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淮舟这条消息发出去,跟没发没什么区别,并没得到回复。
他还有会要开,只能带上私人手机和电脑去会议室。
会议期间,商淮舟时不时地瞥手机,始终没回应。
他把手机关掉,搁一旁。
——
傍晚,商家老宅外的湖面很平静,偶有飞虫掠过湖面,荡起一圈圈涟漪。
商淮舟穿过长廊,将手贴在门口的显示屏上,‘滴’一声,气派的实木大门缓缓打开,他迈步进宅内,老爷子的笑声远远传来。
这很难得。
商淮舟将外套递给了佣人。穿过玄关,几个佣人跟他打招呼。
老爷子面前的茶几上摆放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木箱,里面摆满了何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不分国界。
老爷子什么时候玩起这些没经过市场打磨的原物件了?
商淮舟抱着纳闷又好奇的心态,双手抄兜地走到老爷子旁边,稍微弯身端详一遍,还有些还是很难得的好东西,其中那副被老爷子爱不释手的陶质象棋,有些年代,中国市场很难买到,送礼物的人很用心。
必然不会是老爷子的学生后辈孝敬他的,老爷子不会收学生们这么贵重的礼物。
商淮舟身形挺拔,很难让人忽视,商老爷子勉强看了看他,又低头继续和管家讨论物品,用放大镜研究手里的物件。
管家在一旁夸奖送礼物的人,费心了。
商老爷子听得高兴,还不忘斜了一眼商淮舟,“是啊,不像某些人没心没肺。”
商淮舟怎么会听不出老爷子话里藏着骂他的意思,他就随便听听。
商淮舟被老爷子怼了一顿,也找不到反驳的借口。老爷子难得占上风,心里爽快,和旁边的管家有说有笑,完全没搭理他的意思。
商淮舟已经习惯了老爷子对他的态度,没所谓地迈着步子上楼,另一只手搭在另一只手腕上,漫不经心地解衬衫纽扣。
“姜姜,你去过这么多地方呀,太棒了吧!我连京市以外的地方都没怎么去,我好崇拜你!”
商淮舟上了楼,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书房前时,他骤然顿步,解纽扣的动作也停了下来,只因商落口中的‘姜姜’两字。
商淮舟转过头,漆黑的眸子望向阳光房。
夏天的日头比较长,哪怕傍晚,阳光依旧,只是比起白天的烈日当空,此时光照投射出的光线相当柔和。
复古的沙发上坐着一位五官精致的女孩,她微微垂着眸子,微卷的长发很随意地散在她身着的法式复古长裙上,她手里拿一卷类似羊皮卷的古老地图,纤细白皙的手指缓缓地展开羊皮卷,动作小心翼翼又优雅。
她的指尖涂着裸色的指甲油,粉嫩的指尖在棕色的羊皮纸上轻轻划过,几缕光线透过落地窗洒在她的身上,周身都被镀了一层朦胧的余晖,颗颗饱满的手指灵动好看,涂了指甲油的手指在丝丝光照下晶莹剔透,细腻又有光泽。
商落问了很多问题,姜梨听完后,点了点下巴,想了想,一一回答。
姜梨的声线轻柔,宛如一首动听的曲子能让人能静下心来。
她一颦一笑柔和又明媚,像一幅极美的美人画。
这样温和的姜梨,就算当初跟她关系好的人,都很难将曾经那个跳脱的女孩联想到一起。
商淮舟对她并不陌生,她还是那个当初缠在他身边,拍照总爱踩在他鞋背上;走路总在他后面踩他影子;笑容还是那么明媚的小姑娘,还是那只喜欢在他面前张扬舞爪的小奶猫。
所以,那个后天才会来京市的人,此刻就在他家中,还有说有笑的?
商淮舟清冷的眉头下意识地拢了下,心里有些不满。
姜梨不知道跟商落讲了什么有趣的事,商落笑得没什么形象,姜梨则是温吞淡笑。
商落无意间扭头,看到了站在门口的商淮舟,眸底闪过一抹诧异,声音清脆地喊出声,“诶,三哥?”
商淮舟有种偷窥被抓包,神色微微一滞后,淡定地收回视线,若无其事的点了点下巴,迈步走了进来。。
姜梨闻声,扭过头,柔和的眸光顺着商落的声音看过去。
商淮舟站在阳光房外,他穿着一件剪裁得体的白色衬衫搭配一条深色西裤,衬托出他挺拔的身躯,衬衫纽扣直至扣至顶端,严丝合缝中透着一丝不苟的严谨和清沉。
和姜梨印象中的商淮舟还是有很大的偏颇,少时的商淮舟英俊而清冷,深不可测的眸子里偶尔会有一丝余温。
现在的商淮舟毫无温度可言,英俊的五官轮廓深邃立体,深褐色的瞳眸中除了凛冽很难再看出有什么情绪波动。
他的性子更内敛和沉稳了,也更冷淡了,给人的感觉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的尖锐和暗芒。
但还是能第一眼认出他就是商淮舟。
姜梨转即温吞一笑,向他打招呼。
商淮舟完美的下颌线紧绷,视线从她温和淡笑中抽离,径直往阳光房内置的书房走去。
商落撇撇嘴,小声说,“姜姜,我三哥就是这样,你别理他。”
姜梨笑了下,没往心里放,在她的印象里,商淮舟就是这样,怪不好相处的。
商淮舟不知道在找什么书籍,总之一直在阅览,拿出一本又放下,再继续寻找,周而复始。
商落小跑过去,隔着镂空的书架,直勾勾地盯着对面一脸严肃又认真的商淮舟,两只小爪子扒在书架上,乖巧地眨眨眼,“三哥,你还记得姜姜吗?她小时候在我们家住过一段时间耶。”
商淮舟似乎全神贯注地看着书,隔了一会儿,他淡淡道,“我的记性还没差到那个地步。”说完,他特意抬眼,长眸的视线透过镂空的书架,落在了姜梨的身上:“不过,我想不起来了。”
“......”
姜梨听到商淮舟冷冷的话,她划着地图的指尖微颤了下,纯属被他的话惊讶到。
前两天才给她发了一条微信,现在说想不起来了?
真是喜怒无常。
行吧。
想不起来就想不起来吧,又不是什么大问题。
商落撇了撇嘴,怎么会想不起来,她一丢丢都不信,要知道,她三哥可是出了名的记性好。
怎么看,她的三哥都是那么的无趣。
不问他了。
她折身回来,趴在椅子边缘,偏着头继续追问姜梨那些新奇又好玩的事。
商淮舟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一本书,耳边回荡着两个女孩轻柔悦耳的声音,尤其是那个柔柔和和美妙动人的声音,一丝丝牵着他的心脏,让他静不下心来。
之后,他随便拿了一本出去。
商落对着他挺拔的背影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
姜梨觉得好笑,用手中的卷起来的羊皮地图,轻敲了下头商落的额头。
*
晚饭时间,姜梨没料到会有这么隆重,商家的几位长辈都回来了。
女士坐在老爷子右手边,她被安排到商淮舟对面。
姜梨眼尾的余光无意间和商淮舟视线撞在一起,他投来的目光淡而有压迫。
她总觉得商淮舟对她似乎很不满,她思索着没什么地方得罪过他吧?
商时卿在姜梨身边落座,扬着下巴打量她一会,唇角勾出一个明媚的笑意,“姜姜,多年不见,越来越漂亮了,还记得我吧?”
姜梨回过神来,“小姑姑您更漂亮。”
商时卿是老爷子最小的女儿,只比商淮舟大一岁,是商老爷子现任妻子所生,老年得女,十分疼爱。
姜梨住在商家的那段时间,商时卿虽然在国外念书,很少在家里。她们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但商时卿待她极好,她也跟着商淮舟叫她一声小姑姑。
商时卿和姜梨有说有笑的聊了起来。
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只有老爷子偶尔埋汰商淮舟几句,商淮舟脾气却出奇的好,一言不发。
吃过晚饭,长辈们提前离开了老宅,老爷子和几个晚辈坐在沙发区聊天。
商老爷子对姜梨送的东西,爱不释手。
尤其是那副象棋,连连叫好。
姜梨把修复完善的物件都给商老爷子介绍了一遍。
声音婉转动听。
听在商淮舟的耳中,她的声音是更奶更苏了。
商淮舟听着姜梨详细介绍那些物件,有理有据。
几年不见,小姑娘本事涨了不少啊。
提到这些物件,她的眼睛里就像是住满了璀璨的星光。
就这么喜欢这些玩意儿?
商时卿要外出,换了一身衣服从楼上下来,正好听到姜梨介绍这些,她听了会,姜梨说的头头是道,有种古往今来的感觉,“姜姜,我要没记错的话,你小时候好像就挺喜欢搜罗这些物件资料。”
姜梨很大方地回道,“一直都很喜欢。还要感谢姑姑当时送我的那本典藏书籍,非常好用。”专门辨认物件真假和年份,帮助她很多,至今都还在用。
典藏书籍?
商时卿仔细想了下,确有其事。
不过,那不是商淮舟让她给的么?
商时卿看着面无表情的商淮舟,垂眸一笑,“姜姜这么专一,小时候喜欢的人,长大后是不是还喜欢呀?”
姜梨没深想。
于是答,“小时候喜欢,长大了肯定也不讨厌。”这是实话,没人会无缘无故的讨厌别人。
听到姜梨的回答,商时卿挑眉看了商淮舟一眼,商淮舟面色平静,看不出什么异样。商时卿无声的笑了笑,然后跟老爷子说了声,晚上有约出去一趟挥挥手就走了。
专一么?
商淮舟卷着星星点点笑意的俊脸沉了下。
他才不信。
商老爷子听完姜梨的介绍,欢喜不已,又将人拉在身边坐下,好一阵赞扬。
姜梨被商老爷子夸奖得有些不好意思,讪讪道,“我不是很精通,跟在老前辈们身后瞎捣鼓,这些都是听他们讲的,记下来在您面前班门弄斧。”
“你呀,别谦虚了。”商老爷子指了指茶几上的那些物件,“这些个都是好物件啊,不容易到手。”
“这些呀,都是一些没来得及修复的物件,只能这样给您捎过来了。”姜梨知道商老爷子也有这方面的爱好,也很喜欢自己修复东西。她将自己的和几套客人预订修复了,剩余的故意没修复的都带来给商老爷子了。
“有心了。”商老爷子哪还不知道姜梨的心思,这丫头从小就讨人喜欢,长大了更讨人喜欢。。
商老爷子眼角余光瞥了商淮舟一眼,“淮舟,你倒是说说看,姜姜的眼光如何?”
姜梨没指望他会夸奖自己。。
她在商家那三年,经常被他气到跳脚。
这些年她算是修身养性了不少,不至于再被他气到。
商淮舟被点名,他直了直身体,飘离的思绪拉回,他回来的时候仔细观摩过,大概明白了这些东西的性质,他清冷的视线在那些物件上粗略地扫了一眼,如实赞赏,“确实很少见。看成色和工艺至少几百年历史。”
这些不是寻常的物件,姜梨费了不少心思,辗转多次才到她手中。
不过,被商淮舟夸奖,她莫名的自豪,毕竟他只会损她,自豪之后又觉得头皮发紧。
商老爷子睐商淮舟一眼,“你小子总算会说人话了。”
“......”商淮舟。
商老爷子岂会不知这些都是难得的好物件,姜梨上心了。
再看看他这个没心的孙子。
他都在心里嫌弃,姜梨这么一个好姑娘,跟他这个没心没肺的孙子凑成一对,怎么看都像是在坑她。
要不是私心作祟,他真舍不得将这么好一个姑娘送入这个不知好歹的狼崽子口中。
虽然他极力撮合这两个小家伙,甚至还给姜老头下了一盘棋,堵得姜老头不想承认都不行。
不过,他和姜老头有过君子协议。
他们只负责牵线,一切以孩子们的意愿行事,不强求。
哇,没想到开文还可以见到这么多眼熟的宝贝呀,比心比心~
晚安啦~明天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