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教导主任的科举人生 > 第8章 科考

教导主任的科举人生 第8章 科考

作者:楚非烟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29 18:39:56 来源:文学城

太阳在攀升的过程中逐渐安静下来,阳光却像是不安分子,携带着尘埃在书院内做着布朗运动。熵值不断提升,像是在计谋着什么大事。

书院同窗们三三两两走入书院,由叽叽喳喳地八卦逐渐落入一片安静。柳仲珺扶额环顾四周,发现许多人都时不时地看向自己。

也对……

柳仲珺,谁人也?

南山书院无名小辈矣。

刚才却被两位美少年围着,她不得不引人注目。

她无辜地眨了眨眼,尽量低调地将自己融入木席中。却意外地感觉到气氛不允许自己这样做。

原因非常简单,她的右侧有一道炙热的视线,一直在盯着她腰侧看。

左边是香囊,右边什么也没有。

柳仲珺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按照这个朝代奇怪的习俗佩戴订亲玉佩,道理上低人一筹。所以,也就没有侧头对上那道视线。

然而为什么陆谦对于玉佩这么重视呢?她自问道。

明明两人在一周前除了同窗外没有任何交集,因此陆谦并不会对她产生任何感情。

照这样推理,一没有感情,二她不按规定佩办事,他看向她的眼神应该是没有温度的指责。

但现在……

这眼神的温度,让她在原本炎热的阳光下坐立难安,更差点就要把她的脸颊烤红了!

柳仲珺被看得身体僵硬,只好故意转移注意力,抬头望向台上的先生。

意料之外。

她发现在并不热闹的讲台上,先生的神情异常严肃。但这严肃并非是针对先前她出挑的作文,而是另有其事。

她顺着先生的目光向右移了移:

施孟夏手中捧着一本薄薄的书册,却像是抱了个地雷一般。

应该是大事要发生了,柳仲珺想。

她能够感觉到周围的空气,经过阳光的加温,在不断躁动着。

一炷香不到的时间内。

事实验证了她的想法。

先生先向诸生介绍了他三年前的得意门生施孟夏,自豪地概括了他在府学中取得的成绩,又提了提未来可期的仕途。然后语气一转,严肃地说道:

“孟夏此番从扬州府学来探访,带来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什么消息?

诸生用疑惑的眼神问道。

“科举考试——”先生顿了顿,“即将要改革了。”

此话一出,四下惊起。

“科考改革?”

“发生了什么?”

“这是真是假?为何一点风声也没有?”

“我在别的书院的朋友,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呀!”

先生压了压手,示意诸生安静。

他花了好长时间才达到这一目的。

“此事当真。”他说。

诸生屏息。

“当然,我还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先生不妨先说说好消息吧。”一位名叫马文的书生带头说道。

“好消息是——”先生顿了顿,道,“这个事情其实说起来影响也不算大。”

书生们脸上瞬间起了喜色。

“那么坏消息呢?”有人问道。

“坏消息是——”先生又顿了顿,然后无奈地说道,“我这样说,是因为你们之中大部分人是通过不了县试的。”

话毕,台下一阵嚷嚷。而后,书生们齐齐低头。

先生说得虽然刻薄,但也是事实。

当朝科举,从县试、院试、府试、会试到殿试,层层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县试作为其中的第一关,更可谓百里挑一。

南山书院并非谷阳县最好的书塾,大多数书生也都是普通人——或是农民之家,或是商贾之后,或是官家庶子。

没有从小家庭教育的加持,诸生初到书院懵懵懂懂,习得最初的《千字文》也要花费好长一段时间,数年内通过县试的人数更是屈指可数。

所以,先生说得对。

科举改革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毫无影响的。

柳仲珺四下打量。

意料之中,大部分书生的表情由惊诧恢复到了最初的木然。

小部分聚精会神听下文的,大多是些勤奋型科考选手,比如说刚才带头提问的马文。因为改革内容与他们的未来息息相关,他们不得不关注。

她动了动眼角。

余光中陆谦的反应却很有意思:他眉头紧锁,不可置信。

柳仲珺正在揣摩着他神情的意思,眼前却见施孟夏将手中地雷似的书册举了起来。

阳光恢复了最初的状态,安静地在空气中氤氲着。

这与下一秒再为平地惊雷的消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缓缓陈述,说起科举改革的内容。

其主要影响,在于科考项目在经义、诗赋、策问和数理之后,又加了一项——

“科学。”施孟夏说道。

地雷爆炸了。

“什么?”

听闻施孟夏说后,在场书生议论纷纷。

即使事不关己,这样的消息也足以引发一阵热议。

柳仲珺也被这惊人消息的余波震住了。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终极意义,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在这基础上,选拔官员才是退居二线的目的。

因此,四书五经才会成为历代科举的主要内容;八股文才会成为明朝科考的著名思想束缚神器。

而现在,当朝太子竟然将“科学”——一种对于封建皇权“极其危险”的思想武器推出……

她觉得,要不就是太子脑袋糊了,要不他一定是一位非常有意思的人。

准许女子科举,科考增加科学项目。

想到近年来太子的举措,柳仲珺更加偏向第二种解释。

思虑至此,她感到自己的神经逐渐兴奋了起来。

她一向不是循规蹈矩的人,所以对于古代科举这一极端墨守成规的项目,兴致缺缺。

而现在……

未来几年将会是非常有趣的。她想。

*

不仅仅是书生,南山书院的周先生对于这样的改革也是一片茫然。

科考改制,加上科学这一项目。那么参考的书籍是什么呢?他们需要教学生什么?

一概不知。

当然,对于这样的问题,施孟夏也无法回答。

“具体内容我尚不清楚,”他是这样说的,“我现在能够告诉你们的就是——

“第一,科举改制将在四年后正式实施。所以,你们将是新科举制度的第一轮考生。”

“第二,县试考的内容不变,依旧为经文和算科两项。所以,接下来一年你们无需担忧,还是要抓紧时间冲刺一年后的县试。只有在县试中取得好名次,才能被官家府学选中,才能进入下一轮的科举考试。至于新制度需要学习什么——这是在府学中你们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施孟夏的这一席话,降低了书生们的焦虑程度。

他顿了顿,看着席下由叹息不已逐渐转入安静,又继续说道:

“第三,针对科学这一新的科举项目,我倒是有一些想法——前几日我无意中翻到了一首诗词,是战国时期屈原先生所著的《天问》。”

他举起了手中的“地雷残骸”,说道:“这首诗不是答案,诸生也不必背诵。但这上面的问题,却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天问》前部分问天地、问自然。我私以为,这和科考改革的精神是一致的。”

“比若‘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比若‘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比若‘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比若……”

听闻这些问题,柳仲珺只欲泪流满面。

为什么白天明亮,夜晚黑暗?

从白天到黑夜,太阳走了多少路?

白天不能看到月亮,只有夜晚可见。她到底是怎么样死而复生的?

这种熟悉的感觉——

她只想说,这些题我都会啊!

“诸生可有思考过?”施孟夏的声音温柔而清朗,却掷地有声。

柳仲珺按捺住自己想要举手的念头,随着众生一起摇头。

“不知。”

“不知。”

还是不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们诚实求学,这点是只得嘉奖的。”

那知而不言呢?柳仲珺想,不过还再次按捺住想要抢答的**。

施孟夏叹了口气,道:“但如若你们通过县试,想要更进一步,这将是你们会面对的问题。”

他顿了顿,席下终于有人开口,只是语气很弱。

“师兄真是好运……逃过了这一劫。”

这话说的和听起来都很酸。

施孟夏又叹了口气,道:“是也不是。”

他笑笑,语气中有些无奈,“我等考生明年科举虽然不会遇到这样的挑战,实为幸运。但太子殿下此举为何?我自然不敢妄自揣测。不过我想,在新科举制度下崭露头角的考生,必然会被重用啊!”

机遇与挑战并存。

风险越大,收获越大,这是举世皆知的道理。

诸生陷入沉思。

他们这一届考生,就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

柳仲珺想。

一种跃跃欲试的情绪油然而生。

作为理科金牌教师的她,怎么能放过这样的大好时机呢?

每逢变革,必有新人崛起。

她摸着衣袋里将要还糖葫芦铺子的,所剩无几的铜钱,眼前却浮现出一整个大钱庄。

在钱庄的上空,有一道庞大的金色的气旋。

它以缓慢的速度不断地旋转着,不停地发出金属碰撞的声音,源源不绝地有东西落下——落在那钱庄里面。

铜板,银子,金元宝。

而金色气旋上有五个耀眼的大字:

科举补习班。

陆谦:女子科举,科考改革?我怎么不记得上辈子有这些事情发生?

作者:就不告诉你。

陆谦:?

作者:问就是平行宇宙,再问就是量子波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科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