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 > 剑颂 > 第三百五十二章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剑颂 第三百五十二章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作者:淡水鲈鱼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0-06-27 07:25:20 来源:转码展示1

龙素来的很早,她昨夜并没有睡,自从回去之后,她于榻前思索,重做白日数学公式之题,这一开始演算,便犹如野马脱缰,肆意撒欢,不知不觉,闻鸡鸣起时,再看东方,已然是旦之刻。xiashucom

那东方之日,旦升起的瞬间,让她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黄厉原。

夜门夜游子丧命于她手,这件事情夜门之主已然知晓,然而陈良祖师为辞门之后,夜门便没有后续的责问出现,而白鹿宫中,对于这件事情,知道的人亦是甚少。

陈良祖师是个坏脾气,他常常耍剑时心意不通,便要用剑气杀一番山石江水,抓一两个龙王砍死烹之,不过野山烂江里头的所谓龙王之流,无非是老龟鳄鱼罢了。而每当他负气极致,怒不可消时,他便哪也不去,只在自己宫中磨剑。

他极少杀人,用的是楚国的寻常五尺剑,那剑是他以前在旧都丹阳捡到的,陈良祖师,当时他回去旧都怀古,却见此剑突兀出现在身前,就像是拦路一般,故而他就称这把剑为“当涂”。

当涂者,挡路之物或人也。

龙素大概知道陈良祖师入夜门之后发生了什么,恐怕白鹿宫的剑光又在夜门内留下了长久难以消弭的印记,对于这件事情,龙素曾与祖师陈禀,因为当时杀夜游子,倒也有些内情。

越王有坏礼者,自己听闻之后,为了遵循君子之道,便必须追而杀之。

黄厉原的一切已然过去了很久,不知不觉竟然已经又是一年。

龙素见到程知远以木板架起,以木炭为笔,在其上书写,感觉倒也有些意思。

这时候大家写东西,写错了往往是用刀进行削除的,轻轻刮掉重写便可,所以往往一套“文学用具”,其中是有刀的,像是龙素这种儒门大士,更是随身携带,也就程知远身上不带刀,还要向她去借。

但谁知道程知远是不是故意的呢。

“黄金比率,一条线段的总长度为黄金比例的阳数加阴数的单位长,若把它分割为两半,长的为阳数单位长度,短的为阴数单位长度则短线长度与长线长度的比值即为黄金比。”

“阳数与阴数,阴在上阳在下,阳数不得为无,我们之前讲过,连山易中,阳仪是一加上一等同于二,卦序是一,阴仪是无加上二等同于二,卦序是二.....”

“伏羲卦序中,一一是太阳,一无是少阳,无一是少阴,无无是太阴。”

“我们平常几分之几,十成把握有其七,那么这就是十分之七,这个大家在算经中应该都有学过,以前周公旦曾经做过这方面的探究,我在洛阳太学的时候,西郊的藏书殿内有很多关于算经的书.....”

“我赤县南世,数字之道源自于河图洛书,所谓黄金比例,亦可以称呼为伏羲线,这其中有一种数学法,叫做勾股术。”

“河图中宫十数为股,五数为勾,然后各自自乘,再开方得弦.....乘,需要复习一下吗?”

“........若求斜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斜至日......开方,这里有人不会的吗?”

程知远用木炭笔写了大半个木板,同时对下面的人发问,这里面有很多人是看过周算经的,开方是什么他们有些了解,但是更多的人则是有些抓瞎,毕竟这不是主要学问,稷下诸士多论治国策略,其中弟子,在没有入各圣门前,多以高士自称,算经极少有涉猎者。

然治国之道,实话,这帮学子治国.....学生建国,治国,基本上是无稽之谈,徒增笑尔,连社会关系与生产力都搞不清楚的一帮人,只会高谈阔论而不知道如何治理,难道动嘴皮子就能让地之力俯首听命吗。

人群中自然有人举手,程知远自然要给他讲清楚,这一下又有不少人眼前熠熠,仿佛刚刚见证一道新门户,那后面鸟语花香,美不胜收。

但是自古以来,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物有不足,智有不明,数有不逮,神有不通。

有人欢喜,听得入神,便有人浑浑噩噩,只觉得如听书云策,身处于霄汉雾罩之中,随沧浪逐流不定,便是脑袋内一团浆糊,越听越是痛苦。

这般人多数是未曾习得算经之道者,虽或许有大才,但却不在算数之上,故而此时,程知远讲到公式**时,不少人抚掌大笑,兴奋异常,而亦有许多人默默站起,从熙攘的人群中悄然告退。

其中有顽劣者,出去之后,从稷下离开,面色并不欢愉,在外头逢人便道:“那西郊太学主,来齐国稷下,前两日闻他名声,故特往一见,谁料到他却在里面大谈什么算经,数术之法,我如闻书,听得实在是头痛难耐,哪里有当初我听圣人讲学时,那般舒适欢愉?”

“这太学主名声过大,言过其实,所谈之道,难以让人信服,亦与治国安邦,上将伐谋之术皆无太大干系,着实是在里面高谈阔论无用之学,却还引得那么多人拍手相呼!诶,齐国庸人,何其之多也!”

这人摇摇头,一副十分惋惜的神色,而他遇到那人听完之后,感觉有些不对,便问道:“既然是你如闻书,那便明是你听不懂而已啊。”

此人脸色一黑:“足下是在下学识不高么?”

那人摇摇头,便不话走了。

而此人则是冷笑一声:“在下见识浅薄,倒是真不晓得那些开方,勾股之词,究竟对于治国安下有什么作用,难道面见君王,要呈上一列数字,对君王道以此数字,便可统一四海,安定邦国吗?”

他这般讲完了,犹是有些气愤,还要大大唾弃一番:“本末倒置,本末倒置,这等不入流的道,岂能在稷下这等下大宫宣讲三日!”

“我那邻居欺我,荒谬至极,着实可恨!再不来了!”

稷下之外有人大发牢骚的事情自然不被宫内留下的人们所知晓,不过纵然知晓,他们也不会多费心力,如今心思活络者早已明白数字之道究竟何等可怕,万物皆可列为公式,这地之间又有什么是不能用阴阳数列表示的呢?

而像是苏厉,他便醉心于数学之中的阵列之法,这是他本质使然,纵横策士,往往视下黔首,乃至于士兵,士宗都为数字,冰冰冷冷,不含有任何感情,士兵不过是个基数,人口不过是个交易,土地,不过是个筹码。

或许也正是这种“透彻”,才让苏厉深陷数学之中不可自拔。

策士对于数字有一种生的敏感,他们不仅要能言善辩,同时逻辑思维能力更要缜密强大,否则面对敌国君王,士族时,若不能巧舌如簧,那便是要被人剐肉剥皮,杀而烹之的下场了。

数学有人喜欢,有人闻之色变,犹如龙虎在前,这也是世间常情,而出去那人认为数学无用,自然也有他的道理,因为他本身位置不高,权利不重,读过二三圣贤书,游过七八十里地,所见之物皆是眼前,这并没有错误,只是因为他本身站的不高,亦并无大志的缘故罢了。

无大志不见得是坏事情,下的众生是层层叠叠的,有高处者便有中等者,便有次等者,便有底层者,从古至今,从来如此,区别只在于上如何待下而已。

程知远宣讲稷下,其中主要原因自然是荀子之邀,若不是为了那六部传世剑经,程知远何苦走这一遭,不过来稷下这一趟确实不亏,宣扬道理,荀子不仅仅是为程知远找了个舞台,同时也是为世间开了条新的道路。

并且这条道路从蒙昧立刻转向清晰,从坑洼立刻转向平整。

用时不过二十四个时辰。

稷下学宫乃是当世最大的“高等学府”,这里的人几乎都是战国的精英,在这里宣讲从来都是最好的选择,不论宣讲者出于什么目的.....

数学的作用在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所以它不绑定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项具体技能,但它却是一切工、科的基础。

物理,化学,生物,文,水脉.....这些每一个都和数学算经息息相关。

程知远的木炭笔忽然定格了一下。

他忽然转过头去,看了一下正在奋笔疾书,照抄“黑板”的嬴异人。

自己这三日宣讲,稷下诸人虽然兴趣极大,但都没有出现如嬴异人一般噬数如命的人,而这位未来的秦王,在经历了跟随自己的这短短时间之后,在未来又会出现怎么样的变化?

是继续回归历史,照本宣科,从去邯郸为质,再到吕不韦登门拜访,随后拜见华阳夫让名子楚,再后娶赵姬,回国登临王位,最后走完三年秦王路,年纪轻轻便归而逝?

还是.....走上另外一条,只存在于惋惜与幻想中的大秦之路?

仙秦神话?

程知远转过了头,而异人这时候似乎才发现不对,他抬起头来,看向程知远,此时学宫的大窗外,朝阳的光辉照射下来,明媚的冬光带着丝丝缕缕的寒气,把程知远映的,整个人都沐浴在金色的辉光之郑

熠熠生辉,耀世明华。

那是一个让嬴异人终身难以忘却的侧影。

直至后来,异人也曾想过,如果当年没有在稷下学宫遇到程知远,那么后来他的未来走向,可能完全不一样了。

他很庆幸,无比庆幸。

这个念头正是从这个时候生起的。

异人不知道程知远想什么,他只是觉得此时的先生,侧对辰龙之华,沐浴冬日金光于身,宛如上神只,又果是谪世仙真。

“周易之中,言大道五十,衍四九,但世间之数本有五十五,故大衍之数在数算之中,作为辅助,而不是一个公式,他相对于五十五地总数来,是取其五十,又散其一,不是完全,要看题下式......”

“这源自于河图之五,五数居中而不动,是恒定数,故而周易之中,把此五数减去,故而剩下的便是大衍五十......”

“得五十五数归于一,此一,我们称为太一,寂然无声,其一不动,万化冥会乎其中......”

“龙素,昨日我讲的圆周率,易盘,后其加上的数点,你还记得吗?”

程知远忽然点名,龙素一愣,便起身,清越之音犹如古筝轻弹,把昨日程知远所关于数点的道理一一复述而来。

“太学主称此类数字为微数。”

程知远点头:“不错,微者极也,微数之学,是指整数之外的数字,这里我要一下我在某本无名古经中所看到的递减称,分别是‘分、厘、毫、丝、忽、微、纤’。”

“昨日易盘,其中三点一四一五,可以读作三又一分四厘一毫五丝,但事实上,这样读起来,再向后便没有办法增加词汇,因为易盘是一个无穷不循环的微数,数无穷而词有穷。”

程知远在木板上写下圆周率,随后画了个圈。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万物之数都具有一个母相,故中五与八相加得十三,十三与八合又得二十一,二十一与十三合得三十四,三十四与二十一合得五十五,以致无穷地繁衍下去。”

“一,一,二,三,五,八,十三……”

“是故,在此数列中,前项加后项等于生成其后的数字,每相邻的两个数相加即得到后面的数,一阴一阳由数显道。”

“......当数字推演到五十五数时,正好是一至十个自然数完成其从生数到成数的一个完整的大循环。”

“在上式数列中,任何一个数字都是由前两个数字相加的和构成,这就是前项加后项等于再后项,那么我们回到刚刚那条线段,现在这条线段被两分,线是甲丙,分割点是乙,假设甲线被分为甲乙和乙丙两部分,甲乙大于乙丙.....”

“设甲丙为一,甲乙为未知,以误代称,按照这个公式去计算,较大部分与较部分的比值......”

“是零点六一八。”

第三日的临淄依旧喧嚣。

第三日的讲学馆内,只有一饶声音久久回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