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江*******秋 > 第39章 第九章 今我来思

江*******秋 第39章 第九章 今我来思

作者:风*******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3-05 13:50:46 来源:文学城

清明,京郊。

上官陵一袭素色常服,静静伫立在平坡上,目光所及之处,是花繁柳密的长堤。

她记得。当年就是在那长堤上,她与师父代长空一家挥手作别,也是这样的初春时节,也是这般的花繁柳密。前事历历,屈指算来,却已有四年了。

游丝绕树,絮翻蝶舞。

“上官大人?”

她正在心里计算自己的光阴,忽听身后有人招呼。回眸一看,原来是采棠。

“大人也是出来扫墓的吗?”女孩拿着箕帚,挎着篮子,篮里放着些纸钱纸元宝,还有些纸折的玩具。

上官陵摇了摇头,她无墓可扫。但若真细究起来,她该祭奠的人又太多:前生的族人,今世的父母,还有她感激深敬的先生……可惜不论前世故旧还是今生师友,眼下都没有她双足可及的墓冢。人之一身,能力何其局限?跨不过空间,更跨不过时间。

每年逢到此日,她只能在府中独**一炉香,聊作遥祭罢了。

“出来随便走走。”她这样说,留意到旁边的沈安颐,一样是素衣素裙,提着竹篮。

“公主来扫墓?”

“嗯。”沈安颐应了一声,举手指点了一下远处几片杏林,“去看看安颀。”

沈安颀自然不埋在这里,北桓遥迢隔山川,此处是沈安颐回来后另为她建置的衣冠冢。上官陵陪着二人步入杏林,花枝欲动,芳草重叠,东风慈蔼地摩挲青叶。

百余步后,树草已稀,方见前面阔地上出现两座小小的坟包,坟前各有一块墓石。

沈安颐停下脚步,回头看上官陵:“扫帚给我吧。”

上官陵打量了一下手里的工具——她待人向来有风度,和两位姑娘一块走,采棠年纪又小,便自己替她拿了过来。这时听沈安颐要东西,明白是准备打扫的意思,她想自己闲着也是闲着,便道:“我来扫吧,公主先去布置别的。”

沈安颐看她两眼,见她神色淡淡,心知在她而言不过顺手为之,于是点头称谢,领着采棠到墓前去了。

这一片似乎鲜有人来,因而也没有多脏乱,需要打扫的,无非是些春秋岁月的遗迹。

上官陵扫净枯枝落叶,抬头看看,那两个少女已经摆好香烛果品,半跪在坟前烧纸。火苗安静地跳跃,少女们俯首低眉,也是一样的安静。

“那是谁?”她的视线游转到旁边的坟茔上,从她的角度,看不清石碑上的字,但能看到前边同样摆着祭品。

沈安颐道:“那是我弟弟。”

“你弟弟?”

“嗯。他只比安颀大一岁,是我母后生下的唯一一个儿子——不对,是两个。当年母后产下双生子,按照宫里的规矩,双生子只能留下一个,母后不忍看自己的骨肉被处死,便命人将其中一个送出宫去,没想到留下来的这个,不满周岁便染疾夭亡。他岁数太小,不能入王陵,母后便在这里为他建了墓。”

她慢慢叙说着,语气很柔软,眼神很邈远,像怀着宁静的追思,却不知究竟是追思幼弟,还是追思慈母,抑或兼而有之?

“你说……”她神色茫茫,仿佛无意识,“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她见上官陵愣了一下,抽回神来,察觉自己话问得突兀,偏过脸笑笑:“抱歉,是我太胡思乱想了,你当然也不知道的。”

上官陵凝视着她,线条优美的嘴唇抿了抿,舌尖上的话咽了回去。

她知道。

不仅知道,而且记忆犹新。

但她见过的景象,就一定是别人会见到的么?生人在世,境遇不同,所见所感尚且各不相同,何况死后?

“他们自有他们的世界,公主也有自己的世界。”末了,她只得这么说。

沈安颐点点头,不知听没听懂,眼圈旁的红晕堪堪褪去。

生死是大事,可又是最平常的事。

火光渐小渐暗,终于熄灭下去,留了一地纸灰。风来,便被一卷而散,飞扬如尘。

沈安颐收拾了余物,和采棠整理好衣襟站起来。

“走吧。”

晴阳正好。

不知何处飘来一段清越玉笛,悠扬空澈,绕过耳际。

芳草堤上,恰有小儿女执手分道,缠绵不舍,涕泪沾巾。

沈安颐见景怀思:“当年也是在这里,大臣们送我去北桓,那时安颀也在。”

上官陵静听不语,不知该怎么劝慰,她其实从来都不擅长安慰人。但看沈安颐的神态,好像也并不须她安慰,只是单纯想起这件事,就随口说出来而已。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她不知怎么想起这句诗。

沈安颐眉眼微弯:“今我来思……好像还是杨柳依依。”

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一笑。抬头看去,前边城门已近。

进城门时,沈安颐回首望了望,堤上那对小儿女早已不见踪影。车尘马足,都消逝在远景里了。

城里的市集很热闹。

直街曲巷,烟火熏蒸,锣鼓叫卖声集满了路面。和暖的春气里,市井也像郊外的草木一般蓬□□来。

采棠高兴地钻在人群里,东瞧西顾,玩得开怀。沈安颐和上官陵漫步随后,闲闲地说着话。

“大人经常出来散心么?”

酒旗低迓,几乎扫到人的头上,上官陵随手替她挡了挡:“也不算经常。”

沈安颐道:“我久不在昭国,如今回来一看,倒有些不认识了。”她信步走进一个铺店,拿起陈列格上一只华光绚丽的镶珠琉璃碗把玩了一会儿,回头对上官陵笑道:“昭国工匠的技艺越来越高超了,这碗真是巧夺天工,精致极了。”

上官陵从后走过来,拿过那只碗看了看。

“您看它漂亮精致,但这东西,没有用,一磕就碎。”她说着,拿起另一只木碗,笑意深深:“这才是真正有用的。”她将两只碗都放下,陪着沈安颐出了店铺,沿街漫步前行。

“像琉璃碗那种东西,名贵奢侈却易碎,平常百姓用不起也用不着,只有权贵富户才用;而便宜耐用的木碗才是对百姓最有用的东西。同时,造一只琉璃碗需要消耗的人力财力,足以造千百只木碗。”上官陵缓缓说道,“如果一个国家的奢侈之物太多,就意味着浪费了大量民力。民力是有限的,在这些无谓的地方消耗过多,到了真正需要民力的关键时候就会乏力,从而给国家造成致命损失。”

她微微一顿,继续道:“所以贤明君主,懂得去奢用俭,衣不必纹绣,器不必繁饰。当国家从上到下不再过分追求无用的奢侈之物时,人力和资源就能尽量分布平均,贫富差距就会缩小。先贤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均由奢起。”

“你说得有理。”沈安颐点头,“可惜人心都是贪婪的,有几个愿意为了大局放弃自己的享乐?芸芸众生,谁不想过得好一点、再好一点呢?”

“想过得好没有错,但舒适与奢侈是有分界线的。大多数人的智慧,往往看不清界线在哪里,因此上层的表率才尤为重要。《诗经》上说‘弗躬弗亲,庶民弗信’,若欲改变人民的思想,还须肉食者躬亲先行。”

这番话说得泛泛,再深入下去就不免拐到朝政上去了,上官陵无意在集市上细谈这些,对沈安颐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地收住。

沈安颐心知肚明,便不追问,头一低发现她们站在一个首饰摊子旁边,稍稍扫了两眼,一支玉色秀簪映入眼帘。

“这个挺适合你。”她笑说着,信手拿起来,想递给上官陵。

“不对呀公主!”采棠刚好凑过来,插嘴道:“这个是女式的,上官大人怎么能戴呢?”

沈安颐仔细一瞅,原来那发簪虽然样式素雅,但从上面雕刻的花纹来看,的确是给女子绾发用的。这也不过是偶然粗心的错误,却忽然令她联想到了别的事,不禁默然起来。

上官陵眸光向她凝了凝,又落在发簪上,似乎料到她在想什么,遂淡笑了笑。

“虽不能用,但还是多谢公主好意。”

沈安颐有些叹息。对于上官陵,她是存着敬佩的。明明是和自己一般的妙龄少女,却选择了一条殊异艰险的路,当此青春年华,不肯娇娆地绽放给看客,而是小心地背负着秘密,静静地积蓄一切。很孤独,也很辛苦吧?然而从她本人身上,又看不出任何委屈或不甘来,旁人所能观察到的,不过是审慎的天性、自律的作风、清雅的气度而已。

唯其如此坦然无怨,才令她更觉钦敬。

她正在心内思忖慨叹,忽见上官陵眼神一顿。

“怎么了?”她顺着上官陵视线看过去,只见数步远处,一个陌生青年袖手站在人群里,眉眼带笑地望着她们。

“他是谁?”

“大王子府上的幕僚,宁休。”上官陵话声沉稳平淡,“公主,臣就不送您回宫了,路上小心。”

沈明温毕竟和她不对付,倘若觉得公主与她关系太好,即便不至于多想,也可能会生出迁怒之心。如果被人添油加醋地传到昭王那里,她是没什么可畏的,却终究于公主不利。

沈安颐对内情不甚了了,但听她语气利落清楚,心知有她的理由,便点头应好,领着采棠先走一步。

上官陵目送二人离开,转回视线。

宁休已不见了。

她跟随人流往前走去,刚走两步,蓦觉有人在看自己。

侧首一望,路边靠着一面长幡,幡下坐着一人,看起来是个相师,正聚精会神地端详着她。

上官陵便不在意,待要举步,却听那相师幽幽开口。

“卓行笃志之士,累世不绝。然如君者,不得善终。”

沈明温坐在书房里,上身倾伏在案上,眼睛张得老大。

书案中央铺着一幅生宣纸,纸上用木架拉着一支羊毫笔,仿佛被风吹拨一样不规律地摇晃移动,笔尖拖曳所至,墨迹染纸,竟是一个个章法分明的字。

最后一画勾完,毫笔稳稳停住,顿时便像块石头,一动也不再动。沈明温伸出手指,试着推了推,仍然未动。他回过头,再将字幅看过一遍,抬起脸来,满面惊喜。

“哎呀大师!您可真是仙人、神僧!‘英明神武’。哈哈,好字!”他欣喜无比,赞不绝口。

书案前一尺外的僧人垂下袖来,近前一礼,笑道:“殿下过奖,这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法术。”

“不用谦虚了,灭空大师!”沈明温从案后绕出来,眉飞色舞,亲密地握住他的手,快悦之情溢于言表,“大师,可还有其它神通供我开开眼?”

灭空笑问:“殿下想看哪一类神通?”

“别的恐怕见不出大师的法力。”沈明温道,“不如就看看‘转生为死,转死为生’的这类,大师做得到吗?”

“转生为死,转死为生?”灭空眉峰一逗,笑容隐去,“殿下,您可真会出好题目。难道不知贫僧乃佛门中人,杀生是大戒么?‘转死为生’也就罢了,这‘转生为死’,莫不是要逼贫僧犯戒么?”

“不敢让大师犯戒。”沈明温赔笑,一面打了个响指,侍从会意趋近,捧上一盒莹光晶润的雪珍珠。

“我也是好奇心盛,一时激动,唐突之处,大师千万海涵。”他把那盒子亲自拿过来,抓着灭空的手塞进去,“这点不值钱的小玩意,只当在下的赔罪。大师果真不肯,明温自然不敢勉强。”

灭空叹一口气。

“佛门讲随顺众生,殿下既然如此诚心,贫僧也不好一再违逆,少不得为了殿下担些罪业。不如这样?烦劳殿下命人取些小巧的活物来,贫僧先让它转生为死,再救它起死回生,好歹不欠它性命,也算说得过去了。”

沈明温大喜,立刻叫办,须臾,侍从提了一对幼鼠过来。

依着灭空的要求摆放妥当,只见那僧人闭上眼,有模有式地四面拜了一遍,而后绕着鼠笼缓缓而行,口中念念有词。沈明温目睛不转地盯着,眼睁睁看着那对幼鼠从活蹦乱跳到渐渐一动不动,最后仰着肚皮瘫在那里,竟是死状了。

“哎呀!”他一声惊叹才出口,猛见灭空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便忙掩住声息。见他脚下停了停,逆向走动起来,口中念动片刻,那对幼鼠竟真活了过来,在笼中四处爬动。

沈明温亲眼观看得真切,心中更无疑虑,挨近那僧人身边,拊掌笑道:“大师果然神通广大,明温佩服。”紧跟着说了一些吹捧赞誉的话,又是奉茶又是献贡,谈了好一阵神鬼仙魔灵异秘闻,把个旁边的小侍从听得伸着脖子直瞪眼。

“大师呀,我有一件极困扰的事,不知大师肯否帮个忙?”瞧着时候差不多,沈明温屏退侍从,抛出这么一句话来。

灭空便问:“殿下有何烦扰?”

“明温身为父王长子,虽无储君之尊,也不能不时常为朝廷挂心。父王年迈多病,有时难免被奸人蒙蔽,我身为儿臣,无法坐视,还望大师可怜明温一片忧国之心,施展神通惩处奸人,以绝后患!”

灭空觑着他,片刻道:“殿下想如何惩处那人呢?”

沈明温笑道:“大师既有逆转生死之能,何不斩草除根……”

“殿下!”他话没说完,灭空变了脸色,“贫僧以为殿下只是好奇方术,不想殿下竟还有此等策谋!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何况出家人慈悲为怀?这等事情,贫僧可是万万不敢奉命啊!”

“哎,大师误会了!”沈明温随机应变,立马改换口风,“我并不是一定要那人的性命,只须大师稍施术法,妨一妨那人的运气,好叫他不能青云直上,最好被贬逐出朝,以免父王继续受奸邪蒙蔽。大师若肯答应,今日一举,便是为国为君为民,利在千秋,将来大师若有任何需要,明温必当鼎力相助!”

灭空闭目良久,沉沉一叹。

“好吧,既然殿下如此用心良苦,贫僧便勉为其难一试。可有那人的生辰八字?”

沈明温喜悦一笑,赶忙走开几步摸到书柜下的暗格,抽出一张纸,奉到灭空手中:“我花了不少力气,好不容易才打听到他的生辰。请大师过目!”

“这……”

“怎么了?”

灭空将那纸拿在手里,反复看过几遍,脸色极为踌躇:“此人的命格甚是尊贵,殿下若要妨他,万一事情不成,反而会给殿下招祸呀!”

沈明温笑容微僵:“还有这种事?”

“不过……”

“不过什么?”

灭空皱眉捏目,手上一边掐算一边道:“此人最近会在东边命犯杀劫,颇为凶险,若是避得过还好,若是避不过么……”

沈明温脸色顿时明朗起来,笑道:“大师费心了,请在这里稍坐,恕明温暂且失陪。”

话音没落,已步履匆匆地出去了。

宁休一脚刚踏进中庭,便与沈明温撞了个满怀。

他反应飞快,一把将人扶住:“殿下何事匆忙?”

沈明温抬头看清是他,手掌一翻欢喜地将他握住:“我正要找你。东边最近可有什么新消息么?”

“东边?”宁休沉吟了一会,“都是些琐屑小事,没有特别值得关注的。不过听说上月底容王太后病殁,北桓派了使臣去容国吊丧,倒还算得上一桩新闻。”

沈明温转着眼睛,不知在想些什么,宁休正要发问,突见他嘴一勾:“就是它了!”

陪昭王议完政事,冯虚辞退而出,走到宫门时,意外遇见迎面而来的大王子。

“殿下。”他躬身行礼。

“丞相多礼了,”沈明温笑得和悦,“父王对丞相,可比对我们这些儿孙亲近得多,是我该给丞相见礼才对。”

“殿下抬爱,老臣愧不敢当。”

“有什么不敢当的?”沈明温不以为然,头凑近了些,压低声线道:“说起来,丞相深得父王信任,必知江山大计,父王许意何人?”

“殿下说笑了。”冯虚微笑道,“有道是‘贱不逾贵,疏不间亲’,若是殿下都不知道的事,陛下又怎会告诉老臣得知呢?”

这老狐狸!沈明温暗地撇嘴,心中不屑,却又不得不换回笑脸,再次恳求道:“丞相日日随侍,即便父王不曾言说,想必也能看出些许端倪?”

冯虚花白的眉毛微抬,看了他两眼。

“这不是殿下该考虑的事。”他语调缓缓,仍是往常的和平态度,半分迹象不露,“古人说‘为人子者,患不孝而不患不立’,大王子是陛下骨肉至亲,只需恪尽本分,陛下心中便自有圣断,何惧他人言语?”

沈明温愣了愣,立刻赔笑躬身:“明温无知,还请丞相教诲。”

“不敢言教。”冯虚打量着他,“殿下天资聪慧,切须务本修身。君子身立而事行,常修己而不责于人,安可晋身,危可远祸。”

沈明温听在耳中,心内十分不满,只觉老头子一味拿空话搪塞自己,嘴里没一句有用的。他气性上来,虽还未曾挂上脸,但脚底已似抹了油。

“是,明温受教了。”他忍着气,勉强维持着笑脸,“我这就去给父王请安,务本尽孝,失陪失陪。”

冯虚回头,望着那道迅步而去的背影,微皱了皱眉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