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疆国 > 第19章 第十九章 后世(一)

疆国 第19章 第十九章 后世(一)

作者:长恨歌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6-13 01:37:42 来源:文学城

新汉历762年6月,兰陵号海船。

这艘往来于神州中原、瀛洲、长洲、炎洲、次州天竺、殷州等地的超大型海船,隶属于皇家海运集团,航行路线经过的地点也非常经典。对外宣传的时候,就打出了“体验古老汉族海洋开拓史”“遵循先王足迹,体验异域风光”这样的宣传语。

弘文大学、修文大学、崇文大学、鸿都大学等几所学府,更是每年都有为优秀学子提供相关的修学旅行的选项。

也就只有这几所前身是皇室、勋贵子弟专属学府的大学,才如此的财大气粗。

一般学府虽然也提供修学旅行,但是包括的范围可没有那么全面。

如今的兰陵号上,几批来自高等学府的学子,正围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旅行收获。

正所谓“诗言志”,学子们交流着自己参观完瀛洲后有感而发的各种诗作,若是其中有出彩的,就帮忙在网上传诵一番。

大学历史上,也不乏诗作出彩,被举茂才加分的名人。如今已经是文坛宿老、亿万百姓热切追捧的绝代诗仙李太白,当年也是在修学旅行的诗作唱和中,将自己的名声推向全世界的。

出身殷州的刘元修在这一批同学里也算小有文名,不过因为家世的缘故,他对传扬声名的态度向来不太热衷。

拜托,就算远在殷州,但他也是大汉宗藩,家里真的有王位要继承,读完大学就得回去参与政务继承家业。和传扬文名相比,更重要的应该是交好几个同学,看能不能把人带去建设美丽新殷州吧!

“元修,后日就到炎洲了,我们准备一道去戊字号推荐路线,你要一起去吗?”

刘元修的的门外传来同学的声音。

炎洲和刘元修出身的殷州不同,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争霸,各大藩国已然被炎国一统。

即便是在始祖后裔中,炎国也是首屈一指的大国。

从始祖东海桓王刘彊开拓海外开始,东海系的诸王一直对经营海外抱有强烈的兴趣。

始祖离世后五十年,这股热潮逐渐消退。

但是等到汉亡后,海外王裔中有一雄主三兴大汉,同时诸多汉家后裔也发现了经营多年的海外可以作为中原退路后,开拓海外的热潮就再度兴起了。

殷州的开发,已经是第三次海外开拓热潮时期的事了。

第二次海外开拓热潮时,大汉并非没有发现殷州的存在,但是需要远渡重洋,人马的运输全靠海运——其他几州因着始祖时期的开发,二次开发潮时,还能从海陆两方面得到及时援助——是以殷州的开发交流,只能算小规模。

殷州更有诸多原住民,前来开拓的汉人采取的是徐徐图之、缓慢同化的方式。

刘元修自己身上,就有一部分殷州原住民帝国皇室血统。

不过联姻嘛,这也正常。次州天竺之地,也有这种情况。

也就是瀛洲、炎洲、长洲的情况好一些,各诸侯王室的血统都还是纯粹的汉家血脉。

刘元修想到上次宗室集会的时候,炎国的十九皇女,他的族姑发出的热烈邀请,觉得来都来了,族姑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便下定了决心。

“别选戊字号,我们选甲字号路线。正好我在炎洲有一位族亲,到地方以后,我和你们一起去拜访她。”

刘元修的身份,没有刻意隐瞒——毕竟他来上学,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招揽大汉广阔疆域中的顶尖人才——他的炎洲族亲是什么身份,同窗们也都知道。

纵然能上顶尖学府的少年人,都是未来可期,有些人同样家世出众。

但是大汉诸多藩国,同样人才济济,有抱负的人当然想在大汉本土,或是最早开发的海外藩国里受得重用。即使如今已经有了网络,消息传播变得轻松、便捷,但最好的晋升途径,依旧是在中原汉土之中扬名。

刘元修提出修改路线后,来邀请他的同学欣然答应。他们这帮平日里就走得比较近的人,当然是一起行动的。

下了兰陵号,选择不同修学路线的人被各自的导师带走,炎洲方面也安排了接应他们的人。

刘元修这一组更特别一点,他们的游学路线由刘元修的族姑特别安排,下榻的也是族姑出资赞助的皇家酒店。

一行同学都能感受到,炎国十九皇女的目标是刘元修这个族侄,他们属于附带的。

行吧,老刘家自己的事,他们不好管。附带福利很不错,那他们就安心研学,敬陪末座呗。

刘元修直到见到人之后,才发现十九皇女让他选择甲字路线是有原因的。

这条路线包含了大量始祖第一次开拓时期的遗迹,以及后续两次对外开拓时期,不同身份的炎国人所进行的积极努力的探索。

任何一个看了这条路线遗迹的人,心中恐怕都会燃起对外探索的火光。

但是……刘元修内心倍感无力。

支持对外探索,和掺和其他宗支的家事完全是两码事吧!

大汉藩国众多,但是,并非所有对外开拓的藩王都子嗣众多。

第三次探索潮结束以来,已经陆续有十几家王国绝嗣了。

按照旧制,绝嗣当然只能无子国除,但是那是大汉帝国掌控下的中原藩国,宗王并无实权。这些对外开拓以来的藩国,一旦王室绝嗣,剩下的就是庞大的国土。

那是惹人垂涎的肥肉,谁都想去分一杯羹。

即便是中原的朝廷,也不能压下物议,将这些藩国收归本土直辖。

如此,便出现了第二条路——其他宗藩入继。

说起来,入继承嗣什么的,也是大汉的老传统了。

可问题是,绝嗣的王国已经找不到近亲承嗣了,追溯起来,能追溯到十几代前,甚至追溯到太皇刘彊初分子嗣的时候。

再有一些女君传国的,除了国君一脉姓氏不变外,其余人可能会承父嗣,传他姓。

这一批不姓刘的人也站出来争,又没有确切的证明,当真是让人头大。

炎国的十九皇女属于这一代的炎国皇室里积极从政的那一种,在宗亲之中也经营起了不小的人脉。

若是炎皇分封,她得获实封的概率不低。

可问题是,如今的炎洲也不剩多少分封之地了,倒是殷州、玄州等地,还有施为的机会。

刘元修就知道,这位十九皇女之前一直对和他们家做邻居感兴趣,怕是早就对行将绝嗣的延平国有意。

他只是修学旅行而已,为什么会面临如此困难的表态选择啊。

不和对方见面还不行,一旦让对方知道,就相当于他变相告知了对方自己这边不会帮忙。

唉,真是令人烦心。

交谈的间隙里,刘元修看着他们这一站要游览的太皇航海组图,以及中祖皇帝三兴大汉之后颁行各藩国的汉土藩国全图,惊叹敬佩的同时也在心中默默哀嚎。

太皇,您老人家留下了那么多预言和后代行事方针指导,为什么不将继承制度完善一下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