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疆国 >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后世(三)

疆国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后世(三)

作者:长恨歌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6-13 01:37:42 来源:文学城

刘元修跟着修学旅行重温了一次太皇对外开拓的历史,很是心潮澎湃。不过回来之后,他还是将注意力放到了课业上。

虽然平日里他和同学们没少进行诗歌酬唱,但是刘元修大学主修的是法学。

科举制在最初发展的时候,就分定了门类,对于有意向从政的人来说,了解律令条文,就和研读圣人经典一样重要。

即使刘元修是王世子,但是该背的书依旧要背。

而作为凭借自己的实力入学的王室骄傲,他的课业成绩可不能出现瑕疵。

不知不觉间,各类考试集中的考试季就到了。

考试季到来的时间,全国大学都差不多,所以这个时候上网浏览,就能看到网上不少学生们在哀嚎。或是求神拜佛地祈求不要挂科,或是求能让自己高分通过。

关于这些人的“迷信对象”,大抵就那么几类。

要么是李太白、王摩诘这种创造出考试神话、并且已经确定了文坛地位的当代天才人物,要么是一些学科的祖师爷——比如许多法学的学生会去拜张汤,商学的考生会去拜范蠡,主打的就是一个前辈保佑——还有的人,直接拜太皇。

太皇在扶桑、次州天竺等地,都被人作为神灵的化身进行祭祀,有太天帝、太王神之类的别称,神职所辖的范围极广。

不管是求长寿、求财运、求官职、求子嗣繁茂,都有百姓会去祭拜太王神,求其保佑。

业务范围如此之广,作为科举制度的创始人、推广者,考生们当然会拜太王神求考试顺利。

作为太皇后裔,刘元修看到网上的太王神像、太皇图,就忍不住想捂脸。

太皇当然有官方画像流传下来。

做皇子时的太子朝服图,转封藩王之后的冕服图、行猎图、祝寿图、游乐图、读书图,各种主题都有,画中主角的年龄层次可以从少年跨越到百二十岁的高寿老人。

即使是信徒们所求不同,太皇不同年龄段的官方图像,也完全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可是,这些信徒们来自不同藩国,太皇的神话传说在岁月流传中,在不同地域也都发展出了不同的地方特色。

这就导致网络上的图像,和作为太皇后裔的王室供奉的先祖图像,大不相同。

光是这次考试季,刘元修就在网上看到了不下七种太皇身着特色服饰的太王神图。

身着冕服,手持笏板或毛笔的,是最经典的也最容易让人接受的;剩下的什么三头六臂、手持无畏势拈花势的,什么身披素白长袍手持书典的,什么头戴羽毛眉心放光的,好家伙,刘元修看完以后简直是瞳孔地震。

次州特色、欧洲特色和殷州特色,主流特色都快齐活儿了。

次州天竺搞这一套,刘元修能理解,毕竟太皇开拓时期确实对那里产生了极大影响,但是在第二次、第三次开拓潮时期联系才愈发紧密起来的地区,对太皇的神话形象也如此热衷于本土化,也是刘元修没想到的。

大汉朝廷和海外各藩国不是没推出过官方版本的太皇图册,但是各地对此的态度是,脸照用,服饰和外形照改。

这算是新拓土地的主动融入,所以各藩国明面上秉持的态度就是不支持也不反对。当然,这是因为太皇的形象在各类用途中都是正面形象,若有人想以恶搞的形式刻意消解太皇形象的神圣性,就能体验大汉帝国与各王国官方正义的铁拳了。

好在考试季总是会过去的,作为学生党,刘元修在考试季过后,刷到各类特色神话服饰的太皇图册的次数就少了很多。

怎么说呢,以这种途径了解到自家始祖的各种神话形象,他也挺意外的。

富有想象力的活泼网民们,总能给他这个主要接受皇室教育的年轻古板崭新的震撼呢,呵呵。

*

刘元修的校园生活过得按部就班,虽然住校,但是生活水平比起他住在安远国王宫中,一点没有下降。

安远国是第三次开拓潮时建立的,传到刘元修才第四代,和中原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就以网络上的信息潮流为例,安远国那边,经常出现的内容是殷州开拓、新资源开发利用、地盘分配与冲突,而九州中原之地,就是百花齐放,一片繁华盛景。各大州域的特产都会汇集到神州之地。

时代发展迅速,大汉三兴后,刘氏皇族的神圣性得到了确立,但是这并不代表权力不会分散。

大汉的地盘实在是太大了,他们要统辖的疆域太多了。

人才选拔制度、法律都在变,皇室的权力也在变革中得到了限制。

如今的大汉,皇室权威依然存在,但是可以称得上是圣天子垂拱而治,诸贤达执政天下,日常理政,还是内阁出力更多。

皇室依然神秘,但是也不会一味地维持他们身上的神性光环,有时反倒会更亲民一些。

以刘氏皇族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小说、电影,可谓是层出不穷。

只要不是大逆不道,即使编排老刘家的某些先人——通常都是诸侯王——也能通过官方审核。

当然,最安全的自然是歌颂大汉皇朝数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在发展过程中如星辰般闪耀的明君贤臣。

历史题材在文艺界可谓是经久不衰,里头的许多情节还会串台到神话频道。

什么高祖斩白蛇起义、光武帝大魔导师再兴大汉、太皇寿数绵延接续大汉气运后嗣三兴大汉,主打的就是一个怪力乱神。

不过,这在大汉朝,完全是政治正确啊!想要拍的人,官方很给面子,只要能正经地凸显历代先帝的英姿,拍,随你们拍!

但是呢,搞影视创作的人都是想要吃饭的。

除了官方出资的大制作——比如将大汉八百余年历史完整演绎的极长篇电视连续剧《炎汉》——其余的创作者都将目光对准了热门时期。

这些热门时期里,高皇帝刘邦所建的大汉、光武帝刘秀再兴的大汉、太皇后裔三兴的大汉,默认分开看待——不然的话,以大汉漫长的历史来看,产出的影视作品就太难分类了。

大汉第一帝国时期,最热门的是孝武皇帝刘彻到孝宣皇帝时期,无他,戏剧性强。高皇帝创业史也不是没人拍,就是早期的高皇帝形象实在不好美化,许多导演干脆就避其锋芒了。

第二帝国时期,是许多人创作的高峰,鉴于东海桓王、太皇刘彊的漫长寿命,他们非常喜欢从这位的生平入手,演绎不同时期的历史片段。毕竟光靠太皇一个人的生平,就能演完三分之一的大汉第二帝国发展史了!

这位又是如今皇室的直系先祖、法统来源,多多宣传,总是没错的。

最近,就有一部号称官方监制、详细展现太皇生平、绝密细节大公开的电视剧要上映,网络上与之相关的讨论层出不穷。更有几位文坛宿老、新将为之宣传造势。

刘元修是不知道内容怎么样,但是光看演员阵容,就知道朝廷很重视。

毕竟不是什么电视剧都能有一堆皇室宗亲亲身出演的。

要不是宣传里明确说明这是电视剧,不是纪录片,戏份也全都拍摄完毕了,看着一堆自己眼熟的族亲在那里本色出演客串宗室诸王,刘元修都想报名参加了。

我也是老刘家的人,长得和先祖超像,让我也试试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