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锦衣 >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兴大业

锦衣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兴大业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1-10-16 03:49:32 来源:转码展示1

天启皇帝似乎颇有兴趣。

满口答应:“朕准啦,抽个日子,朕去看一看也好。”

张静一心里舒畅了,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到时热烈欢迎的场面。

于是忙谢恩。

宴罢。

天启皇帝起驾回宫,临末有些意犹未尽,将张静一叫到面前,让他送自己回宫。

天启皇帝是微服来的,所以坐着马车,便命张静一也上车,道:“你这军校,越发让朕觉得有意思了。”

张静一正色道:“陛下,臣兴办学堂,是想为我大明发掘更多的人才。”

天启皇帝笑了笑道:“我大明的人才还不够吗?”

张静一认真地道:“不够!”

这是实话。

天启皇帝皱眉:“这是什么缘故呢?”

张静一谨慎地道:“这是因为,天下能发挥自己才智的人,所占天下的人口,不过一成。”

“这是何意?”

“因为其余九成,甚至九成五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发挥自己的才智。”张静一继续道:“区区一成之人,靠着供养,可以读书,有机会能够参加科举,列入庙堂。可九成以上的人,却永远为下一顿奔波,他们的孩子,别说读书,便连最基础的常识也无法学习,虽说历朝历代,尽是如此,臣也无话可说,可是……历来如此,难道就该当如此吗?”

天启皇帝凝视着张静一,他发现自己有些看不透这个家伙了,有时候,这个人身上带着很多的缺点和毛病,比如小气,吝啬,天天装穷。偶尔,也会溜须拍马,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可有时,他又有不同寻常的一面,这平日难见的一面,让天启皇帝滋生出好奇之心:“可是……即便不该如此,又能如何?”

张静一叹息道:“就说那些沦落至京城的流民,其中不乏有大智大勇者,陛下还记得那叫李定国的人吗?”

“那个孩子?”

张静一点头道:“他从前不过是个寻常的孩童,目不识丁,若是照他的家境的话,可能这辈子,不过是给地主放牛,或是做一个佃户为生。可此人来了京城,入了学,他的学习速度,远远超过其他人,短短数月功夫,已是能读能写,其他各科的操练,都是出类拔萃。陛下想想看,这样的人,若是稍稍给他一丁点的机会,他的成就,会比那些进士们要差吗?而在我大明朝,有数不清像李定国这样的人,若是陛下愿意给他们哪怕一丁点的希望,我大明便可人才济济了。”

“何况,他们所奢求的,不过是饱食,不过是能在成年之前,勉强能在学堂中度过而已!这与那些一成不到的人,所贡献出来的才智,要多得多。更比那一成人贪得无厌的索取,需求要少得多。”

天启皇帝若有所思,君臣之间,极少这样推心置腹的对话,他现在大抵明白张静一的心思了。

安置流民,那就好好的安置,从这些流民之中,挑选出人才,这些……才将是大明中兴的希望,而且成本更低。

反观那些士绅大族人家,固然也有不少人才,可这些人早已失去掌控了,他们的胃口已越来越大,索取的特权已越来越多,欲壑难填。

张静一又不失时机地道:“我大明,其实需要的,不是一个两个圣人,凭借一两个圣人,面对今日之局,又如何能做到中兴呢?正德年间的王守仁,已堪称是圣人了,他立下汗马功劳,文武双全,却又如何?我大明所需的,是千千万万个人才,这些人才,不需超凡脱俗,只需能在各自的岗位,奉献丁点的光热,便足以令我大明如正午的烈阳,光照万世。这便是臣的念头。”

“东林军校,现在培养的不是未来能为陛下立下赫赫功劳的大将和名相,他们是骨干,又是野火,为的是将来借助他们,培育更多的人才。所以……臣希望陛下若是能去军校,哪怕只是驻留一个、半个时辰,随意说一些什么,也足以鼓舞人心了。”

这些话,若是其他的皇帝,张静一还真未必好开口,这样推心置腹的话……难免会有僭越的嫌疑。

可天启皇帝的性情,张静一是能摸透一二的,天启皇帝只要是信任他的,那么这世上便没有什么顾虑。

天启皇帝笑着道:“你的心思,朕明白了,不过……想要做到你所言的这些,何其难也,便说难如登天也不过如此,只是……你既有心,朕依着你便是了。”

张静一点点头。

马车中陷入了沉默。

刚到大明门的时候,却有宦官在大门这里张望,一见到圣驾到了,便匆忙而来。

等天启皇帝下了车驾,这宦官便忙行礼道:“陛下,辽东有急奏。”

天启皇帝点点头,若不是急奏,一般情况,是不会如此紧急到直接禀告的,于是接过奏疏,低头一看,随即,天启皇帝满脸怒容,冷笑着道:“无耻。”

张静一在旁一头雾水,低声道:“敢问陛下所为何事而怒?”

天启皇帝愤怒地道:“海州卫指挥,率军降了建奴,朕万万想不到……我大明的武将,居然望风而降。辽东巡抚袁崇焕说,这又是那李永芳的手笔……”

张静一不由苦笑,道:“陛下,李永芳这个人,便是那建奴人的一个招牌,此人不但对我大明的虚实了如指掌,而且久在辽东的军中,与辽东的军将们都有交情。更可虑的是,建奴人对他极尽优待,那武长春曾交代过,说建奴人让他收拢汉军,不下万人。又给予这些汉军优待,分发土地,甚至是给予耕牛,如此多的恩惠,既是收买人心,也是让李永芳和他的部众们死心塌地。”

“我大明要赐给军户土地,千难万难,毕竟这天下的地都是有主的。可建奴人不一样,那地本就不是他们的,只要抢占一地,建奴人得走大半,再分一些汤汤水水给李永芳这些人,也足以让他们感激涕零了。”

盛怒中的天启皇帝,不禁露出了几分忧虑之色,道:“今日降一将,明日又降一将,长此以往,辽东怎么保全呢?我大明从未亏待过他们啊,他们哪一个不是世受国恩?”

这番感叹,带着无奈。

张静一其实也很明白,若说武人地位低倒也罢了,可那些将军们,可都是世袭,说他们世受国恩一丁点也没有错,可偏偏,越是这些人,越是毫无操守。

天启皇帝随即道:“你不是一直都在布置袭击李永芳的计划吗?现在谋划得如何?”

张静一道:“一切都已布置妥当,十三日之前,人员便已经出发,前往辽东了。”

天启皇帝直直地看着张静一,关切地道:“可有多少把握?”

张静一迟疑地道:“这个……臣说不好。”

天启皇帝沉着脸色道:“李永芳这样的人,若是富贵一日,朕一日都寝食难安。”

说罢,恨恨不已。

他当然清楚,张静一的这个计划,有些异想天开。

毕竟这样的行动,几乎是闻所未闻。

只是天启皇帝不免滋生一些幻想,假如愿望实现了呢?

他叹了口气道:“朕要去勤政殿署理事务了,你……回去忙你的公务吧……”

张静一点头:“遵旨。”

到了秋天,眼下最关键的,是秋收的问题……

新县这里,为了秋收的事,上下都已行动起来,张静一也是忙得顾头不顾尾。

而在半个多月后。

在那万里的雪原中。

抚顺城外,一支商队已缓缓地抵达。

许多堆积着货物的大车,在这苍茫的天穹之下,皑皑的积雪上,留下了一道道的车痕。

这些年,天气早已异常,以至于在入秋之后,辽东便已被大雪所覆盖。

这一支插了一个张记标记的车队,开始入城。

为首的人,乃是邓健。

武长春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进入辽东腹地的办法,那便是寻一个大同的晋商,此人在辽东与建奴人的关系极好。

在扣押了大同张家数十口人,而后取得了张记商贾的引导之后,他们便以这私商的名义,进入辽东。

果然……一切畅通无阻。

只是今日进入抚顺城,在这门口处,十几个汉人装扮的士兵,还有两个旗兵将车队拦住。

汉兵上前查验了车中的货物,觉得没什么问题,便要通行。

邓健的心里早已捏了一把汗,此时心里轻松起来,正要进入城中。

这时,一个旗兵朝这里看来,叽里呱啦的说着建奴语。

邓健听不懂,那人更是大怒,便按着刀走上前,扬手便给邓健一巴掌。

邓健的脸本就冻得通红,这一巴掌打得他龇牙咧嘴。

于是,这打人的旗人和另一个远远看着的旗人便都大笑起来。

建奴的上层,显然是知晓建奴人少,因而需要统治辽东,就必须拉拢这些投靠建奴,或者是给建奴人送来商货的汉商的。

可这些下层的旗人显然无法理解上层的深意了,在他们看来,这些汉人,和猪狗没什么分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