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基建从远古开始 > 第14章 第 14 章

基建从远古开始 第14章 第 14 章

作者:天真蓝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2-08 01:44:53 来源:文学城

“打稻机做了多少台了?”姜盈问姜朱。

从水稻变成大米,中间还有很多道工序,需要把稻谷从稻穗上打下来,稻谷晒干,再脱壳。

姜盈凭借自己在博物馆里看到过的石碾和脚踏打稻机的印象,在水稻抽穗后就画出了两者的示意图,让族人们照着示意图制造这两种机器。

最能看懂姜盈示意图的竟然是怀孕的姜朱,在姜朱的主动请求下,姜盈把制作石碾和打稻机的任务交给了她。

姜朱的两个丈夫阿鲤和阿鲢帮她干体力活,姜朱为他们描述每个零件的样子,让阿鲤和阿鲢找回合适的石头和木头,修凿成需要的形状。

“打稻机做了五台!”姜朱带着姜盈去看崭新的打稻机和石碾。

姜盈抓了几把豆子洒在碾盘上,推动碾棍,一圈圈地转下来,豆子被磨碎了。

姜盈满意点头,既然能磨碎豆子,肯定也能给稻谷脱壳。

“想要什么奖励?”姜盈问道。

姜朱脱口而出:“想要神女给我肚子里的孩子取名字!”

姜盈用打量的目光看着姜朱,姜朱要她给小孩子取名字,是天真还是心机?

姜盈取名字的小孩子,总是有些不同的。

姜盈不免再一次想起姜朱说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是她的,现在又改成让她取名字?

“你想好了?不要粮、不要鱼、不要武器,要我给小孩子取名?”

阿鲤和阿鲢脸上的表情都犹豫了,只有姜朱毫不犹豫:“嗯!要神女取名字!”

姜盈想了想,不管姜朱是真的一心爱戴她,还是有点自己的小心思都无所谓。

她能赐名,也能收回赐名。

姜盈答应下来:“行,等孩子生下来了我来取名。”

姜朱一双眼睛笑得像弯弯月牙。

-

没有机器的时候,在田里收割水稻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姜盈兑换的稻种,种满了三十亩稻田,相当于五十个篮球场。

金灿灿的稻田一望无际,姜盈在收割之前看到广阔的稻田,心中都是丰收的喜悦,开始收割之后看到广阔的稻田,心里想的是啊啊啊啊腰快断了!

割稻子要一直弯着腰,一只手紧紧抓住水稻,另一只手拿着青铜刀割断——部落里还没有镰刀,青铜刀割水稻比镰刀难用多了,要用很大的力气,而且必须时刻小心着不要割到手。

部落里的族人们全部出动,十岁以下的小孩子姜盈不许他们拿刀,跟在大人们身后捡稻穗。十岁以上的小孩子,在这里就不算小孩子了,和大人们一起干活。

一捆捆的稻穗割下来,放进打稻机里,脚踩打稻机的人双脚踩得飞快。

稻谷一粒粒从稻穗上掉下来,踩打稻机的人偷偷捡起一粒,放进嘴里嚼,眉头越皱越紧:“这比豆子还硬。”

旁边的人说道:“神女说过要脱壳的!”

“神女从天上带下来的粮食怎么这么麻烦,又要打谷、又要脱壳。还是豆子容易多了,剥开豆荚就行。”

旁边的人翻了一个白眼:“多一样粮食还不好?神女用神鱼把你喂得太饱了。”

族人嘿嘿笑了,的确,他以前绝对不会这样挑三拣四。想到今年能过一个不再挨饿的冬天,顿时不再抱怨稻谷太麻烦,更加用力地踩起了打谷机,忽略了腿上的酸痛。

打好的谷子越堆越高,在旁边堆成了一座小山。

“休息时间到!大家都来喝水!”

姜花带着几个族人,每人手中都拎着两只水桶,里面盛满了凉白开。

收稻子的忙碌时节,姜盈也不许大家直接喝井水。族人们出汗多喝水也多,姜花几个人从各家各户搜罗了许多陶器,烧上柴火不停地烧水,然后一桶桶地送到田边。

“休息了——”

“休息了!”

族人们的声音在稻田上越传越远,大家纷纷收起青铜刀,缓缓直起僵硬的腰,走到田埂上。

长长的田埂从这端到那端都放上了水桶,有人走到桶边用木碗喝水,有人顾不上喝水,直接躺在田边休息。

“水怎么有一点咸味?”

“真的是咸的……”

姜花高声道:“村长在水里放了盐!”

放了盐?族人们又惊又喜,正在喝水的人立刻多喝了一碗,躺着休息的人们也纷纷起身跑过来。

人人都知道盐是好东西,不吃盐身体就没力气,头发会变白,时间长了甚至会死。

姜姓部落自己不会产盐,部落里的盐都是走很远的路去换来的,每年都要用很多粮食和麻布换盐,盐是非常珍贵的物品。

现在姜盈竟然在一桶桶的水里放了盐,族人们立刻在水桶前排成队。

每个人都喝了个水饱,把所有桶里的水都喝光了,姜花和几个族人提着空桶回去。他们还要用这些桶回部落里盛满饭,再拎到田边来。

收稻子的这几天,姜盈让不能下田的老弱病孕在部落里烧水、煮饭,然后由青壮年一桶桶地拎到田边。

姜雾和姜犬虽然听不懂姜盈口中“分工提高效率”“以后试试大锅饭”“或者干脆开个食堂”之类的话,但也都觉得姜盈想了个好主意。省去青壮年从田边跑回家里喝水烧饭的时间,一天能多收获很多稻子。

粘稠的豆饭和大块的煮鱼被姜花一行人拎到田边来,族人们纷纷跑过来吃饭。

现在豆饭其实就是豆粥,把豆子放进水里煮很久,煮得半软不硬,就是族人们日常的主食了。

豆子多放点,豆饭就粘稠,豆子少放点,就喝一个是水饱。

姜花一行人拎来的豆饭格外粘稠,而且里面也放盐了!

族人们大口大口地把豆饭吞下肚,在田间辛勤地劳作一整天,最幸福的就是一天两次吃饭的时候。

吃完饭后,姜盈还不许他们立刻干活,全都要在树荫下休息片刻。

族里的年轻人们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唱歌,年轻人总有用不完的力气,声音也更好听,上了年纪的族人们坐在旁边听年轻人唱。

除了唱歌,有时候大家还数数,自从姜盈教大家数数后,现在部落里最厉害的能数到几百!更厉害的已经能背过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稻田一片片收割、稻谷一袋袋装满、秸秆也被一捆捆摞在一起,这是宝贵的燃料和肥料。有秸秆烧就能省一点砍柴的力气,烧完秸秆之后的草木灰再埋回田里,等下一场雨就能滋养田地。

操场旁边又开辟了一大块晒谷场,平整的石板铺在晒谷场上,已经提前冲洗干净。

早晨太阳升起,石板上的露水蒸干之后,将一袋袋的稻谷铺在晒谷场上,每晒一段时间就要翻一翻。

晚上太阳落山再把稻谷收回去,每天这样周而复始。

幸运的是最近都是大晴天,没有赶上阴雨。

稻谷晒好后,一袋袋地在石碾上脱壳。族人们轮流推碾,沉重的石碾在稻谷上反复碾压,稻壳开裂脱下,露出里面洁白的大米。

族人们看到如此纯净无暇的白色,心想神女从天上带下来的粮食果然不凡。

以往姜盈展露“神迹”的时候,姜盈一脸淡然,族人们一脸震惊。

这一次反了过来。族人们都很淡然,他们见过太多次的神迹,洁白的粮食已经不算什么。

只有姜盈自己满脸狂喜——啊啊啊啊大米!香喷喷的大米!

“扇子!给我一把扇子!”

石碾上碾好的第一盘大米,姜盈迫不及待地用扇子扇风,把轻飘飘的稻壳吹走,白生生的大米留下来。

剩下的一点稻壳,淘米的时候就淘掉了。

姜盈在陶釜底放了厚厚一层大米,小火慢炖地煮粥。

姜雾和姜犬从未见过姜盈如此惊喜的模样,不明白让她如此期待的粮食究竟是怎样的美味。

两人站在灶台旁,米香从陶釜盖子的缝隙中飘出来的时候,两人同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是一种他们从来没有闻到过的香味,姜雾和姜犬深吸气、再吸气。

“能吃了吗?”姜雾迫不及待地掀开盖子,看到在水中翻滚的大米。

姜盈:“还早着呢。”

“咕噜噜……”在诱人的香气中,姜犬的肚子叫得像青蛙。

姜盈一直等到大米煮开花,煮成一锅软糯粘稠的大米粥,终于宣布煮好了。

刚刚收获下来的新米格外香,陶釜从灶台上端下来片刻,大米粥上就结了一层厚厚的米油。

对着这样一层光滑洁白的米油,姜雾不舍得下勺子。

姜盈迫不及待地把勺子抢过去,把最上面的米油平均盛在三只碗里:“这是大米粥的精髓。”

姜犬直接端起碗,伸长舌头去舔,舌尖把米油卷进嘴里,猛地瞪大了眼睛:“好吃!”

姜盈也等不及了,她匆匆给自己和姜雾各盛了一勺粥,就把粥勺丢在陶釜里,自己端起碗喝了一口。

热乎乎的大米粥香浓润滑、谷香浓郁,姜盈还没回过神来大米粥就沿着食道滑进了胃里,不过残留在唇齿间的米香依旧足够她细细品味。

她等待了几个月,从稻种开始,终于吃到了亲手种出的大米。

她终于不用吃嚼起来像橡皮泥的豆饭了!

姜盈万分珍惜地小口小口喝着大米粥。

姜盈吃了几个月豆饭,喝到大米粥时就如此激动。而姜雾和姜犬吃了十几年豆饭,这辈子第一次吃到大米,两人的激动可想而知。

“呼噜噜……”姜犬的粥碗快贴到鼻尖了。

姜雾也一样,匆匆吹两下就喝一大口,根本顾不上烫。

部落里的石碾从早到晚一刻不停歇,推碾的人不停更换,筛掉稻壳,白花花的新米装满了一袋又一袋。

姜雾和姜犬像两只忙碌的小蜜蜂,在部落里跑来跑去,叮嘱大家:“大米多煮一会儿更香!”

“一定要煮久一点,煮得软软的。”

“大米和豆子不一样,可以煮到特别软!”

部落里一家又一家人喝上了香喷喷的大米粥,与此同时,姜盈的爱戴值飞涨。

[爱戴值:7000]

[爱戴值:7100]

[爱戴值:7200]

……

姜盈终于兑换了足够的臂张弩和踏张弩,给部落里选拔出来的弩手们人手一张。

练习时可以排队轮流使用,上战场敌人可不会等着他们排队。

姜姓部落终于有足够的武器了。

“收稻子都辛苦了,大家休息几天。”

“休息好之后,我们进行第一次军事演练。”

“打稻机做了多少台了?”姜盈问姜朱。

从水稻变成大米,中间还有很多道工序,需要把稻谷从稻穗上打下来,稻谷晒干,再脱壳。

姜盈凭借自己在博物馆里看到过的石碾和脚踏打稻机的印象,在水稻抽穗后就画出了两者的示意图,让族人们照着示意图制造这两种机器。

最能看懂姜盈示意图的竟然是怀孕的姜朱,在姜朱的主动请求下,姜盈把制作石碾和打稻机的任务交给了她。

姜朱的两个丈夫阿鲤和阿鲢帮她干体力活,姜朱为他们描述每个零件的样子,让阿鲤和阿鲢找回合适的石头和木头,修凿成需要的形状。

“打稻机做了五台!”姜朱带着姜盈去看崭新的打稻机和石碾。

姜盈抓了几把豆子洒在碾盘上,推动碾棍,一圈圈地转下来,豆子被磨碎了。

姜盈满意点头,既然能磨碎豆子,肯定也能给稻谷脱壳。

“想要什么奖励?”姜盈问道。

姜朱脱口而出:“想要神女给我肚子里的孩子取名字!”

姜盈用打量的目光看着姜朱,姜朱要她给小孩子取名字,是天真还是心机?

姜盈取名字的小孩子,总是有些不同的。

姜盈不免再一次想起姜朱说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是她的,现在又改成让她取名字?

“你想好了?不要粮、不要鱼、不要武器,要我给小孩子取名?”

阿鲤和阿鲢脸上的表情都犹豫了,只有姜朱毫不犹豫:“嗯!要神女取名字!”

姜盈想了想,不管姜朱是真的一心爱戴她,还是有点自己的小心思都无所谓。

她能赐名,也能收回赐名。

姜盈答应下来:“行,等孩子生下来了我来取名。”

姜朱一双眼睛笑得像弯弯月牙。

-

没有机器的时候,在田里收割水稻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姜盈兑换的稻种,种满了三十亩稻田,相当于五十个篮球场。

金灿灿的稻田一望无际,姜盈在收割之前看到广阔的稻田,心中都是丰收的喜悦,开始收割之后看到广阔的稻田,心里想的是啊啊啊啊腰快断了!

割稻子要一直弯着腰,一只手紧紧抓住水稻,另一只手拿着青铜刀割断——部落里还没有镰刀,青铜刀割水稻比镰刀难用多了,要用很大的力气,而且必须时刻小心着不要割到手。

部落里的族人们全部出动,十岁以下的小孩子姜盈不许他们拿刀,跟在大人们身后捡稻穗。十岁以上的小孩子,在这里就不算小孩子了,和大人们一起干活。

一捆捆的稻穗割下来,放进打稻机里,脚踩打稻机的人双脚踩得飞快。

稻谷一粒粒从稻穗上掉下来,踩打稻机的人偷偷捡起一粒,放进嘴里嚼,眉头越皱越紧:“这比豆子还硬。”

旁边的人说道:“神女说过要脱壳的!”

“神女从天上带下来的粮食怎么这么麻烦,又要打谷、又要脱壳。还是豆子容易多了,剥开豆荚就行。”

旁边的人翻了一个白眼:“多一样粮食还不好?神女用神鱼把你喂得太饱了。”

族人嘿嘿笑了,的确,他以前绝对不会这样挑三拣四。想到今年能过一个不再挨饿的冬天,顿时不再抱怨稻谷太麻烦,更加用力地踩起了打谷机,忽略了腿上的酸痛。

打好的谷子越堆越高,在旁边堆成了一座小山。

“休息时间到!大家都来喝水!”

姜花带着几个族人,每人手中都拎着两只水桶,里面盛满了凉白开。

收稻子的忙碌时节,姜盈也不许大家直接喝井水。族人们出汗多喝水也多,姜花几个人从各家各户搜罗了许多陶器,烧上柴火不停地烧水,然后一桶桶地送到田边。

“休息了——”

“休息了!”

族人们的声音在稻田上越传越远,大家纷纷收起青铜刀,缓缓直起僵硬的腰,走到田埂上。

长长的田埂从这端到那端都放上了水桶,有人走到桶边用木碗喝水,有人顾不上喝水,直接躺在田边休息。

“水怎么有一点咸味?”

“真的是咸的……”

姜花高声道:“村长在水里放了盐!”

放了盐?族人们又惊又喜,正在喝水的人立刻多喝了一碗,躺着休息的人们也纷纷起身跑过来。

人人都知道盐是好东西,不吃盐身体就没力气,头发会变白,时间长了甚至会死。

姜姓部落自己不会产盐,部落里的盐都是走很远的路去换来的,每年都要用很多粮食和麻布换盐,盐是非常珍贵的物品。

现在姜盈竟然在一桶桶的水里放了盐,族人们立刻在水桶前排成队。

每个人都喝了个水饱,把所有桶里的水都喝光了,姜花和几个族人提着空桶回去。他们还要用这些桶回部落里盛满饭,再拎到田边来。

收稻子的这几天,姜盈让不能下田的老弱病孕在部落里烧水、煮饭,然后由青壮年一桶桶地拎到田边。

姜雾和姜犬虽然听不懂姜盈口中“分工提高效率”“以后试试大锅饭”“或者干脆开个食堂”之类的话,但也都觉得姜盈想了个好主意。省去青壮年从田边跑回家里喝水烧饭的时间,一天能多收获很多稻子。

粘稠的豆饭和大块的煮鱼被姜花一行人拎到田边来,族人们纷纷跑过来吃饭。

现在豆饭其实就是豆粥,把豆子放进水里煮很久,煮得半软不硬,就是族人们日常的主食了。

豆子多放点,豆饭就粘稠,豆子少放点,就喝一个是水饱。

姜花一行人拎来的豆饭格外粘稠,而且里面也放盐了!

族人们大口大口地把豆饭吞下肚,在田间辛勤地劳作一整天,最幸福的就是一天两次吃饭的时候。

吃完饭后,姜盈还不许他们立刻干活,全都要在树荫下休息片刻。

族里的年轻人们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唱歌,年轻人总有用不完的力气,声音也更好听,上了年纪的族人们坐在旁边听年轻人唱。

除了唱歌,有时候大家还数数,自从姜盈教大家数数后,现在部落里最厉害的能数到几百!更厉害的已经能背过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稻田一片片收割、稻谷一袋袋装满、秸秆也被一捆捆摞在一起,这是宝贵的燃料和肥料。有秸秆烧就能省一点砍柴的力气,烧完秸秆之后的草木灰再埋回田里,等下一场雨就能滋养田地。

操场旁边又开辟了一大块晒谷场,平整的石板铺在晒谷场上,已经提前冲洗干净。

早晨太阳升起,石板上的露水蒸干之后,将一袋袋的稻谷铺在晒谷场上,每晒一段时间就要翻一翻。

晚上太阳落山再把稻谷收回去,每天这样周而复始。

幸运的是最近都是大晴天,没有赶上阴雨。

稻谷晒好后,一袋袋地在石碾上脱壳。族人们轮流推碾,沉重的石碾在稻谷上反复碾压,稻壳开裂脱下,露出里面洁白的大米。

族人们看到如此纯净无暇的白色,心想神女从天上带下来的粮食果然不凡。

以往姜盈展露“神迹”的时候,姜盈一脸淡然,族人们一脸震惊。

这一次反了过来。族人们都很淡然,他们见过太多次的神迹,洁白的粮食已经不算什么。

只有姜盈自己满脸狂喜——啊啊啊啊大米!香喷喷的大米!

“扇子!给我一把扇子!”

石碾上碾好的第一盘大米,姜盈迫不及待地用扇子扇风,把轻飘飘的稻壳吹走,白生生的大米留下来。

剩下的一点稻壳,淘米的时候就淘掉了。

姜盈在陶釜底放了厚厚一层大米,小火慢炖地煮粥。

姜雾和姜犬从未见过姜盈如此惊喜的模样,不明白让她如此期待的粮食究竟是怎样的美味。

两人站在灶台旁,米香从陶釜盖子的缝隙中飘出来的时候,两人同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是一种他们从来没有闻到过的香味,姜雾和姜犬深吸气、再吸气。

“能吃了吗?”姜雾迫不及待地掀开盖子,看到在水中翻滚的大米。

姜盈:“还早着呢。”

“咕噜噜……”在诱人的香气中,姜犬的肚子叫得像青蛙。

姜盈一直等到大米煮开花,煮成一锅软糯粘稠的大米粥,终于宣布煮好了。

刚刚收获下来的新米格外香,陶釜从灶台上端下来片刻,大米粥上就结了一层厚厚的米油。

对着这样一层光滑洁白的米油,姜雾不舍得下勺子。

姜盈迫不及待地把勺子抢过去,把最上面的米油平均盛在三只碗里:“这是大米粥的精髓。”

姜犬直接端起碗,伸长舌头去舔,舌尖把米油卷进嘴里,猛地瞪大了眼睛:“好吃!”

姜盈也等不及了,她匆匆给自己和姜雾各盛了一勺粥,就把粥勺丢在陶釜里,自己端起碗喝了一口。

热乎乎的大米粥香浓润滑、谷香浓郁,姜盈还没回过神来大米粥就沿着食道滑进了胃里,不过残留在唇齿间的米香依旧足够她细细品味。

她等待了几个月,从稻种开始,终于吃到了亲手种出的大米。

她终于不用吃嚼起来像橡皮泥的豆饭了!

姜盈万分珍惜地小口小口喝着大米粥。

姜盈吃了几个月豆饭,喝到大米粥时就如此激动。而姜雾和姜犬吃了十几年豆饭,这辈子第一次吃到大米,两人的激动可想而知。

“呼噜噜……”姜犬的粥碗快贴到鼻尖了。

姜雾也一样,匆匆吹两下就喝一大口,根本顾不上烫。

部落里的石碾从早到晚一刻不停歇,推碾的人不停更换,筛掉稻壳,白花花的新米装满了一袋又一袋。

姜雾和姜犬像两只忙碌的小蜜蜂,在部落里跑来跑去,叮嘱大家:“大米多煮一会儿更香!”

“一定要煮久一点,煮得软软的。”

“大米和豆子不一样,可以煮到特别软!”

部落里一家又一家人喝上了香喷喷的大米粥,与此同时,姜盈的爱戴值飞涨。

[爱戴值:7000]

[爱戴值:7100]

[爱戴值:7200]

……

姜盈终于兑换了足够的臂张弩和踏张弩,给部落里选拔出来的弩手们人手一张。

练习时可以排队轮流使用,上战场敌人可不会等着他们排队。

姜姓部落终于有足够的武器了。

“收稻子都辛苦了,大家休息几天。”

“休息好之后,我们进行第一次军事演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 1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