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回到明朝当朱标 > 第452章 登基大典

回到明朝当朱标 第452章 登基大典

作者:会说话的眼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0-17 06:52:46 来源:转码展示1

正月初四,新年第四天,年味正浓。

天还未亮,皇城中精神奕奕的守卫便开始准备,身上的盔甲随着走动发出声响。

朱标按照朱皇帝的要求,和大明开国时一样,在奉天殿登基,只不过更加隆重,这其中还有不少礼节,都进行过完善。

原本该有红毯,仪仗,车驾等陈设,包括宫女和教坊司的乐队歌舞。

礼部官员带着礼部众人去告天地祖宗,

登基场面本该是宏大,甚至可以给每个守卫换一身新衣,披红挂绿也不为过。

但朱标考虑到老朱,并没有如此夸张,该有的礼数有,有些乐队歌舞也直接省略。

到了吉时,钟鼓齐鸣,朱标身穿明黄色衮服,头戴冕琉冠,身后跟着文臣武将。

李文忠,朱棣,蓝玉,徐达和汤和,耿炳文他们都亲自送朱标去奉天殿。常遇春没有来,因为东北需要他镇守,只让常茂从倭岛特意赶回来。

奉天门外的广场上,文武百官整齐的站成一列,这是朱标特意要求的,寓意文武同起同坐。

众人静静地等待。

陆忠带着众多的锦衣卫在今日仪仗中。

鸣过鞭炮。

鸿胪寺卿双手捧禅让诏书,放入云舆内,引送至奉天殿。

长江边九十五门大炮,齐齐发出声响,九十五杆燧发枪,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吓得喜鹊乱飞。

直到声音停下良久,火药味还十分浓郁。

皇城中,也能听到。

“吉时到,众臣行礼。”

“跪。”

“敬天敬地敬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站在奉天殿门口的鸿胪寺卿如仰脖唱歌的白天鹅,他感觉此刻到达了自己辉煌的人生巅峰,慷锵有力的读着诏书的每一个字。

……

……

朱皇帝望着那些整齐跪下的大臣,心中又不舍。

但更多的是希望朱标让大明更加强盛,能让大明走上巅峰,他让位也是心甘情愿的。

朱标低声道:“爹,您若是……”

“闭嘴,咱很高兴。”朱皇帝笑的脸上都是褶子,把传国玉玺交给朱标问道:“感觉如何?”

“无论有没有穿这身衣服,儿臣永远都是爹的好儿子,都是为百姓办事的人,如今担子重了,但有些事情可以放开手脚去干,再也不能偷懒了。”

朱皇帝看了他一眼:“确实挺累的,咱可以一身轻松了,当年有了儿子,想着留份家业,现在大明朝廷便是你的了。”

若是朱标不胜任,他会替他撸掉所有的刺,多培养他,等到万事太平才交给他。

可这几年,自己有目共睹,正好让刘伯温把自己的梦解开,名正言顺的让位。

父子两人,并肩而坐,接受百官贺拜,奉天殿外有不少画师,史官手中的笔根本停不下来。

这些历史性时刻,他们要清楚记下来。

观礼台上,高丽,安南和琉球的藩属臣再此观礼。

另一侧,有一群独特的观众。

他们是朱棣庆贺朱标的礼物。

吕宋的俘虏。

文武百官行大礼,呼声响亮。

钟山之阳,紫金之巅,朱标叩拜后回宫。

午门入,再过内五龙桥,便是奉天门。门内为奉天殿前广场及奉天殿。

朱标站在奉天门城楼上,敬酒跪下:“臣朱标,今日在此叩天穹,日月,山川,天地………顺天意,得民心,武将贺,文臣拥。再此发下宏愿,带大明汉民,开疆辟土,守卫河山。护天下苍生,今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万国朝贺时,便是我大明河清海晏之期。臣朱标,于大年正月初四,改元天晏。”

随后,城外火铳和火炮掐准时间再次响起。但万名将士发出震天彻地的声音,直接盖过了炮声。

拜贺声如海上的风浪,向朱标涌来,一波又一波,呼声震天。

“忠于吾皇。”

就连一向镇定的朱元璋,也没料到众将士和百官会这么拥护自己的儿子,他心里深深震撼。

另外一件事,便是北平这次来的陆军学子和南京水师的学子,新皇会在奉天殿的广场,亲自巡诫他们。

国士院的医士,理官,跟着朱标数年如一日的,都会在今天被朱标封赏。给了陶成道和三宝加官。

趁着登基大典,朱标亲自跟这些将士,说了自己的待遇,对他们的承诺,以及退役的官职安排,家属安排,还有荣誉和赏赐。

文武平起平坐,没有什么武者粗鄙一说,能者奖之。

推崇大明百姓练武强体魄,宣扬国士院的科技精神,多动动脑子做事,科学的提高粮食产量。

众武将得到朱标鼓励奖赏,希望他们让大明的武力更加强大,打造神圣,受百姓推崇敬仰的军队。

五大军区的旗帜都是统一的日月旗图案,只在下方绣着所属的军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前缀。

随后下午时分,朱标领着百官在城郊的大明英烈碑前上香,优待烈士家眷。

沿途直道,已经是重新用清灰水泥修面,两边街道司种满了四季常青的绿树,在冬天依然青翠。

京城最前面的两棵大树上分别挂着木牌,是两句话。

日月永照汉家土,江山一统万年青。

围观的百姓站在宽阔的直道两侧,沿着街道,熙熙攘攘的百姓下跪高呼,陛下万岁。

有不少北方各府的百姓也赶来观看大典,朱标为他们整修的河道和水渠,以及土豆红薯粮种,孩子读书,府衙不管的冤情,都可以去皇明卫馆敲登闻鼓。

仪仗队伍浩浩荡荡的从皇城门口到京城门口,如一条人龙,丝竹乐曲久久不绝,一同向大明英烈碑而去。

高大的石碑上,密密麻麻的刻着每个战死沙场的将士姓名,那些留在家属院的女子,老人,孩童都被礼部安排在那里,披红挂彩。

当朱标带百官祭拜后,武将皆单膝下跪,表示缅怀。

不知人群谁先喊了句,百姓跟着齐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跟着一起观礼祭拜的,还有太上皇老朱,马皇后,以及太子妃她们。

“好啊,好啊,咱看他能得百姓的心意,大明交给他,咱这心里就不愁了。”

曾经那些抗旨不纳粮税的士绅官员心里拔凉拔凉,如此得民心的皇帝,众将臣服。他们的抗旨就像是鸡蛋碰石头,十分无力。

长江上,汤和跟汤鼎将所有的战船在江面排成大字,赵云生领着水师,受朱标检阅。

不少站在山上的百姓从高处俯瞰,识字的认识出江面那一行字是什么。

“大明天晏皇帝,万岁!”

朱标策马从江边而过,这是他的水师,他的兵。

船队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光是水师的检阅,就震撼了那些邻国观礼的使臣,若是五大军区齐聚,北方的养马场中万马齐奔的话,从气势上就已经打败他们。

西北地区已经开始插柳,进行绿化,修建丝绸茶马之道,成为陆地商道。

大明有让邻国臣服的资本。这还只是崭露头角。年轻的大明成长在日月之下。

朱标在这个时刻也没有忘记身后的老朱,他必须时刻给自己这个皇帝老子脸面,最大的体面!让所有人记住洪武皇帝。

回去时,老朱提醒朱标,要去看看曹国公一家,看看自己的那个姑父。

朱标明白李文忠一家对朱元璋的意义,便点头说明日下朝后便去拜访。

明日是新君第一次上朝,朱标要烧第一把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