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209章 第二十五章 青弋江畔逢故人,灵机一动献妙计。

步入石洞,见洞内高约十丈,由三块鼎立的巨石围成,前后有门贯通南北,有天然石床石凳一应俱全。抬头可见棚顶大写的“人”字,字体苍劲有力,可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称奇,细看原来是两块巨石的间隙显露。

“喂!猫咪、小鸟,怎么都走了呢?回来呀,不在这里玩耍啦?”洞中央有根高大光洁的石柱,这圆柱子上绑着个人,他在大喊大叫着。也不晓得柱子是何年何月何许人也树立在这里的,当初用来做什么已经无从考证了,可眼下被李晕用来捆绑温璋倒是正合适。

当曹旗主闯进洞中,刺史喜出望外地嚷道:“和尚,你也来了?怎么全身都青啦?噢,你是为救我被强盗踢的呀,算我欠你个人情。”大家都被搞懵了,面面相觑,这儿哪里有出家人啊?

刺史看到了白衣老者,顿时惊恐万状地讨饶乞求,“大侠!放过我,我听你的,不去宣城啦,真的不去了。”

难道他真得被吓傻了?义方上前给他解开绳子,摇晃他的肩头呼唤道:“璋兄!是我,我是庄义方啊。”

对方却无动于衷地茫然反问:“谁是庄义方?温璋又是谁?”

义方他们心里一凉,刺史如今完全是个痴苶呆傻之人啦。

“小子,你怎么啦?再使劲摇晃,他的胳膊就脱臼了。是我封了他的紫府,先天真一之神被点糊涂啦,他人就成个糊涂蛋了。闪开,我来把穴位解开。”说着他推开义方,上前抬起手掌用力揉摁温璋的眉间,“你这个小子哪儿长着爱人肉?不仅大家都拿你为重,就连豹子、金雕也来关照你。”

没几下刺史长出了一口气,眼睛里重又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咦,义方兄弟,曹旗主、钱丐头、孙兄,你们怎么都盯着我呀?这儿是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啦?”他又看见李晕,不由得身子一颤,“您是谁呀?好像我们见过。噢,想起来了,你从竹林里窜出来要抓我,被和尚挡了一下,然后你就把他踢飞了。义方兄弟!他是强盗。”

温璋惊恐地抓住义方的胳膊,大叫着要把老者捉住法办,五个朋友又是一番解释劝阻,闹了半天刺史温璋才冷静下来,还一个劲地要下山去看慧萼的伤势。

李晕和两位朋友一路将义方他们送下山来,当走到马人寺前,只见右面的山道上呼呼啦啦涌来几十个百姓,

“哎锅锅,好悬啦!人马石倒下来没伤到人真是万幸。”

“是呀,好悬!我们只是打了两个洞洞,绳子还没串上,那马头就塌啦。”

看他们的神情还在惊慌之中,彼此庆幸唏嘘不已。

当他们走过刺史跟前时,有人指着寺门匾额喊道:“哎锅锅,马人石都毁了,这马人寺的庙名是不是该改改。”

那被称作二哥的农夫看似在这群人中颇有威信,他满有把握地随声回答:“兄弟,你没听王居士港?石头倒了,再叫这山名就名不符实啦。倒也好,省得天天夜里马人石学马嘶,没完没了的黑人。”

“喂!小子,你说谁呢?”白衣老者突然怪罪起来怒吼道。

农夫这才注意到李晕站在几个人的后面,立刻恭敬地施礼问候,“是李居士呀,个七了?我么得港什么呀!您怎么生气啦?”

李晕有话不好明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黑个扯,我就说嘛,你们呀,跟那童子似的也不想想,一块石头怎能鸣叫?又不是山鸡大鲵,狐狸獐子。哈?你们把马人石铲倒啦!孬里八哄的。大哥怎么说的?马人山的名头得改改了,那叫什么?”他望着众山民像是要考问学生似的,见他们均屏气不说话,便指着远处那个人形仰卧向天的高山,“不能叫做小胡子人山吧?我说呀,还得叫做马人山,只是把中间的人字改成仁义的仁,老子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以后我们这里就如此改名吧,个照?”

百姓们洗耳恭听他的教诲,马上表态认为他的主意高明。

“哎呀,我痒!”温璋突然扭动身体像中了邪。

“璋兄,你怎么啦?”义方双手扯住刺史,可对方是拼命挣扎,又笑又叫。

“团练使不会是又糊涂了吧?”大光头紧锁眉头望向李晕。

李晕同样是不知所措,“不会呀!我已经解了他的紫府啦。”

“哧溜”从温璋的衣摆下钻出只松鼠,吱吱叽叽尖叫着一下子窜上道边的大树。

宋州军队在山下扎营过夜,第二天一早继续向东挺进,涉漳河,渡青弋江,要直奔宣城。

中午时分来到青弋江边,这江面宽阔、波涛汹涌,还好,找来几艘大船载着兵士顺利过去。离着对岸很远就见黑压压的人群在招手,乞求搭船过江。说来奇怪,帆船快要触岸时他们却四散奔逃,躲得远远的,像是看到了凶神恶煞一般。

偌大个江滩空空如也,还别说留下两个,一老一小像是祖孙。“牙牙我怕。”孙子胆怯地小声喊着,一头扎进老人的怀中。白发老人可能是扭伤了腰,坐在地上一时无法活动,只是紧紧搂住孩子,向离船登岸的将士们怒目而视。

“老人家,你们这是怎么啦?我们有那么可怕吗?”温璋走上前好心地想要搀扶他。

“狗东西,离我远些!你们这些官兵没有一个好人。”老人把身子向后躲闪着,极其厌恶地大骂。

曹旗主帮着解释道:“他是新任的宣州团练使,带兵来平定乱军的,朝廷已经明令各地不得乱收赋税,严惩贪官污吏。老人家,你可不要分不清好坏人啊。”

“呸!谁信呀?天下的老鸹一般黑,新任和旧任一个样。康全泰也说要为民做主,许愿做了观察使便怎么怎么的,我们就信以为真,想他有多仁义。可结果呢?他自己是人头落地,听说被悬在宣城南城门上。从东边退下来的败兵,闯进我们文昌镇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家这才晓得他原本老底子就是个强盗。还有那个大将军余雄,欺男霸女不知羞耻,把我儿子翟大魁强行拉走当兵,媳妇被逼为他们做饭。你说你是朝廷派来的,我看不像,看你的长相就不是善类,背后的大铁桶里一定装着抢来的金银珠宝吧?”孩子在老人的怀里哭喊着,“我要嗲嗲、姆妈。”

义方也加入劝慰中,“老人家,您一定是受了宣州乱军的欺负,可我们是宋州来的官军呀,这位就是你们新来的父母官温璋温团练使,他是好人,为了让百姓早日脱离苦海不辞辛苦星夜兼程,要把康全泰一伙绳之以法,让三州黎民过上太平安逸的日子。”

老人端详着十方侯,“这位官爷长得面善,我就信你们一回。可你们怎么从青弋江西岸过来?不是说是从水阳江攻进宣城的吗?听士兵讲,四百多宣州府军被杀得只剩下几十人啦,官军的马船一上岸,铁甲骑兵突入城中见人就砍,满该是血流成河呀。”

大光头大声辩解道:“那是润州的水军!温团练使是宋州来的,他们不是一路人马,是两码事。”领军的几位互相对视了一下,都很是遗憾自己来晚了。温璋让士兵将自己的坐骑牵来,扶祖孙两人骑上去,亲自拉着缰绳继续赶路。

一路走着,不时有平民从草丛、岩石、大树后面探出头来,

“骑在马上的是谁呀?”

“那不是镇里编竹器的老翟头吗?”

“他怎么骑在高头大马上啦?”

“那还用说,那当官的一定是他的亲戚咾。”

听到乡亲们的窃窃私语,老人家亮开嗓门招呼着,“街坊四邻们,这位官爷是朝廷派来的团练使,是解救大家的。不是从东面杀来的官军,那些是浙西的畜生,他们是从西边宋州来的。我们不用再逃了,都出来吧!回文昌镇把那些强盗赶走。”

人们起先是三五个试探地走出来,凑近队伍说上只言片语,后来看平安无事渐渐人多了,有几百人围拢在大军周围,不再默不作声了,你一言他一语地抢着控诉。

“方先生,那是庄将军吧?”

“韦神仙,真是小义方!”

从人群中挤出两个人来,一个是位年近五旬的老学士,其相貌不敢恭维,不说丑陋,也称得上是惊世骇俗了,而且上嘴唇豁去一块,更平添了几分随心所欲。与他并肩而行的是个刀条脸捋着山羊胡子的算命先生,手里摇动坠着影子石的白纸扇,扇面上书写金字“韦不同”,他俩的身后还跟着个背着大包裹的老头子。

“方先生、韦先生,太意外啦,你们怎么在这里呀?”义方马上便认出了两个人,一个是睦州名士方干,一位是苏州测字的韦不同。

还是一如既往,方干礼数最为隆重,向每个人三鞠躬,等他礼毕便大吐苦水,“义方啊,真是一言难尽啊!我从长安回家乡途经宣城,不想被康全泰死活留住,非得让我当他的幕僚。什么事呀?乱臣贼子,乌合之众,名不正、言不顺,充其量是群草莽强盗,还大言不惭称是宣歙留后。宣城破了,我和韦神仙多亏这位五猖庙庙祝帮助才逃了出来,东边是过不去啦,想往西去躲避躲避。你说我们有家不能回,是不是倒霉?”

他的同伴安慰他,“方先生不要生气,俗话说人的名、树的影,谁让你名声在外呢?乱军也要将你们这样的大儒待为上宾,粉饰门面啊。”

“什么大儒啊?我算什么大儒呀!只有像我老吃姚合才是真正的大儒。我有诗赞老吃,寒空此夜落文星,星落文留万古名。入室几人成弟子,为儒是处哭先生。家无谏草逢明代,国有遗篇续正声。晓向平原陈葬礼,悲风吹雨湿铭旌。还待为上宾呢?人家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从啊!你不也是被逼无奈留下来的吗?”方干反问道。

义方也是纳闷韦神仙不在苏州,怎么来宣州啦?“咳,别提了,喝凉水都塞牙,好不容易出趟门,去九华山参加朋友的缸葬仪式,却半路上被商人李惟真截住了,非要给他们占卜谋事。庄将军,自从你多年前奉旨给我送来皇上的赏赐,尤其是把那张卦桌镀上金子,我是再不为吃穿发愁啦。买房买地买马车身价倍增,被达官贵人奉若神明,在宫门前露天地测字占卜那是历史了,直接在山塘街开了间铺子,慕名而来的客人络绎不绝,刺史将军们,就连观察使萧置都来问询未来,平日里迎来送往没有闲着的时候,门槛都要被踩平了。”

方干点头给以肯定,“这是真的,我在睦州就听说苏州出了个神算白纸扇韦大师喽,连皇上都送礼来测字问命。不知李惟真测的是什么字?”

算命先生得意洋洋地摇着扇子骄傲地说:“那是大家赏脸,我白纸扇韦不同是受伏羲氏的真传,预知个吉凶祸福只是雕虫小技,推测国运乾坤才是正道沧桑。李惟真测的是个成字,问的是赋税之事;康全泰测的是个有字,关乎自己的仕途官运。可惜他们俩的字都写散了,用九宫法把它拆开,不光是钱财权利都漏掉了,甚至连性命也弄丢啦。我劝他们就此罢手,两人还执迷不悟一意孤行。”

方干一挑大拇指,“说对了,准!姓康的别说是观察使的官职啦,人头都被挂在城门上了。”

“李惟真也被石头砸死啦。”曹旗主听得津津有味,不禁低声告之。

方干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都说对了,真准啊!”

“韦先生,你刚才说缸葬?我听闻土葬、火葬和天葬,怎么还有死后放在缸里吗?”义方不解地询问算命先生。

韦不同给他解释那是九华山的民俗,还讲出那位朋友是山主闵公。

“怎么?九华山的闵公辞世啦!”义方闻听悲从心头起惊呼道,他虽然与老人只见过一面,可对他的浩然正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韦不同悲伤地说道:“是啊,闵公去扬州我给他测过字,聊的投机便成了朋友。我就算准他百岁过不去,九九归一,他却说蛮好,希望到时我能送他一程。可惜老人膝下无子,恐怕将来连个祭拜的人都没有。”

悲痛归悲痛,义方又把形势利害讲于他们,说下一步要去文昌镇捉拿余雄,招降乱军。方干大呼不可,“义方啊,暂且不讲,文昌镇现在是深沟高垒,严阵以待,你要强攻非是易事。就说两军对垒是要死人的,我从京城东来路过申州,那真是万人曾死战,几户免刀兵。井邑初安堵,儿童未长成。凉风吹古木,野火烧残营。寥落千余里,山空水复清。”

“是呀,将军!不能再杀戮啦,镇子里的士兵大都是我们的子侄呀。”

“是呀,将军!他们是被迫的,被余雄抓去的。余雄叫嚣要打回宣城,除非任命他为观察使,否则拒不投降。”

“将军!还有许多妇女被拉去做饭呢。”

百姓们同样是忐忑不安,从自身利害着想极力阻止。

这可怎么办?用武的代价太大,用文的余雄不买账。正当大家商量该如何拿下文昌镇时,韦不同折起扇子指向身后背着大包裹的庙祝,充满自信地慢悠悠开口道:“这有何难?我有一计就在这包裹之中,可兵不血刃,夺取镇子如探囊取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