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锦叠云重 > 第1章 第一章

锦叠云重 第1章 第一章

作者:尉洛子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1-01-17 12:18:27 来源:文学城

01

才下过雨,地上多了许多绿色苔藓,不留神就容易摔着人。

桐屿双手捧着匣子沿着围墙下的石子路慢慢走着,偶尔遇到一两个丫头,也停下来说笑几句,等回到三姑娘的住处,已经过了小半个时辰。

坐在三姑娘闺房门口的桐砂听见前头脚步声,抬头坐直了身子,见到是桐屿回来了,往后靠在了廊庑柱上,惊讶的笑道,“怪不得你这么久没回来,又是二少爷的信?还是林姑娘的信?”

“二少爷的。林姑娘才回去京城,那里这样快就能来信?三姑娘可有什么吩咐?”

“没有。”

桐屿却没有直接进屋,而是随意坐在桐砂旁边,将木匣子放在自己双膝上,四下里望了一圈,“小乌呢?又哪里玩去了,万一姑娘要使唤个人,这里都没人看着了。”

“姑娘在里面忙着写字,不叫人服侍,”桐砂歪着头不答她,挽着她的手臂好奇地问,“说说吧,脸色这么难看,谁给你脸子了?”

“就你眼神利索,真的很不好看吗?”

“嗯。”

“那我等会儿再进去罢,”桐屿叹气,埋低了声音道,“方才我二太太那里听差,大太太走过来找咱们二太太说话,瞧见我在,拉着便问昨日姑娘身上的香,说是闻着馥郁雅致,不知哪里可买得。……你说气人不气人?姑娘家的东西,哪里能买得?!”

叶简在屋里写了几张大字,盯着这些没有灵魂的字,发了一会呆,倍感无趣。

从前她怕自己忘了上辈子,被这里的环境训练的生了奴性,就练字时偷偷回忆上辈子看过的书,一一默下来,其中内容杂芜,既有屠龙宝刀《近现代史纲要》(马列毛概邓论),也有契约精神《契约论》,不但有蒸汽机,还有元素周期表。

然而某日不幸,这些书稿被母亲无意翻出,叫父亲瞧见,视为**,付之一炬。

谁都不信这些“反书”是她写的,叶简哥哥叶清树背了这个黑锅。

叶父不仅认为这些东西是叶清树搞的,还气他为了一己之私让妹妹帮他顶罪,简直罪不可恕。

不论叶氏兄妹怎样哭着辩驳求饶,她哥哥最终还是被父亲撂在条凳上,打了个半死,等他稍好,就收拾铺盖,被父亲打包送去京城最有名的书院“明心书院”读书。

那时才十岁的叶简吓坏了,内外院不通,忽然一日找不到哥哥,且母亲日日哭泣,她以为哥哥被打死埋了,闹了许多笑话。

后来才知道是被送去读书,再有收到了哥哥的信,她才渐渐放下心。

当年一别,好几年了。

偶尔她想抬笔动手回忆往事,再写些什么,却是心底发憷,不怎么敢了。

她长叹一声,搁下笔,刚准备出来透气,听闻外面两个丫头的小声抱怨,不由停了下来,立在帘内思忖片刻,又返回书房,铺上一张宣纸,无奈再多写一张。

爹爹说,君子,不偷听。

毫无察觉的两个丫头肩并肩坐在廊椅上说悄悄话。

从后院绕过来的小乌捧着香盒,瞧见两个姐姐说话,快活地凑了上来,“姐姐们说什么呢,与我也听听?”

桐屿没来得及开口,桐砂快人快语讲了大太太说的话。

一听明白大太太对自家姑娘言语涉邪,小乌立刻竖起柳眉,挥舞拳头怒道,“……成天说这个要那个,欺负咱们二房好性子!姑娘的东西就没有她不惦记的,前儿还拉着姑娘说镯子好看呢!我呸!”

这话说得,桐屿和桐砂拉都拉不住,气的直瞪眼,“小声点!别扰着姑娘写字!”

桐屿复又叹气,“大太太说话没章法又不是一天两天。”

桐砂嘀咕,“赶紧老太太寿辰过完就让大太太走吧。”

“她才舍不得走,她还惦记着咱们二房的产业呢,”小乌气呼呼的坐在一边,恨不得把香盒摔到一边不管了,“就这么点儿东西,要我说也不必分家,就送她,早送完早不惦记!可惜咱们书院分不了给她!哼,晚上一定鼓着姑娘陪老夫人打牌!”

屋子里一张大字写完,叶简估摸着小姑娘们的悄悄话该说完了,施施然伸展腰背出来,结果刚推开门,就听见才九岁的小乌说了这么一句,“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这声吓得小乌几乎是跳了起来,“姑娘!”

桐屿和桐砂面面相觑。

叶简仿佛什么都没听到似的,对桐砂道,“去把字收拾了吧。”

看着桐砂进去,桐屿也端起装着信的木匣子走到叶简跟前,“姑娘莫怪小乌乱说,——方才夫人喊我过去说话,这是二少爷的信,上午才送来的。”

可惜隔壁林姐姐昨日离开宁州回京去了,要是哥哥的信早两日回来,她还能托林姐姐帮她往哥哥那里捎东西呢。

叶简坐在廊下,笑道,“放东屋案上吧,小乌,你才说什么了?我可全都听见了。”

小乌垂丧着脸走到姑娘旁边,屈膝后贴立在廊庑柱子下,低头嗫嚅,不敢吭声。

叶简点了点她的额心,道,“方才那话在咱们院子说说便罢了,去了别的地方都不能再提,知道吗?”

小乌脸都红透了,她也是太激动才冲口而出说的,连连点头,“奴婢错了。”

叶简教导了她几句,听她反悔的认真,便点头,摆摆手让她们忙去,自己在院子里逗逗狗,看看花,权当做眼睛休息,疏散筋骨。

少女闺阁太无聊根本没什么凑乐的,平日里她会跟着祖母摸几把牌玩耍,也不知道小乌是自己看出来的,还是跟别人一样觉得她手气旺?

后者倒罢了,若是前者,让父母或是旁人知道,那可是笑话了。

她玩牌的本事也不是一无是处,万一在这种环境混不下去,还能改头换面去赌场赢钱生活,也算一条后路了。

叶简在院子里走了两圈,没什么意思了,重新回到房子里。

屋里桐屿和桐砂已经收拾妥当,小乌捧着香盒进来,推开西边书房前后窗,燃香祛秽。

叶简回到东屋,将兄长的信看了两遍,多是京城见闻,比如大皇子封了周王,二皇子却封了蜀王,以及林语茵姐姐的林家重亲起复之类的琐事。

这些事儿她早也知道,便笑着合了纸张放回匣子,搁到多宝阁上。

东屋里桐屿已经将绣架摆好撑在窗下,撩起纱罩,坐到旁边开始为今天修的花样配线;桐砂和小乌则将书房收拾好了,自去端水侍候姑娘净面净手。

屋里重新安静下来,叶简坐到绣架前,对比着昨天停下来的地方,思考接下来的针路。

桐屿坐在姑娘旁边分线,顺便将绣针递给姑娘,叶简接过针,低着头慢慢绣了起来。

窗外的蝉鸣越清晰聒噪,偶尔风过吹得树叶沙沙作响,阳光正好。

“方才你去母亲那里,可有什么吩咐?”

叶简忽然开口,并没有抬头,仿佛随意问问。

“只说让姑娘仔细眼睛。”桐屿低眉柔声道。

过了会儿,她待姑娘这一针绣到底了,才把遇到大太太的事情详细说给姑娘听,“本来姑娘手头就不富裕,制香又是烧钱得厉害,再这样大方下去,说不定哪一天就得把小乌卖了才能换一件新衣呢。”

小乌在窗外喂狗,闻言表示不屑,抽抽鼻子却不说什么。

叶简笑笑,“哪能卖小乌呢,我也算过了,下个月祖母寿辰过了大伯母就回京城去了,这时节里再没别的什么烧钱的事情,没必要做新衣,我那点儿爱好还供得起。”

可说到这句,她忽然想起长公主府派来宁州的那位女官之事。

绣了半个时辰,叶简浑身骨头都硬了,丢下针懒得再动。

她起身在外面转了一圈,然后捧着哥哥的信去了书房,上个月的回信她还没写完呢,又来了一封,回信回到一起算了。

叶简写字不习惯人在旁边,提笔蘸墨,顺着上次写的“问兄长安,问兄长先生安,问兄长同窗安”后,她写到顾女官的事儿,想了一会儿,继续落笔:

……宁怀长公主府的正五品女官顾女官突然到来,事先谁也没听到风声,顾女官在州府官驿居然都住了两天,宁州知州才得到消息!

后来听说知州褚大人亲自接了顾女官住在府里。

隔壁的隔壁的林语茵姐姐外婆,周老夫人说,仿佛是顾女官专程来宁州替长公主寻找有福气的女子?

写到这里,叶简觉得自己太啰嗦,哥哥大概对此没什么兴趣,提笔又加了一句,林姐姐已经离开宁州回京了,她要在,必定是整个宁州最有福气的女子。

此事说完,她转笔问起了哥哥最近看的书,京城有没有出新的卷钞时文之类,不再议论那些。

宁州的首府宁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种顾女官、褚大人之类的高门八卦她顶多是风闻;叶简伯父叶正廉虽然在青州为刺史,但她父亲叶正谦却不做官,只是宁州颇有一点名声的“叶氏书院”院首、山长。

要说读书写字,他们家不缺,但这样的“上流辛密”“官场传闻”,她们一般都是最后才能知道。

知道了也没什么意义。

最后她写“祖母甚好,父亲甚好,母亲甚好,妹甚好”,写完,她回信结束,收笔。

叶简吹了吹信笺未干的墨迹,希望这个顾女官最好行动一直这样低调,最好不要开什么宴会。

今年老家的庄子收成一般,但祖母六十大寿,各项耗费自然要比往年大一些,再来点劳什子的宴会诗会的,她还得做新衣裳打新首饰。

她实在不愿在给母亲添烦心事,总不能真的把她的小乌卖了。

静坐了一刻,墨迹未干的信纸放在案头晾干了,叶简唤了桐砂进来,洗笔收墨。

这时正屋那边传话,二太太叫她去用膳

叶简把一身墨汁味儿的衣裳换了,去母亲哪儿请安。

杨氏到是没提大伯母问香的事情,叶简吃了饭,中午在母亲那里的纱橱稍微睡了睡,下午照例跟着母亲学规矩,还有一些无聊的治家手段。

忙完这些有的没的,她再回到自己院子,太阳都西边偏斜了许多。

平时这时候她会读几本书,今日不想读书,便叫桐屿取了哥哥今日的来信,再看一遍。

兄长常年在京中求学,信中说了近日京中文风所向,原本江南大儒古先生本月要来京城讲学,但不知什么缘故至今已经三个月,却仿佛断线风筝一般没了下文。

书院里的学子都挺遗憾。

又问,不知妹妹可想起《春江》的残谱其余内容?妹妹向来过目不忘,怎会这次就只记得残曲而不是全曲?是否说不过去?

叶简坐在卧室窗下,趁着还明亮的日头看信,看到这句,她嘴角翘起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当初一时大意叫兄长发现自己能过目不忘,但凡看过一遍的书,不说倒背如流,大概的内容多半都是忘不了的,然后自己就成了兄长的人肉复读机。

然后他还特别不要脸的说既生瑜何生亮,——当然最终还是叫父亲知道了她的“过人之处”。

那时父亲常叹息自己这蹉跎的女儿身,十分遗憾。

叶简想来就忍不住摇头,这些封建男人们,难道她是女孩子,就不能有这样的聪慧,就不能因此比男人更厉害?

说到《春江》的残谱,兄长忍不住将自己在书院乐宴中演奏这一残曲的情景写来,自夸几乎是一战成名,书院人人都将他封为座上宾,就为求他琴谱一阅。

可他咬定琴谱所有者不允,打死不给人看,而且,他打定主意要等古大师来讲学时,一鸣惊人后献曲,古大师亦是乐林大家。

又来逗她玩了。

自家哥哥是什么德行叶简太清楚了,必须是夸张夸的没有边。

想必这个“一战成名”“一鸣惊人”,大概是说大家都没想到“乐痴”居然会这样新鲜的曲子罢。

《春江花月夜》此时还是俚俗之音,江南多有辞曲但都各不相同,京城名家众多,必不会为这样“不上台面”的曲子震动过分。

叶简将后世的音声传至古人耳中,竟然也叫不懂音乐的哥哥时常配合她说好听,假装听得陶醉,挺意外挺感动的。

兄长混走曲谱带去京城,也不知是好事是坏事。

叶简披了一件衣裳独自往西屋书房去。

桐砂在门口打瞌睡,看见三姑娘就这样不修边幅的出来,急急的“哎呀”着赶上去侍候,并唤了外面的小乌进来。

叶简知道自己行为不妥当,任由小乌和桐砂给她更衣梳发。

净手之后她打发了两个丫头,走到书房,铺纸研磨提笔写新的回信。

后世流传的《春江花月夜》有两首最佳,隋炀帝一首,唐初张若虚一首。她给哥哥的便是张若虚的曲和辞:残曲残辞。

歌辞很好说,提笔一挥,为张若虚署名;但曲子就不好弄了。

依稀按照当年电视里的古曲赏析,给哥哥写了一点儿残曲心得,已经是勉强之至,再不能更多;叶简在心得后面写道,过目不忘不是过耳不忘,没有契机的话的确想不起来了。

契机是什么得看天意。

她不好这口,乐曲什么的记忆力肯定排不上用场。

又问兄长,当初说好的宝琴相赠,她这样尽力,不知兄长的宝琴赠到哪里去了?

信还没写完,外面忽然传来不合时宜的说话声,——叶简的思路被打断,一时下笔有点儿踟蹰,干脆停笔收墨,等来日有心情了再写。

桐屿领着母亲身边的大丫头小玉进来堂屋。

看来是有事情。

叶简从书房出来,坐到厅上请了小玉喝茶。

“二太太打发奴婢给姑娘送过来这帖子。”小玉双手捧上带来的东西,传闻中顾女官的帖子:名帖宝相庄严素雅合金,纸张是矜贵的连史纸,写字的人笔力深厚福泽圆润。

是顾女官亲手书写?

表面多好也没用,帖子的内容叫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春暖花开,牡丹娇妍,三日后州官褚大人府里开赏花宴。

小玉笑道,“二太太说了,这是大太太尽心求来的,三姑娘务必要去的。”

“才我在母亲那里,母亲也不说,是怕我耍赖不去么。”叶简无奈,叫桐屿取了一个小荷包抓了一把钱放进去,送给小玉,送了小玉离开。

她自己则将这个薄薄的帖子放在桌上,静静发愁,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要不要装病,或者想其他办法不去?

大太太身为刺史夫人,这几日也去知州府里做客,想来她拿了这个帖子,必定在母亲面前炫耀邀功,不知说了多少什么不好听的话。

前年大伯父要谋个什么官,祖母做主,几乎把家里掏空了,拿去给大伯父走门路,如今大伯父在外地做着官,大伯母这些日子一回来,就琢磨要分家。

这个帖子她必定天花乱坠的说好。

念头一出来她就皱眉,想想就烦心。

祖父叶尘当年是蜀中叶氏的旁支,中了二甲进士,带着寡母与妻子各地做官。

祖母过门十年没生出孩子,祖父无奈纳了偏房,生了老大叶正廉,又过了十年,祖母忽然老蚌怀珠,生了老二叶正谦。

叶简父亲叶正谦出生没多久,叶正廉考中进士,而叶简祖父叶尘因病死在了宁州的任上。

叶正廉回家守孝,家中没了生活来源,生活渐渐拮据。

三年后,叶正廉结束孝期,却也遇到了新一轮的进士出来,他即无身份优势,也无钱打点,作为嫡母的叶简祖母,卖了宁州的大宅,换了小院子,并把家里的钱财和城外的庄园,都交给叶正廉这个庶出的长子打理。

叶正廉跪在嫡母面前大哭一场,带着仅有的资材,在城外的庄园开办书院,以一门两父子进士及第的身份,吸引了宁州许多富贵家的孩子来读书。

书院沿袭江南有名的“谢氏书院”,取名为“叶氏书院”。

叶氏书院在宁州风风雨雨十几年,十分有名,便是不少周边的州城,都有人送孩子来这里读书,因此书院人才济济,每隔几年,都能培养出一两位进士,使得书院名声越发好了。

直至叶正廉把嫡出的弟弟养大,送去京城考了个探花回来,叶氏书院的名声到达了极点。

与此同时,叶正廉夫妻关系也紧张到极点。

叶正谦荣归故里娶青梅竹马成婚时,叶正廉跪在嫡母面前,只是落泪。

于是叶正谦跪地感谢哥哥教养与付出,自愿接管叶氏书院,并把家里所有的资财,留下一年嚼用,其余全都交给叶正廉拿去上下打点,谋个官职。

叶正廉痛哭,与母亲弟弟发誓,待他长子叶清松考得进士,必定遣送他回来接手书院,好叫弟弟也能为国效力,不埋没一身的本事。

这样的母慈子孝,在宁州奉为佳话。

佳话传入京中,叶正廉某得严州一县的县令,自此官运亨通,十几年就坐到了青州刺史之位。

叶正谦主持叶氏书院,但求精耕细作,不愿到处撒网,因此学生少,收入小。

家中说不上入不敷出,但比起从前叶正廉时,到底不如当时富裕。

这时,大伯母忽然提出要分家。

果真要分家,书院归谁?

叶清松还要不要回来继承书院?

如果叶清松不回来,叶正谦堂堂探花郎,难道要在小小的宁州蹉跎一生?!

可如今大家所住的这满家的地产房产,又有哪个不是大伯父赚来的。

叶简想的胸闷,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她父亲是探花,尚且断不了这个案子,只求能拖一日是一日罢了。

她目光落在帖子上,又是一件烦心事。

桐屿送了小玉回来后也不打扰自家姑娘,带着小乌翻箱倒柜找衣裳,桐砂跟在姑娘身后回了书房,继续侍候笔墨。

但叶简明显没什么写字的兴致,坐在窗口的长案旁,翻起一本前几日抄过的佛经。

然而读经不能让人平静。

小乌一会儿一会儿跑出来问衣裳要哪件,叶简只说都可以。

她重新翻看顾女官帖子。

顾女官用了身份品级相当的帖子,也就意味着这场宴会不是简单地小姐妹聚会玩耍,身上衣裳配饰样样都不能出错。

现成的衣服不是没有。

这些面子工程的东西,母亲每个季节都会准备三五套备不时之用,须知女人堆里说话,三句话都离不开各家的衣裳食用。

古人娱乐活动少得可怜,大家的注意力和热情,全都盯在了这些面子工程上。

稍有差错就能被人笑话好久。

去年临郊录县刘知县的女儿参加褚家大小姐褚颖及笄礼,那刘家女儿两身备用衣裳的裙角绣花有点儿不一样,结果更衣后被“城里”那群小姑娘说三道四了不知道多少,到现在一年多了,刘家女儿都没再出现在宁城的女孩子们的聚会里。

叶简把帖子合上,罢了,大不了今年秋夏少做两盒香,不做就不做了,她把精力放在收集煮茶的水上边算了。

桐屿和小乌很快取了两身不错的衣裳出来,拿给叶简过目后便要送去夫人那里相看。

叶简点点头表示可以,却又让小乌把准备祖母过寿那日要穿的新衣裳也带上。那两套衣服只是不出大错而已,十分好的就只有这身做了一个月才做好的。

等两个丫头出去了,叶简翻着佛经乱看了一会儿。

过了半个时辰,琢磨着父亲就该从书院还家来,叶简那两个丫鬟却还没回来,她索性让桐砂侍候自己穿衣,准备去正院给父母请安。

桐砂平日多是在书房打点,帮姑娘穿衣梳头有点儿生疏。

两人正就她会梳什么头说话时,桐屿从外面进来,脸色有点儿不好看,拉着后面拖拖拉拉不肯好好进来的小乌,一起给叶简屈膝行礼。

叶简照着镜子没注意看她俩拉扯,只说,“桐屿过来,给我梳头,你没事儿的时候给桐砂教教罢,这丫头连个双丫髻都梳不好,揪得我发根疼。”

噘着嘴的桐砂回头给桐砂递梳子,却见小乌满脸眼泪,讶然叫了一声,“啊,小乌你怎么了?”

叶简把弄着小木梳,梳着鬓角,闻声回头一看,被小乌那样子吓了一跳,声音微敛问她,“怎么回事?”

满府上下有谁敢欺负小乌啊!

她略想了想,又指了桐屿过来,“你别说,先来给我梳头,让小乌自己说。小乌,不准瞎说,怎么回事儿?”

这是看出桐屿想为小乌背书了。

桐砂退到一旁,担心的看着直挺挺跪在地上,只会龇牙傻哭的小乌,不停地干瞪着眼,使眼色叫小乌赶紧回话。

小乌抹着眼泪呜咽了两声,也不管谁给她使眼色还是怎样,大声道,“我没错!桐屿姐姐带着小乌给二太太送小姐的衣裳,小乌在外面等着,然后二太太院里人太多,小乌去西耳房等,……然后大太太就来了,是阿金乱嚼姑娘舌根!小乌嘴笨说不过阿金,就挠了她一下!她乱说主子的坏话,她错了,我没错!”

一旁的桐砂瞪大眼睛,这个傻子!

阿金是大伯母身边的一个小丫鬟,算不上什么人物,但毕竟是长辈身边的人。

不管什么原因,以下犯上这个罪过是逃不掉的。

叶简面沉如水,从首饰匣里挑了个缠金丝的发箍给桐屿,然后在一对点翠的耳坠和一对珍珠耳坠犹豫,沉默了半晌,抬头开口问小乌,“那你是怎么回来的?”

按照大伯母那种得理不饶人的性子,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小乌。

三月新文求个预收呀~

古穿《风卷珠帘》

日常文。

卑微小庶女以为自己要被送去给人做妾,以头撞柱抗争。

后来她们借住的亲戚家犯事被抄。

同僚:可怜那家来投靠的亲戚,无

辜被连累,……王爷要不要救一下?

晋北王:不用。

排雷:这是一个没用的穿越女的故事:

干啥啥不行,谈恋爱第一名。

寄居小庶女和王府假侍卫。

叶纤柔:刺激!

高审:明白了。

(* ̄3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