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89章 第四章 樊川橘水纵横地,不劳后人论曲直。

回到长安十多天了,师兄弟三人陪着师父、师娘在城里东游游西逛逛,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日头偏西,他们才从通化门外的章敬寺出来,不断赞叹这京城第一大寺的穷极壮丽,和寺内周昉所画神像是如此的精湛绝伦。

经过延兴门内新昌坊的青龙寺,本想再进去看看,却见寺庙门额已改了称呼,换成了护国寺的名头,寺门紧闭冷冷清清,好似荒废许久啦。

无奈只得作罢,沿原南而归,此时夕阳懒散地漫射出迷人的余晖,洒遍昔日汉宣帝流连忘返的乐游原上。就在古原的大道上,谁曾想遇见了熟人。

“义山大哥!”义方眼尖从后面背影就认出了李商隐。

前面轿车中人闻声猛得回头,“噢,义方!哎呀!秦英雄,您是何时来长安的?”

两辆官车靠道边停下,从敞开的轩窗里李商隐惊喜万分地探出头来。随后对前车同伴略加解释,顾不得仪表斯文,急匆匆地下车扑拥上来。

江州一别快十年了,虽然岁月沧桑给每个人都留下挥之不去的痕迹,可彼此胸膛中那颗相通相爱的心,还是曾经一样的真诚无间。

“义山大哥,你这是去哪儿呀?”德儿在问。

“去桂林,郑亚被外放任桂管观察使,邀我同去,正好我这京城多余的人,借此远离这是非之地。”他将前车下来的父子两人介绍给大家,“这位是原谏议大夫郑亚。”

“义山老弟,什么谏议大夫!那些都是过去啦,浮云而已。”那人中等偏矮的个子,肤色白皙,文质彬彬,谦虚谨慎的样子,他喜滋滋地点着头,对自己无端被贬,官场失意,全没有半点恼火颓丧。

商隐继续引荐道:“这位青年才俊是郑老哥的公子郑畋,此次是辞官陪同他父亲一起南行。”那文静俊朗的儒生在他父亲身后,恭恭敬敬地施礼问好。

李商隐羡慕地摇着头,“秦兄,你看郑老哥好福气呀!后继有人啊,有这么个大儿子相陪,走到哪儿也无所谓啦。”

“义山老弟,你不也是后继有人吗?你家衮师虎头虎脑的,将来也不会差呀。”郑亚收起笑容一本正经地望着儿子,“人生哪儿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吃些苦,经受挫折,未尝不是件好事。今朝圣旨刚下,我就对义山说,和老哥一起走吧,这长安没有什么可留恋的,我们就打点行装赴任啦,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的。”

秦靖充满感情地对义山惋惜道:“我刚来,你却要离开了,桂林路途遥遥,得走上三四个月,我们再次相见又不知是何年何月呀。”

李商隐也是依依不舍,“是啊,美好的时光稍纵即逝,分分离离,思思念念。”他眼望夕阳无比伤感地咏叹道,“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叔,您太伤感了!”青年才俊郑畯开口道,“您只见落日余晖,没看到身边这么多的年轻一代吗?您说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却认为像白老说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呢?”众人皆颔首称是,为这孩子开阔的胸襟大为赞许。

送别了李商隐,大家刚回到贾家楼,就听贾达发告之,折冲府管事的来过了,急着找折冲都尉将军,禀告牛僧孺发来大红帖子,隆重邀请庄将军明日去相爷南郊的别墅,驾临其孙的百日宴;又说杜府的管家杜安也刚走,为的是明日牛相爷家办宴会,让杜牧转达请秦靖携弟子前往,明日牧之老爷在南郊瓜州村等候,大家聚合好同去赴宴。

盛情难却,一夜无语,第二天是个好天,响晴白日,万里无云。一早,师徒四人策马驰骋向城南杜陵奔去,上得高地鸿固原,经杜陵邑、王皇后陵,便看见埋葬大汉中兴、英年早逝的汉宣帝的杜陵啦,厚重的夯土围墙和做为陵门的大殿颇有气势。

此处向来是游览圣地,文豪雅士常搭肩偕腕会集于此,登高览胜挥毫泼墨,抒怀古今激扬文字。

先要奔韦曲,去瓜州村杜家樊川别墅和杜牧会合。这长安的地名饶有情趣,原是土台,川为河谷,曲乃沟渠,尤其这城南五曲,更是人们饱览佳景秀色、郊游踏青的绝佳之地。虽说不是桃花绽放,如霞似锦的时节,可也见河流纤回蜿蜒,平川杨柳吐绿,路途之上客旅不断。

偶尔远望宝塔巍巍耸立,聆听梵音清清悦耳。抬头是一围窟洞寺院,半山而居,凿原为室,尤为四座砖塔大小不一,相互辉映。坡下人字岔路不知通向哪里,师徒四人揣摩不定,为了稳妥便停下来,四下里寻觅路人欲一问究竟。

山脚处有两驾马车,车与车紧挨着,赶车的可能是走累了,或依或躺在车儿板子上打着盹。

正巧从半山腰挂着华严寺匾额的山门内走出四个和尚,头里是位约七尺高,肉墩墩,粗眉大眼的师傅,看似三十多岁的光景。

他身旁紧跟着个青年僧人喋喋不休地在讲,“师父,还让我回国去呀?我心里好怕怕啊!一上海船我腿肚子就哆嗦,巨浪有旗杆那么高,大鱼的血盆大口有山门这么宽,离了岸小命就不是自己的啦。”

大和尚安慰道:“仁好,这些为师都知道。你是后来大唐投奔我的,六年里你来回过海三次,其中的艰险大家都亲身经历过,九死一生啊。你第一次回国是和顺昌同行,乘的是新罗人张公靖的船,航线是经登州、新罗的北路,替我回国呈送唐决和表状。第二年你一个人回来了,带来仁明天皇赏赐的二百两黄金,有了这笔钱才使你圆仁师伯得以回国,我们四个被迫还俗在剡县乡下支撑到现在。这次天一暖和你就出发,回去的目的是向天皇和橘太皇太后表明我们持佛的意志未改,能体谅我辈身处逆境的苦衷。这海路你比较熟悉,而且此次乘的是张友信的船,从明州望海镇启程横渡东海,快捷的很,要是顺风的话三天就到了。你是如今在大唐的最合适人选,与我们同来的请益僧就剩我们几个了,仁济和伴始满都比不上你。”他向后面的两个人望去。

这两个人,一个小和尚负箧曳屣,一个仆人肩挑扁担。师父的一席话说得徒弟无话可说,低头愁闷地跟着走。

德儿见他们步下山道正想开口询问,突听骨碌碌扑打之声从坡上响起,“二球货!”

“狗日的!”

有人声嘶力竭地互相谩骂着。

“师父,闪开啦!是庙里那几个争辩的官爷打起来了。”后面负箧曳屣的小和尚高声喊道。

“阿弥陀佛,仁济,快把他们拉开!这是怎么了?没完没了的,从庙里闹到庙外,有什么深仇大恨呀?”

此时,在土道上连滚带爬、撕扯不休的两个男子还在指责着对方,骑在上面方头方脑的男子说:“这事跟你有关系吗?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饿们两家是世仇,从饿大和他外公起就水火不容,他大更是贪财好色之徒,他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被骑于□□的不甘示弱,伸出双手胡乱抓挠着,“呸,我就见不得你那盛气凌人,指桑骂槐的球样子,欺负谁也不能欺负段兄,我头一个不答应!”那人相貌怪异,不修边幅,粗衣粗褂,头罩折角巾,两只手的指甲留得长长的。

“阿弥陀佛,两位施主快住手吧,这样有失大雅的。”小和尚上前劝解着。

“滚一边去,秃驴!”

“这没你事,小和尚。”

打斗双方全没把出家人放在眼里。

“这是何必呢?有什么事冲我来嘛,君子动口不动手。兄台,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怨,你是不是认错人了?”从山门之内跌跌撞撞地追出一位官员,他倒是英俊潇洒,彬彬有礼,一身儒雅习气。

地上纠缠之人并未撒手,方头方脑看到跟来的人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段成式,你们社饿指桑骂槐,对!饿就社你咧。刚才在庙里,你对这华严四塔左观右看,问东问西,饿是竹筒倒豆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为饿爱才,看你就是个研究学问的人。可一听你自报家门,饿就从心里往外腻烦。为得是你那假惺惺的外公,贪财好色的败类爹。有其父必有其子,你跑到饿们樊川华严寺有什么企图吗?”

那斯文官人是一脸的无辜,“我是奉旨外调吉州的,路过此地。远见这寺中有四座宝塔,记起这里是樊川八大寺之一的华严寺,此乃华严宗开创之地,为撰写我那《寺塔记》故此来寺中一览。兄台,你是哪位呀?我们段家何时得罪过你啊?”

“他是韦澳!前相公韦贯之的儿子。”从坡下走来两个人,均是相貌堂堂,仪态大方。说话的是其中年长者,五旬开外,身体消瘦的像纸片似的,他体肤白皙,嘴唇暗紫。

“杜慥大哥,您来的正好,这小子是武元衡的外孙、段文昌的儿子。当年他外公和饿大同为宰相,一殿称臣,却总是针锋相对,处处刁难。更有甚者,穆宗长庆元年进士春闱,刑部侍郎杨凭用几幅字画就买通了他大,为保其儿杨浑之得中拿出了血本。段文昌拍着胸脯打保票,身为朝廷大臣,国之宰相不顾廉耻道德,威逼利诱主考官礼部侍郎钱徽,可万万没料到放榜时居然名落孙山。或许是暗箱操作之风太盛,素以廉洁自律著称的钱徽也掰不开五个手指的长短。为此他大恼羞成怒,弹劾考官徇私舞弊,录取学识浅薄的官宦子弟。穆宗皇帝询问翰林学士李德裕、元稹、李绅,他们也都社段文昌所揭发的是实情,穆宗再令王起、白居易主持复试,其结果可想而知,有关人等钱徽、李宗闵、杨汝士皆被贬官,牛李党争就此拉开大幕。他大为己之私,祸国殃民,危害社稷啊!”方头方脑像点燃的爆竿,噼噼啪啪将心中的怨气和盘托出。

“你是韦贯之的儿子?”段成式瞪大了眼睛,“兄台,上一辈的恩怨还提它做什么?我外公和你父亲是同年及第,本该感情深厚,可因两人的处世观念截然不同,往往政见看法背离相左。虽然在别人眼里是政敌,但他们都是正直坦荡之士。”段成式情绪激昂地阐明自己观点,“至于我父亲是忠是奸自有公论,时下要想省试入闱,你若是没有些名气和大员们的推荐,那是势比登天还难!向主考官推荐个把生员不是司空见惯的吗?官场之上人来送往,你求我应,是再正常不过啦。至于朝堂党争由来已久,不是我父亲一个揭发就铸成的。要说这牛李两派权利之争还得向前推十三年,从宪宗皇帝制举贤良方正科特试算起,举人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湜在考卷里批评朝政,考策官认为文章为上品,向万岁大加推荐赞许,没想到触怒了当权宰相李吉甫,他说考官与考生有利益交易,罗列罪状,降职的降职,压制的压制。不料引起朝野哗然,谴责鸣怨之声四起,结果李老相爷被罢相外放。埋下这仇恨火种的考策官不是别人,正是你家老爷子韦贯之。这么看起来,我父亲只不过是添了一把干柴而已。”

“好啦!好啦,你们俩个不要在这清净之地辩来辩去,老人家们的在天之灵都被惊扰了,况且我这心脏嘣嘣地都快要跳出来啦。据我所知,他外公武元衡和你父亲韦贯之都是心胸坦荡、正直无私的道德君子,忠君爱国,笃厚恭谨。你外公比他父亲大两岁,他们是同年,可惜!君子和君子未必一定会成为朋友,政见虽有分歧,但也绝不是敌人。”他指着地上还在纠缠的两人批评道,“身为朝廷命官,儒雅学士,竟然如此没有体统,还不起来,令人齿冷 。”

那两人这才撤手分开,各自拍打着身上的黄土,“段大哥,温先生,怎么是你们,发生什么事啦?”义方四人此时已下马上坡,来到近前。

“义方小兄弟,我们被欺负了!段兄被外派去吉州做刺史,我说去送送,走到这儿看见这华严四祖的四座塔,他便想起要写的集子,下道进庙里看看。正遇到这家伙也在看塔,起先他还蛮热情的,主动讲解这是始祖杜顺和尚的灵骨塔,那是二祖智俨法师的,这又是三祖法藏法师的,还有四祖澄观法师的,真是有问必答,如数家珍。可后来段兄说出老父亲的名讳,他像吃错了药,指桑骂槐,态度恶劣之极。义方小兄弟,你是知道我的,我能惯着这条疯狗吗?”

“庄将军,不要听他一面之词,就是他,社段文昌有多么多么的了不起,夸奖武元衡是大唐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更社这位叫做段成式的是中兴之臣,听了饿就腻烦的很,忍不住讥讽了几句。他就突然扑上来,又抓又挠的,像个撒泼的女人。”韦澳抬起胳膊,撩开衣裳让人看,“饿这胳肢窝都扯开线了,磕膝盖踢紫了,你看,脖颈的伤口也是他挠的。”

“呸,自找的!一会儿我让他们三个小的再揍你一顿。”相貌怪异的那位龇牙咧嘴地恫吓道。

“瞧你那松样子,庄将军还不一定帮着谁呢。”两人一来一回互不示弱。

“恁们很闲吗?放着正事不干,在这儿扯蛋。奏么?揍架!”一直在杜慥身旁沉默视之的中年人开口了,“别接,俺跟恁们说,恁看恁俩个跌些样儿,这位收起恁的橛,踢伤了人家个拉败子,管好恁的爪子,个拉绷子抓的道子都见血了,还有个找窝裂开这么大口子。下手够狠的!几家里还有人家的肉丝吧?”

“你是谁呀?你偏向他说话!”相貌怪异的那位没好气地责问道。

“杜慥大哥,这位是谁?”韦澳也不认得来人。

“噢,他是我哥杜悰的铁哥们,毕諴毕贤弟。”杜慥向众人引荐着,“我们刚刚从瓜州村回来路过这里,就听你们在坡上吵闹。哎呀,我们还要抓紧进城,去户部报到呢。”

段成式见礼道:“恕在下眼拙,你就是京城第一有情有义的毕諴吧?听说前年杜悰被排挤罢相,去赴任剑南东川任节度使,满朝官员竟然畏惧李相爷的权势不敢饯别,只有你无所畏惧只身相送,结果得罪了李相被贬磁州。”

毕諴无所谓地笑了,“无所谓,做人要讲个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杜悰那是我的老上司,良师益友。在他委屈低潮的时候怎能不闻不问,视而不见呢?为了做官自保就抛弃做人的底线啦?”

“说得好,好人有好报啊!新皇已经下旨调毕諴为户部员外郎分司东都。这不,他来户部复旨,抽空还来看望我三弟杜顗,惦记着他的眼疾,明日他就要启程去洛阳了。”杜慥充满感激地拉着毕諴的手。

“善哉,都是仁义中正之人啊。”粗眉大眼的和尚感慨道。

“师父是这华严寺的出家人吗?”杜慥深吸了口气,问话显得气力不足。

“阿弥陀佛,贫僧天台山国清寺圆载,从越州剡县来,也是路过宝刹,要去长安西明寺。”

“天台国清寺!天台宗的祖庭,了不得呀。经此次驱僧拆庙,还好吧?”长者不无担心地问。

“烧了,没啦。”两人沉默不语,只有声声叹息。

杜慥话题一转,“韦澳啊!你我两家在这城南樊川为邻有几代了吧?都说城南韦杜,去天五尺。你们韦家频出宰相名士,公卿显宦代不乏人,远的不说,‘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韦应物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还有你们逍遥公房这支,你父亲韦贯之也是被人称道。韦澳啊,不是大哥我说你,咱们学得学老一辈的长处,重实干轻浮华。不能继承孤傲清高,刻板固执,不善变通的性格。如果把政见的殊途认为是世仇记恨,那我们老杜家该是和你有世仇呢。”

韦澳诧异地望着杜慥,“为啥?”

“为啥!我父亲杜从郁想当个从七品的门下省左补阙,被你爹百般刁难,还讲的是头头是道,条条在理,先降为从八品的左拾遗,又明升暗降转任从五品的秘书丞,整天和文字书籍较劲。”

“哦,饿前几天听牛大哥说过咧。”

“那第二个记恨你家的应该是他,段成式。”

韦澳更加诧异地扭头望着斯文官人,“为啥?”

“为啥!他父亲段文昌不拘小节,讲究义气当先,你爹看不惯他的做派。恰逢宪宗皇帝欲召文昌为学士之际,他百般阻拦,千般诋毁,一再压制不用。这事若是换了你韦澳,那应该是不可饶恕的深仇大恨。”长者看着韦澳继续说,“可你父亲提拔自己的亲朋好友倒是相当痛快,经常说举贤不避亲。话又说回来,总的来看,你父亲还是正直忠诚的好官。”

“是啊,武元衡、韦贯之两位相爷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好官能臣,尤其是为了平定淮西吴元济的叛乱,武相爷大义凛然坚持主战,被逆贼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派刺客刺杀,以身殉国可歌可泣。韦老爷子更是谋略过人,敢于直谏,指出不能同时对淮西、成德两面作战,还要平抚相济,软硬兼施,并提出不应该设置统督,会让将领持重。这些远见卓识的看法都被后来一一应验了。”毕諴品评着两位老相爷的功绩。

杜慥对韦澳的说法有自己的见地,他毫不隐晦地说:“至于你说他爹段文昌好色贪财,好色是人之本性,或多或少别人是干涉不得的。只要他没有强取豪夺,霸王硬上弓,那还说得过去,有几个像你父亲那样规规矩矩,一本正经的。贪财嘛,我也做过江州刺史,熟悉官场上的游戏规则,钱徽说得好‘接受钱看是否合大义,不看任什么官’,不亏心就好。如果你真要恨的话,应该是裴度,是他使你父亲罢去相位的。”

“你包社咧!裴公那可是个大好人,实现了元和中兴的大功臣,白乐天都写诗赞他‘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饿大只是和他对用兵的意见相左。全是奸佞张宿肆意诬陷,至于裴度饿不恨他。”韦澳的思维逻辑把在场的人都给弄得无话可说。

“韦澳啊,你这是要去哪里呀?你不是在郑滑观察使周墀衙门里做事吗?”长者又长长地喘了口气,像气不够用似的。

“杜慥大哥,是做判官。前几天和周使君进京公干,顺便回韦曲家中看看,今天是进城里与周墀会合去赴宴。”韦澳恭敬地回禀。

“那正好我们同路,一起去城里。”长者招呼着。

“对,一起气城里。”毕諴也在相邀着。

“您是东平人吧?”秦靖听他的口音很是亲切。

“俺跟恁们说,俺是泰山的,离那儿不远,恁们也是吧?”毕諴眉开眼笑地反问道。

“老乡!”他乡遇老乡两眼泪汪汪,几个人又是拥抱又是唏嘘。

义方想起正事便问长者,“请问老先生,你刚才说的瓜州村怎么走啊?”

“你们要去瓜州村,去见谁呀?”

“我义父杜牧。”

“哦,你是小义方吧,让大大看看,了杂列!有空到城中安仁里老屋来,我们爷俩亲近亲近。对!我二弟说你们有约,他在别墅等着咧。”他指着西南方向峰翠青可掬的终南山,“沿着那条道,过了前面的潏河,走不远就到咧。”

大家来到坡下,分别上了各自的马车。

韦澳刚迈进轿里一条腿,又像想起什么,把腿收回来,快步向段成式的车子赶去,“对咧对咧!伙计,饿忘问了,你叫什么名字?饿俩是不打不相识啊。”

不修边幅的那位从窗子里探出头来,已不再计较前嫌嘻哈笑着,“在下温庭筠。”

“啥?你是温庭筠,温八爪,饿社你挠得饿防不胜防呢。”韦澳捂着脖子上的血印子吸了口凉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