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剑的另一端 > 第142章 第一百三十九回

剑的另一端 第142章 第一百三十九回

作者:东东堂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1-22 23:31:47 来源:文学城

饕餮,传说中是上古时期,西南有一多毛之人因好积财爱贪婪而化作的凶兽。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曾和父亲一起去一财主家处理过这种妖怪,那个时候受父亲指教有所了解,事后还被要求读了不少书籍档案。爸爸说,这是一种介于妖和煞之间的怪物。因为其灵气如煞灵一般汲取自人的贪婪,可和煞又有不同,往往却又能生出身体实形。虽然有身体实形,但又可元气出窍寄居在他人的肉d身之上。

古上大小方士的猎妖日志,有不少收复饕餮的方法和记录,可是这种魔却又在各地层出不穷。所以尽管每每有封印或除妖之记录,却不知是其元气逃出又至别处另生原形,还是在事实上已繁衍为一个族群。因生性贪婪凶恶,连一般的妖怪都不会与其来往,所以就算是人妖交好的现代,哪怕是我们这种方士也依然无法打听到这类妖怪的信息。凡是会出现这个名字,那一定是有人被害了。

因为患者送到医院时已经失血过多陷入昏迷状态,所以无法对他们进行直接的采访,只能根据病例和转院记录推断可能发生的事。这三位患者都是无名氏流浪汉,白天在附近的县城乡镇流浪乞讨,晚上借宿在沿线的小庙里。被送到乡镇诊所已陷入昏迷,无法检查医治只做了急救措施后转到了地区医院,地区医院不知是知道他们无法承担医疗费用还是确实无法收治,一路辗转才被转到了这所王府资助公益性医院。多亏了基础的急救措施保下了性命,可也因没及时救治可能会落下病根。

光手术就要花去好多时候,朱晨问我的意见。

“我也不确定,身上虽有邪气但也不盛。而且以我所读过的饕餮魔的案例,饕餮往往只会附身在单独的个体上,被饕餮附身的人虽然会有贪欲吃再多也觉得不果腹,那是因为食物带来的能量悉数被魔妖所吸收,所以并不会出现胃涨破的症状。饕餮为此本身选择的对象都是衣食无忧的有钱人,而被饕餮附魔后,为满足无尽的食欲,被附身者往往还会冷酷贪财,变得越来越有钱。饕餮不可能在还贫穷的时候就让他们病成这样。”

“这么看来并不是饕餮了,百妖被放出后类似的妖怪也不少。既然只是沾染了邪气,说明那妖怪还在他们一起呆过的地方,我们去那个地方看看便可知道真相了。”

杨大夫通过电话向乡镇诊所的医生进行了一番打听,发病前一晚他们借宿的都是安县北部山区中一座叫和莲寺的小庙,我也未曾听说过这座庙。不过那里早已出了省城地界,再往北去就是山区,自古是盛佛法的地区,没建制的民间小庙也层出不穷,所以也是正常的事。

“靠北接近山区,那不就是道长前阵子刚去打探过的九顶山脉吗?”

“那倒是还没到……”

“得去看看了,道长说那一带最近多洋人,而且涉及蜀地龙脉,要是烛阴已在那里建立起了组织可如何是好?”

“可那边也太远了,不如先派个清客前往查探……”

“早已听说蜀北山川壮丽,从城中也可窥一二。我身为世子,可还没亲身去那里看过呢。我让长史赶紧收拾行李,这个周末就去那边看看。”

这也太鲁莽了,我刚想再劝朱阳,但杨泽却说:“现在城中方士人手不足,看来也只有此法了。我帮忙联系那边熟悉的乡间大夫帮忙接待,两位到那里只要先联系那位村医就好。”

看杨大夫毫无担心的模样,他是知道那边的情况吗?

没想到朱阳早就准备好了哪天出远门的行李,老吴也迅速准备马上出发。虽然有一定的路途,但现在道路完善交通发达,那边是沟通秦汉的交通要道,走发达的高速路网,到那里用的时间甚至比去郊县花的时间还少。

不过那只是到了建制乡的路口而已,再接下来要爬的山路才是真的……

“真是雄伟!虽然早就听说过这高崖,但还是第一次站到他底下这么看它。”

盆地结构的最终端就在这附近,今天的天气好所以能看到不远处的山峰,因为角度距离的关系看起来不仅陡峭,而且这高度落差气势磅礴。不过我们今天要去的山不是后面那些高崖,而是面前的山。虽然相较之下只能算小山,但其实在平原上也不算低。

“殿下!是世子殿下吗?”

就在我们下车等老吴看地图的时候,不远处走来的一人两马正向我们走来,马蹄蹬的土路扬起了不少的尘土,为这晴天多了一层薄雾。

“先生是……”

“鄙姓柯,是附近的果农,因为年轻时跟着药王学过一阵子医,所以就在农闲时给乡亲们看看身体。老师的事我听说世子殿下帮了大忙。”

互相问候后,朱阳问:“那三位患者是你送来的吗?”

“是,是乡民先送到我这里来的。送来时我就知道不是我这等村医能处理的,就赶紧和乡亲们一起送到山下诊所急救。只是没想到辗转送到汉医院后,才听杨大人说是巫病。”

“只是沾染了邪气所致,但也不是巫病。不过邪气应该是在这山上,能带我们去那个所谓的和莲寺看看吗?”

“当然!小的已经在县医院里和杨大人通了电话,他嘱咐小的做好了准备。这两匹骡子就是小的特地问乡民们借来的。山路古道多崎岖,还开不了车,两位爷还是坐马比较方便。”

骡子?虽然城中而有人养马骑马,但在交通发达后多是出于兴趣,比如我们不久前拜访的王老爷。传说中的骡子,我倒还是第一次在书本外见到,没想到还真是像小马一样可爱。我们说话间,老吴已经从车子里拿出了包袱一个个绑到了骡子身上。

“那庙在山深处吗?听说他们几人是靠乞食度日之人,这深山里又能讨到什么东西?”

“这是山里的古道。这里自古是出蜀的要地。往北能到秦地,往东能至巴渝。但你也看到了前面的山地有多崎岖,古时所说蜀道难这里便是那蜀道的终点。自从有了汽车和公路后,开路绕山也无所谓,甚至能凿山搭桥建隧道,所以这种山里的古道就被废弃了。随着商路的衰落,沿路的山民也差不多都搬走了,这一带的景色不如北面的石泉,就更是没有游客,所以更显得衰落。好在修法的人就喜欢清静地方,这一带本是佛法兴盛之地,不少小庙虽然也因为没有香客无法经营,但还是有些人坚守在山里。不少没有家的人本就四海为家,沿路要找寺庙投宿,所以除了僧侣,就只有他们还会选择这种山路走。”

我们一边行路,柯医生一边向我们介绍。我也不怎么会骑骡子,多亏了柯医生帮忙拉着缰绳。朱阳倒是从小就学马术,看他自如的模样骑骡子和骑马应该差别不大。老吴则跟在我们后面,多亏了骡子帮忙,他也不需要拿着行李负重。虽然在这新时代里就我们俩坐着有些不好意思,但好在和我们两个孩子比起来另两人都熟悉山路,这也确实是行路最快的方法了。

朱阳听完这些介绍后叹了口气说:“皇爷爷梦想建立大同社会,可没想到这世上还有这么多的流浪者。”

“数量一年比一年少咯,古时只要有些旱涝农民就要背井离乡。有了先帝发起的合作社,圣上又免了农税,而今纵使天灾,农人也不至失地。和以前比起来是好了不少。倒是近几年见到的流浪汉,都是没地的城里人比较多。”

听柯医生这么说,老吴也跟着说:“又多亏了蜀王殿下这样的善人,城中收容无家可归之人的机构也不少。所以像以前遇到灾病大祸也能找到栖身之所,不至于成为流民四海为家。”

山路曲折崎岖,还在抬升地势,地图上看起来没多少距离可实际走起来需要不少时间。在一条小溪边休息的时候我问:“那和莲庙是一座什么样的寺庙?”毕竟这一路上来,我们见到了不少被废弃的小庙。

“老方丈圆寂后,寺庙里的和尚就解散了,寺庙也跟着废弃。但那边因为处在深山之中地方幽静,而且风水不错,所以也常有云游僧人前来借宿。那些僧人住一阵子就会帮忙修缮房屋,住上一阵子后又走人空闲下来。不过也因为这样和其他小庙不同,虽然常空置但有所维护,所以带来的结果是路过的流民也会在其中投宿。”柯医生看着那边倒塌的土地神像说,“可能那就是所谓的风水带来的姻缘吧?所以空置了也会吸引这么多人陆续前来。”

无论天时,纵有地利。但既然作为寺庙能源源不断引来善良修道的僧人,那也不可能在这样的地势上出现如此邪气。这山地也不如城市,时代也没有给这里带来多大的改变。

我为此一路都观察周围的地形觉得也确实是块福地。北有靠山南广有气,溪流环绕山野青葱,既能静心修养,又能纳入吉气,再西北而去则临近藏区,佛教会在此地兴盛也是自然之象。

就在我们又到了一处溪流边,给骡子喂水的时候,从山上下来了一对爷俩提着大水桶来取水。

“和莲庙还有很多路吗?”我问柯医生到。

“不远了!那边那座就是。”

那边的山头上,茂密的林叶中隐隐地露出了一些黄色,和沿路的小庙比起来,这鲜黄的颜色看起来还真是被养护得很好。

“几位爷也是去和莲寺的吗?”打水的爷爷听到我们这么说后在溪对岸答到。

“是,你们是庙里的人吗?”

“我们暂住在那里。看几位爷的穿着就不俗,看来释法大师的名号已经传开了,这么尊贵的人都来这庙里朝拜。”

“释法大师?”

“是,不仅精通佛法,而且还是个大善人。多亏了他才让我们有个地方住,而且还衣食无忧。几位爷是从哪里来的?城里吗?”

“我们从省城来,这位是蜀王世子殿下。”

听老吴这么说,老人赶紧放下水桶跪了下来,还赶紧压着孩子的背让他一起跪下:“哎呦,小的是流民,不识贵人。给世子殿下请安,还请世子殿下不要罪怪。”

“赶紧起来!都什么时代了!无需再行跪礼!”

朱阳要赶紧上前,但毕竟隔了水,老吴赶紧拦住朱阳自己上前去扶老人起来。柯医生见了也请我们上骡子,现在天凉世子爷还是坐骡子过水的好,没换洗的衣物万一受凉就不好了。他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体质好倒没什么事。

过了溪后为了让骡子帮忙驮水,我们几个都选择了下马步行。看着山头在不远处但还要绕一段缓坡。一边走一边听老人的经历。

“这一路来人家都叫我陈老头,都已经快忘了我叫什么名字了。”他回答说,“家里地被强夺后,我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民四处流浪。途中遇到了这孩子,他硬是要跟在我身边就当孙子一样养着。孩子不怎么会说话,我们这些流民也不懂什么规矩,还请世子爷见谅。”

“家里地被强夺?现在还有抢夺田地之事?”毕竟我们刚刚讨论过此事,就搬出了刚刚老吴和柯医生的那套说辞。

“唉,那是因为庄稼不值钱了,所以农地也跟着不值钱了,无论官绅权贵都不再对田地感兴趣了。可在城市附近的地就不一样了。”陈先生回答到。“我们那村子临近秦州的一个县城,而今城市发展迅速很快成为了城市边界,成了开发新区值钱的土地。那些地产商就利用假合同的方式把我的宅地和田地都骗了去,我拿到的那些微薄赔偿金都拿来打了官司,但官商勾结没有胜诉,我又没了继续上诉的本钱,就连生活都成了问题,就开始了流离的生活。”

“当地就没有那些可以给你们些救助的地方吗?收容所以及法律援助之类的。”

“我们那种小地方哪有那种地方?我倒是听说成都有王室资助的收容所和不少公益状师,所以才走道打算去那里。这一路倒是也受了不少好心人的帮助,特别在这里有了吃住,就打算先好好休整上几天。”

我知道朱阳沉默和眼神的意思。我们一直生活在大城市里又是衣食无忧去哪里都被奉承的阶层,所以对这个世界产生了认知的差异。但其实在一座城市里,也同样有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人,更何况大城市和小城镇之间,城与乡之间差异巨大。过去的那些不公,换了一种形式也在当今的社会中重复上演着。

不过说回来,在我们的领域里的事就应该有所耳闻才对。释文大师在老先生的口中被吹捧成了了不起的人物,不仅擅长佛法,还帮不少投宿的人达成了愿望。他也听说了那三位吃撑到破了肚子的人,他还是帮忙把人送到山下的人,只是年纪大了背到半路没力气了,托的年轻人帮忙。

“不是什么鬼怪闹事,只是单纯吃多了。那三人从陇南来,而今不少寺庙废弃职业乞丐也多。大家都怕被骗反而使真吃不上饭的人要不到饭了。一到这里释法师父就问他们有什么想要达成的愿望。他们说都饿得没力气走路了,现在想先吃个饱先。释法师父这就赶紧给他们准备了餐食,可能是饿久了吧?一下子吃了这么多东西我也怕他们噎着了,可正想过去看看,就见他们吐出了血来,感觉事情不妙我就赶紧喊人背着他们下山了。”

“可杨泽也说了,人吃饱了就会厌食,再怎么饿的人一下子吃多了的确会引出诸多疾病。但也不至于撑出这种急病才是。”

柯医生听朱阳这么说,解释到:“也可能是胃溃疡已久,这种营养不良的人本身就有不少疾病。这里又在山上,医疗条件又不好,才一下让慢性病发作变成了急症。这一路又没有合适的急救诊所,拖着拖着到城里,就酿成了这种大病。”

毕竟是专业的医生,他说的话有理有据,这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就调查清楚了。

“既然都已经来这么远的地方了,也早过了午餐时间,这一路上也没有人家。殿下和医生先去庙里吃上一口的,休整下再下山如何?”

老吴觉得既然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没有饕餮之类妖怪的事,而且庙里还有陈老头这样的善人。还是尽快打道回府的好,这里毕竟离城里太远了。不过老先生也坚持让我们先进庙里休息,也是有理。何况看朱阳的脸上还有一些疑虑,反正离那庙也不远了,我帮他下了决定。

陈老先生热情地给我们引路,把我们带到小庙的院子里后给我们引荐那位释法大师。趁着这时间我环顾了一圈,和普通的小庙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毕竟是山庙,庙里没什么人,香火也说不上旺盛。

“阿弥陀佛,不知殿下来访,有失远迎。”

没多久后就有一个穿着素服的和尚前来迎接我们,不仅没有所谓的邪气,看身板面容还一脸正气。他对我笑着双手合十,应该是发现了我在偷偷念动真眼咒。他很显然是个真人,而且还是个修道的方士,我的所为被识破不用说有些失礼。

“没事,不过无论是人是妖,众生皆平等。仙人应放下成见才是。”

“是,后辈失礼了。”

“大师,世子爷远道而来,先给他们准备些斋饭吧。”

“贫僧想是知道世子殿下为何要带着位仙人而来,痴法,给几位客人准备饭桌吧。两位要找的也是他吧?”

他一声唤后从大雄殿里出来了一个瘦到皮包骨头的人,凌乱的长毛之中,包裹着一具黑色的身体,那身体格外羸瘦,皮肤因为消瘦而松弛扭曲。

这分明不是什么活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