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嫁给病娇厂督冲喜 > 第24章 第 24 章

嫁给病娇厂督冲喜 第24章 第 24 章

作者:唐沅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2-08 23:44:05 来源:文学城

满室寂静,养在深闺里的小姑娘,从不曾见过可怖的场面,现下却站在两具尸身前,轻而易举地指出线索。

靳濯元站起身来,饶是有些惊讶,仍不忘从容淡然地拿帨巾拭手。

“你是如何瞧出来的?”

陆芍往尸身那处挪动步子,愈靠近愈觉毛骨悚然。她两根指头,哆嗦着掀开盖在尸身上的白棉布。原本露出一角的衣袖,现在完整地落入陆芍眼底。

她本来尚有些拿不定主意,以指腹捻过布料上的经纬后,却是一口咬定:“他们就是打余州来的。厂督你瞧,虽说各地的棉布差异不大,但是余州房台县有个曹娘子,她弹得棉花极为纯熟,织布尤为精软,余州许多冬衣大多出自她手。且撇开棉花不论,光从这挺括的棉布,也能瞧出些门道来。”

靳濯元抬了抬眉,这小丫头平日里惧他怕他,说话也是软语轻声,甚至有时还支吾着说不出话来。今日说了一连串的话,说话时,那双乌溜溜的眸子泛着活俏,竟比往常还要明丽几分。

陆芍将话顿在这儿,自然是想靳濯元追问她。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总是盼着旁人夸她赞她,陆芍也不例外。

其实话说到此处,靳濯元大致知晓判断的依据,饶是如此,还是顺着陆芍的小心思,继续问道:“甚么门道?”

陆芍笑意更深,仿佛要将浑身的本事都倾泻出来:“棉布花色繁多,大井纹、棋局纹[1]各类都有。但是余州出仕和商贸之风并行,为求金玉满堂,蛟龙暗样盛行,意为蛟龙得水,这也是余州特有的棉织。”

靳濯元确实没料到她懂得这般多:“可见呆在咱家身侧竟是淹没了一身学识。”

陆芍抿了抿嘴,垂下眸子,敛起眼底的熠熠的碎芒:“先前祖母经营过绣房,既是刺绣的手艺,自然要跟布料打交道。可惜我那时顽劣,祖母的手艺只学了三四分,现下也只是班门弄斧,正巧教我歪打正着罢了。”

顽劣?

他实难想象,这丫头瞧着乖顺,顽劣起来又会是怎么一副模样。

不过,说起余州。

靳濯元掌心微敛,眸色晦暗不明。

他对顺州没有多大反应,只是一提‘余州’和‘俞灏’,一些陈年旧事铺天盖地地裹挟而来,他的面色几近煞白,袖袍下的指骨也逐渐泛出青白之色。

陆芍察觉到他神情的变化,生怕他像先前一样浑身不适,心里头关切,上前捂住他的手。

他的手僵冷,不带温度力道又大。陆芍掰了好一会,才将小手塞了进去,忧心地唤道:“厂督,你怎么了?”

诚顺对掌印的病因也是一知半解,想不出余州这地同掌印有甚么关联。

余温从掌心传来,靳濯元意识回笼,很快恢复如常:“没事了。回府吧。”

回府马车上,陆芍同他并肩而坐。她的手不算太暖,却也比靳濯元好上许多,柔软的手合在一块儿,像只小暖炉被靳濯元拢在掌心。

对那些体弱的人,陆芍总是油然生出同情心。她知道厂督这幅模样,并非身子出了问题,否则满京遍地医官,加之大内的太医,总也不至查不出病因。

左思右想,大抵还是心结所致。

陆芍侧首去瞧他,他的肌肤是泛着玉泽的瓷白,纵然阖眼敛起气性,周身也弥漫着落落穆穆的疏淡。

这样只手遮天、玉食华衣的人,若有郁结,又会是甚么呢?

*

三通鼓后,朝参官分列两侧,直至钟鼓司敲鼓响钟,文武官员才从左右掖门而入。

近几日雪雨连日,汴州还好,稍往北的地方,人畜冻死不计其数。

临近年末,再往后便是除夕正月,原本正是要置办年货、筹备除旧的时候,农户突临灾害,来势汹涌的风雪,将一年到头的喜庆都淹埋在厚厚的雪堆里。

魏辞原想差都察院的人勘察赈灾,一问都御史俞灏,俞灏倒是推荐了一人,正是新上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廖淮。

“廖大人做事刚直缜密,臣以为差遣廖大人前去,另着巡按御史和灾地按察司齐力勘察,定能安抚流民,平定慌乱。”

这次赈灾是立功的好机会,廖淮年轻上进,俞灏妄想拉拢,自然不想将这美差让于别人。

有俞灏举荐,魏辞也算是安心。

俞灏为官多载,虽是先帝跟前的老人,却也不像那些旧臣一般依仗着自己的威望给自己下脸色。

魏辞觉得他能堪重用的,举荐的人自然也差不到哪儿去,正是要颁布口谕,一直站在一侧听政的靳濯元开口说了话。

“都察院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事多得很。哪有功夫去灾地勘察。”

话音甫落,底下的人窃窃议论起来。

“不知俞大人哪里得罪了他,到手的美差竟被他中道拦断。”

站在一旁的文官挤眉弄眼,示意他少说些:“吴大人的事你忘了?不过是依常谏言献策,现在落到诏狱去了。你可不知,吴府上下哭得肝肠寸断,这往后恐怕是有受不尽的苦咯。”

靳濯元淡然地扫了一眼,抬手指了指队列末端:“赈灾一事,就着周景去吧。”

周景官至都给事中,不过七品。原先哪里轮得上七品官员在乾清门露面,不过是朝纲积弊,无人去管这一条例,后来凡是京官,都可参加其中。

朝中大臣心里明白,给事中和都察院互不隶属,三品以下官员由吏部考校,给事中却由圣上直接考察。是以都给事中品阶虽低,却是个令百官忌惮,握有实权的,就连都察院都不能干涉他们监察。

靳濯元抬周景压俞灏,显然是要让都察院和给事中相互制衡。

可有那么一桩事,大家都闹不明白。

都给事中就算没有门道,也算是一个一路高升的官位。周景至今压在七品,无非是平日言辞激烈,不懂斫方为圆。

整个汴州,憎恶靳濯元的人大有人在,也不见得他们冒尖出头,直愣愣地驳他脸面。这个周景却个不懂变通的,有好几回上疏都在指责靳濯元的不是。

靳濯元素来记仇,今日又怎会将赈灾的机遇让于周景?

魏辞也没料到他会差遣周景去勘察。

“赈灾一事后,周大人顺路去趟顺州,清查赋税一事,就交由六科给事中去办。”

兜兜转转,又落到赋税这一事上。

周景显然不愿听他的,他拱手询问魏辞的意思。可巧魏辞近几日也正愁寻不着人手,靳濯元抬手一指,就将这硬骨头丢给了周景,也算解了他心头的一幢忧心事。

这事就这么敲定。

早朝散去,不少官员围聚在周景身侧,恭祝有之,其中也不乏宽慰安抚的话。

清查赋税牵涉颇广,势必得罪朝中重臣。好些人都说,大梁赋税历来已久,贸然改动,恐生事端。

他前段时间仔细衡量过了,靳濯元所说的赋税改革,于国于民,其实都不算是坏事。怕只怕这奸宦独揽大权,借着改革的名义,将朝堂搅得一团乱。

*

暖阁内,魏辞不解地问靳濯元:“掌印,为何遣周景去?”

旁人兴许不知道,魏辞心里了然,赈灾也好,清查也好,都是朝中官员建功立业的机遇。

只是有些人顾虑太多,这怕得罪人,那也怕得罪人,这才不敢站出来。

靳濯元没有多说甚么,只是将自己厌恶显在面上:“咱家瞧不惯俞灏。”

魏辞扯了扯嘴角,这么荒唐的理由,到了靳濯元的嘴里,好像说出了几分正经的道理。

“也罢,借着赈灾好歹指派出了清查的人选,这桩事眼下尚且可以告一段落,后边的事总得等到周景勘察回来再说。”

“告一段落?”靳濯元神色复杂:“顺州的问题显露在表面,是好查的。最怕那些瞧着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的地儿,不亲自去瞧瞧,恐怕当真查不出甚么问题来。”

“哦?”魏辞站起身:“掌印可是听到甚么风声了?”

“咱家找到杀手的来处了。余州。”

这杀手就是当日暗算刺杀靳濯元的人,能查到杀手的来处,自然是好的。

“可是这两人同税收有何干系?”魏辞一脸不解。

“这两人正是听从俞大人的差遣,不远万里从余州北上。圣上也不想想,此回赋税改革牵扯不少州县,俞大人为何单从余州挑这二人来刺杀咱家?”

魏辞凑近了问:“为何?”

靳濯元蹙了蹙眉,只觉得这小皇帝若要独当一面,有所作为,还差些火候。

他抿了口茶,默不作声地等着魏辞自己想明白。

“俞大人在余州能有甚么利益?余州田赋透明,想贪也无处可贪呀!”魏辞嘀咕思忖着。

“所以咱家才要亲去余州,只有去了,才能摸清俞大人打得是甚么主意。派人刺杀一事,能得手自然是好的,倘或不慎被咱家反绞,事情传出去,就说奸宦加害无辜良民。这样一来,余州的百姓愤怒有之,便要引起民怨。”

话说到这,靳濯元骤然蹙起眉头。

激起民怨?

若单是想推翻赋税的改革,余州总计人口也非州县中最多的,光是激起余州一地的民怨又有甚么大的用处?

他拨转着指间白玉指环,忽然觉得,俞灏此举恐怕不单单是贪污色银这般简单。

魏辞却只听见“亲去余州”四个字,他惶惶不安地攥紧着衣袖:“掌印要离开汴州?”

魏辞年轻,心思不够沉稳,平日有靳濯元站在身侧,这才有了同朝臣对峙的胆气。自打他登位后,大小事都是同靳濯元商谈之后才有决断。

靳濯元一说要去余州,魏辞心里没底,要把偌大的朝堂交在他手里,他哪来的章法。

可他到底是不能阻扰靳濯元行事,只是郁郁不乐地问道:“掌印几时回?这事可要对外张扬?”

需得摸清这点,日后朝臣问起掌印的去处,他才不至漏了马脚。

靳濯元目色深沉。

余州。

他记得,府里那小丫头正是从余州来的。

[1]明代社会日常生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第 2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