻了驿站,拿出自己的印信,而后一路骑行,到了运河。

运河这里,直接登船,朝着京城进发。

那李永芳和那建奴人……沿途上伤口已渐渐的愈合了。

这建奴人嘴巴臭,但凡只要有机会,便要破口大骂,于是只好寻了抹布,塞住他的口。

而那李永芳,当他意识到,自己抵达关内的时候,已是脸色惨然。

作为天下第一号汉奸,他当然比任何人都清楚,一旦进了京城,自己将面对什么。

于是这一路,他都一言不发,犹如活死人一般。

偶尔……邓健问他一些话,他也只是冷笑不语。

当然,赶路途中,邓健也没兴趣这个时候撬开他的嘴巴。

这一路……邓健都很谨慎,生怕惹出什么事端,张静一曾吩咐过,一旦拿住了李永芳,不要派人奏报,直接押送进京。

这样的做法,自然是为了防止情报泄露。

鬼知道这关内是否有和李永芳有过联络的人,这些人一旦知道李永芳被拿住,只怕早已如热锅的蚂蚁,只怕便是拼了性命,也要将李永芳灭口了。

而这些与李永芳联络的人,极有可能在朝中身居高位也不一定。

这倒不是说,这些人也已做了汉奸,而是……历来这天下,总有一些身居高位者,难免两头下注的。

待走了七八天水路之后……邓健一行人终于到了通州,而此时……京城已经遥遥在望了。

…………

五章送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