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回到明朝当朱标 > 第369章 拉下去杖毙

回到明朝当朱标 第369章 拉下去杖毙

作者:会说话的眼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0-17 06:52:46 来源:转码展示1

时间过的很快,暮色时,才到达皇明卫馆,汪广洋路上提了几次要准备仪仗队,都被朱标拒绝。

“这次从京城来,一路上都没有知会府县官员,就是不想扰民,再说有些事情,穿了袍子下来,看到的东西就是粉饰的太平。汪广洋你们有什么事情就去做,不用一直跟前跟后。”

汪广洋自知杨宪没来,自己更需要跟着,听说南京那里,相位空缺着,这次要是能进了京,也就不用留在北方。

他如今年纪也大了,这次随着太子爷把白莲教根除,这稳稳的就是大功一件。

朱标没有再理汪广洋,径直示意杜魏两人和几个锦衣卫跟上,进了西安府的皇明卫馆。

汪广洋擦了擦额头的汗,示意把马车赶走,对身后的衙役小声吩咐着:“多派人手跟着,虽然这次来了侍卫,但是太子殿下就代表着陛下,不能出半点差错。你们回去知会杨钦差一声,把周王殿下都招待好了。快去!”

皇明卫馆二楼是专门放置各地宗族乡里案卷,接待朝廷来客的地方,就连汪广洋也只能在一楼侯着朱标,不能上二楼。

全国各地卫馆都直接进京面见皇上,各府县官员无权过问。这是规矩,谁也不能坏了规矩。

朱标往桌上扔出一块指挥使的牌子,几个馆员面面相觑,立刻恭敬上前:“西安府分馆锦衣卫,见过太子殿下。”

许久,众馆员大气也不敢出一口,空气宁静。

“嗯,随便说说吧,邮局,幼学,中学,府学?”

馆员田六爻抖擞了一下精神上前,其他的四个馆员立刻退到两侧恭候。

早有人撤走了放在桌子上面的茶水,收拾干净桌子,放上了六州三十一县的人口,田地,宗族,以及幼学名单。

“回殿下,这是六州三十一县,的卫馆和乡里卫馆送上来每年统计的人口田地,衙役。有长安县,咸宁县、咸阳县,兴平县、临潼县和蓝田……等三十一县,都在这里。”

随后又有一摞簿子,是他们收粮卖粮的凭证。

朱标面色严肃的坐着,他不说话,就没人敢随便说话,说错一句就得掉了脑袋。

拿事的田六爻面皮白净,圆脸大耳,眉清目秀,胡须修剪的很是得体,之前负责江西和湖广,如今在西安府供事。

“西安府这两年士绅纳粮的名单独找出来,给他们两人看。”朱标眼睛示意给杜东庭和魏守征。

“这……”

田六爻有些为难,表示这洪武四年秋粮名册遗失了,其他的都可以找到。

“谁丢的?”

“库房……吏员。”田六爻颤着声音说道。

“士绅一体纳粮这事,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当初就提示,让你们把名单册子单独存放,每一年每一月都要有,不管是走水还是丢失这种借口,一律杖毙。”

田六爻点头,士绅纳粮为了执行下去,专门做了名册单子,哪一家要是漏了,抗令。后代做官一旦发现,立刻追究撤职。

“把那吏员带来。”朱标冷着脸说道:“你们今儿都听好了,也传达给下面县卫馆,这些名册你们每年都要保存好。孤可能十年后,也可能明年,可能每年,随时会查。

墨迹不清晰,残了缺了,你们想办法,年尾检查组下来,缺了少了,你们也都别做官了,回家种田养孩子去。”

一次不警示,后面那么多府县下来,缺这个丢那个,谁知道是做了假还是真丢了。

对待朝中大臣宽松适宜,对待下面的地头官吏,就得严办,否则还不得鱼肉百姓。

丢失秋纳粮名册的吏员很快被带来,跪在二楼冷汗直流,双腿哆嗦着:“西安府皇明总馆库房吏员李三元见过太子殿下。”

“就是你?你丢的可真巧。洪武四年六州三十一县啊,这秋粮数额巨大,收缴名册都能丢了,你可真会丢。你怎么不把自己丢了?”

朱标走上前:“家里还有什么人啊?”

不等李三元回答,田六爻立刻上前:“李三元常进赌坊,妻儿都被抵押了。”

杜东庭做事一板一眼,听到这种事,哪里还瞧得上李三宝,眼里尽是厌恶。

“那就好办了,省的连累了自己父母妻儿,拉下去,杖毙。”朱标声音不带任何情感:“你可有不服!”

李三元面如死灰:“求太子殿下饶命啊,饶命啊。”

“拉下去。”田六爻吩咐人手将李三元架起。

一炷香后,田六爻进来,如实禀报:“禀太子殿下,没气了。”

“田六爻,李三元这事你们都要给孤记好了,没有下一次,告诉那些县衙,该谁纳粮,谁就得纳。

多一颗朝廷不要,但少一粒不行,规矩在这儿。此事不是李三元一个人的错,那些知县逃不了这干系。”

田六爻点头,随后抬上来一箱东西,都是六州三十一县官员的事迹。

“孤今天就坐在这里,召六州三十一县卫馆馆事,知县。让他们天亮之前全部到齐。谁人来不了,就把乌纱帽和官服带回来。”

深夜,雨停了,云开见月明。

各县卫馆馆事和知县收到消息,天亮时分都气喘吁吁的到了西安府的皇明总馆。

朱标坐在正中,杜东庭和魏守征坐在下位,众人一夜未睡。

田六爻小心翼翼地将茶放在茶几上面,眼角看了眼朱标,一时之间不敢说话。

二楼拐角那里,白布下正是库房吏员李三元,凡是上来的官员都吓得心惊胆战,立刻在心里揣摩着自己的事情。

“太子殿下坐在这里一夜等着诸位,各位都坐吧。”田六爻安排众知县坐下。

县皇明卫馆的馆事被请到了隔壁的侧楼,是朱标单独要召见的。

西安府知府站在楼下看着在夜风中站了一宿的汪广洋,又看了看卫馆二楼,静静站在那里。

只听见里面传来十几声:“长安县知县见过太子殿下,蓝田……临潼知县见过太子殿下……”

众知县最差也都是进士出身的人,根本看不上在那里传话的田六爻,但今天他们都得靠这个直接可以上京的田六爻。

大家都是官场上沉浮,世故人情都拿捏的恰当,该扮什么笑脸就得扮什么笑脸。

朱标扫了一圈,那些知县不安的挪动了下身子。

“去年秋粮,士绅纳粮名册为何不见了?你们都解释解释。朝廷给各位的俸禄多了吧?”

“正合适。”长安知县立刻回了朱标后半句。

“那怎么还买房产,护城河边的庄子挺阔气,听说你们喝的还是国酒五粮雪曲。

倒也是,这现在直道修建,从西安府到南京,快马不过两天两夜就可以,过山洞,走大桥的,这都是谁修起来的,百姓修起来给了你们方便。

可你们却把方便给了这些士绅宗族,你们这屁股歪了吧,别忘了谁给你们饭吃,是百姓,是大明朝廷。都好好的想想。”

众知县低着头没有说话。

“门外面的李三元替各位受了这事情,你们出去时都给他上炷香。

李三元负责管理名册,名册丢了呢,孤就拿他是问,你们要是再胡乱来,那就交给皇上处置。你们要对陛下负责。”

朱标让杜东庭和魏守征拿了箱子里的物证开始念:

“洪武四年一月,长安县知县与霸河村士绅于酒楼饮酒,陪酒女子数名,玉马一对!”

“洪武四年,五月。临潼知县在芒种收麦时节,并未收取夏粮……”

众知县越听越瘫软下去,刚才的神气一点点的消磨。心理也在开始崩溃。

“恕孤直言,你们这些知县,都是垃圾,这箱子里的东西要追查起来,谁都不干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