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江*******秋 > 第32章 第二章 一策平章

江*******秋 第32章 第二章 一策平章

作者:风*******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3-05 13:50:46 来源:文学城

层云浮玉阙,日色满宫墙。

女子的手轻轻拂落衣面上纷集的花瓣,拿起搁在石桌上的绒毯,一抖展开,仔细披盖在躺椅中的少年身上。

“又起风了。明恭,你身体不好,这时节寒气没褪尽,还是该多加几件衣服才好。”

沈明恭笑了笑,从毯下探出手来,端起椅旁木几上的茶水抿了一口,偏过脸道:“一别数年,王姐还是和幼时一样,总当弟弟是纸做的。”

他的微笑和声音一样,都是疏淡而静,却又并不显得清冷拒人,柔软得像絮雪晴云。

“你每到春秋就容易犯病,不能不多留意些。”沈安颐摸了摸茶壶,尚有一丝余温,想了想还是招来旁边的宫女,递给她拿去换掉,这才转回身来。

“明恭,你要好好保养自己。”她凝视着弟弟,温文一笑,“我前日在书房看到你写的文章,极有经纬之才,比那些兰台学士们也不差。等你身子养好些,也可向父王讨个差事,做自己想做的事。”

沈明恭正欲开口,忽然像是被风呛着了,剧烈咳嗽起来。沈安颐忙过去给他抚背,听得他断续道:“姐姐高看我了……哪有什么经纬,只是……咳,只是戏弄文墨,聊以自娱罢了……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不过。虽还未到风吹就倒的地步,可若说辅君治事,却是今生难为……”

“明恭……”沈安颐将手帕递给他,看着他因咳嗽泛起红晕的面颊,心头微微酸涩,柔声劝慰道:“世事本无绝对,天下总会有良医能人,你现在还如此年少,何必把将来想得太坏?”

沈明恭缓过气息来,慢慢靠回躺椅,指着木凳示意她坐。他神色漠漠地歇了片刻,叹道:“姐姐,你非久病之人,怎知久病之心?我从懂事起就拖着这副残躯,就像拖着一副永不能解开的枷锁。太医说我活不过二十岁,可我有时候想想,竟不知道活过与活不过到底有什么区别……”

“明恭!”沈安颐轻声喝止,寻思半晌,却又找不出合适的慰语,不由紧抿了唇瓣。

“好了,怪我不该扫兴。”沈明恭笑笑,“对了,说起兰台,之前看到一本诗话,甚有趣味。早知姐姐回来,我就该晚些还他们。”说着招来旁边的内侍,道:“你去兰台,替我把那本《静庵诗话》借来。”

内侍应声去了。沈安颐见他有意开解自己,恐怕他劳神,忙掩了忧色,提回笑意,陪他品茗赏花,闲说些外边的趣事。

兰台离沈明恭居处甚近,不过一盏茶的工夫,那名内侍便回来了,却是耷拉着双眉,两手空空。

沈安颐见状颇感意外:“怎么?他们不给吗?”

根据她对上官陵的印象来看,那人不至于在这点小事上为难一个病弱的王子。

内侍躬一躬身,回禀道:“奴婢到了兰台,见署中管事的大人们都不在,不敢擅自动里面的东西。”

“不在?”沈明恭诧异,“今日又非休沐,怎会都不在?可知他们都去了哪里?”

“奴婢打听过,据说是早朝时惹了陛下生气,都被留在了明德殿,至今未回。”

“父王生气?还扣留了整个兰台?”

姐弟俩对视一眼,都觉稀奇,便又差人去昭王那边打听消息。

不多时,消息传回。

“早朝时兰台令史上官陵大人奏请裁撤兰台,被二殿下和兰台众位大人反对。双方互不相让当堂吵了起来,二殿下气头上动了手,陛下一怒之下,命他们全都在驭风台前罚跪,现在还跪着呢!”

沈安颐愣了片刻。

自从返归昭国,她与上官陵之间便再无交集。身处内宫,虽因侍奉昭王汤药,有时也会耳闻一些朝中之事,但毕竟了解有限。因而乍然听到这消息,她实在是一头雾水,无从得知上官陵为何要向昭王提出这种自找麻烦的建议。

她仰首望望日头,站起身来。

“只怕父王气得不轻。这个时辰,我也差不多该去送药了。”

驭风台矗立在明德殿和长年殿之间的宫道上,对面是另一座望台,名唤摘星。每至夏夜,熏风怡人之时,在此观玩月色,别有一番逍遥临远意趣。及至平明夜尽,从远处遥看,玉绳星恰好低垂于台上,仿若伸手可摘。昭王酷爱此台,从前常在此置酒会宴群臣,如今良会已逝,斯人已老,唯有这座望台屹立如初,风霜岁月,了无痕迹。

沈安颐走到摘星台下时,远远就望见那一头黑压压跪着的一片人。跟在旁边的采棠眼尖,早认出前排当中一人,凑过去和沈安颐咬耳朵:“公主,那不是上官大人吗?”

沈安颐微微颔首,依旧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往前走,心里忽有点想笑。上官陵那个跪法实在太过招眼,别人都是垂首弯身尽量跪得松些矮些好省力,唯有她正襟危冠,腰板挺得笔直,明明是跪在那里,却竟似鹤立鸡群一般。

她从上官陵面前缓步经过,思量顷刻,还是停了下来。

“朝廷之事,原本轮不到我过问,但身为子女,实在不愿见父王病中动气。”她语调柔柔,即使意含责备,听起来也一如既往的舒软,“上官大人身为台令,是父王近臣,就算建言献策,也该斟酌时机,多为父王考虑才好。”

上官陵似乎极细微地勾了下嘴角。她跪了有几个时辰了,却并未显出一丝疲色,皓白的面容沉静如常,延颈秀项,气定神闲。

“公主教训的是。”她口中答话,目不斜顾,“但臣建议裁撤兰台,正是为了陛下考虑。兰台事务并不繁杂,人员却极臃肿,不务实事,务于钻营,长此以往,不但空耗国赋,而且败坏朝风。”

话音刚落,便听跪在旁边的沈明良怒斥:“胡说!这都是你的一孔之见!”他突然换过神态语气,低嘲道:“你以为我不知道你那点心思?你无非是自己嫌饭不好吃,就想砸锅拉所有人下水。上官陵,你给我等着瞧,看过了今儿,我怎么教训你!”

上官陵恍若不闻,任他讥骂,并不开口反驳一字。眼底藕色裙角一扬而过,知是公主已离去了。

昭王靠坐在御榻上,将奏章翻过一页,看了两行,蓦觉气躁,随手一合砸在了地上。

却被一只手轻轻捡起。

“安颐。”昭王微喟,看着少女不慌不忙地将奏折放归奏匣,稍稍展颜。

沈安颐坐到榻边,亲手端过碗来,试好温度,方才一勺勺喂给昭王。喝完药,又端过一小碟蜜饯放昭王手边,目光落在昭王手中绣巾上,片刻不语。

“在想什么?”昭王问她。

沈安颐道:“现在已过晌午,二王兄和各位大人想必饥肠辘辘,连吵架都在拿吃饭说事。”

昭王怔了一下,旋即笑出声来,问她道:“安颐想让为父饶过他们么?”

沈安颐微笑:“女儿听说:昏主赏罚,以纵爱恶;明主赏罚,以调理万事。父王自是明君,不论赏罚,心里都必定有数。”

昭王闻言不语,须臾道:“饶他们一次倒也容易,但他们各有各的心思,今天饶了,下次能弄出更大的事端来,不罚不行。”

“父王所虑甚是。”沈安颐俯眉沉吟,“但女儿觉得,与其罚其身,不如伐其心,与其伐其心,不如平其意。”

昭王眼神一动,向她凝注过来:“哦?”

“上官大人说兰台事少人多,建议裁撤。但直接裁撤一来容易引起众愤,二来也有可能错失良才。依女儿之见,不如先改组兰台事务。”

“改组兰台事务?”

“嗯。人和事的多少是相对的,因为事少所以人显得多,但假如事多呢?每个人都各有短长,只要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没有人是多余的。就像造房子,大木为梁,小木为椽,都不过量材为用而已。如今兰台人员既多,裁撤之后一时也很难找到安置他们的位置,倒不如先扩大兰台的事务范围,既免得兰台人多事少,还能让众人各展其才,各得其所,岂不皆大欢喜?即使将来仍有裁撤的需要,也方便化整为零,一步步来。”

昭王听她说得通透,换一个角度想想,忧结顿解,心内来回掂量片时,亦觉可行,不由一阵愉悦:“可是,从哪里找事情给他们做呢?”

“北桓有秘书院,专门掌理诏书公文、章谏案宗、法典宪令等物。何不让兰台也兼管这些?兰台本就管理藏书典籍,学士大夫们文墨尤精,掌管这些也算有理可循。”

昭王注视着她光彩明莹的眼睛,神思有些飘远,半晌低声一叹:“安颐,你竟有如此慧质,真不知是好是坏。”

沈安颐一愕,已见他转过头去召唤宫人:“叫他们进来。”

早朝中一场闹剧,原本已闹得尽人皆知,合朝上下,都在等着看兰台的好戏。谁知隔日昭王旨意降下来,竟令所有人都傻了眼。兰台人员未动,上官陵也未遭贬职,反而将御史台和尚书台的部分权责移交到了兰台。围观众人只能感慨君心难测,会哭的娃儿有奶吃,却无论如何也没人胆敢效仿一次,开玩笑,谁像上官陵那么豁的出去?万一赶上昭王动了真怒,掉在身上的可就不知是恩还是威了。

唯有兰台诸大夫们因祸得福,有了机会一展长才,暗暗笑歪了鼻子,全都忙不迭地丢下风月笔墨,早早候在了官署翘首以待。

五色诏纸,卷宗章文,都已堆叠在了令史大人的案头。

卯时初刻,令史大人的身影准点出现在门口。

“下官等参见大人!”

这一回,拜得齐整迅速。

上官陵神色淡漠如旧,既无矜傲之态,亦无惭退之容,说了句“各位免礼”,便款步行至公案后坐下。

众人眼巴巴地望着,企盼中带着点不安,似是担心眼前这位翻旧账。

“陛下的旨意,想必各位都已知晓了。”上官陵扫过他们,眼神既清且静,“我有两句话,还请各位细听。”

“第一,兰台作为史馆,校书治史乃是职分所在。史者,兴废之鉴,存亡之迹。一国之史,重于泰山。各位身为兰台大夫,笔系千古功业,理应修明重本,不可荒废本职。”

众人纷纷应是。

“第二,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各位在兰台理事,也务须从我的规矩。”

众人本见她只字不提旧事,已有些放心,忽听她要立规矩,心又一下提到了嗓子眼,不敢吱声,只得捏着汗竖着耳朵倾听。

上官陵道:“我的规矩也简单,只有一条:所有公文不得过夜。”

众人皆是一愣。随即便明白过来她的用心:一切公文不留过夜,等于杜绝了任何私相授受的机会。今后即便是二王子,恐怕也再难插手兰台事务。

“大人……这没必要吧?就是尚书台也没这规矩啊?”

“尚书台的规矩,与兰台何干?”上官陵容色不动,语气也没有一丝松动的意思,“总之,当天事务,当天在官署内处理完,有疑虑不能自决之处,直接写明理由呈报,迁延到次日的一律作废,本官会重新委派他人处理。”

众人听她说得干脆利落,坚定果决,知道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便都识相地应诺。

上官陵满意颔首。

“好了,大家各就各位吧。这些东西待会儿分发下去,望诸位莫负高才,莫负圣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