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基因改造 > 第4章 从死亡开始的新生2

基因改造 第4章 从死亡开始的新生2

作者:司亱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4-06-25 09:33:24 来源:文学城

新向生长改造手术其实已经在几个小时前就准备好了。虽然一直争论不休,但不影响医疗团队把一切都准备万全。

张教授看到站在间隔窗外的松怀亮,边摘手套边走出来。

松怀亮原本盯着生命维持舱里的许聿之,见张教授出来,便转了视线,面上的神色凝重又复杂,“老张。”

“局长。”

松怀亮深吸了口气,“新向生长技术的风险,再向我确认一遍。”

张教授站在透明的观察窗前,目光穿过玻璃,落在生命维持舱里的许聿之身上,耐心的重复已经汇报过很多次的内容,“新向生长技术的危险性主要在于其不确定性。CRISPR-Cas9或TALENs 这些基因编辑工具虽然精确,但在重写细胞序列时,可能会产生非预期的突变,这可能导致细胞偏离预定的再生路径。”

“此外,”她继续说,“即使我们能够精确地编辑基因,细胞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也可能受到干扰,引发免疫排斥反应或增加癌症风险。”

松怀亮沉默了片刻,“安全措施呢?”

张教授显然已经对这些烂熟于心,“我们有一系列的安全协议和实时监控系统,一旦出现失控,立刻注射基因稳定剂,这些分子可以迅速结合到目标DNA序列上,稳定基因表达。而且我们已经给她植入了皮下免疫调节场设备,调节免疫系统,减少排斥反应。人工器官支持系统和神经接口重置系统也都准备就绪。”她顿了顿,“但即使这样,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治疗临近开始,她不想说丧气话,因而用的是“一定”而非“极大”。

但即便她不说,松怀亮也很清楚。他盯着硕大的生命维持舱看了片刻,而后闭了闭眼,“既然一切准备都已就绪,开始治疗吧。”

张教授点头。她走进隔离间,按下指示按钮,向团队发出指令,“启动新向生长治疗程序。”

“定位受损的器官组织,注射分子级损伤修复剂。”

“准备CRISPR-Cas9系统,进行初步基因编辑。”

随着一条一条指令发出,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实验室内的气氛紧张而严肃。他们将许聿之从生命维持舱转移到手术台上,而连接着的仪器已经开始发出低沉的嗡嗡声,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数据和图像。

成员们开始操作高精度的设备,小心翼翼地将编辑好的细胞引导至许聿之的受损部位。主导这一步的是基因编辑尚教授,他此刻高度全神贯注,“细胞注入开始,监控其与宿主细胞的交互。”

随着细胞的注入,整个实验室陷入紧张的寂静,众人的心高高提起,生怕出现排异反应,唯有各个仪器持续不断的发出声响。

十秒,许聿之的身体没有任何反应。

这是好事。在之前的实验者中就有数人死于超急性排斥反应,受体的免疫细胞识别到外来细胞因子后过度激活免疫体统,引起剧烈的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导致严重的器官衰竭,例如心脏毒性和肺损伤。

但她仍在危险期。两分钟后,仪器读数表显示出微妙变化,开始轻微而持续地波动,表明新注入的细胞已经开始与宿主细胞进行交互。

这种波动很温和,算是个好现象。最危险的两个阶段,许聿之的身体都没有产生免疫复合物或免疫系统过度激活,让众人稍微松了口气,同时密切关注着每一个生理指标的变化,确保治疗按计划进行。

“注意,细胞开始分裂和增殖。” 因为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很顺利,张教授紧紧盯着仪器屏幕,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密切观察它们是否按照预期路径发展。”

有资格进入这间实验室的人,要么是经验丰富的学者,要么是天赋惊人的奇才。他们身处这个团队,每个人都为新向生长技术提出过有价值的建议,自然也就看得懂每一个数值的意义,没有一个人是打酱油的。

连松怀亮这个基地局长,都只能站在隔离窗外面看着。

其实根本不用张教授提醒,每个人都在关注着仪器上的数值。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实验室内的气氛愈发紧张。松怀亮站在隔离窗后默默注视着,他深知这项技术的难度和风险,如果成功了,这一刻就是在创造历史,只是不知道这一页将来会被如何书写。

随着治疗的推进,许聿之的体内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医疗团队密切监控着她的生理指标,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突然,仪器前的一名人员提高嗓音,“病人左臂有凝血现象。”

普通的凝血可能不是什么大事,抗凝剂或许就能解决。但新向生长治疗中因为细胞基因被改写,常规的抗凝已经失去了作用。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注射融合植入剂(FusioGraft)。” 尚教授迅速看向监控仪器,眉头紧锁,凝血范围扩散得飞快,他几乎是在瞬间就选择了方案,“静脉注射和磁靶向给药同时进行,注意剂量控制在安全阈值内,确保不引起系统性血压波动和内出血。”

尚教授头也不抬,“密切监控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溶解的平衡,调整剂量以维持在生理平衡点,避免任何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风险。”

医疗团队成员迅速行动起来。

“剂量调整完毕,开始注射。”一名医生报告,手指在控制面板上飞快地输入指令。

融合植入剂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许聿之的体内,同时磁靶向系统引导药物精确到达目标区域,开始发挥其促进细胞融合和修复组织的作用。

尚教授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监控屏幕,随时准备根据她的生理反应调整治疗方案。“观察凝血区域的反应,一旦有血液稀释的迹象,立即调整区域。”

“凝血现象正在减缓。” 另一名监控人员报告,他面前的屏幕上显示着许聿之左臂血液的流动情况。

众人等待了几个呼吸的时间。融合植入剂是未公布于世的、专门针对细胞基因层面的植入基因与受体基因快速融合并再生的技术,生效极快。但不知为何,她的凝血卡在一个微弱的点上,无法彻底消除。

团队对她进行了更细致的检查,使用高精度的成像技术来观察血管内的微观情况,同时排查细胞序列遭到破坏的可能性。

张教授一面盯着监控仪,在数值到达某一个点时,清晰地下令,“激活NanoHemostat系统,进行微血管级别血液流变学调控。”

NanoHemostat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纳米技术应用,能够释放出精准剂量的纳米粒子,这些粒子能够迅速定位到凝血区域,进行局部血液稀释,同时稳定血管壁,防止进一步出血。

“是,张教授。NanoHemostat系统已激活。” 一名技术人员迅速操作着控制台,手指在触摸屏上飞快舞动。

几乎瞬间,微小的纳米机器人围绕在许聿之的左臂周围开始工作,它们携带着特殊的生物分子,能够智能识别并中和导致凝血的因子,同时释放出促进血管修复的信号分子。

医疗团队的成员们密切监视着许聿之的生理指标,他们注意到,随着NanoHemostat系统的介入,原本凝滞的凝血现象开始松动。

“凝血现象已稳定,血管微环境恢复正常。” 监控人员报告着最新的生理数据,屏幕上的曲线逐渐平缓。

张教授点了点头,她的目光投向躺在手术台上一无所知的许聿之,“继续监控所有生理参数,确保NanoHemostat系统的纳米粒子完全中和凝血反应。”

几个小时后,干细胞与宿主组织已经基本融合,并且显示出初步整合迹象。

张教授确认她的生命数据达到标准,开始进行下一步的指令,“激活生物信号,同步宿主细胞与植入基因细胞的交互频率,引导宿主细胞进行定向分化。”

参与定向分化的细胞会诞生超越原本基因的再生能力,这是新向生长技术最核心也最关键的一步。

“启动生物信号放大器(Bio-Signal Amplifier, BSA),调整频率至细胞共振点。” 张教授下达了指令,她的声音在安静的室内显得异常清晰。

技术员迅速响应,轻触控制台,激活了BSA。一束蓝色光线开始在许聿之的身体上方凝聚,逐渐形成一个光场,光场中的光子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引导细胞内部的信号传导路径。

“现在,同步细胞指令序列(Cell Instruction Sequencer, CIS)与BSA的输出,确保信号传递的一致性。” 张教授的目光紧紧盯着监视器上显示的细胞活动图谱,主导着整个程序。

CIS开始工作,通过精确的电磁场调制向细胞发送特定的信号序列,这些信号序列编码了分化的指令,指导细胞沿着预定的路径分化。

“观察细胞反应,我们需要看到明确的分化标志物表达。” 张教授继续说,她的目光锐利,捕捉数据任何微小的变化。

监控屏幕上,细胞内部的分子活动开始加速,细胞核内的染色质逐渐重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被激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未分化的干细胞开始转变形态,它们的细胞器和细胞骨架发生显著变化,逐渐分化成特定的细胞类型,以修复受损的肝脏和心脏组织。

“细胞分化标志物已检测到,分化过程顺利进行。” 一名成员报告道,他面前的屏幕上显示着细胞内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模式。

张教授点了点头,“很好,继续监控,确保分化过程稳定。”

随着定向分化的进行,许聿之体内的新细胞开始形成功能性组织,填补受损区域,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医疗团队的成员们则忙忙碌碌通过各种高科技仪器,如细胞功能分析仪(Cell Function Analyzer, CFA)和组织形态监测器(Tissue Morphology Monitor, TMM),来评估新组织的生长质量和功能表现。

“CFA显示新分化细胞的代谢活性正常,TMM也确认了组织形态的一致性。” 另一名技术员报告,他正操作着这些精密的仪器,确保每一项数据都准确无误。

一切进展都很顺利。紧张气氛逐渐缓和,但医疗团队没有丝毫松懈。高级生物监测系统(Advanced Bio-Monitoring System, ABMS)的屏幕上,许聿之的生理数据以柔和的蓝光显示,平稳的曲线映射出她体内微环境的平衡。

“生物信号同步器(Bio-Signal Synchronizer, BSS)已经就绪,准备激活。” 一名技术人员报告,他的手指在控制台上轻点,调整着同步器的频率。

张教授走向主控台,她的声音透过内部通讯系统传遍整个实验室,“开始微调BSS,确保与宿主的细胞频率完美对接。”

随着BSS的启动,一束几乎不可见的光从设备中射出,穿透了许聿之的皮肤,精确地作用于她的细胞。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能够远程激活细胞内的生物信号通路。

“细胞活性增强器(Cell Activity Enhancer, CAE)显示植入细胞的代谢活动正在上升。” 另一名监控人员报告,她的目光紧紧盯着面前的屏幕,上面显示着复杂的细胞活动图表。

与其同时,细胞增殖促进器(Cell Proliferation Promoter, CPP)开始运作,为植入细胞提供必要的生长因子和营养。

“注意CPP的输出,我们需要保持细胞增殖在最佳速率。” 张教授在不同的人员间穿梭,她的目光在各个监控屏幕间快速切换,确保所有参数都在预定范围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医疗团队的成员们密切关注着许聿之的每一个生理变化。随着定向分化的细胞逐渐展现出超越原本基因的再生能力,实验室内的气氛变得更加专注。

“基因表达调控器(Gene Expression Regulator, GER)显示目标基因表达水平正常。” 一名成员报告,他的手在GER的触摸屏幕上滑动,微调着参数。

“很好,继续保持。”

十个小时后,疲惫不堪的教授们轮番休息,补充体力,短暂睡眠,而后继续回到实验室观测许聿之的情况。直到第四天,植入的细胞与宿主细胞融合完毕,不再有免疫风险,并且开始修复神经通路,整个团队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需要时间来精心培育和监控。

"我们预计初步的细胞重编程和再生过程将需要大约一个月的时间。" 张教授观测了数个仪器内的细胞活动图像,经过估量后后给出一个预估时间。

接下来,大家分成几班倒,记录许聿之的恢复状况。组织修复、神经再生、器官再生、肌肉重建、代谢调节……一项项数据密密麻麻的记满了实验记录册。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许聿之体内的细胞逐渐响应着新向生长技术的引导。医疗团队不断监测她的生理指标,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细胞的再生稳定且有效。大半个月结束后,她的状况有了显著改善。虽然还未苏醒,但生命体征已经稳定,受损的器官显示出良好的功能恢复迹象。

再之后,她的身体将经历几个关键的治疗阶段。医疗团队将通过精准的基因编辑技术,激活她体内的干细胞,引导它们二次分化成所需的细胞类型,完成机体的增强。

当身体恢复得足够承受下一步改造时,基因治疗、药物递送、生物传感、抗老化进程……她的身体被修复和加强,为后续的表观遗传学重构(Epigenetic Reconfiguration Technology, ERT)改造打下坚实基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