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三载。
风云变幻。
太子府。
“殿下。”
“或许殿下不该只关注您的兄弟,还有您的妹妹,明昭……”
“……何有此言?”
幕僚深深道,“杨长月回来了。”
杨氏长月,名声在外,明昭是她的弟子。再则,陛下对杨长月十分信赖。听说她回来后,陛下还特意送礼去长歌门,这足以看出陛下对她的爱重。
此事不言而喻。
在杨氏长月无音无信的那几年里,圣人若遇疑难杂症或是心有犹疑之事,便常常回道,“若是长月,此刻折子已经放到朕的案头了!”
“此外,明昭公主在朝堂上的表现一直都很出色。”另一位幕僚接着说,“多年来,她主持译经之事,文人之中威望极高。近日南诏国叛乱,是她亲自带兵处理的,大捷。”
李瑛陷入了沉思。
他一直都知道,明昭并非等闲之辈,她的能力和智慧都不容小觑。然而,他也清楚,现在的局势对他来说并不乐观。
多年以来,他为太子,谨小慎微,不曾再有招惹父皇之事。父皇对诸子十分忌惮,但对明昭却信任有加——虽不免明昭女子,无缘上位之故,但表现出来,就是十足的信任。又令她主管国子监,又令她主持译文,连苍山六诏叛乱,都令她领兵出外平定。而他作为太子,却需步步为营,维持己身之才,又避免树大招风。他为太子,过往与李林甫明里暗里交锋多年,谁又能说这不是父皇所想要看到的呢。
五年前李林甫死了,杨国忠继任中书令,虽无大才,却深受父皇喜爱。他背后有杨玉环撑腰,平素嚣张狂妄,本就与太子府关系紧张。当年武惠妃之事,早已教导过他,枕畔之风的威力。如此之时,他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与父皇诸子女的关系,以免碍了父皇的眼。
公主府。
“殿下,现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您应该去争取那个位置。
明昭皱眉,“文和慎言。”
“臣只知殿下文韬武略,举世无双,何必屈居人下。”
“够了。你别忘了,太子是我的兄长!”
“但那位大人回来了!”他上前匆忙道。事情一下子就变化了。“公主殿下是她的弟子。何况,陛下对她十分信赖。听闻她回来后,还特意送礼去长歌门,足可见爱重。这对公主是有好处的。”
明昭瞬间沉脸,“别惹我师父不快。”虽然她的先生一向聪敏慧达,通察机锋,但她本人,却是从不屑于待人机锋的。皎皎云间之月,才有了她的消息,她不能入局,她也不允许任何人拉她下水。
她缓了缓语气,“你该知道的。父皇绝不会让一个女子,生出那种心思。”
“哎!公主,您在朝堂上的表现一向不错,多年来主持译经之事,文人之中常得敬服。而且,最近南诏国叛乱,是您带兵处理。难道陛下这不是在给您机会吗?”
明昭捏了捏眉心。她知道,文和的话并非毫无道理,但她更清楚,父皇的心思则更加难以揣测。
“你可曾想过,我与兄长一母同胞。父皇看重我,也不过是因我定会给自己兄长扶持而已。”
“若是如此,圣人又怎忍心有意挑起你二人之争呢。”
“……”
“即使公主殿下不想争,那太子呢?太子会觉得没事吗?”
她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
“文和,你的忠心我都明白,但太子毕竟是太子,为人臣者,不能妄为。”
“殿下,臣是为了殿下的未来着想啊!臣有消息,太子纵容府中仆役打死平民。若将此事公之于众……”
明昭的脸色骤变,她猛地站起身来,盯着文和,“你疯了吗?若此事传扬开来,不仅太子,整个皇室的颜面都会受损!”
“而殿下若能巧妙处理此事,不仅能维护皇室声誉……还能更进一步。”
“……此事可有确凿证据?”明昭冷静下来,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文和从袖中取出一封信,恭敬地递上:“殿下,这是御史府的调查报告,证据确凿。臣冒死上奏,只为维护皇室声誉。”
明昭一掌碎了文书。“文和,我不能这样做。至少不想通过这种方式。”
“殿下!”
“这件事,父皇知道了吗?”
文和暗自握紧了拳头,“陛下尚未得知,臣希望殿下能早作决断。”
明昭冷笑,“你是要挟我?”
文和依旧不为所动,平静地说道:“殿下,臣不敢。陛下一向重视民意,若太子之行披露,陛下必然会重新考虑继承人。而殿下您,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纵有再多几分道理,她却实在不愿以这种方式争权夺利。
“暗箭伤人,非我所愿。”
文和叹了口气,“殿下,您太善良了。但这世道,善良未必能换来公正。臣只是希望殿下能在未来的朝堂上有一席之地。”
论学识,才华,见地,心性,胸襟,手段,殿下都要超于太子,仅仅是因女儿身,圣人就在各种方面偏颇太子,这又谈何公平呢?!
“你先退下吧。”
文和行礼退下,明昭坐回椅子上闭上了眼睛,心中翻江倒海。
她知道,现在她必须做出一个决定,一个关乎未来的决定。
夜深人静,明昭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宫灯,心中思绪万千。
师父。如果是您呢?您会怎么做呢?
几天后,朝堂之上,御史大夫文和突然站出,手持奏折,高声道:“圣人,臣文无劣有本要奏!”
明昭当即心头一跳。
帝王微微皱眉,示意他上前。文和跪地呈上奏折,沉声说道:“圣人明鉴,臣举报太子德行有亏,纵容府中仆役打伤平民,此事已有确凿证据,请陛下明察!”
朝堂瞬间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帝王身上。
帝王接过奏折,翻阅片刻后,脸色阴沉。大朝会之上,他也不能当做视而不见,只得冷冷说道:“李瑛何在?”
太子从队列中走出,脸色苍白,当即跪地道:“父皇,儿臣不知此事,还请父皇明察。”
“太子,你身为储君,竟然纵容仆役行凶,这如何能服众?来人,立即查明此事,若有半点虚假,朕绝不轻饶!”
太子脸色更加苍白了。无疑,此事若被证实,他的储君之位就岌岌可危。
帝王的目光落在明昭与文和二人身上,更是冰冷。
“文无劣,既以臣身状告上者,你可知罪?”
“拖下去。五十大板。”
明昭看着他,又对上帝王的目光,欲要出口,复又退回,她深深吸了口气。
此举一出,怕是再无回寰余地了。文和呀文和,这次你可真是把本宫架在火上烤啊!
不过三日,朝堂上再起波澜。有人状告明昭公主借职务之便私通南诏,勾结叛逆,图谋不轨。
帝王接过奏折,脸色再次阴沉下来。
“明昭。”
明昭从队列中走出,镇定的行礼:“儿臣在。”
“你可知有人状告你私通南诏,意图叛逆?”帝王的声音如寒冰一般,直逼人心。
“儿臣不知此事,还请圣人明察。”
朝堂气氛再度紧张起来,众臣无不低头屏息,唯恐祸及自身。太子李瑛站在一旁,眼中却闪过一丝复杂之色。
正是此时,又一名黑衣侍卫快步走入大殿,跪地禀报道:“启禀陛下,臣已查明,状告明昭大人的人乃是南诏使者,他手中持有明昭大人与南诏的密信。”
帝王眉头紧锁,沉声道:“呈上来。”
黑衣侍卫双手奉上密信,帝王接过,仔细翻阅。信中内容确凿无疑,乃是明昭与南诏使者之间密谋举事,字里行间皆是勾结叛逆之言。
“明昭,你还有何话可说?”
明昭脸色微变,拱手说道:“陛下,儿臣冤枉。此信必是有人伪造,意图陷害儿臣。”
“伪造?你以为朕会相信这样的借口吗?”他狠狠地拍上了桌子,“来人,将明昭押入天牢,严加看管,待朕查明真相,再行处置!”
“遵旨!”数名侍卫上前,将明昭押走。明昭没有挣扎,只是在离开时,深深看了太子李瑛一眼。
太子李瑛心中一紧,很快又恢复了镇定,低头不语。
朝堂之上,众臣议论纷纷,帝王的目光扫过众人,冷冷说道:“此事非同小可,朕要彻查到底,若有任何人敢包庇,定不轻饶!”
众臣齐声应诺,心中却各怀心思。
夜幕降临,皇宫内一片寂静。太子李瑛独自一人站在书房中,眉头紧锁。忽然,一名黑衣人悄然无声地出现在他身后,低声说道:“殿下,事情已经按计划进行,明昭已被押入天牢。”
李瑛点点头,叹道:“但这还不够。”明明信也有了,但父王也只是将她打入天牢而已。查……还需要查吗……
“殿下放心,属下自有安排。”
“记住,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他必须这样做。
作为同胞兄妹,年少之时,他们也曾有过一段快乐的日子。无论父皇如何偏爱,他都没有想过明昭对他这太子兄长有何居心。
但是……身在皇家,由不得自己。
明昭,这都是你逼我的。
黑衣人点头,身影一闪,消失在黑暗中。
与此同时,明昭静静地坐在角落,天牢阴暗,而此刻她已无暇考虑。忽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她抬头望去,只见一名身材瘦小的狱卒走了进来,低声说道:“殿下,有人托我带话给您。”
明昭抬眸,“什么话?”
狱卒从怀中取出一张小纸条,递给明昭。明昭接过,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太子李瑛与南诏勾结,意图陷害。”
明昭垂眸不语。
翌日,朝堂上又是风起云涌。帝王依旧坐在龙椅上,冷冷地注视着众臣。忽然,一名侍卫快步走入大殿,禀报道:“启禀陛下,臣在明昭公主府中发现了一些重要证据。”
帝王眉头一挑,“呈上来。”
侍卫双手奉上一个小箱子,帝王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叠密信,内容皆是明昭与南诏使者的通信往来。
“明昭,你还有何话可说?”
帝王震怒,掷下信笺。
明昭被押上朝堂,拱手道:“陛下,这些信件皆是伪造。儿臣镇守南诏三年,与叛军数度交手生死之敌,又如何会与叛逆相通,危害大唐社稷。”
帝王冷笑一声,“为什么!因为你是个女人!来人呐!”
你是个公主!
明昭垂眸,心中一片寒意。
话音未落,又有人来报。
“禀陛下,臣要举报,侍郎杨国忠私藏龙袍,分明有不臣之心!”
满堂寂静。
帝王都呆了一下,这次都给气笑了。
好个杨国忠!他有那么大的胆子吗!
没想到看着戏看着戏,突然事情就扯到自己身上了,杨国忠脸色一白,咚的就跪下来了。“圣人!圣人!臣待陛下忠心耿耿,此事定是有人陷害啊!”
帝王幽幽的扫视了台下百般神色,“来人呐!把这三个孽障给我打入天牢!再做审问!”
“退朝!”
与此同时,顾霜迟站在朝臣之中,默然无语。如今朝中三股势力角逐,太子和公主都倒了霉,只是他们二人,恐怕陛下又想起过往旧事。现今只要杨国忠一下水,陛下多少会冷静一些,而明昭也会因此得到暂时的喘息之机。
……
太极殿。
“反了!简直是反了!”
然而,帝王尚且还存有一丝理智。
一下三个都没了。情况明显不对。
明昭,李瑛,杨国忠,朝中势力如何,他是再清楚不过的。
而或许正因如此,帝王才怒极。
“陛下……”高力士小心翼翼地问道。
帝王眉头紧锁,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无奈:“明昭与亨儿……他们的关系,实在太像当年的太平姑姑,与朕。”
高力士心头一震。那段往事如同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横亘心头,时刻提醒着他权力的残酷。
“陛下,是否需奴为您分忧?”高力士试探性地问道。
李隆基轻叹一声,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疲惫:“力士,你跟着朕多少年了?你应该明白,有些事情,终究无法避免。”
高力士默然,心中却更加担忧。帝王的犹豫不决,可能会让局势更加复杂。
“圣人,奴愿竭尽全力,为圣人排忧解难。”
……
“圣人,”
“凌雪阁探子并未发现明昭殿下与南诏勾结的迹象……”
“太子呢。”
“太子确实……确实……”
“杨国忠呢。”
高力士摇了摇头。
帝王眼中闪过一丝阴霾。但子虚乌有之事多了,很快就会成为事实。
三人再度被押上朝堂,明昭依旧镇定自若,“圣人,儿臣一心为国,绝无二心。”
帝王神态漠然,心中却已打定主意。虽然这几个人罪名无法成立,但他必须借此机会收拢兵权。
“明昭,”帝王缓缓说道,“你身为朝臣,却引得空穴来风至此,实在是失职。今日起,你暂时卸下兵权,待查明真相后再作定夺。”
明昭心中一沉:“儿臣遵旨。”
待小朝会其他几位大夫退下,高力士站在大殿中央,心中如同被巨石压住,左右为难。他看着跪在地上的明昭和李瑛,再看看一旁的杨国忠,一时思绪万千。
当年那段动荡的岁月,回想起来是如此可怖。如今,太子和公主的关系竟与之如此相似,令他忍不住骨血发冷。
“二位殿下,你们难道忘了当年的教训吗?”高力士终于忍不住,声音低沉而急促,带着一丝恳求。
他们都是圣人的子嗣,他实在不想,实在不想……这对圣人而言,是多么大的打击啊!
李瑛缓缓抬起头,神色复杂难辨,“高公公,你也知道,我与明昭之间的恩怨,早已无法化解。我们只能各自为战。”
明昭:“高翁不必多言了。”
杨国忠:“高公公高高公公,臣实无谋逆之心啊!高公公给陛下说说!啊,说说。”
高力士一脸无奈。现在是您的事大吗!这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朝堂三波势力都下水了!
但他也不好得罪人,只得提点了一句,“杨大人,陛下只是说,待详审查。还有两位殿下呢。”你怕什么。
……
朝堂一下。
太子道,“你真觉得你能拿下凌雪阁?妹妹。”
明昭脚步一顿,回望他道,“你我心里都清楚,这场争斗,谁都不会轻易认输。”也不能认了。
她道,“凌雪阁的权利,也不是靠人多就能拿下的。”
“那就走着瞧,看看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明昭站起身来,目光坚定,“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
李瑛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宫墙,缓缓开口:“高翁,父皇他老了,很多事儿都顾不上了。你也看到了,朝廷现在乱成什么样子了。”
“殿下,圣人他还是有他的威严在的。”
李瑛:“威严?可他现在一心只在贵妃身上,朝政大事不管不顾。你我都清楚,再这样下去,天下会乱的。”
高力士皱眉,“殿下,您这是……”
李瑛转身,眼中闪过一丝决然:“若孤能登基,必定重用于你,封你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不尽。”
高力士面无表情,“老奴只忠于圣人。”
李瑛冷哼一声,转身离去,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
明昭公主:“高翁,难道你忍心看着父皇晚节不保吗?”
高力士:“公主,奴才忠于圣人,其他的事奴不敢妄言。”
明昭叹了口气,“如今杨国忠为相,收并田地万亩,连他家奴仆都敢随意踏死平民百姓,所行所做引得民愤,父皇沉迷贵妃,对此不闻不问,你呢?你如何觉得?”
高力士:“公主,老奴也知这些事,但圣人不愿听,老奴无能为力。”
明昭公主:“高翁,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
“……”
一只白鸽落在她的指尖,她取下密信看了一眼。“本宫得到消息,明日,太子召集羽林卫将从玄武门入宫。”羽林卫阿勒室是他府中姬妾长兄,如此情况,意料之中。
“!!太子殿下要做什么!”
“您该知道的。如若不信,大可令你的凌雪阁再查。”
“……殿下想做什么?”
明昭:“后发制人。高翁,帮我吧。”
“那圣人呢。”
“本宫允诺,与之前并无不同。”
“此话当真。”
“若违此誓,天打雷劈。”
高力士:“公主,这……好吧,我听您的。”
……
明昭公主:“神策军听令,随我入宫!”
神策军统领:“遵命,公主!”
高力士:“公主,奴才已经安排好了。”
明昭公主:“好,有劳高翁了。”
高力士:“公主放心。”
-------------------------------------
夜明星稀。
铁甲刀枪之声,簌簌行于宫帷。
明昭公主带头在前,神色冷峻,心中却早已成竹在胸。高力士紧跟其后,手中握着一卷密信,眼神中透着坚定。
“神策军,封锁玄武门!”明昭公主一声令下,神策军迅速行动,将玄武门团团围住。
天光微醺,太子李瑛正带着羽林卫赶来,看到玄武门被封锁,脸色一变。他策马而前,高声喝道:“谁敢阻拦本太子!”
明昭公主自城墙上出:“太子殿下,今日之事,怕是要让您失望了。”
李瑛脸色铁青,怒道:“你这是要造反吗?”
“造反?”明昭公主眸色一冷,“太子殿下,您做的那些事,真以为没人知道吗?今日,便是你的末日!”
李瑛还想再说什么,城门四周,神策军已将他团团围住。高力士上前一步,手中的密信展开,朗声道:“太子李瑛,意图谋反,证据确凿。奉陛下之命,协公主,即刻缉拿!”
羽林卫见状,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眼睁睁看着李瑛被擒。李瑛被押送上前,仍然不甘心地挣扎:“你这是陷害!父皇不会放过你的!”
明昭公主:……
“父皇早已看透你的野心,只是一直念及父子之情,才未曾动手。今日,你的所作所为,已是罪无可赦。”
“野心?哈哈哈哈哈哈!明明是你!明明是你!”
李瑛被押走后,宫中一片肃然。明昭公主深吸一口气,转身对高力士道:“高翁,接下来该怎么做,你知道的。”
高力士点点头:“公主放心,奴才自会安排妥当。”
翌日,明皇被尊为太上皇,除了政权,其他一切待遇与当皇帝时无异。他对此安排没有异议,思及太平旧事,他早已心力交瘁。
天宝十四年春。明昭公主正式登基为帝,改元“华光”。
登基大典上,女皇一身龙袍,威严端庄。她站在高高的龙椅上,俯视群臣。群臣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自此,乾坤已定。
女皇心胸宽广,除李瑛及当日为首的几个将领收禁之外,并未执行彻查清算,纵是有人心怀不轨,企图救出李瑛,她也不曾有意计较。
如此种种,纵然初始受人质疑,如今也慢慢消停了下来。
她曾随儒门长月修习文经,曾与她于纯阳听道,她明白何为仁义,何为自然。遵师长教诲,她也于公主之时,游历江湖,她看遍民生百态,就更懂百姓疾苦,后至南诏,渐渐意会当年顾霜迟那里为何会提出,传扬大唐典籍,教化四周蛮夷之策,她学着收敛刀兵,学着以仁为刃。
临位以来,女皇广施仁政,任人唯贤,不计出身,心胸宽广,颇有太宗之遗风。
她敢于挥刀向内,彻查贪污**。明昭女皇亲自主持大审,严惩贪官污吏,肃清了整个朝堂。她专设明镜台,又废以下犯上之罪,以受百姓举报鸣冤,确保官员们不敢再行贿受贿。
女皇大力提倡文化教育,鼓励学术研究,推动文艺创作。在她的支持下,文人墨客纷纷涌现,华光一代,诗词歌赋、书画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
经济方面,明昭女皇减免田税,按图索骥,又促进各地商业贸易。她修建水利工程,开垦荒地,以求仓廪之实。
华光一代,承开元盛世之风,挽天宝宫乱之祸,国号响彻天下。诸国来朝,以示友好。他们愿来,女皇便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他们变乱,女皇也有着对付南诏之乱的手段。
她不仅挽救了天宝后期的危局,又开创了一个文化盛世。
而谁又能想到,这一切,早以一树桃花之落为始。
番外到位啦~~~
完结撒花撒花~~~~
剧情到此就彻底结束啦,几个人物小传可能不定期掉落
感谢各位小天使支持,爱你们~~~
让我们有缘新世界重逢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5章 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