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即鹿 > 第二十一章 再使一把劲 宋君自然论

即鹿 第二十一章 再使一把劲 宋君自然论

作者:赵子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3-26 23:24:49 来源:转码展示1

“我看莘阿瓜他不是病了。”

“哦?”

“前天朝会,接见伪秦之使,他还活蹦乱跳的,却转眼之间就缠绵病榻,不能起也?”

“那征虏若非病了,他为何不但已然连着两日未去公府上值,而且对外言称病重卧榻?”

“他是害怕了。”

“害怕了?害怕什么?”

“害怕什么?一则,伪秦之使在我朝堂之上,质疑他怀不臣之心,是可见其不臣之意,就连远在数千里外的蒲秦之伪主蒲茂都知道了!诚然是昭然若揭,路人皆知矣!二来,伪秦在上与我朝的书中,威胁说明年此际,蒲茂将亲统十四州之兵来攻我一陇,对莘阿瓜执意用兵关中此事,王城舆论本就非议居多,这个消息一传出,这两天的王城舆论,更尽是指责他不该再三挑衅伪秦的声音,可谓是攒锋聚镝,众口熏天,……已成千夫之所指,他,能不害怕么?”

“我倒觉得征虏不像是害怕。”

“他不是害怕?那足下以为,他为何在这个时候,突然称病不起?”

“征虏既非色厉胆薄之人,亦非不谙谋略之士,恰恰相反,征虏所擅者,谋定而后动也。你忘记宋公、泛公是怎样黯然离朝,被他驱逐还乡的了?以我之见,征虏今称病,或为其谋也。”

“其谋也?什么谋?”

“以退为进。”

对话的两人一个姓祈,一个姓贾,俱是在朝为官的陇州名族子弟。他两人一个家在酒泉,一个家在谷阴所属之武威郡本地。酒泉大姓,祈、赵为首,泛丹曾在酒泉当过较长时间的太守,这姓祈的士人是泛丹的故吏;姓贾的士人,与被乞大力所害的贾珍为同族,此人亦交好泛丹。

认为莘迩怕了的是祈姓士人,听了贾姓士人的话,他哈哈大笑。

贾姓士人问道:“你笑什么?”

“若是以前,他也许还能‘以退为进’,可现在是个什么样的形势?足下莫非不清楚么?而今朝野上下,尽是请求大王亲政的呼声,莘阿瓜若於此时而‘退’,结果是何?不言自明,大王就能顺利亲政!而当大王亲政以后,朝权已还於我王,那这莘阿瓜他还能再‘进’么?”

贾姓士人听罢此言,低头琢磨了片刻,说道:“君所言有理。”眼中发亮,说道,“如此说来,那征虏还真的是害怕了?”

“众口铄金也,外为伪秦蒲茂之威胁,内则千夫之所指,内外交困,他如何能够不怕?”

贾姓士人语气中略带起了点兴奋,说道:“那按此说来,大王亲政就再无阻力了啊!”

“莘阿瓜已经害怕,大王亲政自是不会再有什么大的阻力,但我料之,莘阿瓜定然也是不会甘心,轻易把其手中的权柄交出。贾君,所以你我清流诸辈在这个时候,便需再使一把劲!”

贾姓士人说道:“再使一把劲?君之意是?”

“这还用我再细说么?再试一把劲,意思当然是咱们需要把王城的舆论搞得再热烈一些!最好是不仅王城议论汹汹,其它郡县、其它州郡的舆论,咱们也都给它带起来!让泮宫的学生,去宫前上书!让各郡县的名士、清流,也一起上书朝中!大张声势,以逼莘阿瓜早日交权!”

贾姓士人被祈姓士人的这话鼓舞,握住了拳头,说道:“那咱们就一起努力,再使一把劲!争取一鼓作气,促使征虏早日交权,扶助大王早日亲政!”

说着,他叹了口气,松开了拳头,说道,“征虏辅政以今,论以军功的话,那真是没的说,西平西域,东取朔方、秦州,南得汉中等地,着实是为我定西开疆拓土,功不可没;可要说起征虏的施政,却真的是恶政频频!

“撤换中正、武举等等也就算了,今年春时,居然又开了一个什么‘文考’,听说征虏且是打算把这个‘文考’办为定制,明年春天要接着举行,并且还要扩大考生的来源和范围,……这如何使得?寒门贱民,通由文考,摇身一变,而竟能与你我同列!这不是乱了纲常伦教么!又闻征虏在秦州等地如今试行‘均田制’,限民占田,超出限额以外的,统统收归国有,这不是在与民争利么?我闻之,征虏有意把此制在我定西本土也作施行,这真是岂有此理!”

这贾姓士人所云之“均田制,超出限额以外的,统统收归国有”,此事确然是有,但唐艾根据莘迩的指示精神,把收归国有的土地,却绝非是由官寺雇人耕种,而是转手都分给了无地、少地的贫民和百姓们了的,也就是说“与民争利”这四个字,完全是无中生有的污蔑之词。

——不过话说回来,倒也确是与“民”争利,只是这个“民”,与贾姓士人前边所说的“限民占田”之“民”,这两个“民”,指的不是寻常的百姓,而是豪强大族。

贾姓、祈姓士人两家,皆是本地的高门,在士族垄断政治资源的此前之背景下,他们两家的子弟,包括他两人在内,都是仕途通畅,升官不费吹灰之力,且其两家无不是坐拥良田千顷、牧场多处、门下徒附数百的当地豪族,因此对於莘迩的“文考”、“均田”两制,他两人与大多数的本地高门子弟同样,当真是深恶痛绝。

祈姓士人说道:“莘阿瓜倒行逆施!国之大蠹也。他的这些恶政不尽快废除,则我定西国将不国矣!贾君,为了国家,你我当趁而下情势大有利於吾辈之际,奋不顾身,为国除此大贼!”

两人互相勉励。

却二人是坐在车中的,两人结伴同行,不是去上值,而是去傅乔家。

傅乔昨日广撒请帖,总计邀请了王城谷阴中的二十余名士,於今日到他家中高会谈玄,贾姓、祈姓两个士人算是王城名士中的佼佼者,俱在被邀之列,他俩住的很近,因是一同齐往傅家。

车子入进“里”中,到了傅乔家门外。

贾姓士人探头车窗外,见傅乔宅外已然停了许多华丽的车辆,多为牛车,也有乌盖长檐车,沿着里中小路分向两边延伸,各俱排出老远,又见三五士人,或白帻羽衣,斜依肩舆之上,由健奴们抬着,正过傅乔家的家门,朝内而去;或戴着高冠,披着大氅,在清秀小奴们的簇拥搀扶下,跟在那肩舆后头,也是往傅乔家门内去,就说道:“祈君,咱们下车吧?”

“贾君,你先去吧。”

“君欲何为?”

“我把这几个虱子抠完再去。”

祈姓士人是个五石散的深度爱好者,服食五石散已十余年。现至如今,肤色固是白皙得紧,可他的皮肤也早已是脆得很了,不但料子硬的新衣服穿不得,便是洗过的旧衣也不怎么敢常穿。他现在穿的这件大袍,已经两三个月没洗过了,不免衣内虱子丛生。坐在车里来傅乔家的这一路上,他捉了一路的虱子,袍内的虱子大概捉得差不多了,可还有绔内的虱子没捉。

说着,他把袍子撩起,开始脱袴。

如前文所述,唐人传统的绔是没有裆的,乃开裆裤。

祈姓士人这一撩起袍子,那黑皴皴的一堆就露到了贾姓的士人面前。

贾姓士人微微一笑,称赞说道:“君自然性情,真风流士也!……君有腰疾,弯腰恐不便,要我帮忙么?”

“不必了。”

“如此,君且缓抠之,我下车等君。”

等那祈姓士人抠完,下得车来,贾姓士人与他携手而行。

两人在数个健奴、小奴之随从下,踩着如似高跟鞋的高跟木屐,踢踢踏踏地入到了傅乔家中。

应邀而来的士人太多,傅乔不可能每个都亲自迎接,且其本人而今在王城名士圈中,地位超然,俨然第一人也,名声较低的士人,也值不得他亲自迎接,所以他最多是在堂门相迎。

贾姓、祈姓二人到了堂外,傅乔接报,乃出迎之。

彼此见礼。

傅乔伸手向堂内,笑对他两人说道:“君二人姗姗来迟,稍顷当罚酒三杯。请登堂入室吧?”

“傅公请先行。”

傅乔也不客套,便当先而行,回到堂中。

贾、祈二人随之进入。入到堂里,堂中参差不齐的,已有十余人在座。互相又见礼过了,贾、祈二人按自己的年齿、官位、家声,於没有坐人的榻上选了两个合适的位次落座。

自有傅家的小奴奉上茶水、糕点、水果等物。

众人有亲有疏,互相言谈,等了约半个多时辰,余下获邀之士络绎都到。

傅乔见人到齐,告了声罪,离榻起身,转到堂后室内,换了身衣服,然后出来。众人看去,傅乔本穿的是对襟衫子,这时换了一件裤腰上有两根长带,分从两肩绕过的衣服,形似后世的背带裤,——此衣与长柄羽扇、高跟木屐一样,都是从江左传来的时尚。他重新坐回榻上,放下手中的羽扇,呼堂下的小奴,说道:“取我麈尾来!”

小奴把麈尾取来。

傅乔接住,麈尾在手,他登时精神一振,就像是将军抽出了自己的剑,骑士拿起了自己的长槊,武士操起了自己的刀盾。他握住麈尾的柄,向堂中诸人一挥,说道:“群贤汇集,今日之会,高士满座!公等既皆赏脸俱到,那今天的清谈,这便开始吧?”

一士说道:“昨日拜收到傅公召在下今日来会的书柬,观公柬上言说:今日欲论持久。在下不才,敢问傅公,此个‘持久’,可就是征虏近日新作《持久论》之持久么?”

“正是。”傅乔执麈尾於胸前,顾视堂中诸士,说道,“请问公等,征虏的此篇新文,公等可都有观阅?”

这士答道:“征虏前作《矛盾论》出,谷阴纸贵,闻征虏有新作出后,在下立刻拜读之,已是读过了。”

余下群士或说读过,或说不曾读过。

祈姓士人是读过莘迩的这篇《持久论》的,对莘迩在此论中阐述的观点,他统统不赞成,便开口说道:“征虏此作,在下也已读过。征虏於此文中虚拟了乌有、子虚二国,乌有先弱而后强,子虚先侵乌有而后弱。借由此二国前后强弱之变化,征虏提出了‘守之’、‘相持’、‘攻之’三段之论。如在下猜得不差,这乌有,显然指的是我定西,子虚者,则指伪秦。……傅公,对征虏文中的此三段之论,在下不以为然。”

傅乔听了祈姓士人这话,颇起知己之感,心道:“你不以为然么?我也不以为然!”

虽是得了莘迩的私塾教授,但说老实话,傅乔对莘迩此文中所提出的那些观点,却是与祈姓士人一样,也是到现在还不能接受,特别是此文末所得出之“乌有打败子虚”,亦即定西打败蒲秦是必然的,这个充满了信心的结论,他更不敢苟同,可是不能接受归不能接受,正像莘迩告诉他的“在执行中理解”,仍还是得尽力来为莘迩传播莘迩此文中的观点,他说道,“哦?足下为何不以为然?”

“若凭此三段之论,乌有就能战胜子虚,那放之於古,弱国岂不都能凭此三段,战胜强国了?可翻遍史籍,却为何无有一例?秦强,而所以秦灭六国也,却那六国,为何无有一国凭此三段之论,而胜强秦?是以在下愚见,征虏此文,纸上谈兵,书生之言也!不足取!”

傅乔咳嗽了声,说道:“话不能这么说。征虏乃我国朝名将,威震海内,怎能说是纸上谈兵?”

祈姓士人招手,叫自家小奴把他的麈尾拿来,亦取握在手,挥麈昂然,侃侃而谈,说道:“不过,征虏在此文中提出的‘盛衰易变’之理,在下倒是十分赞成。”

“是么?”

祈姓士人顾盼堂中的二十余士,说道:“在下昨日读到了雄文一篇,那文中言语,堪称字字珠玑,那文中之论,堪称不易之论!此文,堪称日月不刊之书也!在下读后,膺服至极!”

众人俱皆好奇,不知祈姓士人说的这篇文是什么文?

傅乔问道:“请教足下,此文何文也?”

“便是宋君新作之《自然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