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185章 第七部 汉水滔滔 第一章 往来江山留胜

“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吟;东眺白沙,思凤雏之声;北临樊墟,存邓老之高;南眷城邑,怀羊公之风;纵目檀溪,念崔徐之友;肆睇鱼梁,追二德之远,未尝不徘徊移日,惆怅极多,抚乘踌蹰,慨尔而泣。”此番话出自昔日襄阳城内风流俊迈、博学洽闻、锋辩天逸、笼罩当时的习凿齿笔下,是为怀才不遇明珠暗投而发的声声感慨。

暂且放放五百年前深宅大院内独自一人的多愁善感、积郁于心,去看看城南七里、东临汉水、凤林关旁清幽的岘首山上。那里正有几个人在羊公祠的大门外围着堕泪碑高谈阔论,谈笑风生呢,也不晓得他们此刻是否怀有习公那“彼一时也,此一时也,焉知今日之才不如畴辰”的失意惆怅呢?

眼下是大中十二年(858年)九月初九重阳节的前一天,午后的太阳晒得人们浑身暖洋洋的,都说春困秋乏夏打盹,酒足饭饱之后就想找块地方躺下身子,囫囵睡个子午觉,哪怕去到几步之遥六角七层九丈高的岘首亭里也好啊。

可职责在身,由不得自己的性子,碑前之人也是如此,借着公务之便忙里偷闲呼朋唤友,携手揽腕寻到这里怀古喻今,已经是很惬意的事啦。可不能怨他们不务正业,一心只寄情于山水之间,谁让岑参说的“襄阳多故事”哩。

他们是结伴而来的八个人,一个威风凛凛的魁梧军官与六个着便装的儒雅学士,旁边还牵了个锦衣玉带、披金嵌银、气质高贵的男孩子,这小公子也就五六岁的样子。

只听其中头罩小包帕的校尉在讲,“唉!找求不到这儿嗨儿的碑是不是当初杜预立的那块?羊公为人豆是低调,清廉有德啊!甘愿为他人做奠基石,莫他的铺垫夯实,哪儿嗨儿有杜预的气吞山河、灭吴一统的功绩嘛。”

“是的,是的,韩将军说的极是。羊公功高盖世,谨慎做人,是入仕为官者的效仿楷模,就连天上的老神仙都下凡来点拨于他,说‘孺子有好相,年未六十,必建大功于天下’。这块碑不是老碑,乃四年前李景让出镇襄阳新立的,是不是温先生,我说得没错吧?”说话的是个满脸褶子的中年人,他转向身边的男子谦和地问道。

那男子还未开口,与其并肩而立年龄略小的中年人抢先回答:“判官大哥,这还用问我哥哥吗?都是众目昭彰的事。李景让就爱立碑,还敲锣打鼓地怕别人不晓得。韩将军说的对,羊公德高望重,大公无私,就连一代文宗、前宰相燕国公张说都赞他嘛。”见这人衣着干净利落,头戴硬脚幞头,足蹬高底快靴,两只眸子炯炯有神。

被他称作哥哥的人手搭在孩子的肩头,向那微服出访的判官只是点头微笑。

跟在后面的年轻儒生突然插嘴道:“哥哥们,小弟知古不才,是这样认为的。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羊公的母亲蔡贞姬系一代文豪蔡邕的小女儿、蔡文姬的妹妹,蔡邕何许人也?那是操行清白、性情耿直之士,有一说一,光明磊落,就事论事,从不阿谀附会。羊公又为泰山羊氏后裔,羊氏一门秉承经学一脉,践行儒家‘修齐治平’之理想,乃威震一方人才迭出、颇有清望的世家大族。不说别人,其祖父就是清廉自守的悬鱼太守羊续;其姐姐羊徽瑜乃景皇帝司马师的妻子,聪慧贤德,母仪天下,统领后宫彰显出一袭大家风范。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人品德行还会错吗?”

“小余秀才说的是这个理,家风传承啊!万物之生本于天,长于地,人之生本于祖,延于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裹着浩然巾的敦实男子颇为认同,看上去他也有四旬之上的年纪了,说出话来慢条斯理有条不紊,“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每每读这孟襄阳的佳句,不觉眼前浮现先贤的高风亮节,自感相形见绌,汗颜无地。知古、彦若,你们不比我们这些朽木枯株,人生的路还长着哩,不可能尽如人意一切顺遂,做人要有骨气,做就要做傲霜斗雪的寒梅。高树临溪艳,低枝隔竹繁。何须是桃李,然后欲忘言。拟折魂先断,须看眼更昏。谁知南陌草,却解望王孙。”

“韦蟾啊,恁不愧是山南东道节度府的掌书记,雪话奏是不同凡响,还出口成章哩。”说话的是位花白长须的老者,身穿亮丽的绸缎衣裳,手里拄着根蟠龙木杖,木杖只是装饰点缀而已,派不上多大用场。

被唤做掌书记的那人抿嘴笑了,“老舅,您羞煞我啦。”

“咦,韦蟾,咋恁也叫起俺老舅类?”老者嬉笑着询问矮胖男子。

那男子用手指着满脸褶子的判官和温姓兄弟,“老舅,王传、温氏哥俩能叫得,我怎么叫不得?在京里商隐不也是如此称呼您吗?”

“叫得,叫得,我们都是依着成式那儿论起的。”那做哥哥的哈哈笑道,这位人到中年,穿着打扮不修边幅,粗衣粗褂,头罩折角巾,平时总是笑咪咪的一张脸。他非是别人,正是素有“温八叉”之称,开词之疆土的大家温庭筠。

“可中!庭筠啊,镇雪奏对类。恁亲家现在处州吧?听雪这孩子的刺史当得有模有样哩,俺有几年木见到成式来。老夫实实在在是他的老舅,只是拐幺儿弯儿。”他捋着长胡子傲气十足地说,“这亲戚咋雪是拐幺了弯儿来?老夫若是不雪,脚摸桌娘们是知不道的。成式他伯段文昌在世时,管俺叫老弟儿,是从俺佰元稹那儿论起的。俺伯是元稹的亲弟儿,生了俺们哥俩元晦和俺。佰娶的娘是旺族太子少保韦夏卿的老闺女儿韦丛,娘的嫫裴氏早丧,娘是由继室段氏抚养成人,细心呵护视如己出。段老太太的四世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樊国公段志玄,段文昌与她同宗,应该称呼其为来来。娘们雪镇论起来,成式是不是该叫老夫为老舅来?”众人皆点头称是。

“哦,就是写《传奇》的元稹啊!我知道,看过那本小说,写得郁闷憋气,张生这个渣子,始乱终弃。元老哥,你北北怎么写出这个货?是虚构的,还是确有其人啊?”校尉是个直性子,狗肚子容不下二两麻油,有话藏不住掖不起,竹筒子倒豆子把心里想的和盘托出。

其他人虽清楚元稹的底细,也不好立即说破,明知道都将韩季友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主,只好目光游离装作未曾听清。

元繇本是想敷衍过去,可架不住韩都将的喋喋不休一再追问,心里别扭却不好发作,望着别处冷冷地说:“俺佰随笔而已,虚构,纯属虚构。”

都将仍旧深陷故事情节之中不能自拔,长久的憋闷终于找到了倾诉的对象,便不依不饶地要和元幕僚探讨个透彻,“虚构啊,不对!元老哥,小说里明明写着你北北是认得张生的,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还有他的朋友李绅为此作了首《莺莺歌》呢。”

“俺佰戏雪罢来,杜撰,凭空杜撰。”老者闪烁其词不想多讲,只是打算搪塞过去。

都将一味地自言自语,“唉!可怜的俩娃儿,遇到了这么个无情无义的渣子。我豆想晓得崔莺莺的结局如何,最终嫁给了谁?”

听他如此说长须老者像是被解脱了,不耐烦地抛出一句,“奏镇问题类?中,老夫告诉恁,她后来嫁给了荥阳的郑恒。”

韩都将如释重负地“哦”了一声,思量片刻后醒悟道:“元老哥,你还是戏耍于我!啥虚构,啥杜撰,原来是确有其人其事呀。”

元繇不再理会他,转而面向温庭筠,摆出一付关切的样子询问道:“庭筠呀,咋雪恁收了个貌美如花的女徒弟儿,还一门心思地要嫁给恁?”

听同为幕僚的元繇提及徒弟之事,温大师那总是笑眯眯的的脸顿时严肃起来,“老舅,切莫开玩笑!幼薇那孩子是朋友的遗孤,今年芳龄刚满十四,与我这已近半百之人不搭呀。你们再看我这长相,气死钟馗,笑翻张飞,东施见了都嫌寒碜,要是水嫩嫩的小姑娘跟了俺,不是鲜花插在牛粪上啦,耽误人家的大好前程咧。”

看他急得脸红脖子粗的样子,弟弟温庭皓不以为然地责怪道:“哥哥此言诧异,你是谁?大名鼎鼎的温庭筠呀,她个平康里后曲的小丫头,许配给你是她的造化,别人还高攀不上呢。哥哥你呀,把块土格拉当成个金疙瘩稀罕,太抬举她了。”

“庭皓,不可乱说。你是没见过我那徒弟,真好!别看她寄人篱下,屈身于娼妓污秽之所,母女俩靠给人家缝缝补补、洗洗涮涮为生。可她天资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以工诗擅长。五岁颂诗百篇,七岁出口成章,十一、二岁便诗名盛播长安城啦。我初次去后曲寻她,出了个‘江边柳’为题一试,你们猜怎么着?幼薇不假思索提笔而就,写的是‘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不论是遣词用语、平仄音韵,还是意境诗情,都属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啊。”温庭筠夸着弟子情不自禁地神采飞扬滔滔不绝起来。

掌书记韦蟾神神秘秘地挤着眼睛相问,“哦,温先生,前几日京城里来的信函是你的小徒弟寄来的吧?”

猝不及防的询问之下庭筠不禁一愣,不知来信的事他怎么会知道,支支吾吾面颊绯红地解释说:“是呀,是幼薇寄来的,她担心我在襄阳水土不服,赋诗探问,聊表师生情谊嘛。”

判官王传好趣地嚷着,“女诗童有诗寄来!快让我们拜读一下。”当事人却摇头不肯,执意是平常问候没什么好讲的。

可韦蟾故弄玄虚地清了清嗓子,拿腔作调地大声吟诵道:“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日明。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此处都是文人名士,什么诗意听不明白,不约而同地哄笑不已,都劝温庭筠赶快成其好事迎娶了吧。只有做先生的羞愧难当,坚持说是不可能的事,就是纯洁的师生关系,不可乱了纲常。

“喔,我晓得啦!温先生你大闹沈询主持的春闱,被贬为隋州县尉,又辗转来襄阳进节度府任巡官,其实是有意远离长安躲清静啊。这要是让元老哥的北北晓得了,可又要杜撰痴情女苦追薄情郎的故事啦,你也再无法抵赖自己豆是张生吧?”军爷旁若无人吆喝着,随后肆无忌惮地狂笑不止。

“俺佰早过世类,还是韩将军自己润笔杜撰喽。”元繇见这个粗人又提起伯父元稹,心里讨厌地想“这人咋镇肉”,立刻面沉似水瞪起眼睛,没好气地顶了他一句。

掌书记见元繇和韩季友闹得很是不愉快,生怕他们再进一步较起劲来,连忙转移话题把矛盾避开。“几位,难道忘了不成?我们今天来山上是布置明日重阳登山的。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听小曲,东海公要亲临岘首山,与百姓们共享太平盛世。”

他放眼四野看那山腰间通衢南北的大道,车水马龙,来往商旅络绎不绝。沿山麓而上散布着修补石阶的工匠,都在闷头忙碌,不敢误了即将的盛会;他又把视线收回来,落到不远处的彩楼处,那里有一群孩子脚绑铜铃,玱琅有声,载歌载舞,欢快富有气势,正有几个花枝招展的妇人带领着排练歌舞《白铜鞮》。

韦蟾看得喜庆,不禁随口赞道:“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庭皓,这些就是你请来的戏班子吗?”

温庭皓同样收起笑容,一本正经地回禀他:“徐商节度使和掌书记吩咐的差事下官怎敢怠慢呢,她们正是请来的戏班子,班主是江南最出彩的周德华,不仅有参军戏,她唱的《杨柳枝曲》更是一绝,我把戏班子暂时安顿在凤林寺里啦。”

韦蟾听说是周德华的角儿顿时喜上眉梢,兴奋不已,“周德华!太好了,东海公最爱听她的《杨柳枝曲》了,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伶工周季崇和刘采春的闺女,其母的那句‘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是娓娓动听,脍炙人口啊。老舅的伯父元稹有诗赞她,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刘采春!她不是被负心汉玩弄抛弃,跳河寻了短见吗?怎么‘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是元稹写的。这句我可听说过,都说是人渣写给她的,难道人渣豆是元老哥的北北?”韩都将惊异地睁大了眼睛,左看看韦蟾,右看看元繇,再以求证的目光扫视着其他人,见他们都不再吭声沉默不语,便心领神会啦。

本想评价一番一吐为快,可又碍于情面呵呵干笑道:“北北咋发儿老?媚俩娃儿,拐你很!”

虽说只是一句话,却气得老者杵得拐杖咚咚山响,“哎呀,信球儿!包搁这而胡求喷。恁抓来?谁坏类?木大木小的,恁该那雪啥类?”大家是一通劝解才压下了老者的怒火。

他撅着胡子,从温庭筠的手里扯过孩子,“小公子,咱回城!雪来祭拜先贤发奋图强,遇到的都是粗人,学不到好哩。”说完也不顾众人“老舅长”“老舅短”的挽留,握住小衙内的手,头也不回地下山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