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256章 第八章 开元寺里行布施,八关斋戒出轮回。

又是一座开元寺,它位于宋州治所宋城的西南角上,距离大名鼎鼎的商丘仅一步之遥。之所以说这小山丘大名鼎鼎,因燧人氏、炎帝朱襄氏、颛顼、帝喾等三皇五帝以及夏朝、商朝、周朝宋国、汉晋梁国均在此建都。

尤其是帝舜时,天命玄鸟,降而生帝喾之子阏伯,其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虞舜封于此地为火正,乃商人的始祖。

阏伯于睢水之北夯土堆积成台,一来保管火种,二来观测天象。昔日土丘历经数朝数代,逐渐演化成为人烟辐辏,商贾云集,据江淮之上游,为汴洛之后劲,南控闽浙,北临河济,彭城居其左,汴州建于右,保障江南,襟喉关陕,联络大河南北的要道大城。

可眼下的宋城与百年前早已不能同日而语了,踏着饱受战火洗礼的斑驳石阶而上,登临城垣放眼一观,南面一城北面两座,呈品字形布局,一条运河昔日睢水寂寥冷落洋洋而过,聆听水声好似在感慨“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至理名言,流云之下哪里还有开元盛世时的繁盛华丽啊?城里城外到处是破败萧条的景象。

南城的城墙原本就低矮单薄,安史之乱中经安庆绪的部将尹子琦两次围攻,云梯、木马、石炮的轮番摧残,搞得是七零八落面目全非,后虽休养生息重新修复,但远远望去仍似讨饭花子满身的补丁。

摩挲垛口怀古伤今,不由得想起隋朝二帝,文帝杨坚、炀帝杨广,父子皆是好事之人。一个改换已用了八百年的称谓睢阳为宋城,一个开凿运河弃古汴水而改走睢水,使此地亲水而兴。

也不知道是他们的手气不佳,还是睢阳城命中注定多灾多难,只要是有叛匪猖獗,就要拥兵前来洗劫一番,同时必有忠义舍命之士挺立城头,不惜杀身成仁,誓死捍卫。

最值得称颂的是真源县令张巡,至德二载据守此城十个月,杀敌十余万,血战四百仗,最后粮尽无援城池陷落,张巡、许远、雷万春、南霁云、姚訚等三十六名将领英勇殉国。经此一战,城中饿殍满道,原有四万户籍只活四百余人,屋舍殿堂夷为平地,树皮草根裹腹殆尽,千年名城元气大伤。事情都过去一百年了,但留下的阴影太沉重啦,每每提及往事仍令人唏嘘不已,黯然神伤。

此时就在这座寺庙的院内,颜真卿撰写的八关斋石碑前,有僧俗四人正仰头观看那八棱石幢。

这石幢高有一丈,每面宽不足两尺,每字有三寸见方。依次读来是篇九百多字的短文,字迹谨严,体方笔圆,端庄雄伟,行笔兼用篆隶笔意,笔画间有刀斧之利,彰显一代宗师“蚕头燕尾”之风范。

“这篇文章真得由颜鲁公来写,不仅字写得圆健浑厚,而且文笔顺畅如瀑布飞流直下,矫健奔放一气呵成。没有亲身经历安史之乱、舍身忘死浴血奋战过的,是写不出来这般情感呀。”

“是呗,孙贤弟,颜鲁公的祖上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其家秉承儒家的忠恕之道,他的堂兄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皆是平叛英雄,均惨死在安史贼兵的屠刀之下,连个全尸都没留下。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国仇家恨没齿难忘,忠贞大义铭刻于心。老爷子年近八十初心不改,奉旨至淮西晓谕叛将李希烈,面对威逼利诱凛然拒贼,至死不渝终被缢杀。”

彼此交流看法的两个人,一位是个中年男子,头戴竹笠,上身穿蓝色粗布对襟衫,下套蓝色大裆裤,足蹬华月履,一看就是“司豫流人”的子弟;另一位是个出家和尚,个子不高但结实匀称,谈笑风生间透着潇洒倜傥,一双虎目炯炯有神,两只大手粗壮有力,年纪在五十岁开外,他们身后还站着两个青年小伙子。

“处让兄,我很为之遗憾,当年宋州刺史徐向为逢迎田神功,特请颜鲁公前来撰书八关斋的佛事。怎么没想到连带大书特书一代名将张巡呢?田神功只不过是来抵抗史思明的叛军,为睢阳解了两次围,而张巡却是在此浴血奋战了十个月,打了一场惨烈的保卫战,最后城破被俘慷慨就义。”穿蓝衣裳的男人遗憾地拍了拍石碑。

和尚莫能两可地笑了笑,用磁性的嗓音说道:“徐向他怎么敢请鲁颜公写呢?张巡的功过还未盖棺定论,直到目前为止一些人还有微词不断,甚至大骂他惨无人道嘛。若是按照他们说的去做,知不道要死多少人,大唐的江山早就易主啦。”

蓝衣人也有同感,“处让兄是说张巡被逼无奈之下令士卒吃人的事吧?”

“是呀,除了吃人的事,张巡浑身上下都是闪光点嘛。孙贤弟,人言可畏啊,他们不管所处的情形,不讲前因后果,只是一味地抱着道德牌牌不放。吃人固然不可取,但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呀,张巡吃人是不得已而为之。况且大多是饥饿而死的尸体呢,就算是活人,老弱妇孺也是心甘情愿无有怨言的。大家只有一个信念,不管是吃人的还是被吃的,保住小小的睢阳城,像一颗坚不可摧的楔子钉在这里,能保整个江淮安然无恙。就那时的局面来讲,安庆绪以尹子奇为河南节度使,率十几万贼兵横扫河南,城池纷纷陷落,昔日以忠义自许的官吏土豪争相投降归逆,唯有军事重地睢阳还在独自支撑,但已被围得铁桶一般。睢阳太守许远和张巡合兵一处,人不过七千,却誓死不渝携全城百姓抵抗到最后一息。多么难能可贵,可歌可泣呀。”

说到这里,其身后的一个背弓持槊的青年忍不住插嘴道:“达,张巡他是忠义爱国视死如归,可我就不信全城的将士百姓都和他一样,为保腐朽李唐肯舍出身家性命?吃活人有悖人伦,畜生不如,既然抵抗叛军是为了百姓,为何要拿叛军也不会杀的无辜平民来充饥活命呢?愿意与睢阳共存亡的尽管留下,而对于那些不想死的人,大可以放他们出城逃生啊。人家又不是你的小妾、奴僮,何必强迫威逼,赶尽杀绝呢?”

另一个手握陌刀的年轻人随声附和,“是呀,达,我和二弟的看法相同。”

这话和尚不爱听,转回头一瞪眼睛,“归霸、归厚!你们这两个小嘎豆子懂什么?大敌当前必须同仇敌忾,这个想降,那个想逃,人心不就散了吗?谁来搬运器械,谁来生火做饭,谁又来照顾伤员?光指望城头上的将士是不行的。而且大战一开,难免没有死伤,那些死伤的都是本地子弟,老百姓家里人能不红眼?城外是虎狼之师,城里是故土家园,你们没有身处险境不会理解,是留是走的取舍很容易决定的,再不要说那放生不放生的鬼话啦。难道张巡他们想死,不想活着吗?就想强撑在这城里等死吗?是!他是有尽忠赴死的决心,可在这城里拒敌时也是心存希望的,一开始也没有想到粮食会被虢王李巨挪用,几路援军畏敌不来,就是这样,他们也没有为了自保弃城而去啊。有人提出放弃睢阳,那是无知愚蠢之见,张巡、许远心里是明镜似的,睢阳是江淮地区的门户,无睢阳即无江淮,无江淮即无大唐。若放弃睢阳,则运河失守,江淮不保,朝廷将失去抗击叛军最重要的财赋和兵源;再则,这样一群面黄肌瘦的残兵百姓,即使能够突围出去,也不可能在强敌的追击下幸存,只能是豁出去了死守待援。”

二儿子仍然是不服气,“达,吃人就是有违人道,三万多户吃剩下四百人,这座宋城成了人间炼狱,骇人听闻啊。”

“你小子就是偏激,不看惨烈的经过,只盯着悲壮的结局。你是不是认定张巡他们稳稳当当坐在城里,推杯换盏,煮上几个垂死挣扎的老头子,煎上几个哭天抹泪的小媳妇,烤上几个牙牙学语的粉嫩襁褓,十个月太太平平地吃了两万多人吗?那是别有用心的人在污蔑!实际情况是先吃战马,战马吃尽,抓麻雀老鼠,麻雀老鼠又吃尽,连木皮纸张、铠甲弓箭上的皮子都找来吃了,情急之下张巡拉出他的爱妾杀了,逼着士卒吃,许远也献出奴僮,然后收罗城里的妇女,妇女吃尽,最后吃老弱孩童。人是吃了,被吃的是心甘情愿,吃人的是泪流满面,用几百个将死之人去挽救千千万万个江南黎民的生命,用一座残破的睢阳城来阻挡住忤逆的铁蹄,支撑起摇摇欲坠的大唐社稷,我看是值得的。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这首诗是张巡守城时写的。韩愈都赞叹说,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在这一点上,你们就不如黄巢,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从不含糊,对张巡的做法佩服得五体投地。唉,也知不道黄巢和仙芝他们的下落,世面上有传言,说是平卢节度使、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宋威于沂州城下大破义军,仙芝战败身亡,听到这个消息,我这心啊咯噔一下子,白提有多难受了。”

“达,我们几天前去沂州找过,遇到的净是些打散的弟兄,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王大哥战死了,有人说他没死,师兄更是下落不明,问来问去也没个准消息。”两个儿子听父亲提起义军的战况心情也是不佳,但还是认定吃人乃天理不容的事。

蓝衣同伴为他们父子三人缓和着气氛,“都有各自的看法。这也无可非议,吃人绝对是不应该的,但要看他是为什么而做出违背天理的事来,是为一己之私而行大逆不道,还是胸怀天下而做权宜之计。我听说过张巡嚼齿的事,誓要与叛逆血战到底,恨得把牙齿都咬碎了,这样为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正直之士,我们还翻来覆去计较他什么呢?”

他用手量着碑面的宽度,“这几面的尺寸与那三面的不等啊。”

“那是当然了,贤弟,这五面是崔倬补刻的,会昌毁佛时这座开元寺也未能幸免于难,石碑被錾凿数处埋于地下。大中五年崔倬来宋州做刺史,找回残石幢,把有錾凿的几面磨平,缺字补齐重新立起,这五面自然与那三面不一样宽啦。”

和尚又对孩子们说道,“归霸、归厚,此次带你们来开元寺,不光是为了散散心,看热闹,还要参透这八关斋戒的深意,对你们今后的行事为人是大有好处的。”

“处让兄说的是,你带我们从龙潭寺过来,参加这里举办的八关斋会,真得受益匪浅,我自感这回北来是不虚此行啊。只是颇为遗憾的是,不能像那位小兄弟有一技之长,自家本事用之不竭,因陋就简随处摆个摊子,施展医术为民除患。唯有遗憾之处是身上带的金银不多,上嚫之数杯水车薪,添置五百件僧衣也就用完了。庆幸的是今天是最后一天,又过了正午,八关斋也就算圆满了,面对再来祈衣祈食的僧人,我也不会留有歉疚啦。”

“乖乖!我大老远来的,空跑了一趟,你们竟然说没有歉疚。我是在项城老君台听道士相告的,说是你们镇里办斋会供吃供穿,让我快来享受嚫施,镇么大场面说结束就结束啦?”有人在庙门处大声质问着。

“阿弥陀佛,师兄,请不要高声喧哗,八关斋真得结束了,请到别处化缘去吧。”

“善哉,师兄,我们有什么歉疚?只是你来得晚了,今天是最后一天,天已是午后非时,什么斋食也吃不得了。而且本次斋会只供养五百位出家人,你正好是五百零一个呀。”

守护山门的小沙弥好言好语地解释着。

“去球!我镇一辈子也没如此幸运过,供养五百个和尚,我却正好是多出的一个。你们怎么恁能骗人呢?我闻讯从项城县满心欢喜地赶来,不给僧衣吃食也就罢了,还用镇等言语取笑我吗?”

碑前的四个人走过去想劝解,见寺庙门口立着个满身污垢的和尚,年纪不大,却面容憔悴,显得比实际年龄成熟的多。“你说什么天已是午后非时,斋食吃不得了?只要能给我多少,我就能吃掉多少,你们一天胡吃海塞地享受,我可是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一天三顿没一顿饱饭。”那人可怜兮兮地抹了把脸上的汗珠子,也不知道走了多么远的路,就着灰尘暴土和起泥来。

“阿弥陀佛,不是,难道师兄你不懂得持斋吗?”

“善哉,师兄你还一日三餐,连过午不食都知不道,你是不是和尚?是在哪个庙里出家的?有没有依止师呀?没有受过三皈五戒、也不了解八关斋戒吧?”见对方是一脸茫然,不知自己所说的是啥,“阿弥陀佛,看你的样子,肯定不会受具足戒和菩萨戒喽。”

“胡说!谁是假和尚,我是真正地剃度出家的,老师父问我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都能持否?我是说了能持的,还给我起了法号叫罕之,怨只怨他那庙里的粥太稀了,吃不饱,我便跑出来四处云游了,只要是能填饱肚子去哪儿都行。”

他晃了晃手里的陶钵,“你们说的八关斋戒又是让人持什么?镇个戒,恁个戒,当初读书考取功名不容易,没想到做个和尚讨口饭吃同样不容易啊。”

两个小沙弥看他四六不懂,只为了化缘讨饭,打心里看他不起,“善哉,师兄,可真是服了你,你说的那是五戒,给我们出家人定的,受持五戒,虽可不堕三恶道,成为人天道善人,但不能了生死,出轮回。而受持八戒则可出离生死轮回。这八关斋戒多是在家信众精进时用的,一日一夜遵守八种清净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泆,不妄语,不饮酒,不著华鬘香油涂身,不歌舞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不非时食。”

一个小和尚解释完,另一个小和尚不无担心地问他:“阿弥陀佛,师兄你这样冒然出行是很危险的。你有度碟和戒碟吗?”

混饭吃的和尚又一次两眼空洞茫然了,“出来时匆忙,也没准备什么碟,你们有吗?暂且借我一用。”

“阿弥陀佛,这哪能随便借用啊?出家人当然要有的,那是身份证明啊,没有的话你寸步难行。譬如冒充官员,是死罪;那你冒充出家人,这比死更恐怖。你不是死了以后就没事了,死了以后要下到三恶道去。”

“阿弥陀佛,是要变畜牲,化饿鬼,打入地狱,饱受痛苦煎熬的。”

两个小沙弥说得绘声绘色,像他们曾经亲眼目睹了似的。

那游方和尚可能是饥肠辘辘,听他们啰嗦有些不耐烦了,“看你们小气的,不就是讨顿斋饭吗?何必用什么三道、四道来吓唬我。我现在只认一个道,就想吃饭填饱肚子,香积厨在哪里?”看得出来他的确是饿了,不顾一切地推开两个沙弥,使出蛮力要硬往寺里闯。

小和尚仗着年轻,一左一右上前拉扯,却被“嘭嘭”两拳痛击在地。这还不算完,他骑在人家身上就是一顿拳脚,看似要把满腔的激愤都集中在拳头上。

正当他肆无忌惮地发泄之时,从庙里快步赶来几个人,其中有个磁性嗓音的出家人高声喝道:“住手!和尚,你下手可够狠的呀!”张处让拖着瘸腿靠近了,一把抓住那施暴者的手腕,本想使劲一掰让其罢手,可没曾想未能掰动,看来这人不是等闲之辈。

“师兄撒手!好大的劲啊,我甘拜下风。”脏兮兮的和尚却率先讨饶了。

处让心里暗想这小子还有些眼力价,“我且问你,你是何方人士,姓甚名谁?”

“小弟乃项城人,出家前姓李,法号罕之。原本是读书的,可考了几回乡试,却不尽人意,索性不学了,出家为僧求个安逸快活。”罕之和尚起身回答,在众人面前再没有鲁莽霸道之气了。

“是个读过圣贤书的人啊,既然已经看破红尘了,还这般斤斤计较纠缠于是是非非之间吗?寺里的斋会确实是结束了,你不要再难为他们啦。山门前就是庙会,何不去那里化缘讨斋呢。”

和尚唯唯诺诺判若两人,一边走出寺去,一边自言自语道:“能令我佩服得还没几个呢,这庙里的和尚好生了得,一个个目光如炬,劲力超常,身上带着功夫呀,不好惹。讨了这么多年的饭,都是什么样的人,我还是能看出来的。”

“阿弥陀佛,师兄,托钵只准托七家!”

“善哉,师兄,一定要记住过午不食呀!”

那两个小和尚并没有记恨于心,趴在地上还不忘叮嘱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