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的周围已经变了样子,从子的租田处,李斯可以清楚眺望到那座学宫,不,现在或许已经不能称之为学宫,而是应该叫做“城”。kanshushen
灰色的墙壁,看起来无比坚固,那就是不久之前程子要求墨家中人烧制的东西。
如今已经初具规模,李斯从未有见过这样的城墙,颜色与寻常的夯土墙并不相同,但是坚固程度却不相上下,并且也不输给用糯米汁沾合的特殊城墙。
受制于劳动力与粮食产出的不成正比,又因为这个世界内除去灾**,还有妖孽霍乱,时不时还有黄泉下面的鬼人跑出来,所以不论是在有法力的世界,还是在没有法力的世界,百姓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郑
就像是曾经的火屠事件,冒出个妖怪,动不动就要死上个把县的人,那一下子千家万户是没就没,黔首又不会法力,而一旦出现妖物,低等级的修行者,除去兵门之人,其他各家各派基本上都对付不了。
因为如果是出现在千家万户,这么大规模的聚集地,出现了妖,那么这个妖的本事必然不,俗话的好,浅浅的潭里出不了蛟龙,只有大河大江才有风雨,有风雨兴则生蛟龙。
妖也是同样的意思,作为饶对立面,本身就是饶各种不详情绪所化,藏匿在山危界,隐匿在阴土之中,一旦被激发,来到阳世,必定造成巨大破坏,所以反而是妖不常见,大妖满地走。
因为人数过少的地方,积累的不详,积累的怨气也越少,这样就越不可能诞生妖来。
当然,也有像是雨霖铃那种,是自愿与妖神做出交换,这是“化妖”,并不是寻常的自然妖类。
故而,即使是在有法力,兴修行的春秋战国时代,粮食的产量比起正常历史要高,但也高不出太多,和人口依旧是不成正比,加上连年兵灾,百姓们很多都逃遁到大山里面,这也就导致山东六国粮食减产严重。
这也是后来长平大战,赵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没有粮了。
故而李斯知道,那种用糯米汁浇筑的城墙,是不输给石城的坚固墙壁,但是所要浪费的粮食也是一个文数字,起码能供养十万大军,没有哪个傻子国君会为了筑一座城而投入这么多粮食,如今还是纵横家乱走的时代,像是当年张仪,懂不懂就割地换城,复又耍心眼拿回更多,筑城筑的这么结实,有时候也不是好事情。
弄好的城池拱手换出去,拿到利益之后撕票,结果打的时候发现自己当时筑城太卖力,结果打不下来?
这种痛击我方队友的行为,各国君王也不是傻子,怎么会去做。
不过如今,李斯在试过那新的材料,结合砖石填补的城墙后,宛如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而许多稷下学子,在第三个月与第四个月的空隙之中,也发生了态度转变。
他们不知不觉,从鄙视墨家制造的东西,到希望墨家在他们的新田里试验新的水利机构,希望以此来让自己的田地增产,看着那些粟米蹭蹭蹭的向上长,学子们心中,都是升起了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非常的舒适,看着这些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有一种特别的...快感?
对,就像是钱,源源不断的进到自己的手里一样。
李斯现在也养成了这种习惯,时不时就在田埂边上站一站,想看看又有什么新的东西被拿出来。
六月。
一晃半年转眼而过,太学宫的那座高城也终于有了模样。
李斯感保证,这是他见过的最阴郁的一座城,但也是最威严的一座城,比起他曾经见过的那些城来,这座城池,甚至...如果再继续筑下去,或许可以逐渐与齐国的百万户雄城“高唐”比肩。
田野尽头的那座炉窑也变得更大了,烟囱也从一个增加到了四个,火与热浪不断从中喷发出来,对于墨家弟子来,他们的考核和其他人大不相同。
七月。
程子开始授课,诸学子干了半年的农活,一个个都晒成了农家弟子,肤色黝黑不,原本金贵的手掌也变得粗糙,而在这半年内,程子时不时会在田野中给他们授课,渐渐的,他们发现这似乎成了一种常态。
直至如今,程知远忽然要他们前去太学听讲。
陌生的殿堂,陌生的屋子,他们已经足足数月没有踏足这里,从二月到七月,整整半年。
程知远放了一个奇怪的东西在案台上,李斯保证,自己这辈子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琉璃。
通透仿如溪水,澄澈胜过净。
古怪的东西,但是很快,不仅是李斯,所有的人都静默了。
他们看到那个古怪的通透琉璃器械中,出现了一股气。
那些水被火烧的沸腾起来,随后产生的气挤压着透明的轮.....这个东西开始工作了,超乎于时代的想象力,但在程子口中也是踩着巨人肩膀制作出来的。
它的原理并不复杂,通透的琉璃让所有人都看清楚了其中的运转,一切不过是烧水,但是从没有人想过,烧水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动力!
墨家的弟子们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烧制出来,这一次跟随来的交换生里,只有一个年长的墨者,其他的都是新晋的墨家子弟,又加上是齐墨的缘故,制作器械远远没有秦墨来的好使。
但他们还是把这个东西烧制出来了,纵然要达到完整无气泡的通透琉璃,需要的制作工艺极高,但是这个世界的墨家,凭借着在烧制过程中,注入自己的精气神明为方法,用了这种“作弊”的技巧,成功捣鼓出了这个玩意。
这段时间,有好几个墨家弟子因为精气神明耗尽,心力交瘁而晕倒。
李斯呆呆看着那个机械,他张着嘴,眼中已然只有那通透琉璃内高速运转的蒸汽。
程知远对诸学子道:“不是要问数学之道的成果吗,此物便是答案之一。”
“子不语,子不语....子不语,怪、力、乱、神。”
“人借地之力方无穷也!”
————
“力,形之所以奋也!”
(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的变化状态,匀速运动到加速运动。)
——《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