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金丝雀娇养记 > 第6章 菱洲

金丝雀娇养记 第6章 菱洲

作者:山间人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7-08 02:02:48 来源:转码展示1

雨后稍霁,山脚府邸中,阿绮自将拜帖送出后,便起身梳妆更衣。zuowenbolan

翠微观一眼天色,边替她绾发边道:“已近晡时,道路湿滑,女郎何不明日再去?”

阿绮望一眼天色,坚定摇头道:“不必,今日便去吧。阿秭已归来数日,我也该去看看。”

实则方才婢子来报,郗翰之随宫中谒者入宫,教她稍松一口气。

目下她实在不愿夜里与他共处一室,不妨趁着他不在府中时,先离去。恰数日前,堂姐崔萱已自会稽归来,正寡居菱洲岛,她便欲往那处去。

待住两日,郗翰之便要外出任职,那时她独留建康,再寻机会离去。

待梳妆毕,戚娘等也简单收拾好了衣物,登车一路往菱洲岛去。

菱洲岛乃昆明湖中淤泥沉积形成之地,崔家于岛上建了别馆,如今崔氏族人多在各地就任,其余留建康者,也多居宫城南面的府邸中,是以别馆常年空置。

数日前,崔萱归来,因少时常在菱洲岛游玩,遂搬至那处独居。

昆明湖位于宫城以北,东枕钟山,广阔静深,距离阿绮居处不远。

这一路虽地软泥湿,却也不过小半个时辰,便已至湖畔。

已是日入,沉沉暮霭笼罩在湖面之上,时又凉风吹过,带来扑面水雾。

阿绮方下车至渡口处,便见浩淼烟波间,一叶扁舟悄然驶来,在宁静湖水中,划开层层波纹。

舟上立着两婢子,甫一靠岸,便将阿绮扶上舟去。

其中一个笑道:“恰好女郎来了,我家女郎接了拜帖,正欣喜,独居多日,可算能有个伴了。”

阿绮披着外袍坐在舟上,闻言只笑了笑,一双眼却往舟尾处瞥了瞥。

那处竖了根长杆,杆上悬灯,于凉风与颠簸中吱呀摇晃,忽明忽灭。

灯下,立着个身型魁硕的汉子,一身蓑衣,头戴笠帽,手持竹篙,沉默地一下一下撑着,令小舟往湖心平稳而行。

因他戴着笠帽低着头,暮色又沉,教人看不真切模样,只能由他露出的下半张坚毅面容,隐约辨出,大约是个还未至而立的年轻人。

那二婢子唤他“孙参军。”

须臾,渐至湖心,小舟缓缓靠岸。

岸上,崔萱早已等候多时,一见人来,忙亲自上前,拉住阿绮的手,将她扶上平实土地,随即亲昵地挽着她手,笑道:“阿绮可算来了!午后我接你的拜帖,甚觉惊喜!”

崔萱乃阿绮叔父之嫡女,二人自小常玩在一处,感情很好,因三年前崔萱出嫁,方不大能见面,如今久别重逢,姐妹二人自然喜悦。

然想起堂妹如今才迎回夫君,崔萱又稍有疑虑,边往宅中行,边担忧道:“只是阿绮,听闻今日郗使君才归来,你便离家住在我这处,可是生了什么变故?”

提及郗翰之,阿绮本有些雀跃的容色渐渐转淡。

她不欲多言,遂只含糊道了句“无妨”,紧接着,便回首望一眼上岸后,自留在外院的蓑衣男子,凑近堂姐道:“那一位,便是阿秭信中提及,一路将阿秭护送至建康的孙参军?”

崔萱闻言,眸光一黯,垂首点头,沉静柔婉的面上闪过几分难掩的挣扎之色。

阿绮见她如此反应,当即心下了然。

……

那孙参军名孙宽,今年不过二十有六,比崔萱大了近五岁。

他的出身,与郗翰之相类,皆是自北方流亡至此的平民百姓。

堂姐崔萱嫁时为会稽郡内史的琅琊王氏子弟王忱时,他也恰投军入王忱麾下,为一小小兵卒,因在军中勇武不凡,颇受赏识,不出半年,便为王忱身侧之参军。

王忱此人出身世家,美仪容,有风度,于谈玄伦理,习字作文上,十分精通,然为政之道,却十分欠妥。

去岁年初,逢李道山于会稽境内起兵反叛,王忱本该猝不及防,惊慌失措。幸有孙宽在侧,替其领兵而出,方将其暂驱至临海郡。

然此后不久,李道山二度起事时,王忱误以为祸乱已平,可高枕无忧,遂轻敌大意,致战火一下蔓延至东南八郡,连自己也在北逃之时,为叛军所杀,直至郗翰之南下方才最终平息。

其时,崔萱身在变乱之中,屡遭险境,幸有孙宽始终护在左右,方得安然无恙。

此番战事初定,孙宽又亲自将她一路护送回建康。

……

阿绮未再多言,二人行至屋中,屏退下人,亲密地靠在一处时,方悄声道:“阿秭,我看那孙参军,似是对阿秭有意。”

崔萱闻言一窒,静美面孔浮现两抹红晕,好半晌,方眸光黯淡道:“有意无意,也都与我无干系,横竖我此番归来,便是听兄长之言,再嫁个士族人家罢了。”

她寡居已满一年,家中父亲已故,那位掌家的庶出兄长崔淮,已在替她于建康士族间择选。

阿绮望着她郁郁失落的模样,心口微酸,竟是想起前尘旧事。

崔家的女儿,虽皆生得美貌动人,于在姻缘上,却仿佛都不大顺遂。

堂姐初嫁者王忱,虽是世家子弟,风度仪容兼是顶尖,奈何性情放荡,日日饮酒,纵情山水,豢养歌妓无数,及至为叛军斩杀,又连累她这个遗孀受累。

后来与孙宽互生爱慕,却因身份悬殊,始终未敢逾越半步。

孙宽曾亲自至崔府,欲求娶崔萱,却因出身寒门,官职低微,连大门也未得入。

他忍着满城士族的嘲讽与奚落,逗留建康多时,甘为护卫,直至半年后,亲眼望着她再嫁萧氏一位旁枝宗王后,方重入军中去,建功立业。

那位萧氏宗王亦是丧妻续娶,府中已有数姬妾,加之其性情乖戾,婚后二人并不大和睦。后来郗翰之起兵,引晋室大乱,那位宗王为人所杀。

恰是那时,孙宽重新出现。

几年间,他已凭着军功,自一小小郡中参军,变做宁州刺史,手握重兵,却仍是孑然一身,始终未娶。趁着混乱,他闯入王府,救下险被逼自缢的崔萱,带着她回宁州,以盛大的婚仪,郑重地将她娶为妻子……

想着堂姐日后的波折,阿绮心中不忍,不由问:“阿秭,难道你对孙参军无意吗?难道你还愿再嫁个如王内史一般的夫君吗?”

崔萱闻言,容色愈发郁郁,咬唇望着妹妹,含泪摇头:“自然不是。可我有何办法?阿绮,我甚至有些羡慕你,只有伯父那般心怀宽广之人,才愿将你许给郗使君。我的兄长,你也知晓,最重门第,他定连见也不会见孙参军。”

阿绮亦是苦笑。

堂姐羡慕她能跨过悬殊身份嫁给郗翰之,她又何尝不羡慕堂姐能得孙宽满腔真挚爱意?

想起梦境中,她囚于浮屠中的日子,旁人皆不闻不问,只堂姐曾千方百计地寻人给她递过信件。

姐妹之间,情谊犹深。

她不愿堂姐再经日后苦难,遂悄声道:“阿秭,孙参军此时虽还身份低微,日后却当是前途无量的。既然堂兄不会允这门婚事,阿秭不妨试试,绕过堂兄。”

姐妹二人絮絮低语,如胶似漆,直至夜半,方各自回屋就寝。

……

将至平旦,寂静的夜里,鸡鸣阵阵,悠悠传来。

寝房中,郗翰之猛然惊醒,自床上一跃而起,于黑暗中双目圆睁,粗喘许久,方稍稍平静,重新仰卧。

傍晚暂歇的细雨,此时又悄无声息地落下,阵阵潮气透出窗扉钻入屋中。

唯床上软枕与被衾,干燥而温暖,未染潮湿,显然是午后才熏过的。

郗翰之扯过被,轻轻一嗅。

幽幽暗香袭来,带着莫名的熟悉感,令他无声蹙眉,不由想起方才的奇异梦境。

梦里,他亦是卧在这张床上,却非孤身一人,而是怀中搂着个妇人。

那妇人雪肌花貌,身段玲珑,一副绝好的颜色,正是白日里对他冷眼相待的崔家阿绮。

梦里的她,不但肌肤柔软,纤腰堪折,更乖顺娇软,令他爱不释手,直燃着烛火,亲昵至后半夜方休。

他记得她柔顺地卧在他怀中,一只细软柔荑轻轻抚着他左肩处一道长而狰狞伤痕,问:“这便是当年替我父亲挡的那一刀吗?”

他握住她的手至唇边亲吻,说:“是,这一刀,是我用来报答你父亲的知遇之恩的。可他却将你许给了我。”

她指尖微颤,在他怀中缩了缩,娇气道:“难道郎君不愿娶我?”

他笑,俯首去吻她:“我求之不得。只是,大司马的恩情,我此生也难报答了。”

她抬头,小巧的面颊便搁在他胸口,湿润的眼里星光闪烁:“郎君要报恩,待阿绮好便够了。”

他抚着她眼角泪意,说:“好,我一辈子待阿绮好。”

……

一阵窒息的疼痛毫无预兆袭来,心口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

黑暗中,郗翰之蹙眉,捂着心口处,深深喘息。

梦中情景一如昨日,真实得仿佛亲身经历,却又荒唐至极。

那妇人分明待他避之不及,又如何会那样柔顺服帖?

心口疼痛稍缓,他捂着胸口的手渐渐移至左肩伤口处,恍惚间想起已故的崔大司马。

他本生于北方的高平郡,幼时家贫,皆是在战乱中度过的。

十五岁那年,为谋生路,他带着母亲与乡间百余人,欲南下安顿。

恰逢大司马崔恪峤率北府兵,战至他的故乡高平。北府兵骁勇,不出数日,便占上风,轻易拿下高平,与他所见之北方为胡人欺侮的汉人全然不同。

观战数日,令他心中大震,当即带着乡间同行的百人一同投身行伍,由最低等之兵卒做起,随崔恪峤之队伍征伐。

此后征战中,他策马仗剑,屡立奇功,却因出身寒微,难以晋升。幸有崔恪峤,不计出身,屡屡夸赞,亲自教导他习武作文,更当着众人的面,称:“此子有我旧日之风,若我此生夙愿难了,此子定能后继之。”

正是因着崔大司马的赏识与提拔,他方能至今日至地位。

崔公之恩情,此生难报。

如今他娶了崔公之女,的确该好好待她。

白日太后之言再度浮现耳边。

他那妇人是高门贵女,养在宫城,定会有些矜贵脾气,任性冷淡也罢,擅自离府,夜不归宿也罢,他总该受着,好好哄一哄便是。

鸡鸣渐止,晨曦初现,郗翰之自榻上起身,独自更衣,欲往菱洲岛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