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42章 第十八章 十年磨剑未曾试,何谈推敲不推敲。

远远地两匹高头大马踏踏而来,一看就是西域的宝马良驹,到了摊位跟前骑乘之人离鞍下马,长得魁梧些的汉子笑滋滋地瞅着大家,豪爽地问:“怎么这般高兴?”

段成式热情相邀,起身招呼道:“两位朋友,请过来坐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们这也是刚刚拼的桌。”

商隐也拿来两付碗筷递过去,“这家是回鹘人的买卖,地道!”

大家见来的两个人,相同的男子装束,相同的绛色衣裳,就连脚上鞋子都是一个款式的,唯一区别的是一个高大魁伟,一个瘦弱纤细,第一观感是一对亲兄弟,再细看还是俩孪生兄弟。

待来人坐定,温庭筠的话题又似滔滔大河一发不可收了。“接着聊啊,为了是否对嗢无斯实施讨伐之事,朝廷上分成了两派,讨伐派和招降派,这讨伐派领头的是陈夷行,浑身牛脾气的李党骨干,还有些刚愎自用,见到牛党政敌跟牛党掐,看到李党对立的他也不服气,不管你是谁,从不委屈包容,斗个你死我活为止。招降派倒是就一个人,可他是宰相李德裕,这就非同小可了,到底谁主沉浮现在还不好说。”

段成式胸有成竹地说:“那还不是皇上说了算,是讨伐还是招降,哪个对大唐有利就选哪个呗。”

温庭筠辩驳道:“国家大事的定夺能像喝酒这么容易呀?双方各说各的理,李德裕主张接受嗢没斯的投降并提供粮食,施以仁德感化他们;陈夷行赞同天德军使田牟的建议,拒绝嗢没斯投降,并由朝廷军队联合吐谷浑、沙陀、党项部落攻击消灭之,说是不能养虎为患。”

后来的孪生兄弟中瘦弱的那位柔声提问道:“那么,你们看哪一边说得对呢?”

还是庭筠说在头里,“要我说,还是陈夷行说的有道理,回鹘那是草原上的饿狼,反复无常,喂养它不知报恩,稍有怠慢就会嗜血伤人的,不如早下决心,以除后患。”

成式和商隐不同意他的观点,段成式颇为不满地说:“回鹘向来友善,贞观年间回鹘全力配合大唐攻灭了薛延陀政权,诚心接受我朝的管辖,羁縻瀚海都督府,分置六府、七州,不像匈奴、突厥以往的游牧民族对我边疆进行骚扰与掠夺。尤其是回纥曾帮助大唐平定安史之乱,肃宗曾夸赞道‘功济艰难,义存邦国,万里绝域,一德同心,求之古今,所未闻也’。我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岂能不念旧情痛下杀手呢?我看李宰相说的对,大唐上国本应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妙哉,善哉!说得太有道理了。”老头子不住地拍案赞同,“我曾是个出家人,佛祖说救人一命可造七级浮屠,何况如此多的生灵呢?纵然是当今皇上喜道不喜释,可也是清修之人,应该懂得道教遵道贵德,讲究忠孝节义,仁爱诚信呀。”大虔晃和周陌也认为李德裕说得在理。

瘦弱的那位又柔声问道:“那么,你们看当今皇上能支持哪一边呢?”

这回是商隐先发的言,“我看当今皇上年轻有为,刚刚即位就锐意革新,严惩贪腐,施以重拳。他应该支持李德裕的主张,招降安抚,这样的先例也不是头一次了。”

成式却有自己的看法,思考后说:“那不尽然,皇上固然发奋图强,雷厉风行,可他非是平庸之辈。回鹘南下有两伙人,嗢没斯是可汗药罗葛阖馺的亲弟弟,而乌介是上任彰信可汗的亲叔叔,彰信又是药罗葛阖馺他们给逼死的,双方积怨水火不容。嗢没斯部毕竟部族弱小,势单力孤,是真心实意地要投靠我朝。可乌介仗着挟持公主,兵强马壮,有恃无恐,力图兼并嗢没斯。若此时招降势必得罪乌介一方,惹火上身;若协助乌介平叛,反使其做大,更难以驾驭,不如维持现状,让其相互牵制,静观其变。”

大虔晃点头称是,加以深思地补充道:“这办法好,若出兵绞杀,威望扫地,那以后谁还来投奔大唐啊?”这番阐述说得后来者神清气爽,喜于眉梢。

“你们太乐观了!”老头子沉默良久,忽然倒吸口凉气,“我说当今皇上是个好皇上,可他也是个心狠手辣之人啊。也不知是他自己呀,还是那大太监仇士良的诡计,或是李德裕的主意,八成是卷毛老道赵归真的坏水,皇上刚即位就下令削减僧尼,拆毁了天下小寺、山房、兰若,对僧尼的行为强加种种节制。更有甚者,他大开杀戒,文宗的妃子杨贤妃、陈王成美、安王溶这些心存异念的均被赐死,又将枢密使刘弘逸除掉,宰相李珏、杨嗣复此类阻碍其登基的大臣均被罢相贬往外地。如此狠毒,此次不排除出兵讨伐,大开杀戒。”

温庭筠深感贾老头说得有理,也直抒胸臆,“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老哥诗写得好,时事分析得更是透彻,不愧是推敲缜密之人。历朝历代不是反反复复上演着同样的戏码吗?权力争斗。远的不说,王德妃含冤被杀,儿子庄恪太子受杨贤妃的诬陷,她唆使坊工刘楚才、禁中□□张十十等人诋毁太子,扣上宴游败度的罪名,之后不明不白地七窍流血暴死,母子俩都成了争斗的牺牲品,这就是活生生的实例。那罪魁祸首杨贤妃呢,我说她该杀!你说她可怜,我说她是报应,其实她们都是为了权力,俗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他说得越发得激动,诗文脱口而出,“可叹我们这些与太子相交的人。莫莫复莫莫,丝萝缘涧壑。散木无斧斤,纤茎得依托。枝低浴鸟歇,根静悬泉落。不虑见春迟,空伤致身错。一朝天子一朝臣,哪个皇帝不用与自己对脾气的人呢?李德裕嚣张刻薄,独断专行,我看当今圣上也好不到哪儿去。”

随之而来的是一片的沉寂,除了沉寂没有人注意到那魁伟汉子脸上些许的愠怒。

段成式首先打破了沉默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何况是在朝堂那龙蛇混杂的漩涡中呢。当今皇上纵然是被宦官假造圣旨,推举扶持的,但我以为选贤立能,总比立一个年幼多病难当重任的要好,何况皇上还算是个合格的好皇上呢。我倒是听说,他身边有个与他相貌相似的王才人能力了得,咱先不谈她英姿飒爽,巾帼妩媚;就说这当机立断,力挽狂澜的智慧就使我们须眉所不如。你们知道那仇士良为何看中了当今的皇上吗?据我听说,那是因为李瀍平日里放荡不羁且孤立无援,不热心于皇位之争,整天和那个王才人出入教坊酒肆,饮酒作乐,与乐人谐戏,和平民混处,不思进取,易于挟制。还有人传,仇士良原本想立的是安王李溶,文宗咽气那天,他催亲信将领速速赶往十六宅接‘大殿下’入宫。望着中尉铁青的脸,几位神策军小将没敢多问,飞也似地出了大明宫丹凤门,急匆匆赶到十六宅,到了地方他们才猛然发现,自己竟然没弄清要迎接哪位殿下,可他们知道这幸运儿不是安王,就是颖王,不会是别人。跟随而来的宦官倒是聪明,想起中尉说是要大的,便灵机一动在人群后面尖声喊叫‘迎接大的!迎接大的’。年长的安王李溶脸上的表情顿时一松,抬起腿,就要坐上神策军士卒抬来的肩舆。千钧一发之际,颍王李瀍的身后突然闪出一个女子,正是王才人。她曾是邯郸歌伎,口才和胆略在庸人如云的十六宅无人可及。她款款地走到宦官和神策军将士面前,一字一句地说,宫里所说的大的,应该是颖王殿下吧。颖王身材魁伟,宫中都呼他为大王。再说,我们大王与仇将军可是生死之交呀,这等大事,你们要谨慎呀,一旦出错,可是要满门抄斩的!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偷梁换柱了,神策军将士簇拥着颍王李瀍兴冲冲地赶往少阳宫复命去了。仇士良万万没有想到,事情在最后关头出了岔子。如果指出这个错误,整件事情将传为笑谈,功亏一篑。他们转念一想,觉得无论安王还是颖王,都少不了自己一份功劳,就将错就错,假传圣旨,册立李瀍为皇太弟。这王才人过人的胆识和勇气着实使人佩服。”

老头子贾岛撇了一眼听入了迷的众人,嘿嘿笑道:“成式老弟,你又在讲故事吗?像你的《酉阳杂俎》里记载李白让高力士脱靴,武周皇帝赞叹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太监脱靴和女皇说‘宰相何得失如此人?’时好象你就在现场似的。皇上是穆宗的五子,安王李溶是八子,怎么安王倒比皇上年纪大了呢?从体格和年纪上大的都应该是现今皇上啊!假传圣旨一说纯属无稽之谈,凭空杜撰的,你可不能把这段写入《酉阳杂俎》里呦,以免召开杀身之祸。”

众人大笑,尤其是那瘦弱的男子笑得是前仰后合,山花烂漫的。

大虔晃不以为然地朗声说:“女人做皇帝又有何妨!吕后、则天皇后,不都是巾帼不让须眉嘛。我看你们大唐还不如让那王才人来做女皇,不会比武周皇帝差!”

魁梧汉子假装嗔怒道:“你这小子,听口音就知道你不是大唐的子民,你是北边渤海国来的吧?难道我们大唐男人死绝了,让个丫头片子支撑门面吗?”

此言一出,那瘦弱的挥动拳头娇喝过去,“什么呀?给我!我要。”

魁梧汉子娇惯地抱头求饶,讨好地连声说:“给你,全给你,我都是你的。”其他人见这兄弟俩太过亲密了,吃惊地看着他们,发出或大或小地呵呵之声。

那两人警觉地发现有些失态了,大个子连忙掩饰着解释道:“他要喝醪醴,我不给他,跟我不依不饶的。”

贾岛嘿地一声责怪地说:“你这当哥哥的,弟弟喝点酒能怎么地呢?老爷们谁不喝点,来,我贾岛别的管不起,这酒可管够喝!”他为那瘦弱汉子倒上一杯。

那魁梧汉子惊讶地问:“你是那个推推敲敲的诗人贾岛吗?你应该在普州(四川安岳)任上啊,怎么回京啦?”

老头子无奈地回道:“老夫是在普州任司仓参军,七品芝麻官,整日里跟米粒打交道,就是我这个独处惯了的也憋闷啊,想趁明年吏部铨选的机会变动变动,这不,到京城参加冬集来了。”

那汉子略加思量对他说:“普州是个好地方,先皇避难都往那里去,是不是偏远了些?”

“是个好地方?也是,远离喧哗,清静的很,住习惯了哪里都一样。年轻人,你不懂的,到我这个岁数就图个热闹,要是太静了,感觉心里慌慌的。”

李商隐刚干了一杯,不相信地问:“老爷子,是真心话吗?不是普州那儿穷乡僻壤的,想调到京里来吧。”

“胡说,就是想换换地方,图个热闹,京城不京城的不打紧。”

瘦弱汉子同情地劝慰,“您这把年纪了,还是调到近些的吧。”

老头子晃着脑袋执著地坚持,“低调,低调,话不能说得太白了。哪里都一样啊,说心里话,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还有些依依不舍呢。只是沧桑几十年,未为国家建功立业真是心有不甘啊,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不谈这个了,至于调到何处,你们说了也不算,我想总不会把我平调到普州的司户参军吧,整日里和老婆子小媳妇打交道也是热闹。”随后自嘲地大笑。

温庭筠揭短说:“谁让你有眼不识泰山了,当年文宗皇帝去你那延兴门内的青龙寺,想一览你的大作,可你劈手夺回,还冷言冷语地讥讽人家。那么好的机会呀,你却把握不住,视而不见!能怪谁呀?”

老头子撅起胡子愤愤不平地争辩道:“能怪我吗?他也没说他是皇上,脑门也没贴着贴子。”

魁梧汉子好奇地问他,“你当时写的是什么诗呀?”

贾岛正在气头上没好气地回答:“年轻人,你也懂诗,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你写过诗吗?能读得懂吗?”

一连串的质问说得对方无言以对,正要发怒却被身旁的弟弟压住,坐在凳子上闷头不再理他。

段成士看那当哥哥的被气成这样,忙凑近劝解道:“老弟,别往心里去,老头子心里也是委屈,激动了!”

魁伟汉子平息下情绪,“没什么,这个人又怪又犟,还想回京城,我看还是在边城呆着吧!”

他转眼看着成式,口气和缓地问道,“你就是段成式啦,邹平郡公段文昌是你父亲吧?我们说起来还有亲戚呢。听人说你要做一番事业,太好了,别整日里飘着啦,想干个什么职位呀?”

温庭筠冲着汉子咧嘴笑道:“看你像是皇上似的,他想做宰相,你说得算吗?”

李商隐不满地反驳他,“宰相个六饼,人家是好心问问,段兄,还是听我的做京官,升迁机会多。”

段成式诙谐地对李商隐说道:“那好,我就做个你当初做的官,是秘书省校书郎吧?”

魁梧汉子赞赏地看着他,又偏头转向商隐,“李商隐,你可能不认识我,我可是认得你,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风流才子、大名鼎鼎的诗人、将作监领陈许节度使王茂元的乘龙快婿,这次回京有何打算呀?”

商隐意外地上下打量起他,“门清啊!什么都知道,尚书省吏部的吧?要不是门下省的喽。这次回来就想找份舒心和谐的差事,哪怕是做个比走时职位低的像秘书省正字也行。”

汉子又问庭筠,温庭筠玩世不恭地说着风凉话,“皇上老弟,您就别为我瞎操心啦,我这庄恪太子的余孽,乡试只取了个榜副得贡,省试都差点没资格参加,连个进士也没混上,还谈什么功名不功名的,还是吹我的笛子吧。”

周陌在一旁想起了送信的事,随口问段成式说:“段大哥,你说的十六宅是在什么位置啊?”

“不远,往北去,过了两三个街口,靠城墙最东北角就是了,又称作入苑,你一打听都知道。”

温庭筠多嘴多舌地问道:“小兄弟,你那齐安大师给光王的信还没有送去呀?”

见小猪摇摇头,他猜测着自语道,“齐安大师能有什么事写信给光王呢?”

李商隐像是了然得很,自信地断言说:“一定是关系到性命攸关的大事,齐安和尚那可不是一般人,博古通今,先知先觉,独具慧眼的有成高僧。他原是皇子,论起来应该是光王的叔叔,这蔫了吧唧,呆头呆脑的光王怎么还跟和尚有联系?”

段成式晃着头,话里有话地讲:“我古书看得多了,光王这种人可不能小觑,先皇穆宗曾抚着他的背称赞说‘这是我家的英物’。历代君王、将相往往就栽在这样人的手里,你看那勾践、孙膑、刘邦、刘备,都是装疯卖傻,以假乱真,欺瞒过关,但到羽翼丰满,反扑过来,毫不留情下死口致对手于死地。我看这个光王也极有可能是这样的人,从宫里传出有关他的趣事笑话中,你没有嗅出几许精明和无奈吗?有些还是不通常理的行为。”

温庭筠更是添油加醋地说:“段兄说得有道理,我也听人传说李锜谋反前,有善面相之人对李锜说,郑氏将来必当生下天子,李锜大喜,而将郑氏纳为侍妾,以为自己必然是天子的老爸,自然是老天子喽,不久便起兵造反啦。后来李锜被杀,郑氏已叛臣眷属的身分被没入宫庭,充为宪宗宠冠六宫的郭贵妃的宫女,郑氏后来受宪宗临幸生下光王。莫非这光王就是那所说的真龙天子,那当今皇上可就岌岌可危了。前日我们在洛阳遇到白居易前辈,他看人是很准的,据他观察那光王是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是盘在深潭里的龙,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又似孤立峭壁上的大鹏金翅鸟,敛翅静待,一旦有腾飞的时机,定会鹏程万里,俯压寰宇的。”

魁伟汉子有些坐不住了,竟然失态狠狠地说:“我也看他不是池中之物!”

坊间传出三更的梆子声,他急急地饮尽杯中酒,伸手扯起弟弟,说有急事要办,便和大家匆匆告辞,两人搬鞍上马向北而去。

李商隐茫然地望着他们的背影琢磨道:“他们是谁呀?口气好大呀!三更半夜的还有急事要办。”

老头子很是瞧不上眼,一甩袍袖轻蔑地说:“一看就是纨绔子弟,不知天高地厚。那弟弟倒是和和气气的,讨人喜欢,就是有些娘娘腔。”

李商隐抢白着老头子贾岛,“弟弟个六饼,您一天净想着作诗了,瞎推敲,那是个女的,女扮男装的。”

老头子恍然大悟惊呼道:“我说不对劲嘛!原来是兄妹俩啊。”

商隐彻底崩溃了,恭手作揖讨饶说:“老爷子,我算服你了。你这眼力我是领教啦,难怪皇上站在你跟前,你能把人家气跑了。那么亲密无间的能是兄妹吗?”

贾岛经他这么提醒也醒悟了,“我说不对劲嘛!是情侣呀。可他俩长得真像啊!”

庭筠拉回他们的话题,认真地问贾老爷子,“老爷子,你在寺里没给文宗皇帝看的到底是什么诗呀?”

“也没什么,就几句小诗偶得,你们给听听,如果文宗看了能相中不?”

他码齐手边的纸札,悠哉悠哉地逐句背诵道:“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