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贾家楼 > 第12章 第十章 踏破关山寻觅处,莫道前程无知己。

人们的心情就像这马铃铛一样欢快,不光是离百丈山越来越近啦,而且励儿的病也好得差不多了。

车厢里德儿伸出右掌,先用嘴哈气暖热了,再探到励儿的脑门上试了试,笑着看了看师父和老乞丐,然后转向逍遥说:“不热啦,好了。”

小义方也学着大师兄的样子,摸了摸二师兄的脑门。

秦爷笑着安慰励儿说:“再静卧两天,就全好了。”

励儿感慨地向师父要求道:“师父,这次回去给我找些医书,我一定要专心医术,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该多好啊。就这几份草药一混一煮,喝下去就好了,真神啦。”

“这就算神啊?”老乞丐不以为然地看了眼励儿,“你要是想学医,我给你引荐个老师,就是我师父。他老人家虽说是故去了,可还保留着满屋子的医书,他那医术才算高明呢。有一次我和三师哥对练,我使棒他使刀,不知怎的没把握住,我一棒捅到师兄的肋下章门穴上,他一下子倒地不省人事,呼吸、心跳全没有了,我以为他真得不行啦。幸好我师父在场,看了他的瞳孔未散,说这是假死,立即用银针刺穴,并施以胸部挤压和口对口呼吸法,把我师兄从阎王那儿硬拉了回来。”

逍遥立刻挺起身来指着王金,“我说你怎么会治病救人呢,原来是你师父教的,你师父的这个法子真是高明啊。”

老乞丐咪着眼睛笑了,“我师父没那么高明,那是给关公刮骨疗伤的医神华佗传下来的。但我师父对经络骨伤还是很有造诣的,要不我也不会一气之下,抛那半块瓦片敢打新郎的后顶穴,若是没这个把握一下砸在百会上,不是送人家归西了吗?有句顺口溜,百会倒在地,尾闾不还乡,章门被击中,十人九人亡,太阳和哑门,必然见阎王,断脊无接骨,膝下急身亡。皇甫谧的《甲乙经》就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以及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共六百五十四个穴位,搞错了是要出人命的。”听完大家全笑了,都说那个伤天害理的该砸。

德儿痛快地笑着说:“想他也难逃法办,得以命抵命,还是要归西的。”又是一阵笑声,可唯有秦爷没有笑。

“王伯伯,你收我为徒吧,我要学针灸接骨。”励儿真心诚意地肯求着。

“行,我教你。”老乞丐喜爱地拍了拍他的肩。

从洪州东门进了城,这洪州名副其实称得上是江南重镇,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光看这城墙都是用青天砖一块块垒成的,全城周设八门,楼台巍峨,旗幡漫卷,城内方圆二十余里,闾阎扑地,桂殿兴宫,青砖瓦舍,紫气泱泱。

马车经过东、西湖间的大路进入闹市区,寻得一家叫做“高升楼”的旅馆安顿下来。

翌日,吃过早饭,老乞丐主动要求留下来陪励儿,用他的话说“想在屋子里静一静,免得看到不平之事又要扔瓦块砖头”。

秦爷带着义方,后面跟着德儿和逍遥,四个人漫步在洪州繁华街市上,异域风情处处散发着与中原截然不同的气息。这里感觉不到旱灾蝗虫所带来的恐慌,时不时的会有插着各州府旗帜的运粮车队经过身旁,才提醒人们城外那哀嚎遍野的惨境离得很近。

出章江门往赣江江边走,不远处就是那座赫赫有名的滕王阁了。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建于须弥座上,沿着连三踏垛的台阶登阁,一步一景,视野渐入佳境,高台之下江波浩渺,渔舟往来。廊屋分于左右,主殿为二层楼阁,重檐十字歇山顶,窗牖栏楯,梁枋斗栱,描绘精丽。走入殿内,文士雅集,辞藻华丽。

攀梯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堂口几盆盛开的牡丹花,红、白、黄、绿争奇斗艳,雍容华贵。

站在二层的廊檐下俯视江畔,阁前那碧顶的亭子便是“接官亭”,经吹吹打打的章江门往来的巨商显贵都是在此泊船的。

楼上的游人不多,正好极目远眺,慢慢体味这天高云淡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忽然从一旁飘来悠扬的笛声,那么优美、那么动听、那么令人向往,似天籁之音使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尤其是奇在随着笛音的婉转,那怒放的牡丹花朵也跟着转换着色彩。

细看吹笛子的是一位玉树临风的道士,他刚把远眺的目光收回来,柔和地看着他们几个人。

秦爷向他施礼道:“道兄,你吹的曲子真可谓天籁之音啊。”

那道士谦逊地笑着说:“道友也很懂乐理啊,我这紫金箫吹的是《天花引》,修真之人能参透其内丹炼养的玄妙,黄庭起祥烟缭绕空悬飞,香芬馥喷龙延,宝录翱翔跃凤篇,散景云间,翔瞻感格自天然,松花积翠春满法延,殷意真殷真殷仙降鉴,稽首礼大慈悲赐福消愆。”

听他唱罢秦靖询问道:“不知道兄如何称呼?”

道士一揖回答:“韩湘,字清夫。我因慕名王勃的《滕王阁序》至臻完美的描写探访到此。”

“这王勃王子安写得确实精致绝伦。”秦靖赞同地说。

韩湘道人倚栏环顾远方,细声慢语地感慨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逢相识好似机缘巧合的冥冥安排,当年滕王李元婴造楼本为歌舞升平,彰显功绩;后有都督阎伯屿聚宴会诗,本意是炫耀自己的乘龙快婿。不料楼助才注矢,才为楼扬名,王勃远赴交趾探父,逆江西来,恰临盛宴。他不解世故,即席一掷,那阎公初为不屑,听‘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之词,嗤之为老生常谈;闻‘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遂沉吟不语;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口时,不觉拍案而起大呼‘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佩服得五体投地。”

秦爷连连称是,也有同感称赞道:“此序可谓千古绝唱,令后来者肩背难望。正如韩愈《新修滕王阁记》中写‘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玮绝特之称。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观后来王绪的《滕王阁赋》和王仲舒写《滕王阁记》,皆不能与之同日而语,序中遍是奇思妙句,美轮美奂。”秦靖随口吟来,“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韩湘看着秦靖不无遗憾地说:“好!好就好在这个‘空’字上,世人都说神仙好,却每每虚荣放不了,我叔公韩愈也没有解开这个节。虽经我多次点化,都因迷恋浮华而不悟。道友,你慧根深厚,何不与我脱离这繁花迷乱的俗世,同往天台呢?”

秦爷局促地回答:“承蒙道兄抬爱,可我还有未完成的事情要办。”

韩湘无奈地摇了摇头,极富深意地报之一笑,“好吧。人各有志,临别送兄一句,紫宸殿下惊**,无心无情叹月明。”

言罢深施一揖,拂袖而去,只听他朗声唱道:“青山云水窟,此地是吾家。后夜流琼液,凌晨咀绛霞。琴弹碧玉调,炉炼白朱砂。宝鼎存金虎,玄田养白鸦。一瓢藏世界,三尺斩妖邪。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有人能学我,同共看仙葩。”

义方看到道士走远了,纳闷地问师父:“师父,这个道士想让你做什么?”

“要我和他做神仙去。”

“那他是神仙吗?”

秦爷想了想回答:“看他的状况,目前还不是。”

义方眨着眼睛问:“那你怎么不去呢?”

秦爷笑着说:“我去当神仙,我的小义方怎么办啊?”师徒几个都会心地笑了。

进了城往旅馆去,顺路经过南市场,这南、北两市是那位清正爱民、感慨“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的颜真卿的外孙、前任洪都观察使韦丹建成的,它包容了北方粗犷大气和南方精致细腻的特色,店铺林立,买卖兴隆。

街上的商侣着装奇特,操着南腔北调的方言,马驮里林林总总,柜台前琳琅满目。一路走来,可把义方撑得小肚流圆,大快朵颐了一回。

他被街角卖布老虎的摊子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奔过去把玩,有单头虎、双头虎、直卧虎、玩具虎、枕头虎,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个个憨态可掬。他拿着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哪一个都做得活灵活现。

“孩儿,相中哪个了?白动,俺给你挑一个。”义方抬头看是卖货的婶婶,看她三十岁出头,一身兰色紧衣,纶巾拢发,两鬓飘云,飒爽英姿,不落俗媚。如果不是站在货摊前,一定会以为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巾帼豪侠。

义方接过递来的笑面虎,左看右看甚是喜欢,忽然发现了蹊跷惊奇地问:“婶婶,这老虎怎么穿着鞋子呢?”

这婶婶摸了摸他的头顶,“怕它张牙舞爪地吓唬人,我老家都唱,孩儿,孩儿,你白哭,给你买个布老虎,白天拿着玩,黑夜吓麻胡。”她又连唱了两遍,好像思念起故乡来,情不自禁眼中噙着泪。

回到旅馆的院子里,王金正和励儿坐在石桌旁拿着木棍讲着经络,看见秦靖他们回来了,便站起来招呼着。

小义方举着他的布老虎给老乞丐看,王金接过来连说好看,反复端详后赞道:“这玩意做得很用心啊,不逊于我师娘的手艺,尤其是这鞋子的样式,更有我们许州的风格。”

逍遥看了看布老虎,又看了看王金,调皮地说:“我们江南的手艺也不输给你们北方的吧?还有儿歌更好听呢,孩儿,孩儿,你别哭,给你买个布老虎,白天拿着玩,黑夜吓麻胡。”

老乞丐咯咯笑着说:“这歌谣和我们舞阳乡下的一样啊,我经常唱它哄我的小师妹呢。”

义方在旁边和励儿正摆弄着木棍,听到逍遥的歌声忙更正道:“不对,不对,是小云,小云,你白哭,给你买个布老虎,白天拿着玩,黑夜吓麻胡。”

“不对,那是最后一遍唱的。”逍遥争辩着。

“啊!小云,小云啊。”王金一把抓住逍遥的胳膊大呼小叫地喊着,“那卖布老虎的在哪儿?她在哪儿?”不听她细说,拉着她和德儿往外就走。

秦靖闻声从房里赶出来,问石桌旁的两个孩子出了什么事?义方指着院门慌张地说:“王伯伯,他疯了!”

两个时辰过后,王金垂头丧气地出现在院门口,唉声叹气地摇着头,一屁股坐在石凳上。

德儿和逍遥不住地安慰着,秦靖和两个孩子走出来探寻究竟。“小云是来找我的,这么远的路一个人来,又无依无靠的,她到底去哪儿啦?”王金哑着嗓子茫然地和大家说。

秦爷关切地问:“市集上没找到?她到底是谁呀?”

老乞丐失望地摇着头,情绪低落地接着说:“小云是我师妹,也算是我屋里人。我五岁的时候父母双亡,靠给大户放羊讨口饭吃。是师父看我可怜收留了我,我才没有冻饿而死。我和师妹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师父不但把武艺传授给我,还把师妹许配我为妻,这再造之恩我王金铭记在心,无以为报。可是,后来,嗨!”看他有难言之隐,谁也没有忍心再问下去。

接下来的几天,天一放亮王金就上街了,月亮高挂星河时才回来,嘴上鼓起了一串的水泡,眉头锁成个解不开的大疙瘩。秦靖和德儿、逍遥也帮着挨街逐巷地找人,留下励儿和义方呆在店里。

这天中午,两个孩子在院子里踢着蹴鞠,你踢给我,我颠给你,一失脚飞过了墙头。

义方身子一纵,在空中翻了个把式,稳稳地站在了墙外,他低头寻到了皮球刚要去拾,就听得巷口处传来熟悉的叫卖声,“布老虎!布老虎,谁买俺的布老虎。孩儿,白动,相中哪个了告诉俺。”

这义方顾不上捡球了,小老虎似得跑上去一把抱住了卖布老虎的婶婶,兴高采烈地叫着,“小云!我们可找到你了。”

当店主早已点上廊檐下的油灯时,那坐在院中的婶婶还在埋怨义方的冒失。

就在秦靖和王金出现在大门口的一倏间,这院子里的时间像是凝固住了,四周的声响全都被两人那扑簌簌的落泪声压盖了。

四目相对是千般的情感,这王金本意是上前两步,却又斜下里猛得钻进屋去。那女人拔脚尾随着追上去,拍打着紧闭的屋门,边流着泪边喊着,“信球,你的心眼还没有针鼻大呢,不查清楚就往人家身上泼赃水。寇子已经全跟俺说了,是二叔指使人做的假脚印,为的是设计霸占俺爹的家产。”

她说得悲伤哽咽住了,一抽一抽地责怪着,“你可好,说那脚印是真的,就说俺招野汉子了,一封休书扭头就走。俺爹都快不行了,俺哪有心思去找汉子呀?刚给爹料理完后事,你就滚得无影无踪,音信皆无。你知道吗?你没走多久,俺娘就一病不起,没几天也没了。俺叔就逼着俺改嫁,由寇子继承家业。寇子偷着跟俺说,姐,都是俺爹使的坏,把俺姐夫激走的,你赶快去找他回来吧。这么着俺一路寻来,吃了多少苦,经了多少难,你都知道吗?……”

实在是太伤心欲绝了,呜呜几声仰身背过气去。房门大开,王金一把抱住了女人,追悔莫及地呼唤着:“小云,我错怪你了,小云,我错了!”

在场的人们无不被此情此景所感动,尤其是小义方跳着脚喊道:“王伯伯,你没良心,你对不起婶婶。”

王金也顿足捶胸地承认着不是。待大家把王婶抬进屋里,王金施针解救,再喂进些清水,小云这才慢慢缓了过来。女人起身要走,要跳赣江洗净不白之冤,王金死活不松手,百般悔过后她才渐渐消了气,两人又以泪洗面地细说着离别之苦,在众人的劝慰下终于冰释前嫌了。

秦靖用眼光示意人们躲出了屋子,留他们两口子尽情倾诉。大家站在院子里,为几天来的辛劳都感到太值得了,如释重负般地彼此庆幸着,小义方骄傲地问:“找到王婶我是头功一件吧?”大家齐刷刷地立起了大拇指。

突然义方哎呀地叫了一声,转身跑出了院子,边跑边喊,“我的皮球!”

晚饭上大家连番敬酒,恭喜王金夫妻破镜重圆。王金提出来要回许州,把家里的事情料理好了再来江南,为此明日就此辞行。并郑重肯求要收励儿为义子,待恰当的时机接他去舞阳住些日子,秦爷是满口答应,让励儿磕头认亲。

酒足饭饱后大家在院里聊了会儿子话,就各自回屋休息去啦。小义方和逍遥姐姐见今晚的月光特别得皎洁,就在石桌边想多坐一会儿,忽然发现王金捧着盆热水从廊下匆匆走过,鬼鬼祟祟地像是怕被别人看见。

义方高声问道:“王伯伯,接热水干吗?”

王金低着头含糊地回答:“洗脚。”就急急忙忙地溜进屋子里。

义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问逍遥:“从没看到过王伯伯洗过脚啊。”

逍遥只是捂着嘴乐,拉着他猫腰来到王金的窗根下,正听到王金殷勤地说:“水热乎不?把脚烫烫解乏,我给你按一按,舒服不?”

随后是王婶嗔怪道:“吝蛋。”

然后传出悉悉索索的响动,再后来是断断续续的“灯”、“噗”、“嗯”、“啊”、“掏劲”,还有床板的吱吱嘎嘎地响个不停。

逍遥拽着义方快步离开,羞得是满脸通红。义方跟在后面不情愿地嘀咕着,“他们在屋里干什么呢?淘劲是什么意思?再听一会儿呗。”

逍遥回身在他的头上打了一下,“掏劲是喜欢你的意思,再听你就学坏了。”

当义方进到自己的房间时,二师兄正躺在他的铺位上,冲着他一挤眼笑着说:“小三,我那床让给王婶了,今晚我搂你睡,你喜欢不?”

义方无奈地撇给他一句,“掏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