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95章 第十章 今朝立誓冲霄汉,来日尽带黄金甲。

“牛毛,你领的是什么人啊?”大家都随老相爷的视线向堂外望去。

见管家闻声一溜烟地进来,毕恭毕敬地回禀道:“老爷,是个云水和尚,想讨口水喝,我正领他去后厨呢。”

“噢,有方外师父驾临寒舍,正好可以点拨红尘中的我们。快请师父进来,牛毛啊,你真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小家子气,不知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吗”话说得管家连连自责,皮笑肉不笑地退出去,转眼间带进一个年轻小和尚。

醍醐灌顶升霞光,维那礼赞暗飘香。纵使佛家无鼓磬,禅音天籁顿清凉。好个庄严脱俗的小和尚!一步踏入便使人打心底里肃然起敬,亲近万分,义方看他眼熟得很,突然记起脱口唤道:“义存小师父!”

出家人也睁大眼睛看着他,惊喜地直呼其名,“义方!”

主人开口问道:“你们认得,真是巧了。小师父法号是义存,是从何处来呀?”

和尚彬彬有礼地回复:“阿弥陀佛,从福州芙蓉山来。”

牛僧孺又问:“师父到何处去呢?”

“阿弥陀佛,小僧云游四方,正欲去兴善寺参拜文宗皇帝供奉的观音蛤蜊。”

老夫子在一旁十分诧异地告之,“小师父,你来自福州可能不知道,那兴善寺已经拆毁了,靖善坊内已是面目全非啦。”

和尚并未为之惊讶,还似如初平和地说:“善哉,施主,万事万物本来为无相。一切法无自相、他相及自他相。无无因相、无作相、无受相。无作者相、无受者相。无法非法相。无男女相、无士夫相。无微尘相、无时节相。无为自相、无为他相、无为自他相。无有相、无无相、无生相、无生者相。无因相、无因因相。无果相、无果果相。无昼夜相、无明暗相。无见相、无见者相。无闻相、无闻者相。无觉知相、无觉知者相。无菩提相、无得菩提者相。无业相、无业主相。无烦恼相、无烦恼主相。如是等相随所灭处名真实相,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谛,名第一义空。”一席话说得如此高深,众人听得是一知半解。

老相爷大为盛赞道:“师父虽然年纪轻轻,可这佛学教义领悟得很是透彻呀。一定是青灯苦读了许多经典吧?”

和尚严肃地回答:“阿弥陀佛,施主有所不知,我禅宗以本来无一物之境界为上乘,以万虑皆空为至德,不纠缠在经典之中,主张不立文字,不下注脚,亲证实相,方为究竟。我师灵训曾讲过,当年六祖惠能住曹溪禅门初祖无尽藏尼之侄刘志略家中,南华禅寺首位比丘尼无尽藏尼向六祖请教,你连字都不识,怎谈得上解释经典呢?六祖答道,真理是与文字无关的,真理好像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可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并不是明月。示喻文字所载的佛法经文,都只是指月的手指,只有佛性才是明月的所在。”

杜牧眉梢微颤了几下探问和尚:“小师父,你从佛一定有什么志向吧?”

出家人毫不思量坚定地答道:“我想证悟最上乘禅宗的境界,我云游四方的目的是讫巡名山,扣诸禅德,累积善识。对于善的知识,应该将心力集中在他的德行、特长上,去效法他的优点,而不要去评判、挑剔他的过失、弱点,这就是参访的第一义。”

管家捧来清水,和尚合十谢过,双手接碗,口中阵阵有词,只听清末尾一句,“唵缚悉波罗摩尼莎诃。”便把水饮了,再施礼还碗告辞。

待义方把和尚送出门去,杜牧不无遗憾地在后面摇着头,“这小和尚还是年轻啊!口念无相,心生有相,开悟机缘未到,满脑子的杂念放不下。”他回头对牛老相爷开玩笑道,“老爷子,这和尚整日里念经拜佛,不是叽里呱啦地絮叨,就是长篇大论地神侃,说的比你那《玄怪录》还要离奇玄妙。”

“小子,我那《玄怪录》可不是凭空杜撰,胡编乱造的,都是有根有据,口耳相传得来的。这多亏了李党魁首李德裕的老爹李吉甫的恩赐,那年我二十八岁,参加贤良方正科特试,发榜一看前进士李宗闵、陆浑县尉皇甫湜、和我赫然在列。可还没高兴几天,宰相李吉甫就向宪宗皇帝告状,说我们在卷子里诽谤朝政,我们三个被黜落,主考官韦澳的父亲吏部员外郎韦贯之,杨授、杨损的爷爷吏部侍郎杨于陵被贬出长安,皇甫湜的舅舅王涯、翰林学士裴垍因奉旨复核试卷也受到牵连。对于我,这看似厄运劫难,可也是人生历练,使我的心智更加成熟起来,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嘛。”

牛僧孺略加停顿像是在回忆,“说到妖魔鬼怪,诡谲怪诞的事,我也弄不明白,明明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却是那么不真实,自己都不敢相信。最早是在元和初年,我考中进士后被委任为伊阙县尉,一日,住在附近的乡民连踢带打,捆绑着个衣冠狼狈的书生来见官,说是抓住了杀人越货、身有四条人命的大盗。立即过堂,提上人犯,那人文绉绉的模样,却‘抓来、抓来’地大喊冤枉。我仔细一看,认得!是住在洛东的一个熟人张不期,我们彼此多有来往,常在一起谈古论今,斟词酌句,相互唱和。说他越货,我是不信的,他手无缚鸡之力,一介文弱书生,知书达理,本分忠厚;说他杀人,那更是无稽之谈,荒谬之极,一个看到蚂蚁都绕着走的人怎么能杀生呢?可众人一口咬定,是在弃尸的古墓里发现他的,这又如何解释?我便问他‘张秀才,你深更半夜地跑到坟墓里干什么?你难道起了歹心,想偷些随葬之物吗?’。秀才大呼不是,说是我使他前往。众乡里瞪大眼睛惊惑万分。我让他说明白,他讲昨日带着文章专程来找我,想让我给予指点一二。可走到半道,突遇雷电交加,身处荒山野岭无处藏身,寻来寻去,万幸路边有棵大树枝繁叶茂借以躲避。这雨来的急停的也快,下了一阵不下了,可天已大黑辨不得东西南北,更恐怖的是四外传来狼嗥虎啸,只得坐在树下与书童相互依靠期盼天明。可坐着坐着就睡着了,通得一声一团烈焰拔地升腾,他从梦中惊醒,见烟雾中显出一个数丈高的狰狞夜叉,也不说话,伸出巨手把他骑的马儿几口吞下,之后仍意犹未尽去抓童儿的驴子,他那童儿虽然矮小单薄,却野性得很,冲上去与其撕扯,怎奈力量悬殊,被怪物扔在半空中,暴吼一声提起两足硬生生扯裂两半。秀才吓得抱头狂奔,还好那夜叉没有追上,待他惊魂未定来到一处,见是一座古墓前,在诡异至极的红月亮下站着个白衣女子,她长发勒带及肩正在仰头赏月。这时因是晴空万里月光如洗,四周景物格外清晰并不瘆人,一阵清风吹过,那墨发紧束的红头带有意无意地分散开向他飘来,不期自然是弯腰拾起递过去。据他说那女子不是一般的美丽,妩媚楚楚,似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晶雕琢而成,尤其白皙的皮肤赛过凝脂。女子见有人来,又替其拾得发带,顿有好感亲近之色,柔声请求秀才为她扎好。女子拢好秀发,看他气喘吁吁,神色不定,便问他出了什么事情?张秀才把刚刚遇到夜叉的遭遇讲给她听,女子指着古墓说这里可以暂避,由后面孔洞入内。张生赶紧找到那孔,投身而入,进入后发现里面又深又大,石壁无窗却明亮清晰。这时他才想到,深更半夜的,怎么会有一个女子站在这古墓边?为什么她听说夜叉来了却不跟自己一起躲藏?难道是夜叉的同伙,或是孤魂野鬼?他吓出了一身冷汗,正待从墓孔往外钻,突然看见有东西从外面抛进来,浓浓的血腥气,是人的一条大腿,跟着接二连三头颅、躯干、手脚纷至沓来,足有四五个人的尸体。随后坟外又响起激烈的争吵声,听出是强盗抢劫杀人后在藏尸分赃,他壮着胆子记下其中五六个人名。直到外面的声音渐渐远去,他试探着想从大墓里爬出来,却发现墓孔已经被强盗们封死了。”老相爷缓了口气,喝了口酒润了润嗓子。

“后来呢?”不是一个人在问。

“后来,不知过了多久,墓地外面又传来嘈杂的声音,有人在喊这里有血迹,还有人说尸体可能被强盗们扔进这古墓里了。随即墓孔被打开,乡民不光发现了被强盗们所杀害的家人,还捉到了张不期。在押解的路上出人意料地碰到了书童二玉,二玉牵着马,赶着驴,正要去衙门报官。不期问昨夜的经历,那孩子是全然不知,只说一觉醒来不见了公子。听公子述说完遭遇,书童颇多惋惜地说自己没赶上,他哥大玉是杀猪的,整天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一家子就是胆子大,若是再遇到那女子,不仅要为她拢头,还要给她梳一梳。再后来,按照秀才提供的名单老夫布置抓捕,将强盗一网打尽,破获了一桩几年前的旧案。”大家听完,先是呆呆顾盼面面相觑,半天哧哧傻笑窃窃私语。

“老相爷,如果不是你亲口说的,亲眼所见,我们还以为你在讲鬼故事呢!”说话的是银青光禄大夫郑颢,“老相爷,我曾听俺百说俺家也出过此类惊悚之事。”

“噢,郑祗德是怎么说的?”牛僧孺非常感兴趣地问。

郑颢一本正经地讲下去,“俺百说当年俺爷爷郑絪住在昭国坊南门,一天,忽然从外面往住宅里投来碎石瓦块,连续五六个夜晚不断,出来找寻却没有人。爷爷感到蹊跷,就搬到了安仁西门的宅子躲避,结果碎石瓦块也跟着来了。为此他开始信佛吃斋,吃住在禅堂里,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又搬回昭国坊,当走进佛堂,见喜蛛满屋结网而挂,离地面有一二尺高,数不清有多少。就在那天晚上,碎石瓦块也没有了,第二天皇上传旨封他为宰相。”

“有这种事?太奇怪啦!郑相爷确实是吃素守道之人。”牛相爷惊呼道。

“确实如此,不光俺百亲身经历,还有刘瞻大哥也说确有其事,他听他百刘景讲过,那时刘景是俺爷爷的书童。”郑颢进一步加以证实。

杜牧此时插嘴道:“老爷子,你那张秀才的故事说神奇也神奇,但有可能是他在那夜犯了迷症,所说的是夜游中的幻觉呢。至于那强盗的名字也可能是别人有意吐露给他的,这些不是没发生过,最有趣是这主仆两人的名字,就是一句不期而遇啊!”他爽朗地大笑着,“还有你,状元郎,你家那抛砖引玉不会是淘气的孩子乱扔的?还是得罪了什么人,和你家过不去吧?郑老爷子的高升与院外飞石有联系?说是征兆,太牵强附会了。如果说到神奇,还得数我们老杜家,那才叫一个绝!”

杜牧身边的杨授着急地问:“亲兄弟,你们杜家也遇到什么怪事啦?”

“兄弟,怪事虽没有,但有奇人。是两年前我外甥裴延翰、裴延鲁从洪州来京参加省试,这两个小子,一个沉迷于易经八卦,一个喜爱四书五经。嘿,延翰还真有些道行,常能先知先觉,预事到时应验。当时我二哥杜悰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李德裕同事为相,不知道李德裕是怎么知道的,死活让延翰去他家,非要让我外甥给他推测下前世今生。”

牛僧孺嗤之以鼻地问:“延翰去了吗?算出不可一世的李大宰相会有今日的落魄吗?”

杜牧看着老相爷无奈地苦笑道:“老爷子,能不去吗?天之骄子,国之顶梁,这个面子能不给呀。延翰到了他府上,李德裕开门见山问自己官运,我外甥告诉他,您已位极人臣,明明白白摆在眼前,以后如何是老天安排好了的,天机不可泄露。李德裕不死心,说外面的人都说延翰是高人,他要见识见识,非得说说眼前即将发生的。我外甥拗不过他,告之明日午时,有白兽从南屋钻进你的宅子。又有穿紫衣扎羊角辫的小孩子,年纪七岁,拿着竹竿,长五尺九节,把白兽赶跑,白兽依旧从南屋钻出去,小孩子不是相公家里人。第二天中午,李德裕隐身偷窥,果然有只白猫从南屋钻进来,又有个小孩子穿紫衣扎着羊角辫把猫赶走,猫又从南屋钻出去。李德裕就叫小孩子过来,问几岁了?小孩子说正好七岁了,他量一量小孩子拿着的竹竿,果然长五尺九节。”

“有这等高人!他在京城吗?哪天让你外甥给我看看。”白敏中听得兴起,跃跃欲试。

老夫子杨敬之憋不住扑哧笑出了声,“杜小子,你那段子老夫也听过,拿去糊弄李德裕还行。我听说那扎羊角辫的小孩子是李宅隔壁元从的儿子,顽皮得很,三日不打上房揭瓦。据他父亲讲,他家小子从来也没有紫色的衣服,更没扎过羊角辫子,可那天却稀奇古怪地被人如此打扮,孩子说是别人出二十个钱让他这样的。”

“老夫子,你是听谁说的?胡说八道嘛!我外甥怎么能骗人呢?”杜牧一听急了。

老夫子理直气壮地告诉他:“我是听李德裕说的,还说杜悰华而不实,是秃角犀。”

“这个李德裕,叫我三哥秃角犀,是他逼走杜悰去剑南东川的。孩子的话信不信由你,不信还给我外甥抹黑造谣,我看华而不实的正是他自己!”只气得杜牧脖子上的青筋暴起。

“三哥杜悰是世间最有情有义、实实在在的大好人!那是我们杨家的恩公。”杨授、杨损不干了,火冒三丈愤然驳斥,“若不是当年恩公及时相救,快马奔去见李德裕,力劝说‘年轻的天子刚即位,事情不适宜让他做顺手了’。随后带着几位重臣苦苦谏言,才改变了赐死我父亲和李珏叔叔的初衷。”

这番话使得牛僧孺想起了往事,他心事重重地问道:“敏中啊,李珏还在昭州做刺史吗?他在我任武昌军节度时,是幕府的掌书记,我了解他。李珏体貌丰伟、言辞辩正、楷法遒美、文理优长,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呀。你们应该建议皇上将其内调复官,委以重任啊。”

杨授听老相爷这么说,想那李珏叔叔有望内调便兴奋异常,“还是老相爷想着李叔叔,让他早日脱离蛮荒之地,我这做侄儿的替他高兴。方才你们讲的都是奇人异事,现在我也说一段神仙传说,是我爷爷杨于陵的门生李师稷遇到的。那是七年前会昌元年,李师稷做浙东观察使时,有个商人在海上遇到了暴风,船帆船杆都给刮走了,货船是一路下去随风飘流,也不知道会到哪里。就这样漫无边际地漂了多日,终于见到了一座大山。濒临绝望的一船人爬上岸,惊奇地发现来到了一处世外乐土,这里瑞云奇花,白鹤异树,都不是在大唐所能看到的,山角下有人迎上来询问他们从何处来,商客把遇难的遭遇全说了。山里人说来到这里得要谒见天师,于是领着商客往山里走,走不多远是一座大道观,门楣上写着昭阳观。里面的大殿叫太真殿,殿上坐着一个女道士,道士的头发眉毛全白了,但面容高贵娇好,她身旁的侍卫有几十人。道士说她的道号是太真,言语间好像知道他们的来历,说他们是从中国来的,和这里有缘才能够到此一游,这里是个岛子称作蓬莱山。还说既然到来了,就四处看一看吧。道士指派左右引导商客在宫内游览参观,山里是玉台翠树,光彩夺目,院宇有几十处,每处都有雅致的名字。他们来到一所院子,门上落着锁,从缝隙往里看,庭院长满各种奇异的花草,正屋里铺有垫子和褥子,台阶下焚着幽香。商客问这是什么地方?下人回答是白乐天院,还说白乐天在中国没有来。住了几日船修好了,客商告辞返乡,出海几里,突听背后传来似上元节燃起的爆竿之声,接着是震耳欲聋的山呼雷鸣。回头看去,那岛子火光冲天,浓烟直指云霄,不多时那山,那岛,那所能见到的一切都沉到水里去了。经过几天的航行,他们回到了润州,商客把所见所闻统统告诉给观察使,李师稷把这事报给白公。白公听后说他只学佛教不学仙,海中仙山不是他的归处,归就应归弥勒佛的居所兜率天。”

杜牧端着酒樽笑道:“这又是虚构的吧!它使我记起白乐天的那首《长恨歌》中的两句,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杨授见他不信,竭力证明着自己,“我的二哥哥,这可是千真万确的,是李师稷亲口跟我们哥俩讲的。”弟弟杨损也满脸真诚地点头佐证着。

“老大,老大,你别急。我信,我信还不成吗?《列子》中有记载,离万丈深渊归墟不远的东海海面上,漂浮着五座仙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和蓬莱,后来岱舆和员峤被龙伯国的巨人钓走了支撑的神龟,渐渐沉入海底。《史记》里也说东海之上有三座仙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你那故事中的蓬莱应该是剩下的三座仙山之一吧。”牧之见他们哥俩十分上心,不再坚持己见,妥协之下缓和气氛说,“仙山神府,才子佳人,永远是凡人渴望追求的。今天老爷子的小孙孙办百日,大家聚在这里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出众,聪明伶俐,将来出人头地,成为精英骄子。像曹冲六岁能称象,骆宾王七岁能咏鹅,这些神童是文曲下凡,人中龙凤,百年才出一个啊!”

秦靖闻听义弟此言,兴致勃勃地喊出,“义弟,那可未必!我们这里就有一位这样的神童。”

老相爷私下以为是要夸赞他的小孙孙,高兴地大声客气着,“秦英雄过奖啦!小小孩童,襁褓之中,怎么能看出以后的造化呢?”

“襁褓之中倒是早了点,八岁,他就能出口成章,题菊明志。”秦靖被大家的目光包围了,人们急迫地想知道说的是谁,“他就是这位壮士黄巢。”

座席之间是一片讥讽嘲笑的低声私语,“穷秀才。”

“不过是个贩盐的。”

“他是文曲星下凡?我还是孔圣人在世呢。”

秦宗权最是大声,“大哥,他个落魄秀才,如今都混成跑脚贩盐的了,能作出什么好诗?”

秦靖不动声色地环顾众人,高声论述道:“俗话说,不可以貌取人,当年的泗水亭长,织席贩履之辈,谁会想到它日皆能面南背北?黄巢你读给我们听!”

黄巢被秦大哥的激昂话语振奋了,从羞愧低落中焕发出来,他一口喝干樽中的酒,腾地站起洪亮地朗诵,“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午夜的郊野还有小虫的低鸣,这里更似一潭静水,鸦雀无声到了极致。

“好!好诗呀。”杜牧第一个打破沉寂,挺身而起赞叹不已。诗界巨匠带头表态自然将这死水激起千层浪,高挑大指的,品味诗句的,动情美誉的,持酒相庆的,人人都说这诗写得好,而且还出自个八岁孩子之口更不简单。

“秦靖大哥,这小子有几笔刷子,写得朗朗上口,还是个秀才?干这苦大力的活,可惜啦。”秦宗权似乎很懂的样子,边说边咋巴着嘴。

秦靖自豪地说:“不光是他一个,这帮弟兄有好多是满腹经纶的秀才,为了生计埋没江湖。仙芝、君长他们都是熟读诗书,饱受寒窗之苦的秀才。”宗权露出惊讶和惋惜之色。

此时的黄巢只要是敬酒便来者不拒、已喝得满脸通红,口齿略带迟钝,他把大拳一挥将心里话尽情道出,“刚才你们的谈话我是听明白了,这官场上不是门生故旧,就是姐夫兄弟,我们这些草履布衣是船头上跑马,叫花子跳崖,无路可走呀。不沾亲不带故的,拎着猪头都找不着庙门,我进京赶考七次,都是踌躇满志而来,心灰意冷而去,今天才恍然大悟,无根无藤,何来的榜上有名?”

王仙芝急忙劝阻着替他打圆场,“义弟,你喝多了。各位官爷,他喝多了,胡言乱语。”

黄巢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闷头继续喝着酒。

杨敬之捋着山羊胡子嘿嘿地笑了,“年轻人嘛,偏激,一叶障目。这位是多年的春闱主考官陈商,那两位杨授、杨损的父亲也做过监考主事,你可以问问他们,朝廷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可不是你想的那样官官相护,任人唯亲呦。陈商你给讲讲。”

“我是有过之人,辜负了朝廷的重托,虽未被追究,可我时时内疚,自感汗颜无地,惭愧,惭愧。”陈商说到此事有些无地自容了。

“这也不能全怪你。那才子杨损,你给说说。”老夫子宽慰着陈商,“你看这位壮士有什么短板,缺憾。”

杨损躬身一揖,有板有眼,前因后果地细致道来,最后加以总结,“这位小伙子的文采是有目共睹,可临场的机智灵活还要测试一下。我这里有道问题,你来试着解答,说洛阳城出了一伙盗贼,他们来无影去无踪,把府库洗劫一空。得了许多库银,便坐地分赃,如果平分每人各得五十贯钱,还剩七贯;如果每人各分得五十一贯钱,又少了八贯,问一共有多少个强盗?”

仙芝摇晃着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的黄巢,问他听清楚了吗?黄巢拨浪着大脑袋,推开义兄的手嘟囔着,“弄类毛包,我要喝肥,我要费觉。”

“十五个!”醉醺醺的秦宗权抢着回答,大家很是意料之外地看着他,“这个我在行!给士兵们分个军需,发个粮饷,我全办得妥妥的,就是没有平分过呀。给长官编个流水账,造个空头花名册,从来木妞日龙过。呵呵,只有一回,那年在我们那儿的锦香楼,实在是不够用啊。”

秦靖怕他酒醉出丑,急忙叉过话题,“时辰不早了,你们也该上路了。”

和主人告辞后,仙芝扶着黄巢,并肩与宗权往外走。

跟此前不同,原本是冤家对头,这时却称兄道弟,拍拍打打,“兄弟,今后就是兄弟啦!互相照应,有事往许州捎个话,没问题。”

“哥哥,我从心里佩服你,实在!刚才那些话是掏心窝的肺腑之言。这世道多黑?全是猫腻。”黄巢感情丰富地眉飞色舞起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宗权把手搭在黄巢的肩上,“兄弟,不是哥哥说泄气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只能打洞。土蛇子下不出苍龙来,老母鸡也孵不出彩凤凰,草窠里只能藏着出儿唇儿,认命吧。”

大脑袋不屑地哼了一声,不服气地吼道:“我就是不认这个命!哥哥,今天我在这里立个誓,他日必定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临别之际,不才有一诗赠与各位。”

他转回身注视众人,意气风发地高声吟诵,“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此诗的气势把在场的人震撼住了,有不知其根脉的特以询问,“这人很有背景啊!”有知道的告之,“不知天高地厚的疯话,一个盐贩子有什么背景?萤火虫屁股后的星点光亮。”人们皆嗤之以鼻,讥笑他好大的口气。

宴会结束,官家各自散去,偌大的庭院顿时寂静冷寞了,管家牛毛低声下气地凑上来问主人:“老爷,那看风水的小子送来的对子是贴到大门口啊,还是挂在正堂上呀?”

牛僧孺想了半天才记起有这么回事,他冷冷地撇了一眼管家手里的对联,“叠起来吧,贴哪儿都不合适。黄毛小子,乳臭未干,大言不惭说什么孤峰煞、多峰煞,老夫爱石从出为淮南节度使以来快二十年了,怎么就不利啦?此次内迁官复原职,还要再展宏图呢,我自以为是相当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