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家父宋仁宗 > 第12章 第十二章

家父宋仁宗 第12章 第十二章

作者:御风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9 13:04:33 来源:文学城

二月,东宫后殿。

在积雪消融,万物复苏的天气里,终于等来了自己老师和伴读的赵昕开始读书了。

赵祯还特意将他读书的地点设在了东宫,摆出了一副这就是板上钉钉的太子,对他的态度都客气尊重点的护犊子形态。

搞得外朝的臣子们现在和打了鸡血似的,一个劲地上箚子要求举行册立太子的仪典,好做到名正言顺,也得一个拥立之功。

这种事赵昕不想管,也管不着,他现目前只专注于改造他的读书场所。

就是宋祁这个当师傅的有点绷不住。

官家说是让他教豫王读书,可这东宫现如今怎么看怎么像一个演武场。

箭靶、舆图、用沙石堆造的山形水势图,也就是宫城内苑不好养马,否则说不得还要建立一个马厩。

不过结果也大差不差,也不知道是谁想出的神仙主意,让连同赵昕在内的九人通通把马养到了皇城司的马厩中去,等到练习骑射时再由人送过来。

看着面前兴高采烈指手画脚的一众贵胄子弟,被支使得团团转的宫人工匠,还有尘土飞扬,宛如一个大型工地,全无储君尊贵的东宫,宋祁愈发觉得自己就是那块掩人耳目的遮羞布。

有他在,朝堂上的大臣才能自我欺骗一下储君还是心向圣人之言的。

这样一来,豫王会少受许多物议。而作为代价,他的名声可就要糟糕了……

一念及此,宋祁被愁得胡子都差点揪下来几根。

只是这个弟子实在是聪慧,还兼有储君之尊,将来必定能有一番作为。自己身为帝师,也会被史书多描摹几笔。

如此算下来,倒也不亏。

宋祁的思绪不知不觉飘到与赵昕这个弟子初见的那天。

在儒家的伦理体系中,师与天地君亲四者并称。

所以哪怕赵昕贵为皇子,也老老实实遵循古礼,在赵祯的见证下,以学生的身份献上了肉干、芹菜、龙眼干、莲子、红枣、红豆等六样礼作为束脩。

宋祁是名传天下的状元,又年过半百,到如今教过的学生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所谓的天才神童也见过不少,可一番对答下来,还是能够感觉到赵昕的不同。

他来之时,正逢东宫开始改造。见过改造图之后心内也是不赞成居多,因此借着拜师后的考教问道:“本朝自立朝之初,便倡导文治。太祖朝宰相赵普曾言,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大王今身担天下之望,为何偏向武事,不惧天下物议汹汹么?”

而赵昕不答反问:“难不成太祖、太宗两位皇帝也是用半部论语就奠定了本朝的三百座军州么?满朝公卿,手捧着论语,从明读到夜,再从夜读到明,可能读死辽贼与夏贼否?”

再之后宋祁就没有问下去了。因为有这种逻辑和思辨能力的人,是绝不会因为被驳倒了就改变观点的。

更何况宋祁感觉自己很可能驳不倒这个学生。

赵昕身份尊贵又无法运用师道威严强压,官家也是一副听之任之,我的儿子全世界最棒的模样,所以宋祁觉得还是不要随意给自己的人生增加瑕疵。

如果忽略掉赵昕这个学生口中时常蹦出来的,迥于时下主流的言论,赵昕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每个老师最为喜欢的那类学生。

聪明自律,举一反三,平常相处非常温文有礼。

他现在反而是花在赵昕一众伴读身上的时间要更多些。

毕竟赵昕现在才多大点的人啊,在宋祁看来,他这个顶顶尊贵的学生,能每日里老老实实捧着书听他说古讲典就很好了。

沉浸在思绪中的宋祁被工程扬起的尘土激得连打了两个喷嚏,再一看不远处日晷上的影子指向,他知道自己该去见一见赵昕了。

虽然迄今为止这位弟子还没让他在学业方面操过心,但师傅从来就不是只管学业。

而且太子少詹事的补贴委实有些高,还能毫无阻碍地浏览三阁中的各种珍惜,乃至于绝版的书籍,不让自己忙起来的话他觉得过意不去。

最重要的是,如果这么个绝佳的圣明天子苗子被他教毁了,如刀的史笔保证把他刻得一无是处。

教天才也是一种压力啊。

宋祁不知道自己这一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究竟能不能走到对岸。

宋祁对长久的未来持未知态度,赵昕对可以预见的短期时光则已经是发疯预备时了。

无良老爹,他才四岁,写什么劄子!

都说了还不行吗!真就要写工作计划啊!

可这大宋朝也不能让我用简洁的PPT模式展现汇报啊!

毛笔字哪里是他现在能写的!写出来歪歪曲曲,缺笔少划的,还不如狗爬呢。

但皇命就是皇命,哪怕套上父亲的名头,也是必须要完成的皇命。

自己那个破爹,一定是小心眼发作,故意折腾他的!

和前世的打工生涯一样,赵昕一边在内心骂骂咧咧,一边咬着笔头冥思苦想。

想着该如何将自己的舆论导向和宗室改革计划给落实成书面文字,好满足一下自己老爹兼领导柔仁无断的性格。

因为赵祯在听过后对他说的原话是,拟个劄子上来,我与范仲淹商量一二。

不过赵昕更愿意相信是赵祯的炫仔心态大爆发,迫切地想和范仲淹这位心腹分享喜悦。

虽然你儿子很强,但我的儿子更强。

生得多不如生得精。

不管如何,宋祁进到正殿之时,见到的就是散落满地的纸团子,他那个一向很有道理的徒弟在愁眉苦脸咬着笔头。

“宋师傅,您怎么来了?可是曹评他们几个惹您生气了?”赵昕捕捉到了宋祁的身影,忙不迭手脚并用跳下了椅子。

宋祁躬身行礼,然后对赵昕说道:“大王年岁尚小,指骨还未长成,还是不要现在动笔。”

赵昕一听就知道宋祁误会了,赶紧解释道:“也没写什么,瞎画呢。若是真要写什么东西,我会叫人的。”

君不密则失臣,赵昕唯恐宋祁继续问下去,连忙岔开话题道:“师傅现在来,可是宫中有什么不妥当吗?”

宋祁笑:“想来是大王读书太过用功忘了时辰,现下已经快到午时,大王该去视膳问安了。”

因为唐朝和五代皇子们的“光辉事迹”,让汲取前朝经验的大宋直接把皇子的职能削到了只剩视膳问安,而且哪怕是这种吉祥物功能,也不是每个皇子都能有的。

唯有太子才能有此殊遇,虽然整个大宋皇室主枝一向子息不丰。

赵昕也是在入住东宫后,才承担起了这一职能。

同时也是赵祯为给赵昕封太子做的前期准备。

按赵祯的意思,赵昕年纪尚小,还聪明多智,骤登高位不好。

那就一点点给只属于太子的待遇,如果上天不曾因此降罪,收回赵昕这条小命去,那就是允许他册立太子了。

赵昕在初次听到他爹这个理论的时候,是既又心酸又好笑。一个在改革失败后只能左支右绌保护自己心腹的皇帝,居然敢为了他去试探一下上苍的意思了。

所以赵昕对写劄子这事也就是心里抱怨几声,没再贴脸输出。

不过这就已经到吃饭的时间了么?赵昕伸着脖子望向殿外,果然已经见不到日头了。

赵昕在心中暗暗唾弃自己,这该死的打工人打工魂!希望今日垂拱殿能吃得好点,补一补他消耗过度的大脑。

“不过……”宋祁欲言又止。

尽管赵昕是个主意非常正的人,但他在外表现出的形象一贯是非常地善于察纳雅言,所以他赶紧说道:“宋师傅有话尽管直言。”

宋祁也不扭捏,继续说道:“不过大王让伴读们现在就开始参与实务,是不是有些太早了?”

依照赵昕的意思,他的八个伴读分为了文臣、武将、外戚、宗室四类人。

其中归于文臣的是故宰相王旦之孙,现如今知谏院的王素之侄,王贡。

其实赵昕本来是想选王素的儿子的,但奈何没有适龄者,只得点了王贡的卯。

另一位代表文臣的就是赵昕心心念念了很久的晏几道,作为晏殊的幼子,且和父亲晏殊一样又有神童之名在外,获得一个伴读名额真是太正常了。

至于代表武将的两人,一人是种世衡的幼子种谊,一人是张亢之子张熙。

此二人的父亲都是抵御西夏的良将,且都和文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言以蔽之就是受到的歧视较小。

外戚方面是曹评与李玮。

至于宗室,赵昕在看到可供挑选的宗室名单时都吓了一大跳。

大宋朝的宗室数量分布与军事上奉行的强干弱枝截然相反,承继天下的帝系连着两代陷入了绝嗣危机,但递上来可供挑选的总是名单厚度却是武将加外戚之和。

虽然用系统一检索一个查无此人……

可见其中并无什么出类拔萃的国之干城。

所以赵昕到最后干脆顺着眼缘挑选了一个叫赵克城的,一个叫赵克坚的。

没别的原因,单纯是因为赵昕认为这两个名字听起来提气。

不过旁枝宗室还是和军队建设有一定共同点的。那就是数目庞大,人员臃肿,绝大部分人都是被当猪养着,就提防着他们心思野了要谋反。

好在赵昕也只是取二人的小心谨慎,与强烈的上进心,也能凑合着使唤。

赵昕很明白宋祁的顾虑,他这八个伴读里头最年长的李玮也不过才十岁,还是用时下习惯计算的虚龄。

最年幼的晏几道还不到七岁。

让这么一帮年纪相仿的孩子待在一块,别说是干活监工了,就是把房顶拆了也不无可能。

但赵昕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

“师傅,岂不闻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武么?多多任事,方能积攒经验,广博见闻。如今都是些小事,做错了也不打紧,反正弟子如今是能兜住的。”

求收藏!!!

救救孩子吧,我只想要个顺v!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十二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