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继王妃 > 第2章 第二章 启程

继王妃 第2章 第二章 启程

作者:十九少吃葡萄哦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4-03 22:51:28 来源:文学城

在韩公公来到凌云坞的第三天,周姝出嫁了。这场婚礼吸引了不少扬州百姓围观,凌云坞是个出手阔绰的大帮派,京城皇室更是掌握着整个国家的财富。凌云坞包下了扬州最好的酒楼,摆上了整整三天的流水席;韩公公吩咐下去了,给每一个来吃流水席的人一封红包。一时之间,整个扬州城里都弥漫着喜庆的氛围。

周姝穿好嫁衣,由丫鬟搀扶走到正堂,周庭与周林氏已坐在主位,周姝跪下来,对着堂上二老磕了个头。她的生母耿氏是周庭的妾,没有资格来到正堂,只能悄悄躲在后面,看着自己的女儿拜别生父嫡母,远嫁京城。

“嫁了人后,要好好侍奉长辈,恪守妇道。”周林氏道。

“……长大了,嫁人了,要照顾好丈夫,更要照顾好自己。”周庭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内心叹了口气。他走上前,将周姝扶起,低声说道:“我对不起你们娘儿俩,你且放心去吧,你姨娘自有我与你母亲照顾。”

“谢过父亲。”周姝低声应道。周林氏也走上前,又对她说了几句体己话。无非是叫她谨言慎行,不要叫京城里的勋贵看笑话。

“谨遵母亲教诲。”周姝说道。她抬起头,悄悄往人群后面看,看到了眼里含泪的耿氏,鼻头一酸。她赶忙低下头,不让别人发现她的异样。

“去吧。”周庭道。

“拜别父亲、母亲。”

周姝站起身,由着身边的人搀扶着她走出凌云坞,上了花轿。周姝端坐在花轿内,轿外,韩公公隔着绣着祥云牡丹花纹的轿帘对她说道:“娘娘,咱这迎亲队伍先行至码头,届时您跟着嬷嬷上船,咱们走水路,三日便能到达京城,这三日便先委屈娘娘了。”

“我晓得了,这三日便劳烦您了。”周姝柔声说道。自从京城传来风声说要给她赐婚,周林氏便花重金请来了曾在宫中伺候过贵人的老嬷嬷,为她教授贵族礼仪。过了一段时间后,周姝身上已然有了京城贵女温婉端庄的样子。

韩公公见她应了,便走到了迎亲队伍前头。外头吵吵闹闹的,轿子里却是一片寂静。周姝觉得自己心里空落落的。

从今以后,她就再也不是无忧无虑的凌云坞大小姐了,她见不到姨娘了,吃不到扬州的糕点了。京城路途遥远,风土人情与扬州截然不同。这些天,她的内心彷徨害怕,却又要安慰伤心欲绝的耿氏,只能强颜欢笑,她想哭,可她又不敢哭。如今四下无人,泪水又在她眼眶中氤氲。

正当她多愁善感时,轿子停下了。

“奴婢给王妃娘娘请安。”

周姝听到轿外行礼请安的声音,回过神来,低低地应了一声:“起来吧,不必多礼。”

“小姐,咱们到码头了。”

周姝掀开轿帘一角,一个丫鬟弯着腰低声对她说道。这是自小伺候在周姝身边的一等大丫鬟,毓秀。

“船上来了位嬷嬷,领着好些人,说是要迎您上船呢。”毓秀说道。

“我知道了,扶我出去吧。”

毓秀应了声是,让候在轿门的小丫鬟掀开轿帘,她小心翼翼地将周姝扶出来。周姝头戴凤冠,身着厚重的嫁衣,手持团扇,还要保持端庄的仪态,挪动地极为不易,只能让毓秀在左手边搀扶着她。她刚一下轿,便察觉自己空着的右臂被人稳稳地馋住。

“王妃娘娘金安,老奴是太妃娘娘派来照顾娘娘的。嫁衣沉重,还请娘娘随老奴上船,休整一番。”嬷嬷说道,边说边搀着周姝往船上走。

多了个人替她分担重量,周姝顿时觉得轻松了许多。她轻轻吁了口气,问道:“嬷嬷贵姓?”

“娘娘折煞老奴了,王府里都叫我张嬷嬷。”张嬷嬷诚惶诚恐地说道。

“有劳张嬷嬷了。”周姝道。

周姝由着张嬷嬷将她扶进卧房,由张嬷嬷带着丫鬟们伺候她梳洗,换下厚重的婚服。张嬷嬷看着端坐在梳妆台前,正在被毓秀梳发的周姝。这凌云坞的大姑娘,虽说才刚刚及笄,颜色稍显稚嫩,但形容姣好,体态端庄婀娜,小小年纪已有倾国美貌,倒也是担得起她的名字——“姝”。

见周姝梳洗完毕,张嬷嬷笑道:“这三日娘娘且在船上安心待嫁,太妃娘娘吩咐过,让老奴为您介绍京中的世家贵族,好让娘娘知晓。”

周姝听了,点点头,对着张嬷嬷莞尔一笑:“有劳张嬷嬷,待我进门,定会亲自谢过太妃娘娘的恩典。”

“太妃娘娘说了,只要王爷与娘娘能够举案齐眉,娘娘为王府开枝散叶,她老人家也就舒心了。”张嬷嬷笑道。

周姝听了,脸颊微红,有些不好意思,她拿帕子遮住嘴角,眼神示意毓秀。毓秀会意,将早就准备好的一个荷包奉上,呈给张嬷嬷。

“我不是京中人士,对京城不甚熟悉,幸得嬷嬷教诲。京城到扬州路途遥远,嬷嬷舟车劳顿,这是我的一份心意,嬷嬷且拿去吃酒吧。”周姝弯了弯眼,娇声说道。

张嬷嬷弯腰接过荷包,里面是三贯钱,分量不轻,她对着周姝福身,语气更加殷切:“老奴多谢娘娘赏赐,娘娘有什么吩咐尽管开口,老奴一定为您办到。若是无事,老奴便退下了。娘娘就在此歇息,荣郡王府的人就守在外头,有什么吩咐,您喊一声便是。”

“好。都退下吧,毓秀留下伺候。”周姝道。

周姝看着张嬷嬷领着丫鬟们退下,将门关上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姑娘这是怎么了?”毓秀扶周姝到美人榻上躺下,为她按摩小腿。见周姝神色忧愁,半无嫁为人妇的喜悦。

“我在想,这京城的规矩,可真是繁琐。”周姝说道,她对着毓秀无奈地摇了摇头,问道:“你瞧着那张嬷嬷,如何?”

“看着是个好相与的,郡王府的下人对她也是十分尊敬,应当是太妃娘娘身边的心腹。”毓秀斟酌着说道。

“不过是娶个用来冲喜的白身继室过门,用得着派自己的心腹过来么?”周姝说道,“我虽长在民间,不曾听说过我的这位婆母。可是,能在丈夫早逝后,凭自己的一己之力撑起整个王府,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才,想必这位太妃娘娘并非等闲之辈。”

“姑娘……”

“我的这位婆母,看来还是不太放心我呢。”周姝苦笑,她看向门口,透过窗纸那隐约的人影。不仅有负责伺候她的婢女,还有好几个孔武有力的家丁。毓秀也看到了。

“单凭这几个人,就想制服您么?”毓秀不屑道。怎么说周姝也是江湖大帮派出身,看着柔柔弱弱的,却也功夫了得,外头这几个家丁,恐怕还真制服不了她。

“太妃娘娘这是怕我半路逃跑呢。”周姝说道。她内心嗤笑,觉得老太妃多此一举。一转念又想到荣郡王那克妻的名声,心下黯然,忧愁再次占据她的心间。

“姑娘。”毓秀站起来,伸手为周姝按摩头部,安慰道:“姑娘小时候不是请天师算过一卦么,天师说了,姑娘是顶有福气的命格,将来是要享大福的。”

“那也得有命享才行。”周姝闭着眼苦笑。有福?有福她会嫁给一个克妻的鳏夫吗?哪怕这位鳏夫权势滔天。一想到自己嫁过去后就要为人母,照顾原配留下的孩子。若是,若是那荣郡王要巩固世子的地位,不让她生孩子,那她……

一想到这儿,周姝鼻子一酸,险些就要落下泪来。

毓秀见自家娇生惯养的姑娘满脸愁容,也不知如何是好。她怕周姝忧思过重,哭坏了身子,便出去命人熬了一碗安神汤,伺候着她喝下。

周姝喝了具有安眠作用的安神汤,没过一会儿就困了,她见天色渐晚,便吩咐下去不用晚饭,径自睡下了。

此时此刻的京城,荣郡王府,老太妃的住处贤庆堂,荣郡王柴勋正在同老太妃一起用饭。

老太妃出身世家豪门,最是讲究礼仪,但唯独在用膳时不爱讲究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喜欢和小辈们聊天儿谈论家事。如今,她就在与柴勋谈论柴勋的继室——那位从扬州来的王妃。

“早先你总说,你不喜后院有太多女人,不愿纳妾,我不强迫你;我送到你房里的人你不喜欢,我也依你。可我老了,这王府的担子,迟早得有人接过,内宅之事,总得有个女主人坐镇。”荣老太妃说道。

柴勋没有说话,他拿起汤碗,一旁布菜的小厮立刻接过,为他盛了一碗汤。他从小厮手上接过盛满汤的汤碗,闷头喝着,也不回话。

“我知道,你不爱听这些。可你总得为你儿子着想。大房两口子整日虎视眈眈地盯着爵位,你觉着没有母亲护着,沣哥儿在这王府里过得能好么?”

因为提及到了世子,柴勋眼神一动,放下了汤碗。

老太妃见状,又絮絮叨叨地说道:“沣哥儿年幼体弱,自打出生就没了娘,你就算再怎么疼他,那和母亲给他的关爱也是不一样的。”

“母亲。”柴勋无奈地唤了一声,“沣哥儿住的院子离大哥的住处远得很,身边的下人都是您与儿子精挑细选过的,平日里他们根本碰不到沣哥儿。儿子每日下了朝办完差,都会陪着沣哥儿温书用膳,陪他锻炼身体,您又何苦多此一举呢?”

荣老太妃听了,伸手拂去丫鬟为她布菜的手,将筷子往桌上一放,神色已然有些不悦:“多此一举?你办完差都多晚了,你心里还没点数?打理家宅、抚养子嗣本就是女人的事,你们大男人照顾起人来本就不如女子细致还跟着瞎掺和。而且,你也不去外头听听你的名声,整个京都都在传你克妻克子!你要是再不娶妻,我只怕你父亲夜半托梦,指责我没有尽到母亲的义务。”老太妃说着,就拿起帕子摁着眼角擦泪花儿。

“母亲……”柴勋起身,想要靠近老太妃,却被她躲开。

“那位周家姑娘,钦天监的人说过了,命格是极好的。性格我也着人打听过,虽出身江湖,但嫡母也是书香世家,教养方面不会出错。”老太妃说道,“我知道,你对我先斩后奏心有不满,但若我不进宫请旨赐婚,只怕你都不会想起这一茬儿。左右圣旨已经赐下,你想反悔也没门儿,不如听我这老婆子一句劝,好好与那周氏过日子。你身边有个贴心的人照顾着,我百年之后,也能放心地去见你父亲。”说着,老太妃又哽咽了起来。

老太妃这一哭,身边的小丫鬟忙轻声安慰着,柴勋也走到老太妃身边,柔声安慰:“我听母亲的,我依您的。阿娘快别哭了,当心哭坏了身子。”

柴勋哄着老太妃,过了一会儿才让老太妃止泪。柴勋又伺候着老太妃净面后,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见柴勋接受了这门婚事,老太妃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脸上也有了笑意。她捧着一碗参汤,与柴勋聊着家常。

“沣哥儿的身子最近怎么样了?”荣老太妃问道。荣郡王世子柴沣前几日去了郡王府在城外的温泉庄子上休养,这几日一直不在府中,老太妃许久不见孙子,心里挂念得紧。

“前阵子圣人命张太医给沣哥儿开了个养身的方子,日日喝着,如今已好多了。”柴勋道。一说起自己的独子,柴勋的眼神就软和下来。他本就长得好,一双温柔古典的瑞凤眼,笑起来令人觉得如沐春风,一旁伺候地丫鬟看了都忍不住红了脸,偷偷地打量着他。

“沣哥儿喜欢那温泉,得空就多去泡泡。只是再过几天周氏就要进门了,若是沣哥儿不在,别人难免会说闲话,明儿就去把他接回来吧。”老太妃说道。

“儿子明白。”柴勋答道。他坐在贤庆堂又与老太妃说了会儿话,等到老太妃有些困了,才起身告退,去了自己的书房。柴勋一出了贤庆堂,他的心腹小厮方谦就跟了上来。

“王爷,九爷来了,在书房里候着呢。”

柴勋的脚步没有停顿,“我知道了,让人泡壶毛尖给九爷端去。”

“王爷!”方谦唤道。他靠近柴勋耳边嘀咕:“容月姑娘吵着说要见您……”

闻言,柴勋走得更快了:“不见!”

荣郡王府书房。

柴勋吩咐下人们都退下,自己独自一人进了书房。书房里,一位青年男子坐在书案前,正仔细端详着柴勋写的奏折。他见柴勋来了,笑道:“堂兄不会介意我不请自来吧?”

“介意就不会给你上茶了。”柴勋说道,“齐王殿下好端端的怎会来我这里,可是朝中出了什么事?”

“没有,我听说圣人给你下旨赐婚的消息,就想着过来瞧瞧你。”柴勤揶揄道,“听说那周氏是扬州城有名的美人儿,堂兄,你有福了。”

柴勋听了,抄起桌上的糕饼砸向柴勤,却被对方一把抓住,放在了案几上。

“寻常人能娶到这样一位美娇娘,怕是要乐得合不拢嘴。”柴勤说道,“也只有你一脸不情愿的了。我瞧着王府里张灯结彩的,想必再过不久,新王妃就要进门了。”

“臣听说,母亲进宫请旨的时候,齐王殿下就在圣人身边伺候笔墨。”柴勋语气凉凉道。也不知道劝劝皇帝和老太妃,就这么由着他们定下这门婚事。

“这……你也知道,圣人对四伯的死一直有愧疚,四伯母久不进宫,一来就哭着求阿爹下旨,阿爹还能说出什么拒绝的话呢?”柴勤摸了摸鼻子,讪讪道。

“你也知道,我并没有续弦的意思。”柴勋叹了一口气。他自己也知道,京城中到处都在传他克妻克子,柴勋不介意,不过是不痛不痒的流言,就可以帮他阻挡一帮觊觎郡王妃之位的贵女,他又何乐而不为呢?

“你总得为沣哥儿着想,他还小,不能没有母亲。”柴勤说道,“阿池现在才满一岁,日日黏着王妃。沣哥儿懂事,虽然不说,但也是渴望母亲的关心和照料的。”

“合着你也是来给我当说客的。”柴勋冷笑。

“这……”柴勤一噎,“你可真是冤枉我了,我只是看着沣哥儿可怜,那么小的孩子,没有母亲照顾。”

柴勋端起茶盏,吹了吹茶沫,有些头痛地按了按鬓角,“这件事就不要再说了,我心里有数。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知齐王殿下有何吩咐?”

柴勤乐呵呵地说道:“还是堂兄懂我,是这样的……”

柴勋:全家都催着我二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二章 启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