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18章 第十六章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金鸡报晓天光大亮,船上的人们都起来梳洗了,浣儿悄悄走近正在船舷擦脸的明德,递给他一样东西,亲近大方地说:“马大哥,我给你做了个面具,你戴上试试吧。”

德儿一愣,看她那笑靥如花的俏脸儿上嵌着两个深深的梨涡,明亮的双眸正真诚地看着他。“是你连夜做的吗?”德儿感激地瞅着她,她毫不掩饰地点点头。

“这是用什么做的?真漂亮,像是蚌壳。”她又使劲地点点头。

德儿又问:“你在哪儿捡来的这个大河蚌呀?”

从侧面传来清脆的高嗓门,“大河蚌你给捡个看看,是我妹妹夜里下水捞上来的。真看不出啊,这丫头真是好水性,水下那么黑,她却能一目了然呀。”

德儿将面具戴上,还正合适,在原有的英俊之外又平添了几分侠气。“你这手艺是从哪儿学的?”德儿随口问她,浣儿支支吾吾地不知说什么好。

从前面传来了师父的喊声,“德儿,去岸上看看李博士来了没?”德儿答应一声往前舱走去。

秦爷一把抓住他的胳膊,惊喜地端详戴着白蚌假面的徒弟,赞赏地点头说:“好手艺,是逍遥给你做的吧?”

“不是。”德儿有些腼腆地挣脱开向岸上跑去。

秦爷摸了摸头,纳闷地自语道:“不是逍遥,哪还会是谁呢?”

又等了一盏茶的功夫,轻装简行的李涉李博士到了,后面还跟着老和尚智常大师和弟子王式。

在这浔阳渡口不免又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的依依不舍。

看大家这么的难分难舍,不知要倾诉到何时?老博士大手一挥,命令船家扬帆起航,当木船驶出好远,还能望见岸边的两个送行人仍站在那里。

燃尽一柱香的时间后,船头已抵在了北岸码头的长堤,船夫将缆绳拴在牂柯上,放好跳板,李商隐在众人惜别的目送下上了岸。

他先要回泾源的,再进京赶来年春天的吏部授官考试。虽然在一起时间不长,即使他身上还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他的朴实率性,博才热情早已将自己融入到这个集体中了。

两个姑娘家已是泪流满面,抹着泪水招手喊道:“义山大哥,我们什么时候还能见面呢?”

商隐强做看得开的样子安慰着,“山不转水还转,欢快的小溪也有分流的瞬间,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义方给大哥吹支曲子,就是你最拿手的《梅花三弄》吧。”

在激昂勃发的笛声中李商隐走了。可等那鼓帆远去的木船消失在水天一色的地平线上时,就在江岸依水而立的高岗上,这年轻人向江水逝去的方向眺望着,眺望着,他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呢?

顺水行舟,扬帆破浪,惊涛拍岸,浊浪排空,极目远山含黛,近闻沙鸥啼鸣,天光水色万里白,未见摇橹船自行。

站在船头,迎风淋浪,使人误感到船未动,山在行,一会儿如青骓凌空马踏飞燕,一会儿似老子牛轴悠悠西行。这浩瀚大江,生生不息,无怪乎诗圣杜甫触景生情感慨道“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时老博士也由感动情,正立于风口浪尖仰天长吟着诗仙的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雄怀。

船尾的几个孩子可没有那么多的人生感叹,逍遥正教浣儿障日清风功,这扇子功看似轻盈飘渺,可每招每式极讲究下盘扎实,身行化一,虚中有实,实中带虚。

幸好浣儿原有一定功底,虽是浅薄,但还马马虎虎,又加之她聪颖伶俐,不多时这三十六式基本扇法摩扇、旋扇、穿扇、颤扇、云扇、翻扇、点扇舞得有模有样了。

逍遥又传给她内功心法,平时嬉笑怒骂的她这时严肃庄重,“妹妹,我这扇子功是水月寺子靖师父教的,而这易筋锻骨内功心法是我另一个师父包山寺的维谅大师传授,大师是得禅宗初祖达摩老祖《易筋经》的精髓而自悟而成,运行丹田真气打通全身经络。内外兼修二者结合,相辅相成威力无穷。你还是先从左右内功练起,依我教你的口诀照葫芦画瓢慢慢领悟,没有个十年、八年是找不到庙门的。”

教的认真,听的仔细,一招一式潜心琢磨,逍遥忽然瞥见角落里的两个孩子今天格外的消沉,兴致不高而且还窃窃私语。

她蹑手蹑脚地靠近他俩,猛地一拍励儿和义方的肩头,学着参军戏里的台词,用滑稽的腔调撩拨他们,“将军,您又生气了。”

励儿和义方小脸一撇不去看她,义方憋不住抱怨地说:“你以为你是曹叔度呀,充其量就是个行走江湖的周季崇罢了。有个面具就了不起了,等船一靠岸,我们就去集上买一个,比你们的还要好。”

逍遥被两个小的那生气的样子给逗乐了,唱起了刘采春的《啰唝曲》“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唱完装作嗔怪的样子对浣儿说,“你看你啊,宁可落一村也别落一人,人家挑理了。”

浣儿也被逗笑了,急忙赔着不是,保证马上给他们做一个。看两人还是乌云未散的样子,逍遥故意逗他俩,“妹妹,就剩做一个的材料了,你看给他俩谁做呢?”

听到这话,义方和励儿异口同声地叫道:“就能做一个啦?”两个人彼此对视后都指着对方说,“先给他吧。”

浣儿喜爱地摸着他们的头说:“真是师兄弟,姐姐是在逗你们呢,我的材料还够。这样,我给你做个弥勒面具。”她冲着励儿说。

励儿憨态可掬地点着头,义方迫不及待地嚷道:“我要个凶点的。”

浣儿想了想,“那就给你做个钟馗假面吧。”到此时他俩的脸上才拨云见日了。

望着浣儿姐姐走进舱去的背影,义方后悔地问:“刚才忘问了,逍遥姐是银质的,大师兄是河蚌的,我们的是用什么做的呀?”

逍遥站在一旁顺口说了句,“人皮的。”

此时,老博士、秦靖、德儿站在船头向南岸指点着,戴着面具的年轻人好奇地问:“那里就是石钟山吧?”

抬头远望,前方的江面豁然开阔,蔚蓝的天空下一条水线分开清浊二色,波光浩渺,天高水远,洲渚回合,令人惊叹。

“那儿是湖口,长江和鄱阳湖的汇合处,再往前,南岸的那座山就是石钟山了。”老博士津津乐道地给秦靖指点着。

船家转换方向,向东南驶去,眼见得那石钟山越来越近,船工遵照老博士的要求,落下风帆,下锚停泊。

这山实为两山,高耸岸边南北对峙,为上下钟山,山高虽不足百二丈,但陡崖临川,峻峰壁立,从船上仰视,更显危峰兀立,山顶如与天齐。山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声声如黄钟大吕。

“是何缘由发出如此之声呢?”李涉细细观察,盯着每块岩石、每道石缝逐一揣摩。

秦靖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声音乍一听似水石相击而发,然江中石山甚多,也未曾看得有相同现象啊。”

“正是,这也是这石钟山不同凡响之处呀。水击而鸣钟的说法是北魏郦道元《水经》中所述,我二弟李渤任这江州刺史时也曾怀此疑问来寻访过,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遂作《辨石钟山记》已证之。可能他说的就是那两块岩石吧。”他一指十几丈远处孤立水中的两块岩石。

秦靖立刻让船家将船靠上去,可人家面露难色,因这里礁石林立,暗流湍急,想要靠近非得寻找本地知晓水文的向导才有把握。这可如何是好?距离太远无法见证扣石之音。

大家左顾右盼之际,秦靖忽然想起义方来,“义方,义方,到船头来!”随即向船尾呼唤着。

“师弟,师父喊你呢。”励儿推了一下正在胡思乱想的师弟,义方立即答应着和励儿、逍遥一溜小跑地来到船头。

弹指神功又一次派上了用场,哪里有石子呀,上哪儿找皂荚去?秦爷递给他几枚铜钱,看他左弹右射连击南北双石,重浊含混之声始于南,清脆高亢之音起于北,余音袅袅,抑扬顿挫,交相呼应如虎鹤双鸣。

老博士欣喜地对秦靖讲道:“就是这个声音,一浊一清,一扬一抑。”

可他听了少许后,微微摇头异议地说:“濬之呀,哥哥我不能苟同,这遍江的礁石扣之皆能铿锵有声,难道只有这里的石头才能被水冲击发出洪钟之声吗?要是满江的石头都是如此作响,万里长江之上岂不是天天上演大曲歌舞吗?”

当他们相议正酣时,忽见那山脚下江畔有一人大喊道:“谁家小子乱扔乱弹?这铜钱崩到脑袋上是会要人命的。”

见他矮粗胖的体形,一身钓鱼人的打扮,斗笠蓑衣,斜挎藤篓,赤脚草履,花白的胡须但满面的精神。说时迟,那时快,他将鱼杆轻甩,那弯弯的钩儿在炽日的照耀下划出一道炫目的银光,准准地穿过崩起射来的铜钱钱孔。嘴里念叨着:“又钓到一文。”这准头和力道把握得恰到好处,没有内力贯出这鱼钩是不会如此游刃有余的,船上的练家子都看得张口结舌,佩服至极。

那老博士倒是不以为然,看了后轻佻地说:“勾得真准,可不过是百戏曼延之技,如找鼎、吞刀、吐火之类,精金百练,熟能生巧嘛。”

其它人都缄口不语,暗自感叹隔行如隔山,老夫子舞文弄墨,下笔千言,出口引经据典,洪篇大论,那是大儒泰斗。可说到舞枪弄棒,攀岩走壁,打通大小周天,易筋洗髓,可就是外行了。

秦爷告诉船家拔锚扬帆,掉转船头继续前行。等他再回头观看时,那岸上已是空无一人,老渔翁不知去向了。

顺风顺水一路下来,前面到了皖口(安庆)地界,皖口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

看天色将晚,木船停靠在盛唐湾古渡口岸边,火红的晚霞映红了江水和山峦,把港湾里十几艘客船的船身都漆成了红色。

船家端上饭菜,颇有诱惑力地喊着:“快来尝尝,今天晚上有红烧肉啊,用我们自己做的豆酱清烹饪的,可惜猪皮被人要去了。”

众人吃罢晚饭已是华灯初上,几个孩子围坐舱中品着茶,听大人们谈古论今。

老博士望着岸边磅礴高耸、黑黢黢的山峰说:“这船外无尽的暗夜,和舱内明亮的灯火,都是佛家所说的四大‘地、水、火、风’组成,乃至三山五岳、四渎五镇皆是。司马迁的《史记》中云‘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这徐福是鬼谷子关门弟子,奉始皇之命,他带领数千童男童女出东海求仙问药,仙没遇见,药也未找到,家又不能回,无奈在东海祖州自立为王,所以就有了三山之说。至于五岳,《诗经》中说‘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嵩高维岳,骏极于天’。历代帝王为了报天之功,常以雄伟险峻的大山为祥瑞,在峰顶上设坛祭祀,举行封禅大典。汉宣帝初定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横山、南岳天柱山、中岳嵩山。隋文帝后改南岳为衡山。四渎即是江、河、淮、济。五镇山则是东镇沂山、西镇吴山、中镇霍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无闾山(医巫闾山)。这门外的盛唐山也不例外。”

李博士一指舱外讲道,“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南巡登礼南岳天柱山路过于此,射蛟于江中,并兴致勃发作《枞阳盛唐之歌》。故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这山称作盛唐山,将这渡口叫做盛唐湾。”

德儿惊奇地问:“汉武帝时就知道有现在的盛唐啦?”

博士端起茶碗莫能两可地双手一摊回答道:“这让我怎么说呢?是机缘巧合,还是内有玄机,只有老天知道。不过自古以来,能预知未来,未卜先知者不乏其人。远的有姜子牙的《乾坤万年歌》、诸葛孔明的《马前课》,本朝有李淳风、袁天罡的《推背图》、《藏头诗》、就连庙里的希运和尚也写了本《黄蘖禅师诗》,都是真真假假,出处无从考证。老夫闲来无事竟看懂了《推背图》中的几幅画,还真是应验了。哎,婆娑世界,轮回反复,就像这碗茶,喝下去的工夫,你能知道放下碗后会发生什么事吗?”

他随即将碗中茶一饮而尽,把空碗放回桌上。

只听“啪喳”一声,发出破碎之声,只是这声音来自舱外,接着是脚步声、惊叫声、恐吓声、求饶声混杂在一起。

德儿探出窗外一看究竟,大吃一惊地喊道:“不好,遇到强盗了,他们正在抢夺其他船上的财物呢。”

“噔、噔、噔”杂乱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围住!一个也别放过。”

一句洪亮的命令后是船家懦懦的乞求声。“没货物?舱里是些什么人啊?”

那人又厉声问道。“几个老客,老人和孩子?”

船家解释着,“客人姓秦。”

“姓秦怎么了?我管他姓秦还是姓尉迟呢,我只认识铜钱。”来人不屑地说。

舱门猛得推开,走近几个持家伙的汉子,为首的年岁不大,二十出头的光景,头上执巾,紧身执挎,五官俊朗,气宇轩昂。他将手里握着的九节软鞭向前一指,趾高气扬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给司马大爷说说,说好了本大爷兴许放过你们。”

“无耻!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儿等竟敢聚众强抢,还有没有王法?孟子云‘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老博士脸色突变阴沉似水。

一个秃顶汉被说得一脸傻傻地问头领,“把头,这老家伙之乎者也地说个啥名堂?”

青年头领讥笑说:“还文绉绉地,一套套地,我晕!我只知道,原来这山是我们穷人开的,现在成了周大户家的了,我们还不知不觉地成了他家的雇工;这千顷良田也是我们穷人垦的,现在却落到裴仆射的名下了,一来二去我们倒是他家的佃户。我只知道,肚子饿了要吃饭,裤子破了要露屁股蛋。这好山好田都被有钱有势的霸占了,就是这水也收起了关税,难道要逼咱们泥腿子上吊投江吗?什么可耻不可耻的,官老爷堂而皇之地强征暴掠,我们小老百姓就得依他们画的道道坐以待毙吗?法是人定的,我只知道拳头是大哥。就像我师父说的我们‘行的是义,劫的是孽’。不知这位老夫子尊姓大名啊?”

听他这番话,博士的气消下不少,理屈词穷地低声回道:“李涉。”

头领莞然一笑说:“老人家的名字的确起得高明,古有后羿射日诛杀恶兽一发不可收,今有李广射石饮羽之功御敌于千里之外,其云‘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好名字!”

他右边的长下巴汉子不服气地说:“把头,你的名字也不错呀!”

“我的,哎,我爷爷是个教私塾的,自认为才高八斗,学福五车,给我取名边城,志在高远之意。”

那汉子恭维地献媚道:“那不是很好吗?多有诗意呀!”

“得了吧!好个甚?”头领向他头顶的毡帽拍了一下教训着,“蒋原!你能不能让我省点心,到边城的都是些什么人?不是戍边的,就是流放的,谁好人去那里?”

老博士听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很不耐烦地更正道:“不是射箭的射,是涉水的涉,我是太学博士李涉。”

这把头也来了脾气提高调门命令道:“别说没用的,不管你怎么射,射什么?把钱拿出来,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再不快点,我们可要亲自动手了。”

秃顶汉小声提醒着,“把头,他说他是李涉。”

“他说他是李博士?”

“啊!”把头上下打量着李博士,降下音调问道,“你是李涉,白鹿先生李渤是你弟弟吗?”

“正是家弟。”老人泰然地回应。

众强盗顿时眉开眼笑,喜上眉梢,交头接耳地说:“我说老人家相貌不凡呢。”

“确实是李使君的哥哥吗?”

“千真万确,只有李博士才能有如此的学识呀!”

把头一抱拳恭敬地施礼,“原来是太学博士李涉啊,小人早就听闻您的威名,如雷贯耳,皓月当空一般。李使君在我们这里当刺史时,两袖清风,爱民如子,我们黎民百姓感激不尽,视若亲人。早听说使君有个哥哥李涉,高洁傲岸,博学鸿儒,今日得见,我辈真乃三生有幸呀。”众人都笑逐颜开地点头称是。

把头嬉笑着回头问众强盗:“这条船还劫不劫了?”

大家齐声笑道:“李使君的哥哥,我们还劫什么鸟蛋?”

把头回过头看着老博士,一本正经地说:“老人家,这船我们还得劫!”

所有人听他这么说都为之一愣,嗤之以鼻,面带不悦。

把头接着解释说:“劫的不是钱财,而是诗文。我们早就仰慕您的文采,这次不能错过天赐良缘,望请老博士挥毫泼墨,为我们几个迫于生计,闯荡江湖的穷哥们写首诗行吗?”强盗们这才恍然大悟,都向李涉投去企盼的目光。

老博士环视大家,那一张张赤诚热情的脸,饱经风霜,朴实刚强,透着坚毅和不逊。

他略加思索颔首道:“好吧!我希望你们今后行侠仗义,造福一方。孔子云‘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那好,我来写给你们。”众人见他允了,兴奋得击掌相庆。

“还有我呢!”这一声长吼,自上而下,似发于帆顶,话音未落,人已进得舱中。

众强人齐声恭颂:“总把主好!”单腿点地屈膝施礼。

秦靖他们定睛观瞧,惊讶地发现来人正是石钟山下那老渔翁。

渔翁豁达地大笑道:“这么快我们又相见了,老朽是这些强盗的头子,浊浪道场总把主白沙孤雀陈仲,你们的谈话我都在帆顶上听清了,徒儿你做得对,向李博士要首诗,也撑撑咱们的门面。俗话说贼不走空嘛。”

他冲年轻人点点头接着又说,“李博士和几位英雄,我今晚来这里不是为别的,只是为这孩子。”他一指李涉身边的义方。

又看了看周围,欲说还休,叉过话题揽起博士的胳膊向书案走去,颇为期待地咧嘴笑道,“看我们的大儒写些什么?”

这案上摆着现成的笔墨,李涉展开四尺丹,压好镇纸,砚滴注水,磨墨如病,执笔蘸润,在生宣之上龙飞凤舞间一首诗一气呵成,青年强盗逐句念道:“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于今半是君。”这诗写得气贯长虹,正合众豪杰的口味。

老把主吩咐手下人拿着诗稿离去,只与秦爷私下询问,“这孩子是什么来头?”

“他是在下的徒弟。”

把主不解地问:“这位英雄也会弹指神功啊?你和那黄河灵鸠李寻波是何渊源呢?”他看秦靖欲言又止,不禁全盘说出,“真人面前不说假话,英雄你一定知道黄河之上浊浪五友吧,老大水鹰子鲁寻风,老二钓鱼郎白可长,三哥赤链蛇薛大德,四哥点水燕子柳吉辰,老五帆上雀陈瑶之。我就是那老五,亡命避难在这里已经二十多年了,隐名埋姓倍感孤独。今天在江边钓鱼看到这孩子使这弹指神功,一下子勾起我万千思绪,这两只脚不由自主地就跟来了。”

秦爷也被这亲情感染了,把来龙去脉和盘托出,又把四爷的讯息秘密告之。

人逢喜事精神爽,老把主从渔篓里抓出两尾鲜活的江团子,让船家拿去清蒸。

大家重新落座,细说衷肠。把主问秦靖去往何处,秦爷告之准备在大通水驿码头上岸,经南陵县,过宣州,回太湖。

老把主听后连说不妥,告诉众人南陵周边正疫情肆虐,听说茅山宗师孙智清孙道长正在那里施药赈灾呢。

他建议改变路线,由池州经九华,再到宣州,大家都说这样最好。

酒菜摆好,总是推杯换盏,义方以笛声助兴,浣儿也舞起了扇子,把欢乐的气氛推上了**。

众人约定,有情天不老,无怨江水长。他日风帆起,再来话衷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