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姜帅 > 第20章 回京

姜帅 第20章 回京

作者:鸣蒂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12-01 13:16:50 来源:文学城

姜严著一路快马回到汴州,向祁王汇报了郑州的情况,得知燕王与林姜兴已离心,祁王十分满意,他又将洛阳的消息也整理了一番,带着姜严著一起向太上皇作了一番汇报。

这边厢,林姜兴点齐三万禁军,未曾禀告燕王,径自带了兵往汴州前来。

前日姜严著踹他的那一脚,算是彻底激怒了这位新科状元。

她这次下脚不像上次那样用力,所以并未伤到骨头,他养了一日便已恢复,心中越想越气,本想带上所有兵马前去汴州,但他虽为主将,却无法绕开燕王调集所有禁军和陇右军。

想来想去,他觉得三万禁军也够了,趁对方不备,长途奔袭。至少杀了姜严著,一来报了仇,二来打乱他们的计划,兴许还能趁机擒住祁王,立上一件大功。

他在马上得意洋洋地想着,仿佛已看到事成的画面。

林姜兴前脚刚走,燕王后脚就得知了消息,气得跌足叹道:“竖子不足与谋!竖子不足与谋!”

遂赶紧命人去点兵,率一万燕东军亲去追赶拦截,总算在郑州城外石沟山一带追上了林姜兴。那林姜兴看后头来的是燕东军,还打着燕王旗,心中恼怒,对副手说道:“且不要去管他,只管前行。”

不想却被燕东军的一支轻骑绕路赶到前面,拦住了他们的去路,那燕东将领喝到:“将军为何绕过燕王殿下,擅自调兵?”

林姜兴冷笑道:“你们和汴州的燕东军串通一气,难道要我坐以待毙不成?”

那将领道:“我们虽是一军,如今立场不同,将军是知道的。”又换上好颜面劝道:“将军莫要中了计,自家人打起来,敌我不分,叫人钻了空子。”

林姜兴却不听劝,怒道:“哪个跟你自家人,我现在只看燕东军是敌!”说完便抽出佩刀,向后面人喊道:“拦路的,都给我杀!”

这时燕王领着其余燕东军的人马也赶了上来,这燕王姬弘不曾上过战场,见林姜兴的禁军向前面轻骑杀去,一时间也慌了神,命带兵将领分两队前后夹击禁军,并要他们活捉林姜兴,不可伤其性命。

燕东军主将为了保护姬弘,派了一队人马护送他退至一里外督战。

正在燕王部队和禁军在郑州城外酣战之时,汴州这边早已收到线报,姜严著赶忙向祁王献策道:“末将领城外燕东军前去石沟山,祁王可派江南军绕路去郑州,将驻守在那里的陇右军一网打尽,不出一日,大事可成。”

祁王听她说完,捻须不语,眉头紧锁地沉思着。姜严著心中急切,生怕赶不上石沟山这场仗,却又不好催促。

祁王本不想再派燕东军出战,唯恐姜严著再立一功,但又想这次机会难得,况且若江南军能平定郑州,功劳更胜。于是半晌说道:“就依贤姪之计,前去点兵吧。”

姜严著领了命,飞快策马来到城外燕东军大营,此时姚章青和姞项玉早已点完了兵,就等着她了,她简短地做了几句战前训话,便令大军即刻开拔。

待她们赶到石沟山下,见禁军和燕王部队还在厮杀,一时间难分胜负,但双方都已有些筋疲力尽。姜严著见状,带着人马冲进战阵,因两边燕东军的军装相同,混在其中愈发不分彼此。

那林姜兴发现燕东军的将士愈战愈多,有许多人精神饱满,战袍整洁,心中暗道“不好,是援军来了。”

一回头正见姜严著挥着红缨枪向他杀来,他心中怒起,迎头上前,在马上过了几招,却因体力不支渐渐落了下风。

姜严著见他力竭,没有丝毫犹豫,策马上前一枪毙命,随后将他挑下马来,用佩刀割下头颅,将头发绑在枪上,高高举起。

众禁军将士见主将被杀,纷纷举刀投降,石沟山一战终于尘埃落定。

燕王姬弘在远处督战,早在他看到姜严著领兵前来时,就知道败局已定,遂同随行亲兵往郑州逃去。

待姬弘到了郑州城下,发现城墙上插满了江南军的旗,一时恍惚,摔下马来。

姜严著这边清理完石沟山的战场,也往郑州赶来,她想着郑州虽有六万士兵守城,但其中的陇右军本身实力不济,士兵良莠不齐,原就是个凑数的,祁王虽只派了两万江南军前来,却想来问题不大。

及至她到了郑州城下,发现城墙上已换了旗帜,知道大事已成。

燕王姬弘先前倒在城外,现已被江南军扣押。姜严著命姚章青和姞项玉在城外扎营,只带了两个亲兵,进城拜见了祁王,将石沟山战事汇报给他。

祁王见她行事如此迅速,大喜过望,留她吃了便饭,商讨了一番军队后续的部署,快入夜了才放她出城。

到第二日,祁王押着燕王姬弘,由江南军主将和姜严著各领五千人马护送他们回汴州,其余人则留在郑州,由祁王次子姬乡在郑州统帅,看管战俘。

燕王姬弘见事已至此,知道皇帝再也无法与太上皇抗衡了,好在自己并未与江南军开战,且又曾领兵试图拦阻禁军,想来能以此向太上皇请罪开脱,保住爵位。

他一路盘算着,又见随行人等皆以礼相待,不似押送囚犯一般,到了汴州,姬弘被带到祁王的园子,安置在一个僻静院落,只着人日夜看守,住宿饮食则仍按藩王规制。

他想事情一定还有转圜的余地,便每日静坐,将请罪的说辞打了几千遍腹稿,只等太上皇姨母召见他。

不想一连数日,太上皇都不曾召见,从姬弘入园以来,每日只有执事人送茶送饭,没有召见,也见不到祁王,他心中开始有些焦躁了起来。

原来这几日汴州行宫上下忙碌异常,都在准备着太上皇回京的典礼和仪仗用品,祁王一连数日忙得连喝茶的功夫都少有,更顾不上软禁在院中的燕王,也把问罪之事暂且抛到了脑后。

皇帝在洛阳收到战报,知道林姜兴被杀,燕王被擒,而自己四周这些守军也不过是个空架子罢了,他一连数日坐卧不定,朝野间也渐渐开始人心浮动。

这一日,汴州发来太上皇谕旨,称皇帝受佞臣蒙蔽,致使君臣失和,民间动荡,为了稳固社稷,太上皇择定四月初一日起驾回京,扶助皇帝整顿朝纲。

皇帝拿着太上皇的诏书,瘫坐在龙椅上,默然良久,想着事情怎会弄到这般田地,又想着若此刻向太上皇认错求情,好生迎她回京,不过挨两句训罢了,难不成真有母亲革儿子的命不成?

刚刚镇定一些,他又想起前朝武皇的事迹来,废掉已登基的亲儿子这种事,也不是没有先例。

他在宫中来回踱步,脑中冒出各种想法,越想越混乱,气得他将书案上的奏疏全都扬在了地上,宫人们见状一声不敢出,噗通一声全都齐齐跪了下来。

这时一名衣着华贵的女子走进殿中,笑着轻轻将地上的奏疏一一拾起,又看了太上皇的诏书,走上前来柔声说道:“陛下勿忧,依我看事情也不是没有转机,太上皇年纪大了,这次不过是一时恼怒,待她老人家气消就好了。”

皇帝见是妘皇后来了,听了她这番话,想了想,恨恨说道:“都是姬山在一旁挑唆的。”

妘皇后笑道:“如今太上皇回京之事既已钦定,陛下不如顺水推舟,给足她老人家颜面,挨上两句训。这些时日伏低做小,哄她老人家高兴,然后缓缓摆布了祁王,稳住朝臣,再不动声色地将她老人家架高,逐一除去拥趸,到那时,仍送她回汴州养老,岂不稳妥。”

皇帝听妘皇后这一番话讲得十分有理,心情也渐渐明朗了起来,拍着她的手笑道:“爱卿真不愧是朕的解语花。”

到第二日,皇帝也发了诏书,正式恭迎太上皇帝回京。

到了四月初一这日,汴州暖风和煦,行宫各路人马皆已准备停当,太上皇坐着肩舆出了行宫,登上了宫外这辆六驾玉辂。

太上皇御驾最前面是一队江南军充做先导仪卫,后方紧跟着引驾仪仗车队,内中坐着行宫和洛阳前来投奔的文武官员。再往后则是御前鼓吹队,其中大鼓、小鼓、羽葆鼓、箫、笛等一十六种鼓吹乐器奏响礼乐,乐队后方则是仪仗军打着各式幡、幢和旌旗等皇帝仪仗。

引驾仪仗后面则是行宫禁军团团护卫的皇帝玉辂,禁军和江南军中大将皆骑马随行左右,御驾后方则是打着孔雀扇、绛麾的后方仪仗队。

再跟着的是后部鼓吹队和乐工队,随后又另有一队江南军护卫引驾,跟着一队仪仗军打着藩王仪仗,后面则是江南军围着的祁王马车。

再后面是未打仪仗的燕王马车,最后是其余江南军、燕东军和蜀军随行。

姜严著明白祁王的用意,他这些日子总是明里暗里的试图抹杀燕东军的功劳,她骑在马上一面看着祁王的马车,一面摇头苦笑。

但不管怎么说,她这次横插一脚,还是在太上皇面前露了个脸,多少抢到了些功劳,也算为晋王争取到了一丝机会。

到了三日后,四月初三日上午,太上皇的御驾终于来到洛阳城外,皇帝和皇后带着刚满三岁的豫王,亲自出城三里跪迎。

待太上皇玉辂在近前停下,皇帝皇后携群臣叩拜,山呼万岁。

皇帝拜完,弯腰上前,恭恭敬敬地跪在车前说道:“母亲陛下一路辛苦,万寿宫已归置妥当,臣请陛下回宫安歇。”

太上皇坐在车上,半晌方说:“皇帝有心了,平身吧。”

话音刚落,不远处豫王不知为何突然大哭起来,皇后在一旁怎么哄也止不住。太上皇皱着眉头往那边看去,又看了看跪在皇后身后众人,独不见晋王姬燃,语气不悦道:“朕的皇长孙因何不见?”

皇帝听见问,慌忙答道:“燃儿闭关修行,臣未强令她来。”

太上皇“哼”了一声:“不像话。”

皇帝不知道这“不像话”是在说姬燃还是在说自己,出了一头汗,不敢答言,默然跪在玉辂前。

半晌,太上皇才又开口:“回宫吧。”

皇帝听后连连应诺,站起来躬身退下,目送太上皇玉辂启行,才在后面上了自己的车,其余人等亦跟随其后进了城。

待太上皇回宫用过膳,歇了晌,又有皇后抱着豫王前来请安。

刚说了两句话,忽有宫人来报:“晋王姬燃在宫外求见太上皇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