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金丝囚鸟 > 第4章 信难还

金丝囚鸟 第4章 信难还

作者:若水未央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7-06 10:14:00 来源:转码展示1

芸娘对阿桃有求必应,不一时便寻来了笔墨,连桌椅镇纸之类的都准备好了。kanshushen

芸娘扶着阿桃下地,桌子旁立着两个宫女,两人都是素腰纤纤,文雅娴静,一人捧着香,一人摇着扇。

这阵势仿佛阿桃不是要写信,而是要写旷世大作。

阿桃见此场景,嘴角抽动了下,僵硬地走过来,坐在椅子上,看着那纸张和笔墨,脑袋直发晕。

“郡主,奴为您磨墨。”说罢,芸娘抬手,用涂着丹蔻的手捻起墨条,在砚中慢慢打转,墨香逐渐透出来,沁人心脾。

阿桃拿起笔,只感觉有千斤重,张嘴咬着笔头,墨水滴在纸张,晕染一块。芸娘问:“郡主,怎么了?”

阿桃咬着笔,仰头对芸娘傻呵呵一笑,“其实…我不会写字。”

身旁的宫女莞尔,芸娘瞪了她们一眼,众人赶紧收敛起来,低头噤声。唯有阿桃自己还在不好意思地挠头笑,“确实不会写字。”

“没关系,”芸娘拿起另外一支笔,“奴帮郡主些,郡主想写什么尽管说。”

阿桃打量芸娘,“你会写字?”

芸娘颔首,阿桃指着其他宫女,“他们也会吗?”

芸娘在阿桃诚挚的眼中察觉到艳羡和敬佩,她眼波流转,而后笑了笑,“就是认得几个字而已。”

真厉害。阿桃想,中原就是不一样。果真如哥哥说的,都是吃墨水长大的,人人都能提笔写字。

若是在景国,连皇帝都不认识几个字,更遑论旁人。

但是这信还是得自己写,阿桃说:“我不写,画画也可,哥哥能看得懂。”

“郡主聪慧。”芸娘赞她,笑得慈和,放下笔,立在阿桃身边。

不止芸娘,还有四五个宫女也在屋内。阿桃感觉背脊有好几道目光注视着,浑身不安,她提起笔,转头说:“我画得不好,你们别看哈。”

阿桃如此说,芸娘便懂了,摇摇手多余的人便退出门去,只有芸娘一人站得远远地候着。不多时,阿桃将一个信封交给芸娘,道:“帮我寄回上京。”

芸娘领命,将信收在袖中,告退了出来,临走时吩咐一个宫女,“好生服侍郡主,我去去就回。”

宫女颇为战战兢兢,屈了屈膝,无言进屋。

芸娘站在廊下,回头看那阿桃,她正拉着两个宫女,眼睛仿佛要黏在她们制作精良的宫服和头上的花冠上,好奇地抚摸询问。

芸娘轻叹息,想着现下应该没什么事了,便一路逶迤出了院子。

芸娘沿着石子路,拂开一簇素馨花,走上游廊的台阶,登高而望,阜城行宫这才露出全貌来。

暮色下的行宫藏在薄纱般的烟雨中,繁茂的青绿树木隐着数截断壁残垣。其中行宫北门毁坏得最厉害,到现在还未复原。

芸娘鼻尖发酸,不可抑制地想起她的女儿,若是小柔还活着,也该及笄了。她还记得小柔离去前扎得是双环髻,一边各吊着一条粉穗子,穿着染缬襦裙一蹦一跳地可爱极了。

雨势渐大,伴着风落到芸娘身上,浸湿了她单薄的肩头。一个小太监撑着伞快步走来,低声道:“姑姑,陛下叫我来接你。”

芸娘回过神,见太监的目光落在她手上,才发现阿桃的信被自己捏得发皱。芸娘忙擦了擦眼睛,双手将信笺的褶皱抚平,平静了一会儿,道:“走吧。”

燕珩的住所在太平馆,其内种着翠竹,芸娘走在青石板道上,听见大片大片的涛波声,竹海翻涌,在雨中有欲倾之势。

芸娘不禁心惊,脚步不自觉加快了些。好在进了院子,涛声便渐弱,偶有虫鸣,羽檐滴水,兰草幽香,极其文雅安静。

徐茂竹从芸娘手上接过信,茂竹其人四十多岁,现领着殿前司指挥使一职,乃是禁军统领,专管皇帝行走安危,遂常在燕珩左右。

茂竹要把信给燕珩,燕珩正端着一碗茶水,眉头不抬,平平道:“拆开。”

茂竹把信翻过来,发现鸭舌处画了一个笑脸,但凡有人拆过信,便会留有痕迹。茂竹手一顿,径直将信撕开,拿出几张纸来。

纸上涂涂抹抹、毫无章法,既不是汉字也不是景国文,茂竹颠来倒去看了许久,不明所以。燕珩将茶杯往桌上一搁,接过来仔细瞧。

旁人兴许不懂,他却能懂。

须臾,他对芸娘说:“郡主在信中说,送亲队伍遭遇不测,宫婢太监都死了,其中万幸自己没事,让兄长不必担心。”

芸娘眉头舒展,道:“看来只是报平安。”

燕珩摇头,捡出最后一张纸,这上面说:“她在强盗口中听到楚皇辛秘,很是害怕,不想嫁了。希望兄长在上京斡旋,让她早日回家。”

“辛秘?”芸娘不安,“什么辛秘?”

燕珩道:“说楚国皇帝弑父杀君。”

茂竹面色一凛,眉头紧皱,目光扫过屋中众人,余下退开。相比茂竹谨慎,燕珩倒是沉稳许多,他将信放在一旁,丝毫没有要寄送出去的意思。

芸娘眼睛从那丢弃在一旁的信上挪开,对燕珩道:“陛下,郡主还算机敏,白日还偷用银簪试毒,若是寄出的信没有回音,又或是回信不对他们兄妹二人的习惯,她很快就会发现…”

“发现什么?”燕珩目光审视,芸娘手心直出汗。

燕珩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他合目靠在椅背上,道:“没想到路上竟碰到夏国残兵....”

顿了顿,燕珩教芸娘说:“夏朝历经百年,受中原滋养,到了哀帝却持王道而不行,民怨四起,大厦将倾。楚国得景**队相助,顺势而立,故两国是为盟邦。无奈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现今仍有许多夏朝残部在中原各处游击,更有逃兵落草为寇,侵扰百姓,到处散播流言,造谣生事…”

芸娘一面听,一面捏紧双手,脸色愈发憋屈古怪。

“姑姑,你得记住,在郡主面前就得这么说,如果她问起的话。”

芸娘默而不答,燕珩起身走到芸娘身旁,看她埋着头,耳坠子有些颤,那是她身子在发抖。

“姑姑,你可听见了?”燕珩再次重复。

芸娘抬起头来,唇上刻着一道深深的牙印,她道:“奴…听见了。”

燕珩拍拍芸娘的肩,声音和缓,“姑姑,你是看着我长大的,该是站在我这边的。”

芸娘从屋子里出来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但风雨还是没有停,小太监点起了灯笼送她回去。

烛影摇晃,照着足前一尺地,竹海呜咽,诡异悲凉。

芸娘走后,燕珩在廊下摆了一盘棋,自攻自守,他执起黑子问茂竹:“与郡主同行的人可还有活口?”

“还有一两个女婢并太监…”

燕珩抬眸,茂竹领会,并不等燕珩发话,茂竹说:“臣下会尽快解决。”绝不会让郡主知道。

“你办事,我放心。”黑子落下,成包围之势,燕珩捻起白子,一步咬破出口,竟绝地逢生,他会心一笑,接着道:“袭击郡主的那群逃兵可还有同党?”

“还有,在崂县、岷县附近都发现了残留。”

“很好,”燕珩道:“你带人收拾干净。”

茂竹领命,待要走时,燕珩叫住他,茂竹回身,听燕珩补充:“人头砍下来给我看。”

“……是!”

茂竹按着腰间金刀出宫,骑马到了城外军营,叮嘱道:“陛下有令,帝后婚期不能耽误,三日后启程回东都。第二…”

茂竹顿了顿,道:“带两百人去崂、岷两县,把那群夏朝残兵解决了。”

茂竹三十岁那年,是拜了燕府的门路才得以封了校尉,看守禁中成化门。

如若不是十二岁的燕珩在伴驾驶行猎时,看中茂竹一身武艺,评价说此子坚韧果敢,武功不俗,可堪大任。按照国朝重文抑武的传统,茂竹断不能出头。

彼时,燕珩是夏朝有名的神童才子,一门三进士二榜眼,文人风流,最是光华无限。自小便常出入宫廷,伴读皇子公主,更是在十七岁蟾宫折桂,成为国朝最年轻的状元。

此节暂不提,再说燕珩今次领出来的禁军豹营,虽然人数不多,但受燕珩直接领导。燕珩发话,令行禁止,当夜便整理队伍,往崂、岷儿县城而去。

三日后,楚皇回銮。阿桃由芸娘领着,乘一顶轿子在内宫门前停下,天子的辂车已经等候多时。

夏朝爱清淡典雅,楚国承其审美,所以辂车并不奢靡豪华,只是比旁的大一些。阿桃哪懂这么多,只是看那车帘上绣的仙鹤着实好看。

她馋那一针一线的精妙,遂凑近去摸,里头却伸出一只手来,牵住阿桃的手将人带了上去。

阿桃猝不及防,对上燕珩的眼睛,触及目中柔软,温情脉脉,身子一滞,耳垂又逐渐粉透起来。

燕珩双手托着阿桃胳膊,掌心的温度透过衣衫传来,他低声问:“婚期已定,不能耽搁,劳你受累了。这几天忙事也没去看你,睡得可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