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二十四章 返乡记

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二十四章 返乡记

作者:独孤赏月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1-18 14:49:22 来源:转码展示1

魏源也被拉过来专门讲中国古代军事发展史和兵法,要说老魏的学问真的是很杂。就这样,魏源、董书恒、华尔、两个普鲁士教官,五人组成了一个军官速成班的教师队伍。

除了正常的学习、训练。士兵们被分为五个批次轮流回家探亲。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为此董书恒给他们每人发了一身常服,这样式当然是出自董大设计师之手。说不定这种军绿色的衣服还会提前风靡全国呢!还别说军绿色的常服穿在身上,非常的贴身,让人显得特别精神。

除了衣服,这次参战的士兵每人除了饷银外还发了十两银子的补贴,立功的士兵还有额外的奖励。董书恒这次捞得不少,自己吃肉总要给弟兄们喝汤。最根本原因的是董书恒现在要塑造一个受人尊敬,并且坚决拥护自己的军人阶层。这不仅仅是通过语言的反复灌输能达到的,还要给这个阶层一定的优越感。

特殊的服装,可观的收入,这些都仅仅是开始。今后条件允许了,董书恒会增加军属待遇,比如家属可以安排进淮海集团工厂、农场做职工,子女就学拥有优先的条件等等。这些饼董书恒已经都先画给了士兵们,这次轮流放假也是为了通过他们的嘴宣传出去,正所为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相信通过这波操作,一定会带动新一轮的参军热。

安排完士兵的事情,董书恒终于等来了朝廷的任命。他学着电视里的样子,接了圣旨,当然免不了要给传旨的公公包个大红包,毕竟电视里都是这么拍的嘛。

这次朝廷的封赏超出了他的期望值。江北提督,这可是一品武职,也就是说,以后江苏长江以北的兵马都是自己管了,当然江北大营除外。再加上老魏的扬州知府,最关键的是江北团练使。也就是说清廷基本上把江苏的江北部分承包给他师徒俩了。可以说,以后董书恒就可以在江北横着走。

另外魏源的盐巡道一职,也让董书恒可以放心大胆地改革苏北盐政。这块将是自己的最大财源。

升官自然要请客,还是在兰竹楼,之前的一帮士绅和老魏都在场。大家毕竟是一个整体,在一起的什么话都好放开了说。

“诸位,晚辈能有今天全靠诸位的提携。别的就不多说了,只要我董书恒一天在,就会保大家的事业蒸蒸日上。”董书恒说道,客气的话还是要讲一讲的,在做各位都是前辈。

“曾公,此次劳苦功高,此事能办下来,全靠曾公奔波。小子不才,想聘曾公屈尊担任我提督府参事,请曾公万万莫要推辞。”说着向曾宪风行了一礼。

“提督大人,折煞老朽了,这正是老朽分内之事,老朽手不能拿抢,腰不能骑马,只能做这些刀笔之事。”曾公笑道,显然对董书恒重视自己很受用。

“提督大人,老朽不辱使命,已经完成筹股之事,我们12家一共筹得白银500万两,加上您的50万两,一共550万两。这里是股东名册。”

哪怕在做的各位都是扬州顶级的大家族。突然间就筹好这么大一笔巨款,也是不禁让董书恒倒吸了一口冷气。随着这笔钱到位,董书恒的工业化计划就可以开展了。

“知府大人,您现在兼着盐运史,朝廷必然是想用苏北盐运上的银子补贴军用。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成立一个盐业公司,改进现有的晒盐技术,拓展盐的深加工,比如给盐加碘,内陆地区许多人有大脖子病,就是因为食物中缺碘,如果我们的盐能防治大脖子病,说不定还能打开北方和西北的市场。”

“另外我们可以引进一些工业设备,比如大量使用蒸汽抽水机,使用机器碎盐机。这么做一方面为了提升我们淮盐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解放现在大部分盐丁,这些人现在可是我们的兵源。事实证明盐丁兵比农民兵好用多了。”

魏源点头表示赞许。他也没问董书恒怎么知道这么多。董书恒家中可是世代盐商,他又跟洋人学过,知道一些盐业方面的知识不足为怪。

最后,众人达成共识:成立一家长江实业公司,公司的股本200万两,投资各种实业工厂。成立一家长江银行,股本300万两,这将是一家新式银行。业务范围将辐射长江流域、运河沿线。投资50万两成立一家教育基金会,用于发展基础教育。

盐运史衙门将会把整个苏北的盐场承包给淮海集团。淮海集团将成立淮盐公司运营整个苏北的盐业生产和销售。

丁力是第一批休探亲假的士兵。哦,他现在已经是一名排长了。这次战斗中他表现优异,打中了敌人的大当家,记了一次二等功,得到了一枚银制勋章,这可是纯银打制,上面有精美的花纹,两只带着刺刀步枪交叉在一起。

勋章被他挂在胸前,反射着银光。离开家两个多月,丁力整个人的气质都有很大的变化。充足的营养,让他的身材变得更加壮实。最大的变化还是他整个人的气质,他现在变得更加自信。走路的时候,他会自然而然地抬头挺胸。这种自信来自于董书恒,要知道董书恒现在是江北提督,江北最大的将军,自己也是将军手下的一名军官了。

他的背包里还有三十两银子,除了饷银外,大部分都是他自己立功的奖励。这么多钱他们一家人以前别说看都没看过,就是想也不敢想啊!

一路行来,丁力看到了大量的河工工地,这些都是淮海农垦公司的,大量被被招募的流民在工地上劳作,他们清理荒地,开挖沟渠,不久之后这些荒地就会变成良田。现在淮海农垦公司取得了苏北荒地的开发权,也就是只要农垦开发的新田就归农垦公司所有。苏北不像苏南人口密集,这里越往东人口就越稀疏。到了兴化东台,就只剩下灶户盐丁了。

据说,新的盐运史魏大人采纳提督董书恒建议,下令取消了灶户户籍,全部改为民户,因为淮海军中多灶户出身,再以灶户管理他们,于军心不利。此举让灶户们发自内心的感激。董书恒无疑是苏北灶户的解放者。从此他们也可以拥有田地,孩子也可以读书了,不用世世代代去煮盐。

而且现在新成立了盐业公司,承担海盐的生产任务。许多老盐丁都被公司招聘,成为了职工,待遇比以前好多了,至少能让家人吃饱饭了。

丁力的家在台北地区的丁灶村,来到村口。村子里的人都在村外开荒。以前这些荒地只能长茅草芦苇,不允许种田,这些草和芦苇秋天会被灶户收割,用来作为煮盐的燃料。

现在魏大人下令,每家可以开垦五十亩荒地,第一年免税,第二年开始收两成的税。最让丁力高兴的是所有淮海军的家属都是免税的。

进了村子,所有看到他的村民都主动跟他打招呼。

“大力,这身官服真是帅气啊!”

“大力,听说你做了军官啦?”

“大力,听讲你一箭射杀了长毛的将军?”

……

……

面对村民的时候,丁力都会面带微笑地一一回应。总统说过:“老百姓都是我们的亲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不可不敬之。”

来到家门口,家人已经出来迎接他了。因为早已有调皮的孩童跑到丁家报信了。

丁母看着两个月未见的儿子,有些激动:“我们家大力更加壮实了,人也出息了。感谢丁家地列祖列宗,感谢董大将军!”

丁力地媳妇顾小花躲在家人身后,低着头,略显羞涩。这时丁力地弟弟妹妹都围了过来盯着丁力地衣服还有勋章看。

丁力赶紧向父母行了大礼,军营里教他们识字的夫子也会教他们一些人伦礼仪,他知道父母在不远游的道理,也知道忠孝不能两全。丁家父母看着两月未见的儿子,突然有点不认识的感觉。

“你还不去见见你媳妇!小花已经怀上了,走,进屋去吧!”丁母说道。

丁力拿出了几块从高邮带回来的糕点分给了围观的孩童,然后就陪着一家人向屋内走去。

回到家中,丁力拿出自己带回来的三十两银子。全家人都惊讶的瞪大了眼睛。弟弟妹妹准备用手来摩挲几下,被丁母一巴掌打开。

“大力,咋还有这么多银子呢?”丁母小声地问道。

“哦,这是我的饷银和立功的赏银。娘,这些钱您收好了,我这次能在家休息五天,找人把家里的房子修一下。这些银子,您该用的事后尽管用。后面的饷银我还会送回来。”丁力说道。

“小花有了身孕,多买点好的吃食,俺们总统说了以后军人的孩子可以免费到学堂读书,俺们的孩子以后必须要读书。”

小花被说得又是一阵脸红。

“等小花孩子生好了,娘亲负责带孩子,小花可以到厂里做工,军属有优先录用的权利。”

“咋当个兵,还有这么多好处啊?”丁母对此十分不解,以前谁家的儿子被拉去当兵就跟丢个人似的。

丁力也不多解释,他这次回啦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把淮海军的政策宣传出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